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总结
第一章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
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3.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4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5免疫的功能
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
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即NK细胞,可自发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
胞,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7.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间的反复循环称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流→淋巴结深皮质区→穿过 HEV→进入淋
巴组织内→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脾):脾动脉→白髓区→脾索→脾窦→脾静脉→血循→脾动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①.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从循环池补充新淋巴细胞
②.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
③.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
④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
8.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
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力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是: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称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后使之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
9.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专一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①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②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11.. T、B细胞通常识别抗原分子中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分别称为该抗原的T细胞抗原决定
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
①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
肽构成;②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非线形表位(non-linear epitope):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序
列上不连续性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
1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①异物性,②化学属性,③分子量,④分子结构,⑤分
子构象,⑥易接近性,⑦物理性状
二,宿主的特性。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如病原
微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血清蛋
白质等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
必须依赖T细胞的辅助,称TD
—Ag,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14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2)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某
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
需T细胞的辅助,为TI-Ag。
TI-Ag可分为TI-1Ag和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Forssman 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人:HLA;ABO系统和Rh系统等。
●自身抗原(autoantigen):在感染、外伤、服用某些药物等影响下,使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释放,或改变和修饰了的自身组织细胞,可诱发对自身成分的免疫应答,这些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BCR或Ig的V区
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称为独特型(idiotype, Id)抗原而成为自身免疫原,所诱生的抗体(即抗抗体,或称Ab1)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1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有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外分泌液:
抗体:有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
接的呈Y字形的单体
17.抗体的基本结构:1)重链: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H链抗原性的差
异可将其分为5类.不同的重链和轻链组成完整的抗体分
子,根据Ig重链中的C区所含抗原性不同,将免疫球蛋
白为:IgM,IgG,IgE,IgD,IgA.
。
2)轻链;由约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可变区(V区):在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形成的区域。
分别占轻链和重链的1/2和1/4。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别称
为VH和VL。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
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该区域形成与抗原表位
互补的空间构象,称为互补决定区(CDR),分别为
CDR1,CDR2,CDR3.其中CDR3变化最大。V区又可分为高
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和骨架区
18抗体
恒定区(C区):C区可以分为CH和CL。同一种属的个体,所产生针对
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Ab,尽管其V区各异,但其C区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