五十六个民族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 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京族人口为18915人使用京语,属系未 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还有些人使用汉语粤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 汉文。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京族过去称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为京族。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公元16世 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的。当时小岛上荒无 人烟,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壮族人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 起来。11条总长10多公里的拦海大堤将三岛和大陆连接起来,使岛屿变成了 半岛,并围海造田,从大陆引来淡水灌田,发展农业。京族三岛地处亚热带, 气候湿热,四季常青。所处北部湾是著名的渔场,所以京族人主要从事海洋 渔业。他们有丰富的海洋知识和捕鱼经验,男子个个是捕鱼能手,还发展了 鱼类加工业、海产养殖业、海马养殖业和人工养殖珍珠。过去京族人多是文 盲,他们的住地被人称为“文盲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强了京族人的 文化教育,岛上不但有小学中学,而且还培养出了许多大学生,“文盲岛” 已经变成了“文化村”。
让我们一起更 细致的了解一 下吧.
一、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 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7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县。人 口为27708人。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人使用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 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 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在汉文史书中,除称其为“阿昌”,还有“峨昌”、“莪昌”、 “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自称,如“勐撒掸”、 “衬撒”、“汉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 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 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 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 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 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 有一定的发展。其时,领主多为傣族土司, 地主多为汉人。
• 四、苗族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广 东等地,有大的聚居区,也有小的聚居区,还有与其他民族杂居 区。苗族人口为7398035人 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分为湘西、黔 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杂居地区的 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 1956年,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苗族人多信仰 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史籍 中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了苗族的先民。古史传说中 与黄帝、炎帝有合有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分布在各 地的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 “带叟”等,还有些地方按其住地、服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 字前冠以不同的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 “红苗”、“黑苗”等。自汉以来苗族人就住在湘西、鄂西、川 东、黔东一带,由于战争、饥馑、疾病以及生育繁密、农田丢荒 等原因他们不断迁徙,造成了苗族人分布广泛,方言、服饰、头 饰、习俗的巨大差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苗族人民以 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兼营油桐、油菜等经济作物和田七、天麻、 杜仲等名贵药材
第二单元
可爱的袓国
好大一个家--------中国
作者︰寇圣雪
1.56个民族
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共 有25个,他们是:彝族、 傣族、拉祜族、回族、苗 族、白族、纳西族、藏族、 怒族、独龙族、僳僳族、 景颇族、德昂族、佤族、 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 壮族、瑶族、蒙古族、水 族、满族、阿昌族、布依 族和普米族。
二、独龙族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使用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人口为5816人。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独龙族的族称始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 清时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其自称独 龙做为民族称谓。新中国成立前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山川的阻隔和历代反 动统治的压迫剥削,独龙族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很低,基本上还处于父系家 族公社制,量很低,所以采集和渔猎仍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补充。独龙族人民生活十分贫 苦,没有商品交换,采用刻木结绳记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改变了这 一落后面貌。独龙族人民勤劳好客重友,常常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猎获的 野物,凡参与狩猎者人人有份。他们重信义遵诺言,有着优良朴素的道德观 念,“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独龙族的传统美德。
五、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 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 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人 口为191624人。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互助 和民和2个方言。过去一直通用汉文,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 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自称为“蒙古尔”(意 思是“蒙古人”)、“察罕蒙古尔”(意思是“白蒙古”)、 “土昆”(意思是土人,吐浑音转)、“土户家”等。居住地附 近的藏族人称他们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汉、回 族人称他们为“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 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在土族的民间传说中,他们的 祖先是蒙古人和当地的霍尔人通婚繁衍的后代。传说中的霍尔人 是吐谷浑人,所以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土族人是古代吐谷浑人的 后裔。土族人早期从事畜牧业。至今,土族人仍有养羊的爱好和 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精于养羊,且爱羊至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