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86c4202f60ddccda38a0de.png)
生产
波 音 生产 不生产 -5,-5 0,100 空 生产 波 音 生产 不生产 -5,20 0,125
国政 企府 业可 获以 得采 战取 略措 性施 优帮 势助 本
总结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据 –绝对成本说 –重商主义 –比较成本说 –保护贸易学说 –生产要素禀赋学说 –超保护贸易学说 –新要素贸易学说 –新保护贸易学说 –产业内贸易学说 –战略贸易理论
作为被收购方,汇源老总朱新礼曾表示,自 己并不是葬送民族品牌,“品牌没有国界, 没必要打上民族的烙印”,而卖掉汇源也不 是不负责的行为,只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使然, “企业当猪卖100年都没错”。
那么,要不要保护幼稚的民族企 业 ???
“名牌”背后的外资身影
外资在中国的食用油产业中已占优势地位,众多消费者所 熟知的品牌都有外资背景。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市场上流行的“金龙鱼”、“胡 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一个公司———新加 坡益海嘉里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是由国内最大的大豆压榨 企业集团———益海粮油公司与最大的精炼和小包装油生 产销售集团———嘉里粮油公司合并而成,而益海粮油和 嘉里粮油同属同属新加坡丰益国际控制,丰益国际则受新 加坡郭氏(郭鹤年)家族控制。 而除了“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之外,“福临门” 虽为中粮集团控股,但其背后有美国ADM的影子,“鲁 花”的股权结构中亦有25%为益海嘉里集团所持有。
引 致 消 费
Y=bY+(X-M)
边际消费倾向 × 收入
Y-bY=(X-M)
1 1-b (X-M)
令
1
Y= =k,有Y=k(X-M)
1-b
要增加Y,就要扩大(X-M),即增加出口,减少进 口。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使Y成k倍增加
国际贸易教案(政策)
![国际贸易教案(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3a5470c281e53a5802ffdc.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第七章国际贸易的政策工具重点讲述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工具等第一节关税概述一、关税的含义和起源1、关税的含义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关税的起源3、关境与国境二、关税的特点和作用(一)关税的特点1、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2、关税是一种间接税3、关税的执行者是海关(二)关税的作用1、财政收入2、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三、关税的种类(一)依据征税商品的流向1、进口税2、出口税3、过境税(二)按征收关税的依据:正税和附加税1、一般附加税2、特殊附加税(1)反补贴税(2)反倾销税(3)差价税(三)按征税的优惠程度,普通税、最惠国税、特惠税和普惠制税1、最惠国税2、特惠税3、普惠制税(四)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1、从量税2、从价税3、选择税4、混合税第二节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局部均衡分析1、价格效应2、生产和消费效应3、税收效应4、净福利效应(二)一般均衡分析二、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1、贸易条件效应2、大国的净福利效应第三节关税结构一、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1、名义保护率的含义名义保护率是相对于有效保护率提出的。
世界银行研究保护结构时,给名义保护率所下的定义是:“对一商品的名义保护率是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2、有效保护率的含义有效保护率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其他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种给予净增值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整个关税制度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有效保护率主要是关税制度(和其他保护措施)对加工工业的保护。
分析6:美国、欧盟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政策分析杨兴友、米世超、赵宇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主要熟悉贸易政策概述、贸易政策的类型和贸易政策选择的内在逻辑等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政策实践第九章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重点分析贸易条约和协定、经济一体化与区域贸易集团的建立和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等相关知识分析7:我国对纺织服装进、出口的政策分析郑兆祥、赵彩、张寅江。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299f4e2af1ffc4fff47ac2e.png)
五、贸易政策的评价
自由贸易政策好? 还是保护贸易政策好?
26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自由贸易的静态利益
分工带来的利益:由于分工,可以将大部分
资源从事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更多的比较 优势的产品被生产出来。
贸易带来的好处:通过贸易可以获得本国不
能生产的产品,或者比国内生产更低成本的 产品。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即: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 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
例如: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就业进一步 扩大——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 的若干倍。
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 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 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 义。
外国企业通过提高销售价格从进口国消费 者身上得到的收益会小于对关税的支付。
进口国政府所得的关税收益(b部分)有可 能大于其消费者所受的损失(a部分),从 而使整个国家受益
(三)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 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 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 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垄断削弱了自由竞争;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大危 机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实行 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鼓励出口等措施改 善国内的经济状况。英国抛弃了自由贸易政策,转 而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理论著作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在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 论者,此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形成 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c103c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75.png)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2.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现了()。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3.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抬头。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保护的是()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D.夕阳工业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是以()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7.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A.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B.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C.获得贸易利益D.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8.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A.两优取重、两劣取轻B.两优取轻、两劣取重C.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D.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l A 2 A 3 A 4 C 5 A 6 C 7 D 8 A二、多项选择题1.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A.对外贸易总政策B.进出口商品政策C.国别对外贸易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A.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B.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优惠制D.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缔结《洛美协定》 E.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度,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3.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有()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进出口商品政策D.保护贸易政策4.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体表现在()A.保护本国的市场B.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积累资本或资金 E.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5.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B.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非关税壁垒转向关税壁垒C.加强了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行为D.管理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E.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鼓励出口转向限制进口,促进商品输出6.为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保护和鼓励政策,包括()A.执行贸易保护政策B.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C.执行自由贸易政策D.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7.进口替代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A.改善国际收支的困难B.使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C.促进经济结构的构造D.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立程度8.进口替代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A.未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改造B.加剧了国内的两极分化C.忽视了对基础工业,尤其是农业的建设D.未能改善国际收支的困难9.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国家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A.在外贸政策上,主要是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B.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许多国家实行本币对外升值的办法C.在投资政策上,对出口导向的企业提供优惠D.在外资政策上,一些国家实施鼓励外国投资和自由化的政策10.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A.对外贸易增长加快B.增加资金积累C.不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D.制造业的比重显著上升11.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的问题是()A.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B建立的工业自主性性C.债务负担加重D.对外贸易增长不快1ABC 2 ABCDE 3 BD 4 ABCDE 5 ACD 6 ABD 7 BCD 8 BCD9 ACD 10 ABD 11 ABC三、判断题1.汉密尔顿认为,新的工业在早期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因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
09_国际服务贸易政策A
![09_国际服务贸易政策A](https://img.taocdn.com/s3/m/392436e9e009581b6bd9eb62.png)
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A)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回顾⏹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问题⏹服务贸易国别政策(一些国家对服务贸易的管制)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回顾政策工具政策目标1.主要的贸易政策工具2.主要政策目标保护幼稚产业论⏹基本论点:一些国家工业刚刚起步,像初生的婴儿,而其他国家的工业处于鼎盛时期,若自由竞争,前者必然会被扼杀。
如果政府实施一段时间的保护,则可能使新工业成长并有能力参与竞争。
主要理论有美国的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和德国的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保护衰退产业论⏹保护衰退产业主要是保护生产和就业。
例如美国对纺织业的保护。
据美劳工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7月美纺织成衣业平均每天有587人失业,单月失业人口达1.82万人。
改善国际收支⏹若出口<进口,则有逆差,反之是顺差。
顺差是外汇净收入的增加,逆差是外汇净收入的减少。
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在WTO的有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保留较高关税的理由85%都来自平衡国际收支。
增加政府收入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这种干预政策把市场竞争看作一场竞赛成博弈,双方的反应都具有¡°战略性¡±。
另一方面,象通信产品、计算机、飞机制造等知识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存在外部经济,若一国对其扶持,将有利于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
其他贸易保护理论⏹国家荣誉,民族自尊,使用国产品的自豪⏹收入再分配。
关税的税负人是富人阶层。
对农产品的保护使国内农产品增加。
⏹国防。
经济安全。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政策工具1.服务贸易政策工具1.税收歧视⏹歧视性的国内税费,对外来服务征收过高或额外的税。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https://img.taocdn.com/s3/m/57f6d0c60c22590102029df9.png)
7.2 间接限制措施
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量化标准 假设存在一个100%的市场经济标准,市场 化程度达到69%,就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已经 建立. 60%则为一个临界水平.一般将80%-100%视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区间.
7.2 间接限制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20年前为5%,10年前为35%。 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专家作出如下 三种预测方案: 高位预测:2010年将超过80%,中国将成为标 准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中位预测:2010年将达到70-75%,中国将成 为相对成熟的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 低位预测:2010年将达到65%,中国将成为准 市场经济国家或接近于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7.2 间接限制措施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标准
美国标准: 一是货币的可兑换程度; 二是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 三是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 四是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 五是政府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 制程度,要求该产业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决策没有政 府介入,所有重要的产品投入都是以市场价格支付 的; 六是商务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
7.2 间接限制措施
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成员国使用补贴 确立了比较严格的标准,将补贴分为禁止的补贴、 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其中禁止的补贴 包括进口替代补贴。 征收反补贴税必须证明补贴的存在及这种补贴与损 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出口国对某种出口产品实 施补贴的行为对进口国国内某项已建的工业造成重 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工业 的新建时,进口国可以对该种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税税额一般按奖金或补贴的数额征收,不得 超过该产品接受补贴的净额,且征税期限不得超过5 年。 对于接受补贴的倾销商品,不能既征反倾销税,同 时又征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一种进口附加税。
国际经济学试题
![国际经济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da2a6051e79b89690226a0.png)
第一章绪论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B、汇率决定C、国际收支平衡D、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
重商主义B。
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
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人 C。
政府 D.国家 4、生产者剩余是指()A.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B.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C。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D。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A.企业 B。
个人 C。
政府D.国家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 A、不变 B、递增 C、为零 D、递减2、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 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 3、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 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俄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 A。
国际比价线 B.提供曲线 C。
第七章 国际贸易制度
![第七章 国际贸易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e1b506eff9aef8941e06d3.png)
入世后中国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 务
中国入世后享受的权利和义务
– 享受多边、无条件和稳定的最惠国和国民待遇,同 – – – –
时履行对其他成员方提供最惠国和国民待遇的义务 享受降低贸易壁垒后的权利,同时履行对其他成员 方降低贸易壁垒的义务 享受发展中国家的权利 全面参与多边贸易体制 享受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同时承担自由化的义务, 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义务
对外开放服务业-银行业
入世后5年内(2006) ,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 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进行限制的措 施。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 件与中资银行相同 允许设立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 贷业务,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 外资银行可在入世后5年内(2006)向中国居民个 人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允许外资金融租赁 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的时间提供金融租赁服 务。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协定》,于1995年1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具有 国际法人地位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 根本宗旨是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具体目标有三个: (i). 尽可能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ii). 通过谈判推动自由化进程; (ⅲ).建立公平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各国纠纷
对外开放服务业-商业
商业(不包括烟草)市场开放的具体时间表如下: 批发服务:2001年1月前,允许外资在合资企业占大多数股权,
届时,取消地域或数量限制; 2002年1月以前,允许外资拥有控 股权,允许在所有省会城市、重庆及宁波成立合资企业; 2003年 以前,取消企业股权及各种经济形式的限制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6e058f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c.png)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按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打点的原那么、方针和办法手段的总称。
包罗以下几个因素: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当局。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尺度、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打点办法。
(二)目的1.市场目标:庇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物的出口市场;2.财产目标:庇护国内财产的开展,促进本国财产布局的改善;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堆集成本或资金;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三)贸易政策的构成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方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庇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鼎新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庇护贸易政策;比方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2.商品和效劳贸易政策:按照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布局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效劳别离制定政策。
3.国别、地域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按照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域政策。
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物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表达。
我国过去首先开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方国外对中国的兵器出口的限制等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底子类型国际贸易开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庇护贸易政策交替开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彼此对立又彼此依存和彼此转化。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庇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庇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
![7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https://img.taocdn.com/s3/m/a6b36344b7360b4c2e3f64a7.png)
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
二﹑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 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 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 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 (surtax)。关税配额实现关税与配额的直接结合。
7.2 间接限制措施
三﹑倾销与反倾销
(一)倾销
定义: 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
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 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判定标准: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该产品是 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上倾 销商品。
7.2 间接限制措施
7.2 间接限制措施
一﹑汇率政策
–汇价高估:政府故意高估本币汇率可以使出口品以外币 表示的价格上升,而进口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下跌,从 而达到打击出口、鼓励进口的目的
–汇价低估:政府故意低估本币汇率可以使出口品以外币 表示的价格下跌,而进口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上升,从 而达到鼓励出口,抑制进口的目的
–市场均衡汇率:是由外汇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的价格, 在经济学上称为影子汇率。
反倾销的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 非市场经济国家与替代国制度
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 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 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 等数据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确定倾销幅度,施以 对应的征税措施.
7.2 间接限制措施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标准
技术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
7.1 数量(直接)限制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83de4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7.png)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选题1、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A.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B.为资产阶级服务C.为世界各国服务D.为少数团体服务资本主义2、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和德国先后推行:(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新贸易保护政策D.超贸易保护政策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开始转向实行: (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新贸易保护政策D.超贸易保护政策4、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于: ( )5.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5、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倡导( )A.贸易自由化B.保护贸易C.进口替代D.贸易区域化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
A.新贸易保护主义B.超保护贸易主义C.贸易保护主义D.贸易自由化7、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重金主义”,其理论基础是()。
A.贸易差额论B.货币差额论C.比较成本论D.保护幼稚工业理论8、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倾向是()。
A.自由贸易B.贸易自由化C.贸易保护主义D.超保护贸易主义9、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国家普遍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是()。
A.自由贸易政策B.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新保护贸易政策10、保护贸易政策,简而言之,即_________政策。
()A.奖出限入 B奖入限出 C奖励出口 D 限制进口11、只有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财富的唯一源泉。
这是()的观点。
A.自由贸易主义B.重商主义C.超保护贸易主义D. 保护贸易主义12、欧盟通过()政策保护农产品。
A差价税B 流转税 C 固定税D 滑动税13、当今欧盟和美国()三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雄厚的集团和国家。
A日本 B 德国 C 英国D瑞士14、通过实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完全转变为以()的现代经济结构。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df2957d376a20029bd642dac.png)
二是国别配额 。它是进口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 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限额。 进口配额实施的原因: 1.与关税相比,配额的实施由于其是限制 商 品的进口量,或进口金额,因此在实施上和对进 口限制的程度方面更直接、更易于控制。 2.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只要进口的数量是确 定的,贸易就被限制在固定的范围内。
25
26
第二节
一、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
配额
定义: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 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 金额加以限制。 进口配额的分配 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全球配额。它规定该国对某种商品在一定 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它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 商品进 口。主管机关按本国进口商的申请次序批给 一定的允许进口的数量或金额,直至发放完规定的全 部限额为止。
19
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政府关税收入:c+e 净福利效应: e -(b+d)
20
(六)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___关税的综合福利效应可以分大国/小国两种情形:
1. 小国情形:关税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关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
府财政收入
33
(2)固定的受惠制
它是政府根据现有进口某种产品的企业在上
一年度在进口该商品总额中的比重,将固定的份
额分配给某些企业的 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但其问题是(I)政府不再有关税收入或拍卖许可
证的收入;(ii)这种方式带有某种垄断性,它意
味着,新增的企 业难以获得此种商品进口的特权。
因此这种分配方式不利于打破垄断,实现资源的
8
国际经济学及习题答案3
![国际经济学及习题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9c37401866fb84ae45c8dc8.png)
征收关税后 ,
七、论述题
1.答案提示:
(1)小国:
关税消费效应:由关税带来的国内消费的减少,即:D1-D2;
关税生产效应:由关税导致的国内生产的增加,即:S2-S1;
关税贸易效应:由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即:M1-M2;
关税收入效应:由关税所导致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即:c。
10.有效保护率
11.最优关税
五、简答题
1.请简要分析小国和大国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2.简述有效保护率的高低对于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六、计算题 Βιβλιοθήκη 1.假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本国汽车售价为15万元人民币,投入成本(即中间产品)为5万元人民币,即中间产品的价值在总产品中的比重约为33.3%。而在保护贸易条件下,本国对汽车征收50%的关税,而对所有零部件和原材料征收25%的关税,请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并解释其经济意义。
关税导致小国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关税导致小国生产者剩余增加:a;
关税导致小国福利净损失:b+d
(2)大国:
关税消费效应:D1-D2;
关税生产效应:S2-S1;
关税贸易效应:M1-M2;
关税收入效应:c+e。
关税导致大国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D. 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2.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高于所用的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时,有效关税保护率( )
A. 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B. 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C. 小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
D. 小于零
国际经济学07 最佳关税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07 最佳关税与战略性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7dad2274b73f242336c5fb2.png)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总的来说,当一国政府要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外 生产者和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决定 于被征税厂商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3
二 、最佳关税 最佳关税(The optimum tariff)是指,使本国福利 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 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 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 。因为在禁止性关税下 ,进口国不能进口该产品,因而也就无从获利。最佳 关税也不能是零关税,零关税不能使进口国获得比自 由贸易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 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 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 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t*=40/3
曹吉云
Max(R-L)=100/3
6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三、最佳关税的来源与抽取垄断租金 最佳关税的核心问题是通过确定适当的关税水平, 从外国厂商那里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最佳关税来源于出口国厂商被迫承担的关税。它可 以来源于在进口国市场上占垄断地位的外国厂商在 进口国市场的一部分垄断利润。 假定出口国厂商是进口国市场某种产品(如摄象机 )的唯一供应者。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20
若一家公司比如波音公司抢先进入市场,会获得丰 厚的垄断利润,此时空中客车公司的最优策略是不生 曹吉云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15 产。
此时不论波音公司生产还是不生产,空中客车公 司都会生产并进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波音公司会 选择退出市场。空中客车获得1.25亿美元的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 人。凯恩斯早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但到了20世纪初经 济大萧条爆发后,他转而主张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他认为,政府的干预和支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将 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就业的增加。其追随者更是在他 的“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 论”,进一步强调政府干预,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这一理论更是成为了帝国主义前期超保护贸易 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2003年6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中 国彩电向美国倾销成立。
原因?
第一,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 影响,使得原本就敌不过他国同类产品的美国某些 夕阳工业,如钢铁业、纺织业等,面临着更大的竞 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造成一大部分人的 失业。因此,这些工业经常寻求美国政府的保护。
李斯特在其理论中明确提出保护的目的是要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培育幼稚产业的自由竞争能力。保护的对象应 是那些处在农工时期并面对来自国外强大竞争威胁的产业。 而对于那些幼稚,但却没有受到国外强大竞争威胁的产业, 则不需要保护。
李斯特认为,对一个产业的保护最长不能超过30年。 另外,除了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限制进 口外,还强调政府应通过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等方式鼓 励复杂机器的进口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节 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保护贸易政策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但由 于不同时期保护贸易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不同,各个时 期支持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包括了: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重商主义理论;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3)帝国主义前期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4)20世纪70年代中期各种支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
一、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国际贸易政策:是某一时期各国对外贸易政策 的总体反映。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 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各国总的经济政策 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种政策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行为不加任何干预, 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二)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保护贸易政策是政府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 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 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自由贸易政策:既不鼓励,也不限制 保护贸易政策:奖出限入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
几个不同的阶段。
的反倾销措施和专门针对中国产品进口的过渡性保
障措施。因此,中国产品在美国更容易成为贸易保 护主义的对象。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演变
贸易政策是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分。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会产 生不同的影响。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会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则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因此,这一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与资本主义自由 竞争的保护幼稚工业政策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超 保护贸易政策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
(1)保护的目的: 此时的保护贸易政策不再是保护 幼稚工业的成长,以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 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2)保护的对象: 超保护贸易政策不再是保护幼稚 工业,而更多的是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 断工业;
2002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就签发总统令,对
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钢材、长板等进口的主要钢铁
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
至30%不等的关税,影响到中国315亿美元的钢材
出口。
2003年5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向美国纺
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从中国进口
的针织布、手套、浴袍和纺织面料制造的行李箱等 5种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产品重新设限。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前,法国的重农主义与英国学者休谟已提出自由贸 易的主张。重农主义提倡商业的自由竞争,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 并反对课征高额关税。
休谟主张自由贸易,并提出“物价与现金流出入机能”的理论,驳 斥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学者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先后分别提出了 “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的观点,较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自由 贸易的理论。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 (2)新贸易保护主义下,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3)贸易保护措施更为隐蔽和更具多样性; (4)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
为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5)政府加强了对出口的促进。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
一、 重商主义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实行的保 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重商主义理论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 国富强与否,直接表现为其拥有的货币财富的多寡。而对 外贸易中的出口贸易是取得货币财富的重要途径。因此, 一国为增加其货币财富的收入,在对外贸易中应多出口, 少进口,保证财富的流入。为此,主张政府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 政策并存 。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工业国家 已取得了工业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大机器工业。工业生 产上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绝对 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也使得这些国家必须 有一个广阔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以解决原料不足和 产品过剩的问题。因此,此时以英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极 力鼓吹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由于这些国家当时在世界经 济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政策成为了国际贸易政策的主流。
第二,政治因素。奥巴马属于民主党,较共和党更 多地代表工会的利益。2010年又逢美国国会中期选 举,而2012年奥巴马还要争取连任,为获得一部分 工人的支持,奥巴马不得不屈从于国内这些弱势行 业的压力,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常见的就 是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第三,严格上讲,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并不 一定违反WTO的规则。中国在加入WTO时,《入 世议定书》规定在中国入世后的15年内美国可以保 留继续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可采取相应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 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 论。
二、保护幼稚产业理论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德 国所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由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
他在其理论中提出了对古典贸易理论的批评。他认为 自由贸易理论不利于德国当时工业的发展;同时他还指出,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原始未 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和农工商时期),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同时他 还在其理论中提出了保护的对象、时间和手段。
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等国家当时正处于由农业向工 业过度的阶段,其工业产品无法与英法等国竞争。因此, 他们就实行了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
这一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在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政 策取向上,更倾向于限制进口方面。主要通过征收高额进 口税及禁止进口等方式限制外国竞争力强的产品进入本国 市场以保护国内幼稚工业的成长。
(四)二次大战后
二次战后,贸易政策经历了由贸易自由化转向新贸易 保护主义的过程。
二次大战结束后,经过短短几年战后重建,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基本恢复正常,并由于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出现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这就使得在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各国都采 取了比较宽松的贸易政策,使贸易趋向于自由化。这一时 期的贸易自由化是由美国积极推动的。
(3)保护的阶级利益:超保护贸易政策不再是保 护一般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保护垄断资产阶级 的利益;
(4)保护的方式:超保护贸易政策不再是简单地、 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 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5)保护的手段:超保护贸易政策不再是简单的 以高关税限制进口,还同时使用各种的非关税 壁垒来 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主张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自由 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
竞争阶段
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采取不同的对外 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
• 超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带有明显的侵略性与扩张性
贸易自由化——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贸易自由化
战后经济复苏,放宽了进口限制。
贸易自由化
资本主义经济恢 复和自由发展 (50-70年代)
超保护贸易政策
垄断代替自由 竟争
(20世纪初)
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保护 主义
放任 自由 主 化
保护 幼稚 工业
新保 护主 义
WT O
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第二节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完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 不断丰富。
在不同的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状况 不同,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国采取了不 同的贸易政策。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主要实行的 是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这一时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各国统治者 希望通过这种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多出口,少 进口,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
从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国际贸易由战后的贸易自由 化转向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这一时期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石油危机,使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生产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