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欺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校园欺凌现象
--黄培锋近来,校园欺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这一潜伏在校园的“顽疾”更是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家长的心。
由于校园欺凌现象多发生在学校内外,并且涉及到的都是青少年,从法律方面缺少有效的制约,涉及校外人员的欺凌事件中,校外人员也多是未成年人,无论是治安处罚还是其他强制手段,都在青少年违法面前显得有些无力。
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在人们的印象中,校园欺凌就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事,属于不成熟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付出的阵痛。有些学校认识认为是“开过分了的玩笑”,可见当前面对校园欺凌,还分不清界限在哪里。而家长面对这个问题的普遍观点是以暴制暴,“打回去”。文明社会倡导丛林法则,反映出的恰恰是面对这一问题的束手无策。学校也普遍不知道“怎么办”,传统教育方式的“批评”、“教育”、“处罚”、“找家长”?,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显然已经失效。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各方都是受害者。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受欺凌者会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来与事件不直接相关的学生。规则和秩序对于社会组织的构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与秩序,施暴者会变本加厉,本无意施暴的人也可能最终滑向另一端。换言之,校园欺凌事件中,其实没有旁观者,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每个人都会成为秩序构建的一部分。
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干预的尺度也不易把握。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主体,一方面,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干预任何欺凌和暴力行为,尤其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应该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人为出发点,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教育方向,给施暴者以改正的机会,特别防止“贴标签”的行为。同时,当事方的反应、媒体的事后报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
教育的实质,就是用心灵影响心灵。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珍视彼此,校园才会真正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地方。面对校园欺凌,需要各方事前预防,事情发生时即使妥善处理,时候惩戒和科学教育,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少一些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