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使用内固定治疗方法并加以分析。
方法选取2008年-2011年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共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都为50例患者,A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但是B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都进行跟踪观察,对其临床效果、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比较。
结果A组治疗的优良率为86.7%,B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6.7%,两组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百分比为8.9%,B组为22.2%,两组的比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所用时间明显比B组所用时间少,P<0.05。
结论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其效果更好,愈合所用时间也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减少,这个治疗方法是值得被推广使用的。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切开固定钢板传统临床【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61-02跟骨是一种不规则骨,是体积最大的跗骨中的一个,是很重要的承载骨,是人类正常行走与负重的关键。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的,容易发生在中年男性。
因为跟骨骨折能够明显的破坏跟距关节,引发粘连与僵硬,还有骨刺形成一级跟骨愈合畸形等,可能使患足疼痛以及运动不灵活进而产生障碍,所以在治疗时除了要确定骨折类型以外,还要注重功能治疗,以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跟骨是一种松质骨,血液循环较为丰富,但是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者是复位不良,就会造成后遗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跟骨负重时疼痛的情况,这比较常见。
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目的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7.5%)高于对照组(60.0%),不良反应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18.8%),平均愈合时间[(81.79±5.08)d]明显短于对照组[(100.41±6.93)d]。
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临床疗效;优良率跟骨为足内外侧纵弓的一个共同后臂,该处发生骨折后的结构以及形态改变会严重影响人体承重以及行走。
因骨折后会造成跟距关节破坏,致使骨刺的形成以及跟骨畸形愈合等现象的发生,一般会使足跟发生变形增宽,跟骨出现明显内翻[1]。
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且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内固定的材料日益推新,实施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治疗逐渐受到广泛认可[2]。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现汇报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临床患者8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7岁,平均(46.00±12.18)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47.00±12.35)岁。
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将选取的88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闭合撬拨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法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35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

丰 哲 林宗汉 陈 涛 李书振 程 琦 文 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1 8 . 0 1 0 8 — 0 2 ( 广西 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 医院,广西 南宁,5 3 0 0 1 1 ) 中 图分类号:1 1 2 7 4 . 1 2 文献标识码 :A
功 能优 3 2足 ( 8 2 . 0 5 %) ,良 7足 ( 1 8 . 9 5 % o切 1 : 7 术后 两组愈合,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切开复位 、人工骨植骨、钢板 内固定配 合 中药内服可作 为治疗跟骨骨折 的 良好选择 ,中药围术期使用可 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 出现 。 【 关键词 1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围手术期;中药内服
.
1 0 8 一
C 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3 V o 1 . ( 5 ) No . 1 8
跟 骨 骨 折 3 5例 切 开 复 位 钢 板 内 固 定 疗 效 分 析
【 摘
要1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 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 围术期处理 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对 S a n d e r ’ S I I 、I I I 、
Ⅳ型跟骨骨折 3 3例 3 7 足 进行切开 复位 ,人工骨植 骨内固定配合 中药 内服 治疗 ,内固定方法均采用 Y型解剖钢板 ,2例 I V型跟骨 骨折采用三 关节融合治疗。疗效评 定标准采用 Ma y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足 与踝部评分 系统。结果:3 5例 3 9足骨折术后获 6 ~1 5个月随访 ,惠足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和总结,我们发现手术操作技术的精准性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并发症及处理方面,我们对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总结,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疗效评估方面,患者的术后疼痛得到了显著缓解,并且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通过病例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可行性。
本研究总结了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势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展望了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操作技术,康复治疗,并发症,疗效评估,病例分析,治疗优势,进一步研究,结论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功能。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功能受损等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手术操作技术、康复治疗、并发症及处理、疗效评估和病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并进行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我们旨在总结并评估该治疗方法对于跟骨骨折的效果和影响。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减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影响,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提供基础和借鉴,为完善和优化该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取了34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20岁至60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1:1。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12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施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00.03±15.73)d,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77.65±10.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施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临床分析跟骨是人体不规则骨、跗骨中体积最大的一块骨骼,如果此处发生骨折,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体的负重、正常行走功能。
据研究报道,跟骨骨折在足跗部骨折中所占比例约为60%,而约有75%的跟骨骨折发生在跟骨关节内,被称为“跟骨关节内骨折”[1],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降低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致残率。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切开复位方法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其并发症发生率与致残率都较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突飞猛进,内固定材料得到日新月异的改进。
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本院对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分析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分析目的:讨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在65例患者中,显效患者41例,有效患者达到20例,无效患者仅有4例。
另一方面,随访过程中,发现仅有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概率为9.2%,证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相对严重的骨折,将直接对患者的行动能力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倘若出现并发症,则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否则会有一定概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该项骨折的方法较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患者对其满意度较高,是临床上的有效方法。
日后,应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积极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骨折固定术;内固定;并发症在临床骨折的治疗中,跟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75%的患者在出现跟骨骨折后,会累及距下关节,这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更大的难度。
从现有的治疗手段来看,跟骨骨折的治疗,一直都是具有争议的医疗课题。
经过长久的研究和发展,多数学者和医疗人员,比较主张对患者实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治疗,并且可以将对患者造成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将治疗效果提升到最优。
本研究主要对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21岁--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岁±2.3岁;患者之间的受伤原因存在差异,其中,坠落伤患者为13例,交通伤患者为11例,合并伤为41例。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58 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9 例),观察组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非锁定钢板内固定。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9.3%和58.6%),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36-01跟骨骨折主要出现在成年人群体中,从高处坠落或是挤压初相的疾病,给患者自身带来较大的痛苦。
基于跟骨本身解剖较为复杂,并且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保守治疗不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
现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 年8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58 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9 例,男20 例,女9 例;年龄为27—50 岁(38.9±5.1)岁;根据Sanders 分型,8 例为Ⅱ型,16 例为Ⅲ型,5 例为Ⅳ型;对照组29 例,男21 例,女8例;年龄为28—51 岁(39.1±5.6)岁;根据Sanders分型,9 例为Ⅱ型,17 例为Ⅲ型,3 例为Ⅳ型。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1.2.1 观察组:锁定钢板内固定,连续硬膜外麻醉,玄奇努跟部外侧“L”形切口,将软组织切开,并使得骨外侧壁骨膜暴露,并沿外壁做骨膜剥离,将皮瓣牵开,观察骨折移位状况。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通过相应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操作者用双手掌从跟骨内向外挤压,并有效恢复其高度和横径。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治疗88例临床分析

2 %t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本组8 8 例患者 , 男8 4 例, 女4 例; 年 龄 1 8 - 6 7 岁。 外 伤后 l _ 3 2 h 就诊。 患者术 前行 患侧 跟骨 X线 平 片和 跟骨C T扫描 三维 成像 检 查 , 做 好完 善 的术 前评 估。 根 据S a n d e r s 分 型标 准 :Ⅱ 型3 6 例, Ⅲ型4 8 例, Ⅳ型4 例。 合并外踝 骨折2 例, 腰 椎骨折2 例, 骨 盆骨折2 例。 患者
大 的优 越性 , 寻找 结石容 易 , 用 管径F 8 / 9 . 8 输 尿 管硬镜
直接 置入输 尿管 内 , 可 以用 较粗 的光纤及 较大 的激光能 量, 碎石时 间快 , 碎 石效率高 。 对于 膀胱结石 , 钬激光碎石 有较大 的优 越性 。 但需要注意 的是 , 不论 是输尿管上段或 下段 结石 , 如 伴发 肾、 输尿 管积水 , 术 前要 密切注 意患者 有无 发热 、 血 象升 高、 尿液检 查异 常等 表现。 如 有尿路感 染迹 象 可根 据情 况先 行 患侧输 尿 管 内置 入 双J 管 引流 ,
对不 同的情况选择 合适 的治疗方法 , 输尿 管软镜 兼顾微
创、 高 效的特点 , 但 因工作腔道小 、 进入光纤细 、 钬激光能 量较小 , 适 于肾 、 输尿 管上段 中小结石 的治疗 , 输尿 管硬 镜 工作腔道大 、 进入光纤粗 、 钬激光能量大 , 碎石效 率高 , 适于输尿管下段及膀胱结石的治疗。
或肾盂穿刺造瘘 引流 , 待感染控制 后再行碎 石 , 否则可能 会 因注 水压过 高导致败血 症 , 严重时还 可能导 致 中毒性 休克的发生 。 另外 , 术前肾 、 输尿管积水时 间较长 , 可致上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23例临床分析

20 0 4年 3月 至 2 0 0 8年 5月 , 们 采 用 切 开 复 位 、 板 我 钢 内固 定 治 疗 跟 骨 关 节 内 骨 折 2 3例 2 3足 , 效 满 意 。 现 分 出现 跟 骨 高 度 丧 失 , 骨 宽 度 增 加 , 骨 常 跟 距 下 关 节 面 破 坏 , 骨结 节 内 翻等 情 况 , 治疗 需 要 恢 复 距 下 跟 故
山 西 医 药杂 志 2 1 0 0年 2月第 3 9卷 第 2期 下 半 月 S a x dJ F bu r 0 0 Vo. 9 N . h eod hni Me , e ray2 1 , 13 , o 2tesc n
・
1 ・ 57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 内固定 2 3例临床分析
汾 西 矿 业 集 团总 医院 ( 3 0 0 晋 养 波 020)
关节面完整 。
1 资 料 与 方 法 l1 一 般 资 料 : 组 2 _ 本 3例 2 3足 , 为 男 性 ; 龄 l ~ 5 均 年 7 O
我 们 认 为 跟 骨 骨 折 执 行 切 开 复 位 跟骨 钢 板 内 固定 是 可 行的 , 减少足跟增 宽, 节 关节角 丢失 , 经 、 腱卡 压、 可 结 神 肌
内压 缩 骨 折 和 严 重 粉 碎 性 骨 折 应 积 极 切 开 复 位 内 固 定 治
线 片 均显 示 患 足 足 弓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塌 陷 , 骨 短 缩 变 宽 , 跟
B he 角 变 小 或 消 失 , 前 测 B he 角 O~2 。平 均 1 。 ol r 术 ol r 。 5, 5。 12 手 术 方 法 : 足 术 前 消 肿 6 8d 待 肿 胀 消 退 后 再 行 . 患 ~ , 切 开 复位 , 固 定 治 疗 。在 蛛 网 膜 下 腔 麻 醉 ( 麻 ) 硬 膜 内 腰 或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目的: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标签: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跟骨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75%的患者为关节内骨折[1],多发于青壮年,在临床上,治疗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恢复效果,和患者的致残率及生活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跟骨骨折的发生机制大多为高处跌伤,骨折类型复杂多样,一般涉及距下关节,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
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68例根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试验组34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
试验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1~58岁,平均34岁。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33岁。
使用Sanders对所有患者进行分型,其中Ⅱ型22例,Ⅲ型46例。
所有患者均因高处跌落所致,均为闭合性骨折。
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患肢采用厚棉垫进行加压包扎,将其抬高,使用冰袋进行冷敷。
患者第2天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足泵,并结合甘露醇及七叶皂苷钠脱水进行消肿处理,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足趾活动[2],若出现张力性水疱,则需要进行换药,并进行对症处理,待伤口稳定好转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骨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通过将钢板固定在跟骨上,可以
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34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0
岁到60岁。
分别采用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观察和评估。
术后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情况。
骨折部
位的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愈合率达到100%。
术后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与患者的年龄、
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从患者的自评反馈来看,大部分患者都对骨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术后
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部分患者在术后进行了康复
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其功能恢复水平。
也有少数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术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情况。
这些并发
症的发生可能与个体差异、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对于这些患者,我们
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骨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术后的恢复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口感染、骨折愈合等情况,及时采
取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及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
骨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探究最合适的
治疗方案。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对比结果,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钢板内固定治疗根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些疾病 的表现较为复杂 ,在早期 阶段容 易误诊 。 非造血 系统疾病所 致全血 细胞减少 亦 占相 当的 比例 ,为 1. 98 %, 即急慢 性肝病 、恶性肿 瘤、某些感染性疾病 及红斑狼疮 、 甲亢等 。其 中以急慢性肝病为最常 见 ,其次为感染性疾 病所致 ,多见 于伤 寒 ,可
5 ・临床 研 究 ・ 0 4
胞 、微 环境受损或免疫 功能异常 ,骨髓象 多表现为三 系增 生减低的造 血 细胞减少疾病 。②非造血系统疾病 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 的 ,一是病 毒 、细菌直接破坏造 血细胞或直接作用 于骨髓干细胞 ;二 是骨髓 营养 不 良或毒素抑 制了血细胞的合成 ;三是脾功能亢进 ,四是免疫因素 的 参与 ,机体产 生了针对血细胞 的或骨髓 造血细胞 的 自身抗体 ,从而 引 起骨髓造血 细胞的破坏 ,常见于感染性 疾病 、肝病 、恶性肿瘤 、S E L 等。全血细胞 减少并非都是造血 系统疾病所引起 ,有 时是疾病的 唯一
制十分重要 。
在 全血 细胞 减少 中造 血系 统疾病 明显 多于 非造 血系 统疾病 ,本 文归纳 出的资料表 明 ,由血 液系统疾病 引起 的全 血细胞 减少 占8 . 0% 2 (7 ),其 中以A 最常见 ,急性 白血 病次之 ,其 次是MDS 7例 A ,巨幼 细胞性 贫血 等 。引起A 】 A的原 因为多种因素 ( 某些病毒感染 、应用骨 髓毒性 药物 、接触有 毒化 学物质等 )所致 的骨髓干细胞增殖 缺陷、免 疫损伤 和造血微环境 异常 ,造血组织被脂肪 组织取代 ,导致 骨髓 造血
胞原癌基 因突变 、抑癌基 因缺失或表达异常 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 ,一
[] 覃健 松, 桂, 太英 . 细 胞减 少症 16 2 陈静 梁 全血 0 例骨 髓检 查及 病 因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可有效恢复断骨的结构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然而,手术后切口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骨折内固定术是指利用内固定物(钢板、钉子、螺钉等)将断骨的两端稳定地连接在一起,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其能够大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后畸形的风险,提高康复效果。
然而,手术后切口并发症是骨折内固定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创口裂开、皮下血肿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骨折治疗的效果,还有可能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康复时间,加重医疗负担。
二、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手术中感染源的污染,手术中和手术后切口的处理不当等。
临床表现:切口周围红肿、热痛,有明显分泌物或渗液;体温、白细胞计数升高。
治疗方法:针对感染程度,轻度感染可以选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中度感染可以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重度感染需要打开切口进行冲洗。
预防措施:手术前严格消毒;手术中心控室洁净度严格控制;手术中使用一次性物品;手术后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等。
三、创口裂开创口裂开是指术后切口断裂或切开口张开,由于外界细菌的侵入,导致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术后感染、缺血、创伤、切口牵拉等因素。
临床表现:术后切口出现明显张口情况,引起疼痛不适,表面积水肿、渗液;在严重情况下,肉芽组织增生,形成新的瘢痕,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对于裂开口小、切口张力适当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保护措施,保持切口干燥,防止感染;对于裂开口太大或切口牵拉过大的患者,需要重新缝合或手术修补。
预防措施:术前做好血流等检查,预防动脉硬化和血管堵塞;手术中操作只限于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后定期更换敷料,加强观察等。
四、皮下血肿皮下血肿是指切口周围或切口下方的皮下组织出现堆积的血液,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愈合受阻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手术中血管损伤、手术后血管板端出血、手术操作量过大等因素。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2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为对照组,共26例,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共26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
结果观察组优15例,占61.54%;良9例,占34.62%;可2例,占7.69%;差0例,占0%;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优9例,占34.62%;良10例,占38.46%;可3例,占11.54%;差4例,占15.38%;优良率为73.08%,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2±3.6)d、(12.8±2.1)月;对照组分别为(22.3±4.1)d、(18.1±2.5)月,P<0.05。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患者为关节内骨折。
采取保守治疗虽然创伤小,但可导致关节疼痛、足跟部变宽等并发症[1]。
因此,临床治疗跟骨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
锁定钢板是新型内固定材料,稳定型高。
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为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2例,患者均存在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等症状,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为跟骨骨折。
排除血液疾病患者、严重躯体功能障碍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8~55岁,平均(36.1±3.7)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6d,平均(2.6±0.8)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有19例,高处坠落伤有7例;按照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患者有8例,Ⅲ型患者有14例,Ⅳ型患者有4例;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7~52岁,平均(35.8±3.5)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5d,平均(2.4±0.7)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有18例,高处坠落伤有8例;按照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患者有9例,Ⅲ型患者有14例,Ⅳ型患者有3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

术后 l 周 2 2 6 5例 6足跟骨骨折全部愈合 , 愈合时间 3 4 月。其 中 2 ~ 个 例发生伤 口感染 , 量骨及 内固定钢板外露 , 少 经积极抗 感染 、 复换 药后伤 反 口愈合。K r评 分 : l 例 l e 优 O O足, l 1 , 3 3 , 良 2例 3足 差 例 足 极差 O例 , 优 良率 8 . %。 8O
M DC LIF R _ O E IA O M . N N A n
临床 集锦
以充分修复受伤的肌体组织 , 二是 周围软组 织肿胀消退后 , 微血 管 已开始重 生, 可以减少皮瓣坏死的风险 J 。通过临床积累笔者认为 : 在一般情况下 ( 除 开放性骨折 以外 )不宜进行 急诊手术 ; , 骨折后 6~1d 待患者组织肿胀消退后 4, 进行手术 ( 可用皱纹试验判断: 将患者 的患 足从跖 屈位推至背伸位 , 观察患足 及踝外侧 面皱纹的形成情况。若躁 自跖屈位转到中立位有皮肤皱褶生成时则 可以手术_ , 6 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 伤 口并发症 的发 生率 。术 中操作方 面 ) 笔者认为术中评估跟骨后关节面的解剖 复位及总体跟骨外形 的满意恢 复是术 后获得 良好疗效 的关键。首先术 中要特别重视恢复距下关节面 的平整 , 尤其 是后距关节面。 次要注意 B ie 角和 Gs ̄e角的恢复。 o r l i s 3 2 术后并 发症 。跟骨钢板 内 固定 治疗跟 骨关 节内骨折 术后 的并发 . 症大致可分为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术后 晚期并发症。 由于跟骨外侧 软组织 比 较薄弱 , 跟骨表面皮肤组织 的血 液循 环较差 , 抗感染 能力差 , 因此术 后早 期 易发生切 口皮肤感染 、 口皮 肤坏死 及切 口裂开 等并发症 。而术后 晚期 的 切 并发症 主要有距 F 节炎 。本 组 2例 发生 伤 口感 染后经积 极抗感 染 、 复 关 反 换药后伤 口愈合 。笔者认为要预 防并发 症的发生 , 中应减少 电刀切 割 , 术 牵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分析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23例25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随访并观察疗效,比较手术前后Bohler 及Gissane角度变化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效果。
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aryland评分优16足,良5足,中4足,优良率达84%。
结论术前全面评估骨折情况,掌握手术时机,术中严格规范的操作,做到复位精确,术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发症,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取到满意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切开复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疗效跟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残性骨折损伤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2%[1],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形状不规则,与距骨由3个关节面构成关节,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神经,这就决定了治疗的复杂性。
跟骨骨折致伤原因多由于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引起,治疗不当多可导致功能丧失,甚至畸形愈合终身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笔者所在医院共对收治的23例25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23例25足跟骨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57岁,平均(37.5±6.3)岁;左足15例,右足10例;其中有2例为双足手术,骨折分型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10足,SandersⅢ型9足,SandersⅣ型6足。
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7例;车祸伤6例。
1.2 治疗方法1.2.1 手术前完善影像学及相关检查,行X线片以及三维CT重建扫描,明确骨折情况及有无其他合并伤,仔细检查患足神经血管、皮肤以及软组织损伤的状况,抬高患肢减轻血肿,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作准备。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在临床上,有很多医生和患者对此方法的疗效和效果都有着自己的体会。
在过去的时期里,我们所做的34例跟骨骨折的治疗中,也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同行和患者有所帮助。
我想谈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点。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直接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它可以准确地固定骨折断端,避免了骨折的进一步移位和错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而且,由于是内固定治疗,对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也相对较轻。
在我们的实践中,使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中,有着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这也是这种治疗方法的一个显著优点。
我想谈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注意事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类型和部位的跟骨骨折,需要不同类型和大小的钢板来进行固定。
对于一些特殊的骨折类型,需要结合其他手术技术和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联合其他骨折部位的固定或者软组织修复等。
在术前的评估和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我想说说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比如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不良、肌腱或神经损伤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重新进行手术修复、进行康复训练等。
在实践中,我们也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处理这些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我想总结一下我们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较好地固定和治疗跟骨骨折。
我们也需要注意术前的评估和手术操作的技巧,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和并发症的处理,以便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临床治疗分析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探讨。
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
地分析。
结果:62例患者均采用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其中痊愈的有48例,好转的有12例,无效的有2例,治愈率达89.5%;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腓肠神经损伤1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经换药后创面闭合,出现远期并发症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
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必须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相关问题。
方法对34 例各型跟骨骨折,男27 例,女7 例。
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植入髂骨。
随访11~24个月,平均16个月。
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9%,ⅲ型骨折优良率为94%,ⅳ型骨折优良率为67%。
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跟骨作为人体最大的足跗骨,占全身骨折的2%,而其中70%~80%为关节内骨折,多见于青壮年[1]。
处理的好坏将显著影响足部功能和病残率。
由于跟骨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所受暴力较大,骨折类型也复杂多样,常累及距下关节,临床治疗比较困难。
跟骨骨折是否手术治疗,目前更多依据骨折累及关节面的程度、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s角)和gissane角改变情况而定。
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们收治跟骨骨折34例,采用手术方法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27 例,女7 例;年龄21~56 岁,平均28.3 岁。
伤因:坠落伤26 例,车祸伤6 例,其他伤2 例。
合并全身其他骨折13 例,双侧骨折8 例,共手术36足。
术前常规x线检查跟骨侧位及轴位片,ct检查27 例。
骨折分类采用
sanders分型[2],ⅱ型的22足,ⅲ型的12足,ⅳ型的2足。
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固定。
侧位x线片测量bhlers角,其中-5°~-1°者3足,0°者7足,1°~5°者11足,6°~10°者9足,11°~15°者6足。
均采用外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其中12 例骨折行髂骨及人工骨植骨。
1.2 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患者足部肿胀消退、无张力性水疱及皮肤皱褶出现时手术[3]。
一般伤后8~10 d手术,肿胀明显者可延迟至10~15 d手术。
术前全身情况稳定无手术禁忌。
内固定材料均选用跟骨钢板。
患者侧卧位,上止血带。
术侧肢体向上(双侧同时手术采用俯卧位)。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跟骨两侧挤压,使增宽的跟骨变窄。
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长度依骨折情况定,不追求小切口。
切开皮肤直至跟骨面,不做逐层分离以免影响皮瓣血运,注意保护腓骨长短肌及腱腓肠神经,于骨膜下完全暴露出跟骨骨折面,用两枚4.0 mm骨圆钉自跟骨后缘插入跟骨后关节面下,撬拨距下关节面,恢复跟骨的bhlers角、gissane 角及跟骨的高度、宽度及长度。
一枚2.5 mm克氏针暂时固定。
如复位后有骨缺损可取自体髂骨植骨,亦可应患者要求植入人工骨。
取跟骨钛钢板依跟骨侧面形状稍预弯,贴于外侧面螺钉固定于跟骨前部、载距突、跟骨粗隆部,普通螺钉适当应用固定大骨块。
冲洗切口,不放引流,弹力绷带包扎。
1.3 术后处理及结果术后常规用抗生素三天,活血消肿治疗。
抬高患肢,不用外固定,7~10 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不负重活动踝关节及足趾。
3~4个月后据骨折愈合情况完全负重行走。
本组36足术后x线检查,钢板、螺钉位置满意,4足复位改善稍差(以bhlers角及gissane角恢复与否作为复位的依据),无内固定失败者。
34 例均获得长期随访(随访11~24个月,平均16个月)。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4]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9%,ⅲ型骨折优良率为94%,ⅳ型骨折优良率为67%。
有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2 例,跟骨骨刺影响行走1 例,皮肤边缘坏死2 例,1 例伤口渗液1周,均经换药后愈合。
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 例,跟垫处疼痛3 例但不影响功能。
2 讨论
在跟骨骨折愈合后,即使解剖整复关节面,关节炎仍然发生可能因最初创伤导致的软骨损害而发生。
本组仅发生明显距下关节炎2 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我们认为良好的复位仍是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
关于跟垫疼痛是否为跟垫损伤所致,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
对此,进一步的病因学研究尚待开展,治疗上主要采用橡皮圈或跟帽将其保护,使跟垫位于正常负重区,以免跟垫被挤压到外侧或不正确的位置,除有明确的原因外手术治疗一般不采用。
跟骨骨折的治疗和预后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仍是我们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振虎,孙辉生,彭阿钦,等.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265-1267.
[2] 武勇,杨明辉,王金辉,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88-791.
[3] 陈雁西,梅炯,刘新成,等.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12):112.
[4] 周军杰,曹成福,纪斌,等.距下关节融合技术治疗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雨后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