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一 凝集反应
合集下载
实验一 凝集反应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抗“O”试验
【原理】在受检血清标本中,加入溶血素“O”致敏的 胶乳试剂反应,如标本中含有高单位抗体,可出现清晰 而均匀的凝集颗粒。
试剂:ASO胶乳试剂、待检血清、双凹玻片、滴管、 生理盐水。
2.抗“O”试验
方法: (1)在右侧中加生理盐水1滴,在玻片左侧内加待检血清 1滴, (2)加溶血素“O”致敏胶乳1滴,混匀,再连续缓慢摇 动3min。观察结果。 结果:
实验室规则
一、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的文具应玻片等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四、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五、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六、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NS+伤寒杆菌
诊断血清+伤寒杆菌
轻摇玻片1-2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对照侧——均匀混浊状;
试验侧——乳白色凝集块(阳性); ——均匀混浊,不出现凝集(阴性);
对照侧、试验侧均出现凝集,为自凝。
2.试管法凝集试验
【原理】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的待检血清混合,静 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抗原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 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根据抗原物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 加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体特 异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的结构互补性。
凝集反应(免疫学检验课件)
【材料】 (1)TRUST抗原悬液 (牛心提取的类脂质) (2)被检血清。 (3)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4)试验专用卡片;专用滴管及针头
【意义】 RPR是定性试验,用于梅毒的筛选和疗效的判定。
阳性标本如有需要,也可将血清作1:2—1:32稀释后,按 上述方法做半定量试验。
注意:
1.一期梅毒:70%; 二期梅毒:100%
TPPA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U型板(微量反应板)
TPPA是梅毒确诊试验。 TPPA在梅毒治愈后它还 是阳性的,而RPR可以 转阴或者滴度效价很低
RF因子检测(正向间接凝集)
❖ 【原理】
类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是一种 发生于类风湿病人血清中的抗人变性 IgG抗体 (IgM为主),此种抗体可与IgG的Fc段呈特异反 应。将变性IgG致敏胶乳颗粒,与病人血清中的 RF相遇时,即可发生凝集现象。
3、O与H抗体在诊断上的意义
OHAB
诊 断 意 义(可能)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早期/交叉反应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晚期/预防接种/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伤寒
甲型副伤寒
乙型副伤寒 接种伤寒及副伤寒三联疫苗 非肠热症/早期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
H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 类型
O IgM 抗 体
H IgG 抗 体
❖ 【操作方法】
(1)试剂使用前,预置达室温。 (2)轻轻摇匀胶乳试剂 (3)反应板上滴加一滴未稀释血清滴(20ul) (4)然后滴加一滴胶乳试剂,并立即旋转摇动 使两者充分混匀。
(5)每次实验均应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结果观察与报告】
2分钟内出现明显而均匀的凝集颗粒者为阳 性,不凝集者为阴性。(凝集RF >20IU/mL)
实验一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与载体颗粒结合, 形成可见的凝集块。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抑制了抗原抗 体结合,从而抑制了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
温度和pH值影响
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形成较大的 复合物,导致颗粒性改变。
03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定义
01
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 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02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以及进行抗原抗体的定性或定 量分析。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直接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 块。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免疫原和
抗体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可逆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环 境发生变化时,如温度、pH值、 离子浓度等,抗原和抗体可以解离。
动力学特征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符合动力学特征, 包括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描述抗原和抗体 的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专一地与相应抗原结合 ,因此可用于各种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抗体的筛选和鉴 定,细胞表面标志的分析,肿瘤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现象。沉淀反应可根据是否需要通 电等物理手段来加速其进程,分为单向沉淀和双向沉淀。
对照组
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后,试管 中未出现凝集颗粒,液体呈透明 状。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与载体颗粒结合, 形成可见的凝集块。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抑制了抗原抗 体结合,从而抑制了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
温度和pH值影响
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形成较大的 复合物,导致颗粒性改变。
03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定义
01
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 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02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以及进行抗原抗体的定性或定 量分析。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直接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 块。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免疫原和
抗体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可逆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环 境发生变化时,如温度、pH值、 离子浓度等,抗原和抗体可以解离。
动力学特征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符合动力学特征, 包括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描述抗原和抗体 的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专一地与相应抗原结合 ,因此可用于各种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抗体的筛选和鉴 定,细胞表面标志的分析,肿瘤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现象。沉淀反应可根据是否需要通 电等物理手段来加速其进程,分为单向沉淀和双向沉淀。
对照组
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后,试管 中未出现凝集颗粒,液体呈透明 状。
医学免疫学检验-凝集反应PPT优选课件
凝集反应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一、凝集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 抗 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反应的两个阶段: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2020/10/18
12
2020/10/18
13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网站
14
2020/10/18
15
2020/10/18
16
2020/10/18
17
2020/10/18
18
2020/10/18
2020/10/18
2
2020/10/18
3
特点:抗原抗体反应既可以在体内作为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 可以在体外作为免疫学试验的结果而出 现,体外实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 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2020/10/18
4
二.直接凝集反应
定义: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量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该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agglutina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 ( agglutinin)。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二)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
缘皱缩成花边状
2020/10/18
9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一、凝集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 抗 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反应的两个阶段: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2020/10/18
12
2020/10/18
13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网站
14
2020/10/18
15
2020/10/18
16
2020/10/18
17
2020/10/18
18
2020/10/18
2020/10/18
2
2020/10/18
3
特点:抗原抗体反应既可以在体内作为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 可以在体外作为免疫学试验的结果而出 现,体外实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 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2020/10/18
4
二.直接凝集反应
定义: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量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该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agglutina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 ( agglutinin)。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二)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
缘皱缩成花边状
2020/10/18
9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5章-凝集反应
•RBC为载体: •动物,或人的“0”型血 RBC
•醛化红细胞: •用戊二醛处理,成团, 不易摇散;吸附大,耐温, 耐冻融。 •致敏红细胞保存时间短, 易变脆、溶血、被污染, 因此在致敏前醛化。
•致敏醛化红细胞:用Ag/Ab 直接或化学联结,与RBC作用,
红细胞 抗原 致敏
test)
4.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 test)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用特异性抗原致 敏载体,检测标
致 敏 颗 粒
NS
本中的相应抗体
待测抗体
的方法。
凝
集
结果判读:凝集,阳性(+)。 不凝集,阴性(-)。
颗 粒
已知抗体
载体
+
致敏
致 敏 颗
粒
用特异性抗体
致敏载体,检 凝
NS
测标本中的相
•致敏颗粒(sensitized particle):吸附有已知抗 原或抗体的颗粒。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致 敏 颗 粒
NS
凝 集 颗 粒
一、常用载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一
般先醛化后应用。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常制备带有化学
活性基团的颗粒。
• 结果判读: 已知Ab + 未知Ag → 凝集,阳性(+)。 不凝集,阴性(-)。
• 方法评价: 特异性强; 简便、快速;敏感度低。 • 应用:ABO血型鉴定。
细菌的鉴别与分型。
ABO血型的鉴定
1.已知抗体
抗A
抗B
2.未知抗原 (待检RBC)
3.结果:
凝集
不凝集
4.结论: 受检者血型为:A型
免疫学课件--1. 凝集实验
团把半抗原以载体上。
(一)载体选择
❖ 1.蛋白质类: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胶体物质,是 一种良好的载体。常用的有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 白、牛甲状腺球蛋白和血蓝蛋白等。其中以牛血清蛋白 最为常用,因其溶解度大,免疫活性强,又容易获得。 蛋白质和半抗原结合是通过游离氧基、游离羧基、酚基、 巯基、咪唑基、吲哚基和胍基等活性基团的缩合。
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6项。
❖ 陈焕春,男,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2月毕业于德国慕尼 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农 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武汉 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科技部禽流感攻关研究总体专家组组长、863 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新兽药审 评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 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等职。主持国家973、 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 2.带有羟基、酮基、醛基的半抗原:如醇、酚、糖、多糖、
核苷以及甾族激素等,它们都不能直接与载体连接,需要用化学方 法在半抗原上引起羧基后才能与载体连接。
❖ 3.芳香族半抗原:由于环上带有羧基,它邻位上的氢很活泼,
极易取代。
(二)连接方法
❖ 半抗原和载体连接的方法在一般实验室皆可完成,但反应条件应严格要求, 以防半抗原失活或载体变性。
❖ 因半抗原种类、动物类别、载体种类及结合方法 的不同,制得的免疫原对动物免疫所产生的效果 也不同。实际应用时,应多采用几种载体或方法。
(二)连接方法
❖ 半抗原与载体连接要掌握3个基本条件: ❖ 1.带游离氨基或游离羧基以及二种基团皆有的半抗原:
(一)载体选择
❖ 1.蛋白质类: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胶体物质,是 一种良好的载体。常用的有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 白、牛甲状腺球蛋白和血蓝蛋白等。其中以牛血清蛋白 最为常用,因其溶解度大,免疫活性强,又容易获得。 蛋白质和半抗原结合是通过游离氧基、游离羧基、酚基、 巯基、咪唑基、吲哚基和胍基等活性基团的缩合。
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6项。
❖ 陈焕春,男,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2月毕业于德国慕尼 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农 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武汉 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科技部禽流感攻关研究总体专家组组长、863 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新兽药审 评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 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等职。主持国家973、 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 2.带有羟基、酮基、醛基的半抗原:如醇、酚、糖、多糖、
核苷以及甾族激素等,它们都不能直接与载体连接,需要用化学方 法在半抗原上引起羧基后才能与载体连接。
❖ 3.芳香族半抗原:由于环上带有羧基,它邻位上的氢很活泼,
极易取代。
(二)连接方法
❖ 半抗原和载体连接的方法在一般实验室皆可完成,但反应条件应严格要求, 以防半抗原失活或载体变性。
❖ 因半抗原种类、动物类别、载体种类及结合方法 的不同,制得的免疫原对动物免疫所产生的效果 也不同。实际应用时,应多采用几种载体或方法。
(二)连接方法
❖ 半抗原与载体连接要掌握3个基本条件: ❖ 1.带游离氨基或游离羧基以及二种基团皆有的半抗原:
免疫学检验技术—凝集反应
felix test 3.交叉配血试验
• 方法评价:
1.半定量试验 2.操作简便、快速 3.敏感度不高 4.可有假阳性
第二节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表面,然 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载体
载体的种类
RBC 聚苯乙烯胶乳 离子交换树脂 活性炭 明胶颗粒
概述
• 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病人的血清与伤寒杆 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有效地诊断伤寒病。 • 至1903年,Landsteiner在特异性血凝现象的基础 上发现了人类ABO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 学奖。
一、概念
•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 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颗粒性抗原还包括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 (O型人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炭粒等) 结合成的致敏颗粒。
为半定量试验
抗原(抗体)致敏载体,检测 检测病原微生物和自 操作简单、快速,敏感
间接凝集试验 标本中相应抗体(抗原)
身免疫病相关抗体
度和特异性高
间接凝集抑制 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是否存在与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试验
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HCG)的检测
灵敏度高于上面间接凝 集试验
抗体致敏金黄葡萄球菌颗粒作 适用于细菌的直接检 操作简单、快速,便于
载体的条件: 1.不溶于水,理化性质稳定且无化学和免疫学活性。 2.大小均匀,密度与介质相近。 3.能直接吸附和通过偶联剂牢固结合抗原抗体。
二、方法类型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 式不同,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4类:
1.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 方法评价:
1.半定量试验 2.操作简便、快速 3.敏感度不高 4.可有假阳性
第二节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表面,然 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载体
载体的种类
RBC 聚苯乙烯胶乳 离子交换树脂 活性炭 明胶颗粒
概述
• 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病人的血清与伤寒杆 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有效地诊断伤寒病。 • 至1903年,Landsteiner在特异性血凝现象的基础 上发现了人类ABO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 学奖。
一、概念
•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 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颗粒性抗原还包括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 (O型人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炭粒等) 结合成的致敏颗粒。
为半定量试验
抗原(抗体)致敏载体,检测 检测病原微生物和自 操作简单、快速,敏感
间接凝集试验 标本中相应抗体(抗原)
身免疫病相关抗体
度和特异性高
间接凝集抑制 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是否存在与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试验
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HCG)的检测
灵敏度高于上面间接凝 集试验
抗体致敏金黄葡萄球菌颗粒作 适用于细菌的直接检 操作简单、快速,便于
载体的条件: 1.不溶于水,理化性质稳定且无化学和免疫学活性。 2.大小均匀,密度与介质相近。 3.能直接吸附和通过偶联剂牢固结合抗原抗体。
二、方法类型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 式不同,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4类:
1.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凝集反应》课件
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NS+伤寒杆菌
诊断血清+伤寒杆菌
轻摇玻片1-2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对照侧——均匀混浊状;
试验侧——乳白色凝集块(阳性); ——均匀混浊,不出现凝集(阴性);
对照侧、试验侧均出现凝集,为自凝。
2.试管法凝集试验
【原理】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的待检血清混合,静 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抗原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 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实验方法
1
23
4
5
② 待测血清
弃掉
0.5
6
①NS
0.5ml 0.5 0.5 0.5 0.5
00.5.5ml 00.5.5ml 00.5.5ml 00.5.5ml 00.5.5ml
0.5
③ 灭活的伤 寒O菌液
5滴
5滴 5滴
5滴
5滴
5滴
抗体稀释度 1:40 1:80 1:160 1:320 1:640 对照管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要求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前做好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三、示教的实验要仔细观察,联系有关理论积极思考。 四、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原理,得出可能的结 论。若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合时,要加以分析讨论,以逐 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实验课后,须按时按要求递交实验报告。 六、防止发生各种事故。
实验预期结果
上清
沉淀
清亮
大的凝集块
轻度混浊
大多凝集管底
中等混浊
小、部分凝集块
混浊
很小的凝集颗粒
与对照相同
无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 ++++ +++ ++ + -
管底沉淀 凝集程度
效价
最高稀释比例
待测血清的滴度
2.试管法凝集试验
效价(滴度)的判定: 产生明显凝集反应(++)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血清 中所测抗体的效价。 • 效价愈高,表示血清中所含该抗体愈多。 • 如血清的最低稀释度仍无凝集,或血清效价低于1:80 ,则为阴性,应报“<1:80”; • 如果血清的最高稀释度1:1280仍呈“++”或更强凝集, 则血清效价应报“>1:1280”。
实验室规则
一、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的文具应放在抽屉 里,个人物品如书包、衣物等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三、用过的滴管、玻片等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四、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五、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六、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阴性对照孔应呈均匀乳状,不凝集。 左侧在3min内有清晰凝集者为(+),不出现清晰 凝集者为(—) ,阴性者ASO≤250IU/ml。
待检血清1滴
溶血素“O”1滴
生理盐水1滴
溶血素“O”致敏胶乳1滴
玻片法凝集现象
的结构互补性。
概述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1.原理 2.特点
• 高度特异性 • 表面可逆性结合 • 可见性反应需一定条件
AgAb比例、温度、电解质、pH值、时间
抗原抗体比例对反应现象的影响
抗原抗体反应优势:
①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②用清学试验
二、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载 体颗粒(如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等)表面,使之 成为致敏颗粒,然后再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作用, 并在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的现象。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将待测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先行混合并作用一段时间, 再加入相应致敏载体悬液,若待测抗原与抗体对应,即 发生中和,不再与致敏载体发生凝集,出现凝集抑制现 象被抑制。
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根据抗原物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 加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体特 异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材料:诊断伤寒H菌液 、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1:20稀 释、生理盐水
小试管、试管架、吸管等。
2.试管法凝集试验
方法: (1)取洁净试管6支列于试管架上,依次编号。 (2)每管内加入0.5mL生理盐水。 (3)吸取待检血清0.5mL加入第1管,连续倍比稀释 到第5管。从第5管吸出0.5ml弃去。第6管为对照管。 这样从第1管至第5管的血清稀释度为1:40,1:80,1 :160,1:320,1:640. (4)每管加入诊断菌液5滴,摇匀。 (5)置37 ℃24h或52℃约1h后,观察结果。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抗“O”试验
【原理】在受检血清标本中,加入溶血素“O”致敏的 胶乳试剂反应,如标本中含有高单位抗体,可出现清晰 而均匀的凝集颗粒。
试剂:ASO胶乳试剂、待检血清、双凹玻片、滴管、 生理盐水。
2.抗“O”试验
方法: (1)在右侧中加生理盐水1滴,在玻片左侧内加待检血清 1滴, (2)加溶血素“O”致敏胶乳1滴,混匀,再连续缓慢摇 动3min。观察结果。 结果:
目录
概述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 二、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实验材料 5.实验方法 6.实验结果 7.分析、讨论(占30分)
实验目的
熟悉抗“O”试验原理、结果观察及临床应用 。
概述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1.原理
抗原决定基(表位)与抗体的CDR之间
包括: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 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法凝集反应 定性,常用于病原菌的鉴定及分型、
人类ABO血型鉴定等。
2.试管法凝集试验 定量,如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
验等。
1.伤寒杆菌的血清学鉴定
材料:伤寒杆菌培养物,沙门菌属多价诊断血清,NS、
彻底混匀
④
52℃, 1h
2.试管法凝集试验
结果:
先观察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 “++++” —细菌全部凝集,液体清澈,管底形成大片凝集物。 “+++” —细菌大部分凝集,液体澄清,管底明显凝集物。 “++” —细菌部分凝集,液体半澄清,管底有明显凝集物 “+” —少量细菌凝集,液体较混浊,管底少量凝集物。 “-” —液体混浊,细菌无凝集。与对照管相同。
NS+伤寒杆菌
诊断血清+伤寒杆菌
轻摇玻片1-2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对照侧——均匀混浊状;
试验侧——乳白色凝集块(阳性); ——均匀混浊,不出现凝集(阴性);
对照侧、试验侧均出现凝集,为自凝。
2.试管法凝集试验
【原理】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的待检血清混合,静 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抗原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 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实验方法
1
23
4
5
② 待测血清
弃掉
0.5
6
①NS
0.5ml 0.5 0.5 0.5 0.5
00.5.5ml 00.5.5ml 00.5.5ml 00.5.5ml 00.5.5ml
0.5
③ 灭活的伤 寒O菌液
5滴
5滴 5滴
5滴
5滴
5滴
抗体稀释度 1:40 1:80 1:160 1:320 1:640 对照管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要求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前做好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三、示教的实验要仔细观察,联系有关理论积极思考。 四、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原理,得出可能的结 论。若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合时,要加以分析讨论,以逐 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实验课后,须按时按要求递交实验报告。 六、防止发生各种事故。
实验预期结果
上清
沉淀
清亮
大的凝集块
轻度混浊
大多凝集管底
中等混浊
小、部分凝集块
混浊
很小的凝集颗粒
与对照相同
无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 ++++ +++ ++ + -
管底沉淀 凝集程度
效价
最高稀释比例
待测血清的滴度
2.试管法凝集试验
效价(滴度)的判定: 产生明显凝集反应(++)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血清 中所测抗体的效价。 • 效价愈高,表示血清中所含该抗体愈多。 • 如血清的最低稀释度仍无凝集,或血清效价低于1:80 ,则为阴性,应报“<1:80”; • 如果血清的最高稀释度1:1280仍呈“++”或更强凝集, 则血清效价应报“>1:1280”。
实验室规则
一、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的文具应放在抽屉 里,个人物品如书包、衣物等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三、用过的滴管、玻片等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四、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五、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六、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阴性对照孔应呈均匀乳状,不凝集。 左侧在3min内有清晰凝集者为(+),不出现清晰 凝集者为(—) ,阴性者ASO≤250IU/ml。
待检血清1滴
溶血素“O”1滴
生理盐水1滴
溶血素“O”致敏胶乳1滴
玻片法凝集现象
的结构互补性。
概述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1.原理 2.特点
• 高度特异性 • 表面可逆性结合 • 可见性反应需一定条件
AgAb比例、温度、电解质、pH值、时间
抗原抗体比例对反应现象的影响
抗原抗体反应优势:
①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②用清学试验
二、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载 体颗粒(如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等)表面,使之 成为致敏颗粒,然后再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作用, 并在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的现象。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将待测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先行混合并作用一段时间, 再加入相应致敏载体悬液,若待测抗原与抗体对应,即 发生中和,不再与致敏载体发生凝集,出现凝集抑制现 象被抑制。
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根据抗原物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 加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体特 异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材料:诊断伤寒H菌液 、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1:20稀 释、生理盐水
小试管、试管架、吸管等。
2.试管法凝集试验
方法: (1)取洁净试管6支列于试管架上,依次编号。 (2)每管内加入0.5mL生理盐水。 (3)吸取待检血清0.5mL加入第1管,连续倍比稀释 到第5管。从第5管吸出0.5ml弃去。第6管为对照管。 这样从第1管至第5管的血清稀释度为1:40,1:80,1 :160,1:320,1:640. (4)每管加入诊断菌液5滴,摇匀。 (5)置37 ℃24h或52℃约1h后,观察结果。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抗“O”试验
【原理】在受检血清标本中,加入溶血素“O”致敏的 胶乳试剂反应,如标本中含有高单位抗体,可出现清晰 而均匀的凝集颗粒。
试剂:ASO胶乳试剂、待检血清、双凹玻片、滴管、 生理盐水。
2.抗“O”试验
方法: (1)在右侧中加生理盐水1滴,在玻片左侧内加待检血清 1滴, (2)加溶血素“O”致敏胶乳1滴,混匀,再连续缓慢摇 动3min。观察结果。 结果:
目录
概述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 二、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实验材料 5.实验方法 6.实验结果 7.分析、讨论(占30分)
实验目的
熟悉抗“O”试验原理、结果观察及临床应用 。
概述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1.原理
抗原决定基(表位)与抗体的CDR之间
包括: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 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法凝集反应 定性,常用于病原菌的鉴定及分型、
人类ABO血型鉴定等。
2.试管法凝集试验 定量,如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
验等。
1.伤寒杆菌的血清学鉴定
材料:伤寒杆菌培养物,沙门菌属多价诊断血清,NS、
彻底混匀
④
52℃, 1h
2.试管法凝集试验
结果:
先观察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 “++++” —细菌全部凝集,液体清澈,管底形成大片凝集物。 “+++” —细菌大部分凝集,液体澄清,管底明显凝集物。 “++” —细菌部分凝集,液体半澄清,管底有明显凝集物 “+” —少量细菌凝集,液体较混浊,管底少量凝集物。 “-” —液体混浊,细菌无凝集。与对照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