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报告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报告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报告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背景 (3)

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意义 (3)

三、电力负荷的构成与特点 (4)

四、负荷预测的内容与分类 (4)

五、负荷预测的基本过程 (5)

1、调查和选择历史负荷数据资料 (5)

2、历史资料的整理 (5)

3、对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5)

4、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5)

六、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常用方法 (5)

1、趋势外推法 (5)

2、单耗法 (6)

3、回归分析法 (6)

4、时间序列法 (6)

5、灰色模型法 (6)

6、专家系统法 (7)

7、优选组合预测法 (7)

七、影响负荷预测因素 (7)

1. 气候等因素影响; (7)

2. 能源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影响: (8)

3. 工农业等宏观产业用户因素的影响: (8)

4. 时间因素: (9)

5. 地理因素对负荷因素的影响: (10)

6. 随机因素: (10)

7、以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10)

八、2005-2013年全国各产业用电量分析 (10)

九、2014-2020年全国电力行业预测 (13)

十、个人总结: (17)

1.

一、背景

前几年在我们国家,特别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都还在为电力资源的紧张问题而烦恼。尽管国家已经在这几年大力建设电站,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不少地区还是经常出现拉停电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以前没有预测到现在对电力的需求会有这么大,从而使电力系统的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这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对于时间相对较短的,比如某个夏天特别的热,从而导致用电量大增,如果电网不做好相应的应变措施,难免会出现有的工厂会出现拉闸停电的状况。以上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做好精确的负荷预测工作。

但是由于电力产品具有不能大量储存的特殊性,因此发、配电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再者负荷预测对电力公司来说,能更好的进行规划投资,因而有利于其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而各种预测方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包括:外推预测法、单耗法、神经网络预测法。预测的精度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总不能做到完全准确的预测,在预测时间上也受到限制。因为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可以说是非常多的,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些因素对精确的进行负荷预测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

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意义

所谓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就是指对未来时刻电力系统符合用电量进行预测。它可以分为超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中长期预测、超长期预测等等。由于其受到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电力系统负荷本身具有是不可控性,因此进行完全准确的负荷预测是十分困难的。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同时确定各供电区、各规划年供用电量、供用电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

电力负荷预测是供电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负荷预测,可以经济合理地安排电网内部发电机组的启停与检修,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旋转储备容量,合理安排机组检修计划,保证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负荷预测的结果,还有利于决定未来新的发电机组的安装,决定装机容量的大小、地点和时间,决定电网的增容和改建,决定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电力企业的管理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尤其在我国电力事业空前发展的今天,用电管理走向市场,电力负荷预测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三、电力负荷的构成与特点

电力系统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民用负荷主要是城市居民的家用电器,它具有年年增长的趋势,以及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而且民用负荷的特点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规律紧密相关。

商业负荷,主要是指商业部门的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负荷,覆盖面积大,且用电增长平稳,商业负荷同样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性。虽然商业负荷在电力负荷中所占比重不及工业负荷和民用负荷,但商业负荷中的照明类负荷占用电力系统高峰时段。此外,商业部门由于商业行为在节假日会增加营业时间,从而成为节假日中影响电力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负荷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用电,一般工业负荷的比重在用电构成中居于首位,它不仅取决于工业用户的工作方式(包括设备利用情况、企业的工作班制等),而且与各行业的行业特点、季节因素都有紧密的联系,一般负荷是比较恒定的。

农村负荷则是指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此类负荷与工业负荷相比,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农业用电负荷也受农作物种类、耕作习惯的影响,但就电网而言,由于农业用电负荷集中的时间与城市工业负荷高峰时间有差别,所以对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好处。

从以上分析可知电力负荷的特点是经常变化的,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而且按周变,按年变,同时负荷又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的,具有较大的周期性,负荷变化是连续的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但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

电力负荷的特点决定了电力总负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基本正常负荷分量、天气敏感负荷分量、特别事件负荷分量和随机负荷分量。

四、负荷预测的内容与分类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包括最大负荷功率、负荷电量及负荷曲线的预测。最大负荷功率预测对于确定电力系统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备的容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选择适当的机组类型和合理的电源结构以及确定燃料计划等,还必须预测负荷及电量。负荷曲线的预测可为研究电力系统的峰值、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以及发输电设备的协调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负荷预测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

超短期负荷预测是指未来1h以内的负荷预测,在安全监视状态下,需要5~10s或1~5min 的预测值,预防性控制和紧急状态处理需要10min至1h的预测值。

短期负荷预测是指日负荷预测和周负荷预测,分别用于安排日调度计划和周调度计划,包括确定机组起停、水火电协调、联络线交换功率、负荷经济分配、水库调度和设备检修等,对短期预测,需充分研究电网负荷变化规律,分析负荷变化相关因子,特别是天气因素、日类型等和短期负荷变化的关系。

中期负荷预测是指月至年的负荷预测,主要是确定机组运行方式和设备大修计划等。

长期负荷预测是指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的负荷预测,主要是电网规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电力负荷的需求,所作的电网改造和扩建工作的远景规划。对中、长期负荷预测,要特别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的影响。

五、负荷预测的基本过程

负荷预测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模型,采用有效的算法,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大量试验性研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模型和算法,以真正反映负荷变化规律。其基本过程如下。

1、调查和选择历史负荷数据资料

多方面调查收集资料,包括电力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从众多的资料中挑选出有用的一小部分,即把资料浓缩到最小量。挑选资料时的标准要直接、可靠并且是最新的资料。如果资料的收集和选择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负荷预测的质量。

2、历史资料的整理

一般来说,由于预测的质量不会超过所用资料的质量,所以要对所收集的与负荷有关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和必要的加工整理,来保证资料的质量,从而为保证预测质量打下基础,即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无缺,数字准确无误,反映的都是正常状态下的水平,资料中没有异常的“分离项”,还要注意资料的补缺,并对不可靠的资料加以核实调整。

3、对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在经过初步整理之后,还要对所用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预处理,即对历史资料中的异常值的平稳化以及缺失数据的补遗,针对异常数据,主要采用水平处理、垂直处理方法。

数据的水平处理即在进行分析数据时,将前后两个时间的负荷数据作为基准,设定待处理数据的最大变动范围,当待处理数据超过这个范围,就视为不良数据,采用平均值的方法平稳其变化;数据的垂直处理即在负荷数据预处理时考虑其%&’的小周期,即认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的负荷应该具有相似性,同时刻的负荷值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超出范围的不良数据修正,为待处理数据的最近几天该时刻的负荷平均值。

4、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负荷预测模型是统计资料轨迹的概括,预测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具体资料要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这是负荷预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由于模型选择不当而造成预测误差过大时,就需要改换模型,必要时,还可同时采用几种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便对比、选择。

在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后,建立负荷预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工作。由于从已掌握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不能代表将来的变化规律,所以要对影响预测对象的新因素进行分析,对预测模型进行恰当的修正后确定预测值。

六、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常用方法

1、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就是在大量历史的和现实的随机现象中,寻求它们的“平静的反映”,从而

得到系统运动变化的规律,并据此规律推测出该系统未来的状况。这就是应用趋势外推法可以对事物的未来状况进行预测的理论根据。趋势外推法是根据变量(预测目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提示其发展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适当的预测模型,推断其未来变化的趋势。很多变量的发展变化与时间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若能发现其规律,并用函数的形式加以量化,就可运用该函数关系去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2、单耗法

单耗法可用于计算工业用户的负荷预测。单耗法分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采用单耗法预测负荷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产品单耗或产值单耗。单耗法可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单位用电量创造的经济价值,从预测经济指标推算用电需求量,加上居民生活用电量,构成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时,通过对过去的单位产值耗电量(以下简称“单耗”) 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找出一定的规律,预测规划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单耗,然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标,按单耗进行预测。单耗法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统计、分析工作,近期预测效果较佳。单耗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比较笼统,很难反映现代经济、政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3、回归分析法

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回归预测模型。其中,线性回归用于中期负荷预测。优点是: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在中、短期预测使用。缺点是:①规划水平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很难详细统计;②用回归分析法只能测算出综合用电负荷的发展水平,无法测算出各供电区的负荷发展水平,也就无法进行具体的电网建设规划。

4、时间序列法

就是根据负荷的历史资料,设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这个数学模型一方面来描述电力负荷这个随机变量变化过程的统计规律性;另一方面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再确立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时间序列法主要有自回归ar(p)、滑动平均ma(q)和自回归与滑动平均arma(p,q)等。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所需历史数据少、工作量少。缺点是:没有考虑负荷变化的因素,只致力于数据的拟合,对规律性的处理不足,只适用于负荷变化比较均匀的短期预测的情况。

5、灰色模型法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预测技术,可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某个时期内起作用的规律,建立负荷预测的模型。分为普通灰色系统模型和最优化灰色模型两种。

普通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指数增长模型,当电力负荷严格按指数规律持续增长时,此法有预测精度高、所需样本数据少、计算简便、可检验等优点;缺点是对于具有波动性变化的电力负荷,其预测误差较大,不符合实际需要。而最优化灰色模型可以把有起伏的原始数据序列变换成规律性增强的成指数递增变化的序列,大大提高预测精度和灰色模型法的适用范围。灰色模型法适用于短期负荷预测。灰色预测的优点:要求负荷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

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缺点:一是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灰度越大,预测精度越差;二是不太适合于电力系统的长期后推若干年的预测。

6、专家系统法

专家系统预测法是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每小时的负荷和天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负荷预测。实践证明,精确的负荷预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融合人类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就会需要专家系统这样的技术。专家系统法,是对人类的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专家系统分析本身就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并且某些复杂的因素(如天气因素),即使知道其对负荷的影响,但要准确定量地确定他们对负荷地区的影响也是很难的。专家系统预测法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此法的优点是:①能汇集多个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专家的能力;②占有的资料、信息多,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全面,有利于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缺点是:①不具有自学习能力,受数据库里存放的知识总量的限制;②对突发性事件和不断变化的条件适应性差。

7、优选组合预测法

优选组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几种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中选取适当的权重加权平均;二是指在几种预测方法中进行比较,选择拟和度最佳或标准偏差最小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对于组合预测方法也必需注意到,组合预测是在单个预测模型不能完全正确地描述预测量的变化规律时发挥作用。一个能够完全反映实际发展规律的模型进行预测完全可能比用组合预测方法预测效果好。该方法的优点是:优选组合了多种单一预测模型的信息,考虑的影响信息也比较全面,因而能够有效地改善预测效果。缺点是:①权重的确定比较困难;②不可能将所有在未来起作用的因素全包含在模型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预测精度的提高。

七、影响负荷预测因素

在负荷预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气候等因素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有许多的气候敏感负荷,如生活上用的电热器、空调,冰箱冷柜等等;农业上因为天气的干旱或者洪涝使灌溉条件发生变化,以及一些现代农业设施因为温度、湿度的影响从做出调整。在气候因素中,应该又以温度影响为最大,因为在与气候有关的负荷重,主要以加热制冷的设备比较多。天气敏感负荷分量与一系列天气因素有关,如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量。不同天气因素影响负荷分量值不同,这种负荷分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城乡居民用电负荷受季节因素影响明显当然对于以空调等负荷,湿度、风速等影响也不能忽略。那么对于具体的算法中我们该怎么样考虑气候因素呢?这是根据预测的时间长短来进行确定的,对于超长期预测的我们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变化,甚至全球整体气候的变化趋势,对于比较短期的负荷预测,我们则可以多考虑当时的温度,湿度,风力等等。

以短期负荷预测为例,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预测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预测日的降雨量以及预测日前1天、前2天和前3天的降雨量。同时为了更好地利

用气象数据,还应该记录每小时的温度、降水、风力等数据,并且要对这些数据做量化处理,以便在预测模型中使用,至于他们的影响程度在各种模型中的考虑应该是不同的。

气候因素对于电网负荷的影响可见一斑。由于天气的不稳定,天气一晴或下雨,负荷大幅波动,造成负荷预测的难度加大,甚至人工降雨等非自然因素也夹杂其中。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程度和负荷预测的难度。目前对于气象因素的考虑,比较成熟的有以人体舒适度为依据的预测。人体舒适度可定义如下:“人体舒适度”是对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是否感觉舒适及其达到怎样一种程度,它是人体对大气状态的综合反映。国际上通常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来评价气象条件引起的人的舒适感,它是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归纳如下:

D =f(T )+g(U)+h(V)

式中:D为人体舒适度指数;T为日平均气温(℃);U为日平均相对湿度(%);V为日平均风速(m/s)。

不同地区的式子参数是不一样的。比如上海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具体表达式为:

D =1.8T +0.55(1-U ) +3.2 V+27

而天津的则为:D =1.8T +0.55(1-U ) +3.2 V+32

很多研究表明一些地区的人体舒适度与电力负荷有较大的相关性。

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人体感觉

<58 1级人体感觉凉爽

58~67 2级人体感觉舒适,最可接受

67~71 3级人体感觉较舒适

71~76 4级人体感觉严热闷热,可适当降温

76~80 5级人体感觉暑热,希注意防暑降温

>80 6级人体感觉酷热,希注意防暑降温,以防中暑

2. 能源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影响:

最近国际油价,煤价一路飙升,是许多用油用气用煤的设备运行在成本大涨,从而大量的转向用电,以及电动车的兴旺都导致用电负荷的大量增加。再者目前煤价大涨、煤质不好、也开始影响到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全国的很多电厂基本都是在亏本的情况向进行发电,在发电亏本的情况下.上网负荷极不稳定,有的随时停机的可能,从而你对负荷预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工农业等宏观产业用户因素的影响:

工农业等宏观产业经济因素可以包括:供电区域人口多少、工业生产水平以及工业的类型、电器设备的数量和变化特性也即负荷的特性、政策发展趋势变化和经济趋势,另外,电力系统的管理政策,如电力需求侧管理及电价素也将对负荷变化产生影响。这些经济因素对负荷影响的时间比较长,长于一周时间。在季节变化及年度变化时,根据这些因素对负荷预测值的修正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国家经济政策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说他可以决定一个电力系统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如果国家决定在某个地区投资兴建大型的炼钢厂等耗电量极大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用电情况将给负荷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因为各地区用电大户一旦增多。必然会有一些大用户用电存在无序性,使得调度部门难以准确掌握大用户负荷特性以及用户的停产、设备检修等情况,从而影响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其次电气化铁路等冲击负荷也对负荷预测准确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最近几年修建的技术非常先进的几干线可定会对沿线的符合预测造成影响。

4. 时间因素:

对负荷有重要影响的时间因素主要有三点:季节因素的影响、日或周的周期性以及节假日的影响。目前系统中的最大负荷小时数越来越小,时间对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负荷预测有重要影响的时间因素主要有3种:季节变化、周循环、法定节假日。其中季节变化和气候有不少的关联,周循环则与工作日的情况有关系,这些还是比较好考虑的。时间因素中以节假日符合预测最为困难。全年的负荷类型可根据季节不同分为春、夏、秋、冬四种类型。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非节假日,凌晨 4 点左右为低负荷阶段,该段时间大多数人处于休息状态,所以负荷下降,负荷组成主要是那些必须运行的不间断负荷;最高峰值负荷一般出现在从 9 点至 17 点之间的工作段;晚上,由于家用电力负荷的增加,在 18 点至 21 点之间又会出现一个高峰值。每周之间负荷曲线形状相似。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负荷变化规律相同,电力负荷曲线形状相似;休息日(星期六、星期天)负荷变化也具有相似性,负荷较平常低,这是由于在休息日里,工业负荷所占比重下降,居民生活与商业负荷所占比重上升。

在节假日期间,电力负荷会急剧下降,白天电力负荷相对平稳,但比普通工作日电力负荷要小,这是由于工业负荷减少,与正常上班时段的负荷相比,负荷表现出不同于工作日和正常休息日的特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此,在预测时,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应考虑使用与预测时刻相关的历史负荷数据和日期类型来建立网络模型。在我国除了“五一”、“十一”、元旦,还有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对负荷预测准确性的影响也很大。春节是负荷变化最大时节,相当数量的工厂停产,民用负荷占负荷总数的比重很大。春节期间实际负荷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工厂的停产情况、负荷的自然增长率、当时的天气情况等,比如前两年南方的大雪,不仅使人们对于电力的要求变得巨大,另一方面还是我们的电网遭受很大的损坏,是很多负荷脱离电网,这是准确的预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五一”、“十一”是虽然是法定长假,但由于国家具有补休的政策,这就导致一些工厂并非按长假休息,具体如何休假没有一定的规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从而负荷波动很大。

另外从主观上看法定及传统节日负荷水平应该比正常值低,但是有时候又不能完全的这样计算。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电网的符合成分变化很大,节假日大量工厂企业的用电负荷退出,使得节假日符合较正常日负荷有明显的降低,但是节假日的居民用电负荷、服务行业用电负荷将会大大增加,以及不能停工的工业负荷可能也会增大。这部分负荷的组成与正常的周末负荷相似,但由于时间上的长短不同,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比如上面提到的春节)与我们负荷预测时所用的阳历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每年对春节的负荷预

测应该有所不同,要以冲突那个节日对应的阳历来进行负荷预测。

5. 地理因素对负荷因素的影响:

地理因素可以包括一个大区域内不同环境下的负荷。比如一个城市的新老城区在负荷预测上就应该用不同的参数或者方法来对待。一方面老城区内的用电设备由于使用年限都比较久了,故障率、用电损耗率之类可能都会增加预测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这一点。同样,新城区虽然用电设备比较新,故障率、用电损耗率肯定也比较低,但是新城区发展很快,负荷每年每季度增长率可能很大并且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在负荷预测中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6. 随机因素:

自然灾害以及许多不可抗力所带来的后果,都会导致负荷预测出现偏差。比如这几年年初的雪灾,之前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是事先很难预测的。还有一些就是数据传递上可能出现的错误,因为目前还没有建设完成非常完整的气象数据实时传输到电力系统供负荷预测使用,电力系统同一天不同时刻存在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间的峰谷差,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拉闸限电、用电设备检修等一切随机和偶然因素所致。又因为电力系统由很多独立的用户组成,不同用户选择用电的时间和方式千差万别,他们的负荷行为是随机的,其结果表现为系统总负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比如用户的照明用电、工厂机器的启停一般提前是无法预知的,因此无法对这些随机负荷进行预测。另外,一些特殊事件,如钢厂启停、骤风袭击等都对负荷有较大影响。因而导致负荷预测所用的数据都是比较旧的或者是经过处理的,所以也对很好的预测结果加上了误差。

7、以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以上存在的几种误差,我们该怎么样处理呢?

(一) 要及时了解气候变化,尤其是对于突变性的天气情况要尽快加入运算;

(二) 做好节假日负荷预测工作,了解国家节假日的放假情况,以及各个企业的放假情况;

(三) 逐步了解工农业结构,明确大用户用电计划;

(四) 做好新老城区的不同的符合预测,以及对一些随机因素的应对。

八、2005-2013年全国各产业用电量分析

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行业的不断创新和成长。历年全国社会用电不断上升,我们将通过分析历年全国各产业电力的需求来说明全国社会用电的发展趋势。

(以下所有数据均由本人从中商情报网、国家统计局、中电联、北极星电力网等各大网站收集而来后,经过分析考察并制成表格和图片)

(一)全国各产业用电量分析

1.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数据

2005-2013年,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不断上升,表1和图1所示。2013年全社会用电

量53223亿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用电累计增速分别为0.7%、7%、10.3%和9.2%。

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34379.6936595.1641998.82

469284959153223亿千瓦时246892824832590.08

全国全社会

用电量

表1:2005-2013年全国社会用电量

图1:2005-2013年全国社会用电量

2.全国各产业用电量情况

图2所示历年全国分产业占比来看, 对2005-2013年全国各产业用电结构分析,可得第一、二、三产业以及居民累计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2.4%、75.3%、11%和11.3%。

图2:2005-2013年全国各产业用电量占比

图3所示,第二产业的用电量持续走高,也是我国用电量的主力军。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波动较大,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较为平缓。

图13:2005-2013年全国各产业累计用电

从图4可以看出2013年,第一产业累计用电1014亿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0.1%,占社会用电量2%;第二产业累计用电39143亿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6.74%,占社会用电量73.5%;第三产业累计用电6273亿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10.25%,占社会用电量11.8%;

居民累计用电6793亿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9.23%,占社会用电量12.7%。

图4: 2013年全国各产业用电量占比

(二)全国各工业用电量增长概述

图5所示,2005-2013年全国工业用电量的发展趋势每年都持续上升,重工业一直是我

国的用电工业的主力军。轻工业占全国工业占比28%,重工业占全国工业占比72%。

图5:2005-2013年全国工业累计用电量

重工业指国民经济个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属于重工业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

2013年工业用电量38471亿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6.9%,比2012年增加2410亿千瓦时;轻工业的用电量6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比2012年增加296亿千瓦时;重工业的用电量32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比2012年增加2114亿千瓦时。轻工业用电所占比重为16.6%,重工业用电所占比重为83.4%。相比,2012年重工业占比增加0.3%,说明我国重工业比重由稳步上升的趋势。

图6:2012年与2013年全国工业占比对比

由图6可以看出,我国的重工业用电量增长较稳,而轻工业的用电增长有下降趋势,且重工业发展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

九、2014-2020年全国电力行业预测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让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到有质量有效益持续的经济增长上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要求有三个转变:①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在生产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

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③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虽然,这种转变的进程会比较缓慢,但对于电力需求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电力需求结构以及增长的拉动因素都将逐渐变化,电力需求弹性将逐渐降低。加之,我国现在电力需求受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深远影响,低增长也将成常态。

我们再结合前面的数据、我国的政策及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们将较为重点对全国电量供需、各省用电量进行2014-2020年的预测。

(一)全国电量预测方法选取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预测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因此在进行电力需求预测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电力需求的各种适用于现在电力需求预测。回归分析方法简单、预测速度快、外推性好,对于历史上未出现的情况有较好的预测性,而且模型参数估计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非线性回归预测计算开销大、预测过程复杂,为此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再结合从下而上方法预测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

1、变量分析与选取

(1)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电力需求最根本的决定因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近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平稳的波动态势,而GDP的变化与电力消费的变动呈现强正相关关系,总是同增同减。因此,经济增长及其对生活标准的影响是促进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2)产业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减少高耗能重工业,积极向第三产业发展。为此,第一产业用电所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而第二产业用电量将会持续增加,其增长率将会下降,但第二产业用电量仍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最大比重,而随着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将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其比重也将会上升。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影响用电量需求量的变化。所以,选择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作为分析变量。

(3)人口

就人口规模而言,近20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的稳步增长仍对电力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除人口数量对电力需求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人口结构、家庭规模、住宅小区的特征也会影响居民对生活用电的需求。

(4)居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而人均用电量与人均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村用电量不断增加,带动了农村地区用电需求。另一方面,消费水平和居民收入息息相关,而消费水平对用电需求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居民用电消费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因此,收入是进行用电需求预测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选为变量。

2、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建立

考虑到1985年前的数据波动较大,不具有代表性,于是我们选择1985-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因变量,1985-2010年的GDP、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所得多元线性回归模式如式:

y=-20992.120+0.099x1+0.286x2+1.949x3-6847.852x4-7.818x5 其中,x1代表GDP(亿元),x2代表人口(万人),x3代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代表第三产业值与第二产业值比值,x5代表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3、各种参数选取

(1)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的变量主要采用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变动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社会变动的迁移率等参数。这些参数的选取必须考虑约束条件。通过大量数据的回归分析,我国人口常用的经验模型基本形式为

Nt=N t0·e k(t-t0)

式子中:N t为t年的人口总数;N t0为t=t0年时预测起始年的人口基数;k为人口自然增长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e=2.718)

从2009-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稳定,“十二五”期间将会控制在k=0.03,到了“十三五”期间将会控制在k=0.02。于是我们预测未来6年将平均值控制在k=0.02以上,k=0.02也作为这次报告中预测以后几年中国人口总数的自然增长率。取2013年的总人口数作为预测其实年的基数,即N t0=135736.7;t0为起始年;t为预测年份。

(2)第三产业值与第二产业值的比值

因为产业的值的波动较大,不宜选取太大范围的均值作为这次报告的预测变量。我们将选取第二产业2011-2013年平均值36999;第三产业选取2011-2013年平均值5681;第三产业值与第二产业值的比值为0.1535。

(3)居民经济收入

因为居民经济收入值的波动较大,不宜选取太大范围的均值作为这次报告的预测变量。我们将选取2005-2013年平均值与现国家的GDP发展趋势相接近,再结合GDP以及国家政策,将居民收入增长率设定为为10。

(4)GDP总量设置

GDP总量设置是确定未来各阶段GDP总量的过程。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规划目标来确定,以2010年为基准,我们预测未来10年均增速将维持7.36%左右。表4所示,我们预算出GDP的三种方案。

表4:预算GDP方案数据

指标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2010-2020年GDP

7.85 7.39 7.02

年均增度

“十二五”期间

8 7.54 7.16

GDP年均增速

“十三五”期间7.71 7.24 6.89

GDP 年均增速

通过以上数据和方程,测算出2014-2020年GDP 、人口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如表5所示:

表5:2014-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口总数预测表 亿元同比% 千人同比% 元同比%元同比%2014e

611736.17.54138478.7229650.5109785.6102015e

6578617.54141276.12323461010675.2102016e

705490.17.24144130235041.51011564.8102017e

756567.67.24147041.62377371012454.4102018e

811343.17.24150012240432.51013344102019e

870084.37.24153042.42431281014233.6102020e 933078.47.24156134245823.51015123.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份

名义GDP 年均人口 (二)2014-2020年全国各省用电量预测 我们通过研究各省的2000-2013年GDP 总值、增速,测算出用电量预测GDP 方案,所示表6所示。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GDP 为指标)进行各省未来用电量预测,表7所示。

表6:各省预测用电量GDP 方案(节选)

GDP 方案 地区

高方案 中方案 低方案 北京

18 17 16 上海

13 12 11 江苏

15 14 13 山东 15.5 14.5 13.5

(因数量问题,暂时节选4个较为代表性的用电省市。)

因为GDP 与用电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保证数据的偏离程度不会太大,我们只采用GDP 中方案进行预测,以2013年1-11月数据作为基数预测。因为缺12月份的用电数据,所以作为中方案的GDP 我们还是稍微设置高点以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表8:各省2014-2020年采用GDP 中方案的用电量预测

北京

亿千瓦时823962.911126.6051318.1271542.2091804.3852111.132470.022上海

亿千瓦时12861504.621760.4052059.6742409.8192819.4883298.8013859.597江苏

亿千瓦时45065136.845855.9986675.8377610.4548675.9189890.54711275.22山东

亿千瓦时37034239.9354854.7265558.6616364.6677287.5438344.2379554.151广东亿千瓦时44325074.645810.4636652.987617.6628722.2239986.94511435.05

单位2016年e 2017年e 2018年e 2019年e 2020年e 2013年(1-11月)2014年e 2015年e 地区

十、个人总结:

综合分析了目前各种预测方法的应用原理,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各个预测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结合实际应用选用适当的预测方法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实时控制、运行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前提,是一个电网调度部门和规划部门所必须具有的基本信息。提高负荷预测技术水平,有利于计划用电管理,有利于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机组检修计划,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尝试了去收集和分析全国的用电负荷,其实在选择上是因为全国的数据比较好找,各地区情况相对明确,但是不得不承认此课题的完成确实很费力。用时长而且不容易做,不过既然选择了就试着去完成。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收获!

最新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试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对调频电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什么电厂最适宜担负系统调频电厂? 3、什么叫功率分点?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的功率分点。 4、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的实际变比如图所示,并联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中有无循环 功率存在?为什么?如果循环功率存在的话,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方向。 5、在无功电源不足引起电压水平普遍偏低的电力系统中,能否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50分) 1、某35KV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已知35KV线路长度为100公里,线路每相的对地电容为,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为3.6安培,求消弧线圈的 电感值。(10分) 2、110kv降压变压器铭牌数据为: ①计算变压器的参数(归算到110KV侧); ②画出变压器的形等值电路。(10分) 3、某地方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有关参数均已标于图中,求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标出 其功率分点,并计算其经济功率分布。(10分) 4、联合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及参数如下,联络线的功率传输限制为300MW,频率偏移超出才进行二次调频,当子系统A出现功率缺额200MW时,如系统A不参加一次调频,联络线 的功率是否越限?(10分)

5、某降压变电所装有一台容量为10MVA,电压为的变压器。已知:最大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4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5KV;最小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5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3KV。现要求在低压母线上实行顺调压(最大负荷时要求电压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倍;最小负荷时要求电压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试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1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有: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2分);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2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好(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对调频厂的基本要求是①具有足够的调节容量;(1分)②调节速度要快;(1分) ③调节过程的经济性要好(1分)。具有调节库容的大型水电厂最适宜作为调频电厂(2分)。 3、答:电力系统中如果某一负荷点的负荷功率由两侧电源供给,则该负荷点就是功率分点,功率分点又分为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3分),分别用“▼”和“▽”标注。图示电力系统中负荷点2为有功功率分点(1分),负荷点3为无功功率分点(1分)。 4、答:有循环功率存在(3分)。因为上述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多电压等级环网,两台变压 器的变比不匹配(如取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所以存在循环功率(1分);循环功率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分)。 5、答:不能(3分),因为改变变压器的变比并不能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状态(2分)。 四.计算题:(共50分) 1、解: 单相接地短路时的原理电路图和相量图如下:

负荷预测方法一

1、单耗法 这个方法是根据预测期的产品产量(或产值)和用电单耗计算需要的用电量,即 A h =∑=n i 1Q i U i 式中 A h —某行业预测期的需电量; U i —各种产品(产值)用电单耗; Q i —各种产品产量(或产值)。 当分别算出各行业的需用电量之后,把它们相加,就可以得到全部行业的需用电量。这个方法适用于工业比重大的系统。对于中近期负荷预测(中期负荷预测的前5年),此时,用户已有生产或建设计划,根据我国的多年经验,用单耗法是有效的。 在已知某规划年的需电量后,可用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来预测年最大负荷,即 P n·max =T A n m ax 式中 P n·max —年最大负荷(MW ); A n —年需用电量(k W·h ); T max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 )。 各电力系统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及今后用电结构变化情况分析确定。 单耗法分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采用单耗法预测负荷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产品单耗或产值单耗。 单耗法可用于计算工业用户的负荷预测。 单耗法可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单位用电量创造的经济价值,从预测经济指标推算用电需求量,加上居民生活用电量,构成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时,通过对过去的单位产值耗电量(以下简称“单耗”) 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找出一定的规律,预测规划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单耗,然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标,按单耗进行预测。单耗法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统计、分析工作,近期预测效果较佳。 单耗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比较笼统,很难反映现代经济、政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综述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综述 本文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进行综述,就短期负荷预测的一些特点及其影响预测精度的各方面原因进行总体的分析。在目前的预测方法里,主要有经典的预测方法和传统的预测方法以及智能预测方法和预测新方法。从这些预测方法入手进行综合的应用原理分析,比较其不同预测方法的优点及不足的地方。并且提出了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升了,不仅在历史的数据上重视了其积累,还应重视在预测的模型选择上要合适,综合型预测模型在未来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必然性。 标签: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在能量的管理系统组成中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则是对几个小时后或是一天、几天的电力负荷值上进行预报。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不仅在电力系统安全以及经济的运作下提供了相关保障,还为市场的环境编排高度计划等打下了基础。不过在这个电力生产与消费的日趋市场化下,针对负荷预测的准确及可靠性上也有了更为高的要求,而且就电力系统管理与运行来讲其负荷预测逐渐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预测精度是决定短期负荷预测的作用大小的,所以在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的重点上是如何对预测精度进行提高。虽然短期负荷预测的研究历史已經很长远了,国内外的学者也对其在方法还有理论方面对于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工作。当短期负荷出现因素太多的情况下,从而限制了预测方法的范围以及精度。下文针对短期的预测方法展开一个综合性的探析。在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实际情况下短期负荷的预测提供了一个基础。 1 基于短期负荷的预测特点 对于短期电力负荷来讲其预测便是基于在电力负荷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全面的建立,从而使得新世纪型的电力负荷更具备科学性和全面性。对于短期负荷所面临的事件不确定性以及其随机性,包含了各种特点:①在预测的结果上其短期的负荷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②不同的负荷预测方法存在相应的条件性。③短期负荷预测在时间上各有不同。④预测的结果包含多方案性。 短期负荷预测精度的影响因素:①以往历史数据。②自然天气情况。③其日期类型。④负荷预测模型。⑤相关社会事件等。 2 简述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短期负荷由于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因素影响,面临时间序列问题上其随机的过程表现的很不平稳,就算面临的影响因素包罗万象,不过在这些因素中都存在一个特点那就是有规律性。能够为实际预测打下基础,其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大致分为四类。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摘要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计划、用电、调度等部门的基础工作。讨论了年度负荷预测、月度负荷预测和短期负荷预测的特点、成熟 方法,分析了负荷预测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并指出未来的主要研 究方向。根据国内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实践和国外的经验,对我国 开展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参数辨识 第一章引言 负荷预测是从已知的用电需求出发,考虑政治、经济、气候等相关因素,对未来的用电需求做出的预测。负荷预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对未来需求量(功率)的预测和未来用电量(能量)的预测。电力 需求量的预测决定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新增容量的大小;电能预 测决定发电设备的类型(如调峰机组、基荷机组等)。 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同时确定各供电区、各规划年供用电量、供用电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 第二章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原理 通常来说预测电力系统负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个负 荷模型,该模型有两层含义:一是负荷的时空特性,二是负荷电压和频率特性。对于负荷的时空特性指的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分布,负荷的分布也会不同。这种负荷模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研究人员通常是采用负荷时间曲线来描述这种特性。这样负荷曲线以时间为依据,就可以分为日负荷、周负荷、季负荷以及年负荷;如果换成以时空角度为划分依据,则此曲钱又可分为系统、节点和用户三种负荷曲线;若按照负荷的性质来分,负荷曲线又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市政以及生活负荷等。 在一般的安全运行的过程中,负荷模型指的就是未来时空特性,因此也可以将此作为负荷预测模型。通常负荷预测模型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能进行短期或者实时的负荷预测,还能在规划电力系统时做长期的预测。负荷的预测通常采用的是概率统计,有效地分析工具即为时间序列分析,由于是预测未来的负荷,所以会存在或多或少误差。对于未来负荷预测误差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与负荷变化的规律不一致,如某些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停电,这样负荷曲线就会在事故时段出现一些突变。此时就不能依靠负荷预测模型所得出得结果了,因为有人的干预。但是也不能因为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就全盘否定负荷预测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五邑大学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 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仿真软件的初步认识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PowerW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掌握电力系统的结构组成,了解电力系统的主要参数,并且学会了建立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学会单线图的快捷菜单、文件菜单、编辑菜单、插入菜单、格式菜单、窗口菜单、仿真控制等菜单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一)熟悉PowerW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用仿真器建立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 1、画一条母线,一台发电机; 2、画一条带负荷的母线,添加负荷; 3、画一条输电线,放置断路器; 4、写上标题和母线、线路注释; 5、样程存盘; 6、对样程进行设定、求解; 7、加入一个新的地区。 三、电力系统模型: 按照实验指导书,利用PowerWorld软件进行建模,模型如下: 四、心得体会: 这一次试验是我第一次接触PWS这个软件,刚开始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软件,我只能听着老师讲解,照着试验说明书,按试验要求,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了解熟悉这个软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输电线的画法、断路器的设置、仿真时出现错误的解决办法等等,在试验的最后,通过请教老师同学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对这个仿真软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了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点操作才能更好地熟悉这个软件。

实验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入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具体样程的分析和计算,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对偶发性故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在运行模式下,对样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并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选择主菜单的Case Information Case Summary项,了解当前样程的概况。包括统计样程中全部的负荷、发电机、并联支路补偿以及损耗;松弛节点的总数。进入运行模式。从主菜单上选择Simulation Control,Start/Restart开始模拟运行。运行时会以动画方式显示潮流的大小和方向,要想对动画显示进行设定,先转换到编辑模式,在主菜单上选择Options,One-Line Display Options,然后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Animated Flows Option选项卡,将Show Animated Flows复选框选中,这样运行时就会有动画显示。也可以在运行模式下,先暂停运行,然后右击要改变的模型的参数即可。 三、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作业答案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思考题、习题 1-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网络称为电力网。 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和电力系统合在一起称为动力系统。 1-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保证可靠地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4)环保性。 1-3.何为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其运行方式如何它们有什么特点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情况如何答:星型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就是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和不接地以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直接接地供电可靠性低。系统中一相接地,接地相电流很大,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接地供电可靠性高,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相电流不大,但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1-4.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相对地电压有什么变化单相接地电流的性质如何怎样计算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0 倍,即升高为线电压。单项接地电流为容性。接地相的对地电容电流应为其它两非接地相电容电流之和, 倍非接地相对地电容电流,也就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可画向量图来解释) 1-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补偿方式有哪些电力系统一般采用哪种补偿方式为什么 消弧线圈就是电抗线圈。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属容性电流,通过装消弧线圈,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分量,它和容性电流分量相抵消,减小接地点的电流。使电弧易于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补偿方式有欠补偿和过补偿,欠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过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电力系统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因为随着网络的延伸,电流也日益增大,以致完全有可能使接地点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并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所以一般采用过补偿。 1-6.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额定电压等级选择确定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3kV、6kV、10kV、35kV、60kV、110kV、154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 额定电压等级选择确定原则有: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系统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系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完整版)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试卷及解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双绕组变压器的变比为110±8×1.25%/11,+4档分接头对应的变比为()。 A. 114.5/11 B. 115.5/11 C. 116.5/11 D. 117.5/11 2. 电力网络的无备用接线不包括()。 A. 单回路放射式 B. 单回路干线式 C. 单回路链式网络 D. 两端供电网络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有过补偿和欠补偿之分。 B. 欠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中的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 C. 过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中的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 D. 在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的补偿方式。 4. 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 A. 发电机组的调速器完成的 B. 发电机组的调频器完成的 C. 调相机的励磁调节器完成的 D. 静止无功补偿器完成的 5. 双绕组变压器的电阻()。 A. 可由空载损耗计算 B. 可由短路电压百分值计算 C. 可由短路损耗计算 D. 可由空载电流百分值计算 6. 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的原动机功率约束取决于()。 A. 原动机的额定视在功率 B. 原动机的额定有功功率 C. 原动机的额定无功功率 D. 原动机的最大机械功率 7. 电力系统电压波动产生的原因有()。 A. 由幅度很小,周期很短的偶然性负荷变动引起 B. 由冲击性或者间歇性负荷引起 C. 由生产和生活的负荷变化引起 D. 由气象变化引起 中一不变的值的中枢点8. 在任何负荷下都保持中枢点电压为(102%~105%)U N 电压调整方式是()。 A. 逆调压 B. 顺调压 C. 常调压 D. 故障时的调压要求

浅析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

浅析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 发表时间:2017-10-18T18:11:03.7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作者:梅宇1 杨畅1 徐明虎2 陈斯斯1 王硕1 [导读]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重大基础行业,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经济要发展,电力是先行,电力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处处离不开电力供应。 (1.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辽宁锦州 121013;2.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重大基础行业,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经济要发展,电力是先行,电力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处处离不开电力供应。负荷预测是目标网架规划的基础,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对电网发展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负荷预测;电力系统;方法探讨 引言 电力工业是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重大基础行业,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经济要发展,电力是先行,电力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处处离不开电力供应。目标网架是城市电网规划的基础,确定电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电网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必须将城市电网目标网架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负荷预测是目标网架规划的基础,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对电网发展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特点 1、电力系统中的负荷一般分为城市的民用负荷、商业的负荷、农村的负荷、工业的负荷和其他的负荷等,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负荷会具有不同特点及规律。城市的民用负荷大多来自城市的居民家用电器的用电负荷,它有年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民用的负荷还是和居民日常的生活及工作规律相关较为紧密。 2、商业的负荷,主要是指商业用电中的用电负荷,它覆盖的面积大,而且用电量增加的速度的平稳,商业的负荷同样也具有根据季节变化的波动特性。即使它在电力的负荷中占的比重不如工业负荷及民用负荷,但是商业负荷中的照明类的负荷占用了电力系统用电高峰时段。除此以外,商业部门因为商业行为会在节假日里会增加营业时间,因此成为节假日里影响电力负荷重要的因素之一。 工业负荷是指用在工业生产的用电负荷,一般的工业负荷比重在用电负荷里构成中居于第一位,它不仅仅由工业里负荷端的使用情况决定(也包括负荷的利用情况、企业工作班制度等),而且它和各个行业的特性及季节里的因素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的负荷还是比较稳定的。 3、农村的负荷是指农村里居民用电及农业里生产的用电。这类负荷和工业里的负荷相比较,受到季节等其他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它是由于农业生产特点来定性的,农业的用电负荷同时也受到农产品的品种、耕种特点的影响,但是就电网系统而言,因为农业的用电负荷的集中时间和城市的工业的负荷使用高峰时间有很大差别,所以对于提高电网的负荷率很有好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电力的负荷特点是常常变化的,不仅按照小时变化、按日变化,而且还按周变化,按年变化,同时电力负荷又是以小时作为基本单位不断发生变化的,它具有很大的周期性,负荷的变化是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正常的情况下,它不会产生大的跳跃,但是电力的负荷对于季节等因素是十分敏感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的气候和温度的变化都将会对电力负荷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 4、负荷预测目的是根据电力负荷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同时也确定各个供电公司计划的年供用总值,供用最大的电力负荷与规划的地区的总共负荷的发展水平,是由各规划的年用电负荷构成。它将为经济合理准确地安排各个电网内部的机组启停和检修,保持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电网发展的速度,电力的建设规模,电力工业的布局,能源资源的平衡,电力余缺的调剂和电网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需求和平衡等各个方面提供十分可靠的依据。 二、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1、单耗法 按照国家安排的产品产量、产值计划和用电单耗确定需电量。单耗法分"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两种。采用"单耗法"预测负荷前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产品单耗或产值单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规律是产品单耗逐年上升,产值单耗逐年下降。单耗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比较笼统,很难反映现代经济、政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2、趋势外推法 当电力负荷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且无明显的季节波动,又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趋势模型y=f(t)。当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能够延伸到未来时,赋予变量t所需要的值,可以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这就是趋势外推法。应用趋势外推法有两个假设条件:①假设负荷没有跳跃式变化;②假定负荷的发展因素也决定负荷未来的发展,其条件是不变或变化不大。选择合适的趋势模型是应用趋势外推法的重要环节,图形识别法和差分法是选择趋势模型的两种基本方法。 外推法有线性趋势预测法、对数趋势预测法、二次曲线趋势预测法、指数曲线趋势预测法、生长曲线趋势预测法。趋势外推法的优点是:只需要历史数据、所需的数据量较少。缺点是:如果负荷出现变动,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3、弹性系数法 4、空间负荷密度法 空间负荷预测是对规划区域内负荷的地理位置和数值大小进行的预测,它提供未来负荷的空间分布信息。只有确定了配电网供电区域内未来负荷的空间分布,才能对变电站的位置和容量,主干线的型号和路径,开关设备的装设以及它们的投入时间等决策变量进行规划。由于空间负荷预测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可以为空间负荷预测的数据收集、处理和预测结果的表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将GIS 引入空间负荷预测,可以极大地减少数据收集量,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实用化的必要步骤。针对国内土地使用的实际情况,在空间负荷预测中采用了分类分区法,该方法是在分类负荷总量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用地图,计算分类负荷平均密度;再由小区面积构成、小区负荷同时率及修正系数求得小区最终负荷。同时,就分类分区法在预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和改进。针对己有负荷预测软件在数据收集、统计,模型、方法选用,结果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将传统、实用的常规预测方法用计算机加以实现的同时,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综合模型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序列量,其中序列量包含最大负荷数值以及电量数值等成分,当前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是采用多样性的方法完成序列量的预测。首先要设定具体的条件,然后在该条件下进行一定的假定,然后通过单一的方法对包含的多个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由于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因此最后得到的参数与理想数值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需要进行修正,通常采用的是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实验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也是不同的,各个数据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32],那种预测结果最为接近真实情况,与预测人员的经验以及日常积累的常识等存在密切联系,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国家各项能源政策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使用综合方法,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然后完成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最终的参数。还有一种常用的负荷预测模型是加权处理,使用多种方法完成历史序列等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权重的设置,最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出来,得到最终分析数据。 首先,针对使用到的序列预测方法,做如下定义: 定义1:有关预测、推理及拟合序列: 当获得某一物理量后,在要求的历史时间段范围内如n t ≤≤1的取值分别为 n x x x ,,,21 对于未知时段N t n ≤≤+1范围内进行预测分析,可以得到如下预测公式: N n t t S f x t 2,1),,(?== 其中,预测模型的参数向量的数值用S 表示,例如当预测模型为线性状态时, 则有:T t b a S t b a t t S f x ],[,),,(?=?+==有 此时可以计算得到各个时段的预测数值大小,分别为N n n x x x x x ?,?,?,,?,?121 +,此时会将序列n x x x ,,,21 称为原始数列,n x x x ?,,?,?21 为原始数列的预测序列,在未来的某个时段得到的相对应的子虚列N n x x ?,?1 +称为原始序列的推理数列。相应 的拟合时段主要指的是时段n t ≤≤1这一段范围,推理时段主要指的是时段N t n ≤≤+1这一段范围。 定义2:拟合残差、方差以及协方差 采用m 种方法对原始数列的数值n x x x ,,,21 进行预测分析,其中的第i 中预 测方法对原始序列的拟合序列为n x x x ?,,?,?21 ,因此能够得到有关拟合残差的数值 大小:

电力系统分析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电力系统的组成?答: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以及 负荷组成的系统。电力网: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 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组成的部分。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动力部分的总和。 2.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和地理接线图有何区别?(p4-5) 答: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但难以表示各主要电机电器间的联系。 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但难以反映各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的相对位置。 3.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p5) 答:特点:(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密切。(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 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p7) 答: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设置的备用容量;可更合理的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的最大负荷,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可更合理的利用系统中各类发电厂提高运行经济性。同时,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减小,其波动对系统电能质

量影响也减小。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高效率的机组。 5.我国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平均额定电压是多少?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p8-9) 答:额定电压等级有(kV):3、6、10、20、35、60、110、154、220、330、500、750、1000 平均额定电压有(kV):3.15、6.3、10.5、37、115、230、345、525 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发电机母线比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接发电机比额定电压高5%,接线路为额定电压;二次接线路比额定电压高10%,变压器如果直接接负荷,则这一侧比额定电压高5%。 6. 电力系统为什么不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压等级,而要设置多级电压?(p8)答:三相功率S和线电压U、线电流I之间的固定关系为。当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导线的载流面积越小,投资越小;但电压越高对绝缘要求越高,杆塔、变压器、断路器等绝缘设备投资越大。综合考虑,对应一定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应有一最合理的线路电压。但从设备制造角度考虑,又不应任意确定线路电压。考虑到现有的实际情况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标准电压等级。 7. 导线型号LGJ-300/40中各字母和数字代表什么(p27) 答:L表示铝,G表示钢,J表示多股导线绞合。300表示铝线额定截面积为 300 , 40表示钢线额定截面积为40 。 什么是电晕现象,它和输电线路的哪个参数有关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工业、农业、邮电、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乡居民所消耗的功率之和是(C)。 A. 厂用电 B. 供电负荷 C. 综合用电负荷 D. 发电负荷 5. 高峰负荷时,电压中枢点的电压升高至105%U N;低谷负荷时,电压中枢点的电压下降为U N的中枢点电压调整方式是(A )。 A. 逆调压 B. 顺调压 C. 常调压 D. 故障时的调压要求 6. 升压结构三绕组变压器高、中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A)。 A. 大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B. 等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C. 小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D. 不大于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8. 在原网络的两个节点切除一条支路,节点导纳矩阵的阶数(C)。 A. 增加一阶 B. 增加二阶 C. 不变 D. 减少一阶 7. 线路末端输出有功功率与线路始端输入有功功率的比值,常用百分值表示的是(A)。 A. 输电效率 B.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C. 线损率 D. 网损率 9. 电力系统电压波动产生的原因有(B)。 A. 由幅度很小,周期很短的偶然性负荷变动引起 B. 由冲击性或者间歇性负荷引起 C. 由生产和生活的负荷变化引起 D. 由气象变化引起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所谓一般线路,是指中等及中等以下长度的线路 B. 短线路是指长度不超过300km的架空线 C. 中长线路是指长度在100~300km之间的架空线路和不超过100km的电缆线路

D. 长线路指长度超过300km的架空线路和超过100km的电缆线路 二、多项选择题 1.导线材料的电阻率略大于材料的直流电阻所考虑的因素有(ABD)。 A. 集肤效应的影响 B. 绞线每股长度略有增长 C. 相间距离略有增大 D. 额定截面积略大于实际截面积 5.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用泰勒级数展开非线性方程后保留(AB )。 A. 常数项 B. 一阶偏导数项 C. 二阶偏导数项 D. 高阶偏导数项 6. 调相机(AD )。 A. 投资大和运行维护困难 B. 只能发出感性无功功率 C. 不能连续调节 D.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压降低时发出的无功功率可以上升 7. 产生循环功率的原因是(ABD )。 A. 双端供电网络两端的电源有电压差 B. 两台并列运行的变压器的变比不同 C. 两回并列运行的输电线路的长度不同 D. 环网中变压器的变比不匹配 8. 原子能电厂原则上应持续承担额定容量负荷的原因是(AB )。 A. 一次投资大 B. 运行费用小 C. 可调容量大 D. 可调速度快 9. 实际中,三绕组变压器各绕组的容量比组合有(ACD )。 A. 100/100/100 B. 50/100/100 C. 100/50/100 D. 100/100/50 10. 确定电力系统结线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 可靠、优质、经济 B. 运行灵活 C. 操作安全 D. 便于发展 三、判断题 2.手算潮流时,在求得各母线电压后,应按相应的变比参数和变量归算至原电压级。(√) 4. 我国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是50Hz。(√)

(完整版)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一下电力方面的知识。本节摘要是:负荷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和不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是把电力负荷预测用一个或一组方程来描述,电力负荷与变量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经典技术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等。不确定性预测方法基于类比对应等关系进行推理预测的,包括灰色理论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小波分析预测法等。 关键字: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交易的主要数据源,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任何时候,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供需矛盾的突出集电力工业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推行,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负荷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和不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 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是把电力负荷预测用一个或一组方程来描述,电力负荷与变量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经典技术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等。

而为了解决实际电力负荷发展变化规律非常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显式数学方程来描述期间的对应和相关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经过不懈努力,把许多新的方法和理论引入到负荷预测中来,产生了一类基于类比对应等关系进行推理预测的不确定性预测方法。包括灰色理论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小波分析预测法等。 <一> 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 一、时间序列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负荷。 时间序列预测是依据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建立一个时间序列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间序列的数学模型可以描述这个时间序列变换的规律性,同时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自回归AR(p)模型、滑动平均MA(q)模型和自回归与滑动平均ARMA(p,q)模型等。 按照处理方法不同,时间序列法分为确定时间序列分析法和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模型的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对负荷性能有很大影响的气候信息和其他因素,导致了预报的不准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目录 稳态部分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填空题 简答题 二.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征和数学模型 填空题 简答题 三.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填空题 简答题 四.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简答题 五.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3.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3.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暂态部分 一.短路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短路 2.短路的类型 3.短路产生的原因 4.短路的危害 5.电力系统故障的分类 二.标幺制 1.数学表达式 2.基准值的选取 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4.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三.无限大电源 1.特点 2.产生最大短路全电流的条件 3.短路冲击电流im 4.短路电流有效值Ich 四.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 1.基本原理 2.计算步骤 3.转移阻抗 4.计算电抗 五.对称分量法 1.正负零序分量 2.对称量和不对称量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 3.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 六.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1.单相接地短路 2.两相短路 3.两相接地短路 4.正序增广网络

七.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 1.电压分布规律 2.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稳态部分 一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有3kv 、6kv、10kv、35kv 、110kv 、220kv 、330kv、500kv 。 2、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波形质量三方面。 3、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 4、有备用界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络。 5、我国的六大电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 6、电网中性点对地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 其中直接接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7、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二、简答题 1、电力网络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2、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各类变电所和输电线路以及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 3、总装机容量是指电力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百功功率的总和。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报告材料

一.数据预处理 1.题中给出了三个地区的一个整年的负荷值,细分到一天96个点的数据。经过 数据预览后发现部分点数据遗失,部分数据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需要一个数据预处理程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平滑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点。 2.经资料预览后决定选取A地区从8月开始的98天的数据作为原始预测数据, 预测之后30天负荷值。这样选取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选取三个月及一个季度的值已经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二是11月份的负荷值已知,便于与预测出负荷值相比较,进行误差分析,以辨别建立的模型好坏。 3.应用Excel 选出98天数据,导入matlab中。编写数据预处理程序,其思想 简述如下:对于数据遗失点,即数据为0点,采用相邻两天的同一时刻的平均值来作为原始资料,若无相邻两天的资料,则采用相邻一天的数据值。对于数据误差较大的点,认为前后两天绝对值差大于6为误差点(6大概为单点负荷的15%),此处处理需基于一个假设,即第一日的96数据点数据为基准值。经实际预测数据认为此方法可行。 二.采用灰色理论预测 具体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 第一部分:模型的建立 1.经分析讨论后,认为灰色GM(1,1)模型具有所需建模样本数量少,计 算简单,可检验,利于编写程序进行计算等优点,因此采用此模型进行建模预测。 2.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变换成行,进行1-AGO累加得到如下数据(为便于观 察此处给出描点得到的曲线)

3. 依据灰色预测步骤建立累加矩阵B 及常数相向量Y 。 4.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灰系数。 5. 对累加数据进行计算。 6. 累减还原得到预测值。 7. 对数据进行后验差检验,得到后验差比值C 及小误差概率P 以验证建立模型是否可行。 第二部分:模型的改进 1. 由于灰建模过程中的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估计是使残差平方和取得最小值时的最优解,可以保证解的无偏性,适合对数据进行一次性处理,且计算简单。但是它求得的只是一个局部最优解,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最小二乘法有解的条件是B B T 矩阵非奇异(B B T 行列式数值大于零),显然B B T 是实对称阵。在实际计算中会出现矩阵接近于奇异(行列式数值接近于零),即所谓“病态”情况。由此导致参数估计结果不稳定,不可信,这必然导致灰预测公式的不稳定,不可信,从而使得预测结果不稳定,不可信。实际计算中得到的灰参数为[-0.0000 5 2.8550 ];导致最终预测值偏大,不可采用,得到后验差比值C=0.9954,小误差概率P= 0.5028。 2. 考虑到以上情况,考虑对GM (1,1)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化,而后平滑数据,使数据之间的离散度减小。但由于输入的数据量过大,最终得到的结果依旧不理想。 3. 再次查阅相关数据,提出新的改进方法,建立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将上文中得到的灰色预测值与原值的差求出,作为残差数列,对残差数列的子数列(本例中选择奇数项)重新建立GM (1,1)模型,求出残差预测数列对)1(')0(^+k e 作为)1()0(^+k x 的修正模型可得 )1()0(^+k x =(1-a e -)[)0(x (1)-a u ]ak e -+δ(k-i)(1-'a e -)[-)1()0(e ''a u ]''k a e - 其中δ(k-i)= i=n-n’ 4. 应用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后,数据的误差大为减小C= 0.5903 P= 0.7542 第三部分:模型进一步改进空间以及GM (1,1)弊端 1. 残差灰色预测模型部分可加入神经网络对预测值进行修正,使得预测值更加逼近真实值 2. GM (1,1)模型并不适用于大数据量的离散数据预测,在第三部分中提出 的三种改进方法的作用下,才可达到勉强合格的标准。 1(k ≥i ) 0(k <i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及答案

第五次作业 1、 造成电力系统电压水平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2、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3、 在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中,那些无功补偿设备具有正的调节效应?那些具有负的调节效应? 4、 什么叫电力系统的电压中枢点?电压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那几种? 5、 常用的调压措施有那些?对于由于无功缺乏造成电压水平下降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取何种调压 措施?对于无功功率并不缺乏,但局部电网电压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何种调压措施? 6、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有分布的目的是什么?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什么? 7、 电力系统无功最优补偿的目的是什么?无功最优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8、某降压变电所由110kV 线路供电,变电所装有一台40MVA 普通变压器,如图三所示。110kV 送端电压U1保持115kV 不变。若要求变电所10kV 母线电压U2变化范围不超出10.0~10.7kV ,试选择变压器分接头。 9、电力网接线如下图所示,已知Ω=70ij X ,变电所低压母线要求逆调压(最小负荷时电压为额定电压,最大负荷时电压为105%U N ),低压母线额定电压为10KV ,变压器额定电压为KV 11/%5.22110?±。最大负荷及最小负荷时,归算到高压侧的实际电压分别为:KV U KV U j j 2.110;1.101min .max .='='。若i U 不变,求应选择的变压器分接头和并联电容器的容量。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五次作业参考答案 1、造成电力系统电压水平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造成电力系统电压水平波动的原因是电力系统无功负荷的波动。(要保持电力系统的电压在正常水平,就必须维持在该电压水平下的无功功率平衡,当电力系统无功负荷波动时,电力系统的的无功功率平衡关系被破坏,相应的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也就发生波动) 2、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答:电力系统的频率只有一个,频率调整也只有调整发电机有功出力一种方法(调速器、调频器和有功负荷最优分配都是改变发电机有功出力);而电力系统中各点的电压都不相同,电压的调整也有多种方式。 3、在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中,那些无功补偿设备具有正的调节效应?那些具有负的调节效应?答:在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中,调相机、S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和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具有正的电压调节效应;而电力电容器、TSC型静止无功补偿器具有负的电压调节效应。 4、什么叫电力系统的电压中枢点?电压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那几种? 答: 电力系统的电压中枢点是指某些可以反映电力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母线,只要控制这些点的电压偏移在一定范围,就可以将电力系统绝大部分负荷的电压偏移在允许的范围。 电压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三种:即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顺调压指负荷低谷时,允许电压适当升高,但不得高于107.5U N%,负荷高峰时允许电压适当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102.5U N的调压方式;逆调压指负荷低谷时,要求将电压中枢点电压适当降低,但不低于U N,负荷高峰时要求将电压中枢点电压升高至105U N%的电压调整方式;常调压则指无论在负荷低估还是负荷高峰时均保持中枢点电压为一基本不变的数值的电压调整方式。) 5、常用的调压措施有那些?对于由于无功缺乏造成电压水平下降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取何种调压 措施?对于无功功率并不缺乏,但局部电网电压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何种调压措施?答: 常用的调压措施有改变发电机机端电压调压、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和利用无功补偿装置调压等。 对于由于无功缺乏造成电压水平下降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取增加无功补偿设备的调压措施。(因为此时采用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并不能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关系,只能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流向,提高局部电网的电压水平,但这部分电网电压水平的提高,使其消耗的无功功率增大,将更加增大整个电力系统的无功缺额,导致电网其他部分的电压水平进一步下降)对于无功功率并不缺乏,但局部电网电压偏低的电力系统应优先采用改变变压器变比的调压措施。 6、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有分布的目的是什么?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什么? 答: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目的是使整个电力系统的有功损耗最小。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布的原则是等网损微增率准则。 7、电力系统无功最优补偿的目的是什么?无功最优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答: 电力系统无功负荷最优补偿的目的是使增加无功补偿装置所减少电网损耗费用与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所增加的设备费用之差取得最大值,即取得最好无功补偿经济效益。 无功负荷最优补偿的原则是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 8、某降压变电所由110kV线路供电,变电所装有一台40MVA普通变压器,如图三所示。110kV送端电压U1保持115kV不变。若要求变电所10kV母线电压U2变化范围不超出10.0~10.7kV,试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