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4学时)
(理论课程)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原子物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Atomic Physics
课程编码:3910252109
开课学院:理学院
适用专业/开课学期: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第四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发展课程。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两层次间物质结构的科学,研究这一层次是由什么组成,组成物是怎样运动和发生相互作用的。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上承经典物理,下接量子力学,属于近代物理的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物理学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拓展。

《原子物理学》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等近代物理课程的基础学科,学习本课程必须先修《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和《光学》。

(二)课程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建立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掌握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粒子物理中的有关知识,为今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掌握研究原子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如何由分析实验结果出发,建立物理模型,进而建立物理理论体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一些正在发展的学科前沿,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发现,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时分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中穿插背景材料、物理学史的教学,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学,注重把学科前沿引入经典内容的教学中,提倡学生课外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前沿。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含绪论)(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原子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掌握原子的静态性质;
3.掌握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实验基础、卢瑟福散射公式;
4.了解对两种主要的原子模型的定性半定量分析、核式模型的意义及经典物理在其中遇到的困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卢瑟福散射公式。

难点: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

三、主要内容
1.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史及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
2.原子的基本状况;
3.卢瑟福核式模型的提出;
4.卢瑟福α粒子散射理论及实验验证;
5.核式结构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6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氢原子光谱规律及光谱线系公式;
2.掌握玻尔氢原子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正确作出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级结构图;
3.掌握光谱项、能级、线系限、波数、基态、激发态、激发能,电离能等基本概念;
4.掌握夫兰克—赫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
5.理解玻尔对应原理,了解玻尔理论创建的历史背景及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困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玻尔氢原子理论
难点:里德堡常数的修正
三、主要内容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3.类氢离子光谱;
4.夫兰克—赫兹实验;
5.玻尔对应原理及玻尔理论的地位。

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6学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
2.掌握不确定关系;
3.掌握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4.了解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作用,掌握定态的概念,了解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
(本征问题)的基本步骤;
5.了解运用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氢原子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的三
个量子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不确定关系、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本征问题)的基本步骤、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及三个量子数。

难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不确定关系、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

三、主要内容
1.德布罗意假设及实验验证;
2.海森伯不确定关系;
3.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4.薛定谔方程及量子力学的几个简例;
5.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

第四章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6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碱金属原子光谱及能级结构特点,理解产生量子亏损的原因,掌握碱金属线系
公式及量子亏损、光谱项和屏蔽系数的计算;
2.掌握电子自旋、单个价电子总角动量的合成方法和描述电子量子态的四个量子数;
3.掌握造成碱金属原子能级精细结构的原因及精细结构公式;
4.掌握单电子跃迁选择定则,并能画出碱金属原子精细能级跃迁图;
5.掌握氢原子能级的狄拉克公式和光谱的精细结构;了解兰姆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自旋和轨道的相互作用
难点:碱金属精细结构裂距的推导
三、主要内容
1.碱金属原子光谱;
2.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
3.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4.电子自旋及其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5.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6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氦原子及第二族元素原子的光谱和能级结构特点;
2.重点掌握原子的L-S耦合方式、掌握j-j耦合方式,能正确地求出电子组态构成的原子态(光谱项);
3.掌握洪特原则、朗德间隔定则和电偶极辐射跃迁选择定则,并能正确画出能级图,解释氦原子、镁原子等具有两个价电子原子的光谱的形成;
4.了解复杂原子光谱一般规律;
5.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了解同科电子原子态合成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L-S 耦合、多电子原子的光谱、能级图和原子态、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原子态的确定、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

难点:L-S 耦合、同科电子原子态的确定。

三、主要内容
1.氦原子及镁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2.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
3.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
4.复杂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
5.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
第六章在磁场中的原子(6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有效磁矩概念和有关计算,理解磁场中原子的拉莫尔进动旋进;
2.掌握原子在外磁场中附加能量公式,并能用来解释原子能级在外磁场中分裂现象;
3.正确解释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
4.掌握原子光谱在外磁场中的分裂(正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的量子解释;
5.知道斯塔克效应;
6.了解物质的磁性,了解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有效磁矩、塞曼效应(正常、反常)、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分析。

难点:塞曼效应的量子解释、顺磁共振及应用。

三、主要内容
1.原子的磁矩;
2.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3.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分析;
4.塞曼效应,斯塔克效应;
5.顺磁共振,核磁共振。

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玻尔对元素周期表的物理解释;
2.掌握电子填充原子壳层的原则:泡利原理和能量最小原理,理解并掌握原子的电子
壳层结构,能正确写出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并求出其基态的原子态符号;
3.掌握莫色勒定律,并以此解释电子填充壳层时出现能级交错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玻尔对元素周期表的解释、电子填充壳层的原则、莫色勒定律。

难点:原子基态电子填充壳层的顺序、莫色勒定律。

三、主要内容
1.元素性质的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3.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第八章X射线(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X射线发现的历史、产生方法,掌握X射线的连续谱与标识谱的特征和产生
的机制,掌握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结构;
2.掌握X射线的吸收的规律,掌握康普顿散射,理解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
同步辐射装置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射线连续谱与标识谱及产生机制、莫色勒定律、康普顿散射。

难点:X射线的标识谱产生的机制、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康普顿散射。

三、主要内容
1.X射线的产生及谱线结构;
2.原子的内层能级;
3.X射线与物质的吸收;
4.康普顿散射;
第九章原子核(8学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基本性质:原子核的组成、电荷、质量和大小、结合能、电四极矩、自
旋、磁矩、宇称和统计性质,会计算结合能;
2.掌握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规律,掌握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强度、
放射系等概念;
3.掌握α、β和γ衰变的规律,了解射线与实物的相互作用及放射性的应用;
4.掌握核力的性质,了解几种核结构模型;
5.掌握核反应遵循的守恒定律、核反应中的反应能和阈能的计算;
6.掌握核反应类型,了解核反应机制,理解核反应截面的概念;
7.理解重核裂变机制,会计算裂变能,对裂变能的开发和应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8.理解轻核聚变的机制,聚变能的开发应用前景有充分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结合能、放射性衰变的衰变规律、原子核反应、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及核能的开发及应用。

难点:原子核模型、核反应机制。

三、主要内容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原子核的放射衰变;
3.射线同实物的相互作用和放射性的应用;
4.核力;
5.原子核结构模型;
6.原子核反应;
7.原子核裂变和原子能;
8.原子核的聚变和原子能利用展望。

第十章基本粒子(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及分类;
2.掌握基本相互作用与守恒律;
3.了解粒子物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4.了解粒子标准模型及宇宙的标准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粒子的分类、基本相互的作用。

难点:粒子的分类、基本相互的作用。

三、主要内容
1.粒子的基本性质及分类
2.相互作用与守恒律;
3.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及宇宙的标准模型。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开卷
(二)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平时成绩评定办法:
考勤:20% , 作业:30%,课堂笔记:20% ,课堂提问:10%,课外自学:10% ,创新:10%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陈宏芳. 原子物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二)参考书目:
[1] 褚圣麟. 原子物理(第一版).北京: 高等学校出版社, 2006.
[2] 杨福家. 原子物理(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崔宏滨. 原子物理学.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4] 张延慧, 林圣路等.原子物理学教程.山东: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 朱栋培, 陈宏芳等.原子物理学与量子力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