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IgM和IgE缺乏铰链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N端 VH
1/2 VL
CH1 CL 富含脯 氨酸铰 CH2 链区 易伸展弯曲,有利于 捕获抗原。 CH1 CL 3/4 链间二硫键 CH2 1/4
Rh血型抗原
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 阳性。反之为阴性。
和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不同,Rh血型系统的 抗体比较小,可以透过胎盘屏障。 当一名Rh- 的 母亲怀有一个Rh+的婴儿,然后再怀有第二个Rh+ 的婴儿,就可能出现Rh 症(溶血病)。母亲于第 一次怀孕时产生对抗Rh+红细胞的抗体。以后若该 妇女再次怀孕Rh阳性胎儿时,母体的抗体就可能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导致新生儿产生溶血性贫 血而死亡,就称新生婴儿溶血症。
• (四)抗原提呈细胞(APC) 抗原提呈细胞(APC)指一些能捕获、加工处 理抗原并将处理后的抗原肽传递给T淋巴细胞的细 胞。 • 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 胞
三、免疫分子
参加免疫应答的生物活性物质
第五节 免疫应答
一 、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一)、概念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 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 以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 及提呈,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自身活化、 增殖、分化,以及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
淋巴结、脾和粘膜等外周免疫器官是发
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抗原的呈递
• 细胞在其表面以能被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的方式 表达抗原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也称为抗原呈递。 • APC的抗原呈递作用是一个涉及抗原摄取、处理与呈递的复杂过程。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抗原提呈和识别阶段
四、佐剂
• 什么叫佐剂? 即:先于抗原或同时注射入机体,能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佐剂包括: 微生物及其产物 短小棒状杆菌 、卡介苗 无机化合物 明矾 、氢氧化铝 油剂 弗氏佐剂
作用: 佐剂可以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刺激时间,刺激 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从而发挥作用。
1、APC提呈抗来自百度文库:外源性Ag进入机体后,由APC摄取
加工,转变为抗原肽。抗原肽与APC的MHC-Ⅱ类分子结合,
形成稳定的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 胞表面,供Th细胞识别。
2、 Th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Th细胞为CD4+T 细胞,其通过TCR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 MHCⅡ类 分子复合物中的抗原肽,而CD4分子识别MHC-Ⅱ类
⑵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
①调理作用: ②ADCC作用: 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
⑶穿过胎盘和粘膜 :
(1)激活补体
当抗体(IgG、IgM)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后,使抗体发生变构,IgG的CH2功能区补体结合 点暴露,从而导致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而IgM 的补体结合点位于CH3功能区。
(2)结合FC受体 1、调理作用,促进吞噬作用 : 2、协助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 3、结合肥大细胞诱发I型超敏反应:
ADCC效应
表达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3)、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是唯一能从母体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Ig。该作 用属于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的抗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IgA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形成分泌型IgA,是机体粘
膜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
分泌型IgA穿过粘膜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
• 一、概念 什么是抗体?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称为抗体。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 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注意!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 定都是抗体。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抗体调理作用
参与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 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3)穿过胎盘和粘膜
母体IgG通过Fc段与胎盘滋养层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 结合而转到滋养层,然后进入血液,使新生儿出生后就有 了同母体基本相同的抗体水平,能赋予新生儿约6个月的 抗感染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 • •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物 细菌、外毒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马血清、兔血清 (三)异嗜性抗原 : 不同种属间共同抗原 (四)同种异型抗原 :来源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 的特异性抗原 1、红细胞血型抗原 ABO血型抗原 Rh血型抗原
ABO血型抗原
• O型红细胞无凝集原, 不会被凝集,可输给 任何其他血型的人。 • AB型的人,血清中无 凝集素,可接受任何 型的红细胞。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人体的盾牌--免疫功能
第一节 概述
•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 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 根据抗原性异物不同将免疫功能分为: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生物 超敏反应、反复 发生感染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损伤衰 自生免疫性疾病 老死亡的细胞 免疫监视 清除体内突变的 发生肿瘤 肿瘤细胞
可变区
VH
VL
恒定区
CH3
CH3
铰链区
• 2.水解片段 Fab段 可与抗原结合 Fc段具有激活补体、结 合细胞、通过胎盘和 黏膜的功能
(二)生物学功能
• 1.Fab段 结合抗原,结合部位:V区 中合作用 (中和外毒素、病毒) 抑制细菌吸附 (sIgA与细菌结合) • 2.Fc段 (1)激活补体 (2)结合细胞
1、Fab段的生物学作用:特异性结合抗 原
识别和特异性的结合抗原的部位在可变区V区 • (1)中和作用:外毒素或病毒与抗体结合后,结合位点被 抗体封闭阻止其进入细胞内。 • (2)抑制细菌吸附:黏膜表面的sIgA与细菌特异性结合, 阻止细菌定居黏膜细胞。
2、Fc段的生物学作用 ⑴激活补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发挥补体的 生物学效应。
淋巴结 脾脏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 是造血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 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
胸腺 : 是T细胞成熟和发育的主要器官。未成熟的 T细胞前体从骨髓迁移到胸腺,95%的细胞凋亡, 5%的细胞发育、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释放到外 周免疫器官。
• 淋巴结 人体约有500~600个淋巴结, 清除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抗原物质 淋巴结内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嗜细胞
天然抗原都含有多个抗原决定基,可刺激机体 产生多种抗体。 如两种抗原含有一种相同或相似的表位,能与 同一抗体发生反应,则将这两种抗原称为共同抗 原。 抗体或者效应T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的不同抗原反应,称这种反应为交叉反应。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一)异物性 异物:非己物质 具有异物性的物质有: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物质 • (二)理化特性 分子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第二节 抗原
• 什么是抗原?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一些物质: 细菌、病毒、花粉 一些食物: 牛奶、鱼、虾 某些药物: 青霉素、链霉素等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能与免疫活性细胞上的抗原受 体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效应 T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应答的类型
按参与细胞分类 按抗原刺激顺序分类 按应答效果分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正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抗原递呈和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为T细胞和B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的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小部分T细胞和B细胞停止 分化,分别转变成为T记忆细胞和B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为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Jchai n
• IgA 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12岁是达到成人水平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 血清型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 10%~20% 分泌型由粘膜中的浆细胞产生,广泛分布于黏膜和外分 泌液中。儿童局部黏膜分泌型IgA 合成不足容易患呼吸道和 肠道感染,初乳中含有sIgA,所以提倡母乳喂养。
抗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血液
淋巴结
组织
• 脾脏 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主要清除血液内的抗原物质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的 细胞 B淋巴细胞约占60%,T淋巴细胞约占40%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包括扁桃体、阑尾和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黏膜下分散的淋巴组织等
免疫细胞
• (一)T淋巴细胞 也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 CD4 CD8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二)抗原的特性 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 抗体或效应T细胞 抗原性: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 发生特异性结合 机体
抗原
抗体
+
抗原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如:多数蛋白质、微生物、外毒素
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有抗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脂质、某些药物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即有了免疫原性,成为完全 抗原。
• (一)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基本结构 2条H链 2条L链 由二硫键链接
• 可变区(V区) 能与抗原特异性 的结合
• 恒定区(C区) 稳定不变 • 铰链区 含有大 量的脯氨酸 富有 弹性
免疫球蛋白分区 (1)可变区:Ig分子肽链的N端,L链的1/2和H链 的1/4,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随机体特异性的不同变
化较大,称为可变区(V区);
(2)恒定区 :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
CL,不同类Ig的重链CH长度不一,有的包括CH1、
CH2和CH3;有的更长,包括CH1、CH2、CH3和CH4。 同一种属动物中,同一类别Ig分子C区氨基酸的组成和 排列顺序比较恒定,称为恒定区。
(3)、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
• IgG 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是人体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多的,占75% 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抗感染的主要 抗体。 • IgM 有五个单体构成 是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 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最先产生的抗体 是胎儿时期接收抗原刺激后唯一能够合成的抗体 天然的ABO血型抗体为IgM
(三)特异性
什么叫抗原的特异性?
即:专一性,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 效应物质,且只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
抗体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特点
抗原为什么会具有这种特异性? 因为抗原分子表面有抗原决定基(也称:表位 或抗原决定族)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 特殊化学基团,是与抗体、免疫活性细胞抗原受 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一般由几个或几十个氨基 酸构成。
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HLA,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广泛存 在于人体细胞表面并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体,具 有高度多态性,在无关个体间几乎不可能出现 HLA表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故,一体组织器 官移植科发生排斥反应。 • (五)自身抗原 包括:隐蔽的自身抗原和修饰 的自身抗原 • (六)肿瘤抗原 包括: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 关抗原
• (二)B淋巴细胞 • 介导体液免疫 • 表面有抗原受体(BCR),可与抗原物质特异性结 合,激活B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 (三)NK细胞 • 即:自然杀伤细胞 • 表面无抗原受体,无需刺激活化就能杀伤靶细胞 发挥抗病毒作用。表面有IgG的Fc受体,IgG可通 过Fc段结合到NK细胞上,杀伤靶细胞。
• IgD 血清中含量少,0.2%~0.25%
• IgE 血清中含量极低,0.001%,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表面的Fc受体结合引发Ⅰ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免疫系统
• 免疫系统 是集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由以下组成:
• • •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一、免疫器官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N端 VH
1/2 VL
CH1 CL 富含脯 氨酸铰 CH2 链区 易伸展弯曲,有利于 捕获抗原。 CH1 CL 3/4 链间二硫键 CH2 1/4
Rh血型抗原
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 阳性。反之为阴性。
和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不同,Rh血型系统的 抗体比较小,可以透过胎盘屏障。 当一名Rh- 的 母亲怀有一个Rh+的婴儿,然后再怀有第二个Rh+ 的婴儿,就可能出现Rh 症(溶血病)。母亲于第 一次怀孕时产生对抗Rh+红细胞的抗体。以后若该 妇女再次怀孕Rh阳性胎儿时,母体的抗体就可能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导致新生儿产生溶血性贫 血而死亡,就称新生婴儿溶血症。
• (四)抗原提呈细胞(APC) 抗原提呈细胞(APC)指一些能捕获、加工处 理抗原并将处理后的抗原肽传递给T淋巴细胞的细 胞。 • 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 胞
三、免疫分子
参加免疫应答的生物活性物质
第五节 免疫应答
一 、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一)、概念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 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 以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 及提呈,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自身活化、 增殖、分化,以及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
淋巴结、脾和粘膜等外周免疫器官是发
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抗原的呈递
• 细胞在其表面以能被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的方式 表达抗原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也称为抗原呈递。 • APC的抗原呈递作用是一个涉及抗原摄取、处理与呈递的复杂过程。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抗原提呈和识别阶段
四、佐剂
• 什么叫佐剂? 即:先于抗原或同时注射入机体,能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佐剂包括: 微生物及其产物 短小棒状杆菌 、卡介苗 无机化合物 明矾 、氢氧化铝 油剂 弗氏佐剂
作用: 佐剂可以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刺激时间,刺激 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从而发挥作用。
1、APC提呈抗来自百度文库:外源性Ag进入机体后,由APC摄取
加工,转变为抗原肽。抗原肽与APC的MHC-Ⅱ类分子结合,
形成稳定的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 胞表面,供Th细胞识别。
2、 Th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Th细胞为CD4+T 细胞,其通过TCR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 MHCⅡ类 分子复合物中的抗原肽,而CD4分子识别MHC-Ⅱ类
⑵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
①调理作用: ②ADCC作用: 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
⑶穿过胎盘和粘膜 :
(1)激活补体
当抗体(IgG、IgM)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后,使抗体发生变构,IgG的CH2功能区补体结合 点暴露,从而导致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而IgM 的补体结合点位于CH3功能区。
(2)结合FC受体 1、调理作用,促进吞噬作用 : 2、协助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 3、结合肥大细胞诱发I型超敏反应:
ADCC效应
表达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3)、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是唯一能从母体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Ig。该作 用属于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的抗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IgA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形成分泌型IgA,是机体粘
膜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
分泌型IgA穿过粘膜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
• 一、概念 什么是抗体?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称为抗体。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 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注意!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 定都是抗体。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抗体调理作用
参与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 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3)穿过胎盘和粘膜
母体IgG通过Fc段与胎盘滋养层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 结合而转到滋养层,然后进入血液,使新生儿出生后就有 了同母体基本相同的抗体水平,能赋予新生儿约6个月的 抗感染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 • •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物 细菌、外毒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马血清、兔血清 (三)异嗜性抗原 : 不同种属间共同抗原 (四)同种异型抗原 :来源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 的特异性抗原 1、红细胞血型抗原 ABO血型抗原 Rh血型抗原
ABO血型抗原
• O型红细胞无凝集原, 不会被凝集,可输给 任何其他血型的人。 • AB型的人,血清中无 凝集素,可接受任何 型的红细胞。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人体的盾牌--免疫功能
第一节 概述
•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 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 根据抗原性异物不同将免疫功能分为: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生物 超敏反应、反复 发生感染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损伤衰 自生免疫性疾病 老死亡的细胞 免疫监视 清除体内突变的 发生肿瘤 肿瘤细胞
可变区
VH
VL
恒定区
CH3
CH3
铰链区
• 2.水解片段 Fab段 可与抗原结合 Fc段具有激活补体、结 合细胞、通过胎盘和 黏膜的功能
(二)生物学功能
• 1.Fab段 结合抗原,结合部位:V区 中合作用 (中和外毒素、病毒) 抑制细菌吸附 (sIgA与细菌结合) • 2.Fc段 (1)激活补体 (2)结合细胞
1、Fab段的生物学作用:特异性结合抗 原
识别和特异性的结合抗原的部位在可变区V区 • (1)中和作用:外毒素或病毒与抗体结合后,结合位点被 抗体封闭阻止其进入细胞内。 • (2)抑制细菌吸附:黏膜表面的sIgA与细菌特异性结合, 阻止细菌定居黏膜细胞。
2、Fc段的生物学作用 ⑴激活补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发挥补体的 生物学效应。
淋巴结 脾脏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 是造血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 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
胸腺 : 是T细胞成熟和发育的主要器官。未成熟的 T细胞前体从骨髓迁移到胸腺,95%的细胞凋亡, 5%的细胞发育、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释放到外 周免疫器官。
• 淋巴结 人体约有500~600个淋巴结, 清除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抗原物质 淋巴结内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嗜细胞
天然抗原都含有多个抗原决定基,可刺激机体 产生多种抗体。 如两种抗原含有一种相同或相似的表位,能与 同一抗体发生反应,则将这两种抗原称为共同抗 原。 抗体或者效应T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的不同抗原反应,称这种反应为交叉反应。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一)异物性 异物:非己物质 具有异物性的物质有: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物质 • (二)理化特性 分子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第二节 抗原
• 什么是抗原?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一些物质: 细菌、病毒、花粉 一些食物: 牛奶、鱼、虾 某些药物: 青霉素、链霉素等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能与免疫活性细胞上的抗原受 体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效应 T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应答的类型
按参与细胞分类 按抗原刺激顺序分类 按应答效果分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正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抗原递呈和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为T细胞和B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的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小部分T细胞和B细胞停止 分化,分别转变成为T记忆细胞和B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为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Jchai n
• IgA 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12岁是达到成人水平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 血清型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 10%~20% 分泌型由粘膜中的浆细胞产生,广泛分布于黏膜和外分 泌液中。儿童局部黏膜分泌型IgA 合成不足容易患呼吸道和 肠道感染,初乳中含有sIgA,所以提倡母乳喂养。
抗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血液
淋巴结
组织
• 脾脏 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主要清除血液内的抗原物质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的 细胞 B淋巴细胞约占60%,T淋巴细胞约占40%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包括扁桃体、阑尾和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黏膜下分散的淋巴组织等
免疫细胞
• (一)T淋巴细胞 也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 CD4 CD8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二)抗原的特性 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 抗体或效应T细胞 抗原性: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 发生特异性结合 机体
抗原
抗体
+
抗原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如:多数蛋白质、微生物、外毒素
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有抗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脂质、某些药物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即有了免疫原性,成为完全 抗原。
• (一)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基本结构 2条H链 2条L链 由二硫键链接
• 可变区(V区) 能与抗原特异性 的结合
• 恒定区(C区) 稳定不变 • 铰链区 含有大 量的脯氨酸 富有 弹性
免疫球蛋白分区 (1)可变区:Ig分子肽链的N端,L链的1/2和H链 的1/4,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随机体特异性的不同变
化较大,称为可变区(V区);
(2)恒定区 :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
CL,不同类Ig的重链CH长度不一,有的包括CH1、
CH2和CH3;有的更长,包括CH1、CH2、CH3和CH4。 同一种属动物中,同一类别Ig分子C区氨基酸的组成和 排列顺序比较恒定,称为恒定区。
(3)、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
• IgG 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是人体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多的,占75% 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抗感染的主要 抗体。 • IgM 有五个单体构成 是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 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最先产生的抗体 是胎儿时期接收抗原刺激后唯一能够合成的抗体 天然的ABO血型抗体为IgM
(三)特异性
什么叫抗原的特异性?
即:专一性,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 效应物质,且只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
抗体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特点
抗原为什么会具有这种特异性? 因为抗原分子表面有抗原决定基(也称:表位 或抗原决定族)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 特殊化学基团,是与抗体、免疫活性细胞抗原受 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一般由几个或几十个氨基 酸构成。
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HLA,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广泛存 在于人体细胞表面并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体,具 有高度多态性,在无关个体间几乎不可能出现 HLA表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故,一体组织器 官移植科发生排斥反应。 • (五)自身抗原 包括:隐蔽的自身抗原和修饰 的自身抗原 • (六)肿瘤抗原 包括: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 关抗原
• (二)B淋巴细胞 • 介导体液免疫 • 表面有抗原受体(BCR),可与抗原物质特异性结 合,激活B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 (三)NK细胞 • 即:自然杀伤细胞 • 表面无抗原受体,无需刺激活化就能杀伤靶细胞 发挥抗病毒作用。表面有IgG的Fc受体,IgG可通 过Fc段结合到NK细胞上,杀伤靶细胞。
• IgD 血清中含量少,0.2%~0.25%
• IgE 血清中含量极低,0.001%,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表面的Fc受体结合引发Ⅰ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免疫系统
• 免疫系统 是集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由以下组成:
• • •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一、免疫器官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