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
课内文言文练习5.《伤仲永》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世隶.耕______2.未尝.识书具______3.即书.诗四句______4.收族..为意______5.宾客..其父______6.余.闻之______7.令.作诗______8.称前时之闻.______9.泯然..众人矣______10.固.众人______三.课内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通音:义:2.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并自为自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父利其然也。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10.《木兰诗》一.多义字辨析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机: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木兰当.户织______2.昨夜见军帖..______3.旦辞爷娘去.______4.万里赴戎机..______5.朔气..传军柝______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7.出郭相扶将..______8.出门看火伴..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语段阅读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1)释担而立动词短语,表示放下担子站立。
2)XXX笑而遣之动词短语,表示笑着让他走。
3)以钱覆其口介词短语,表示用钱盖住他的嘴。
4)XXX酌油沥之副词短语,表示慢慢地用勺子舀起油滤去杂质。
5)XXX敢轻吾射代词+动词短语,表示你敢小看我的射箭技术吗?5.句子翻译1)XXX公善射,常引弓搭箭于后堂之上,射猪鹿之类。
2)公亦以此自矜,自谓射之不在多,而在精。
3)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
4)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5)卖油翁XXX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XXX笑而遣之。
山门圮于XXX活用情况:动词+介词释义:山门坍塌在河中阅十余岁活用情况:动词+数词释义:经历了十几岁求二石兽于水中活用情况:动词+介词释义:在水中寻找两个石兽竟不可得活用情况:副词+动词释义:最终没有找到湮于沙上活用情况:动词+介词释义:被埋在沙子上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活用情况:动词+介词+动词+名词释义:必须在石头下面迎水处啃食沙子来挖坑穴转转不已活用情况:动词+副词释义:不停地转圈可据理臆断欤活用情况:动词+名词+动词释义:可以根据理性推断吗?4.特殊句式尔辈不能究物理,湮于沙上,竟不可得。
句式:主语+动词+动词+名词,主语+副词+动词。
5.句子翻译1)山门坍塌在河中,我已经经历了十几岁。
2)我在水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
3)你们不能究其物理,被埋在沙子上,最终没有找到。
4)必须在石头下面迎水处啃食沙子来挖坑穴,不停地转圈。
5)可以根据理性推断吗?一、《孙权劝学》1.活用情况:1) 当道、当权:表示担任职位或拥有权力。
2) 研究儒家经典:指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3) 谁:代词,指代人。
4) 于是:表示因此。
5) 另:副词,表示另外。
2.活用情况:1)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
2) 只是连词,表示转折。
3) 指历史过去的事情。
3.活用情况:1) 应当、掌管:表示应该担任职务或管理。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孙权劝学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3.其他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2)乃: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3)与:与.蒙论议______________(4)者: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肃遂拜蒙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专项复习7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七)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岳阳楼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若夫/淫雨霏霏(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增其旧制.制:规模(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4)横无际涯..际涯:边际(5)朝晖.夕阴晖:日光(6)南极.潇湘极:至、到达(7)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8)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9)日星隐曜.曜:光芒(10)樯倾.楫摧.倾:倒下摧:折断(11)薄暮冥冥..冥冥:昏暗(12)去国..怀乡去:离开国:指国都(13)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14)沙鸥翔集.集:停息(15)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6)岸芷汀.兰汀:小洲(17)长烟一.空一:全(1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把:持、执(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21)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观看(3)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阻碍),跳过(4)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5)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后退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二、醉翁亭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权谓吕蒙曰(当初)(2)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只是)(5)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6)即.更刮目相待(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辞以军中多务)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撰的_________(体例)通史。
宋神宗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孙权对吕蒙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3)通过鲁肃的语言写吕蒙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司马光;编年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予观夫巴陵胜状..3.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5.连月不开.6.浊浪排空..7.薄暮..冥冥8.春和景.明9.波澜不惊.10.沙鸥翔集.11.宠.辱偕忘12.把.酒临风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微.斯人,吾谁与归1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8.野芳.发而幽香19.负.者歌于途20.伛偻..提携21.泉香而酒洌.22.杂然而前陈.者23.觥.筹交错24.苍颜..白发25.树林阴翳26.湖中人鸟声俱绝.27.雾凇沆砀..28.惟.长堤一痕2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0.及.下船二、解释下列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3.玉盘珍羞.直万钱三、一词多义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一长烟一.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4.开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5.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6.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7.为或异二者之为.全石以为.底8.空浊浪排空.长烟一空.9.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10.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11.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暮而归而.不知人之乐1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13.谓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14.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四、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微.斯人古义:今义:2.气象..万千古义:今义:3.越.明年古义:今义: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 —5.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6.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今义: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今义:8.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9.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10.沙鸥翔集.古义:今义: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百废.具兴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然则北.通巫峡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5.先.天下之忧而忧6.后.天下之乐而乐7.山.行六七里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名.之者谁10.故自号.曰醉翁也11.杂然而前.陈者12.大雪..三日六、辨析下列文言句式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4.行者休于树5.属予作文以记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___对___说:“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可不学!”___以军中多事。
___说:“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你说你忙,谁比我更忙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受益匪浅。
”___于是开始研究。
当___经过寻阳时,与___讨论,大为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再是___了!”___回答:“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大哥,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___于是拜访___的母亲,结为朋友后离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___对___说(当初)。
2)___以军中多事(事务)。
3)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难道)4)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只,只是)5)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再是___了!(不再是)6)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B.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___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___以军中多事B.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当___过寻阳,与___/论议___以军中多事)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在北宋时期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
___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___对___的要求是“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可不学!”。
中考(7-9)年级课内文言文训练大全(含答案)【人教版】
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魏晋()..,鸡犬相闻()②无论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只解释加点词即可)(1)处处志.之()(2)不蔓.不枝()(3)不能名.其一处()(4)火.烧令坚()(5)船.载以入()(6)温故.而知新.()(7)从流荡,任意东西..运于渤海之尾()..()(8)箕畚(9)一石或尽.粟一石() (10)担中肉尽.()(11)空谷..传响()(12)温故.而知新.()(13)录毕,走.送之()(14)吾与汝毕力平险.()(15)无丝竹之乱.耳()(16)策.之不以其道()(17)众妙.毕备() (18)用讫再火.令药熔()(19)愿为市.鞍马() (20)不耻.下问()(21)其一犬.坐于前() (2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4)策.勋十二转( )(2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26)天下苦.秦久矣 )(27)将军身披坚.执锐.( ) (28)公将鼓.之( )(29)狼不敢前.( ) (30)北.通巫峡( )(31)神弗福.也( ) (32)入.则无法家拂士( )(33)先.天下之忧而忧()(3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5)互相轩邈..( ) (36)失期,法.皆斩( )(37)人恒过.,然后能改( ) (3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39)百废.具兴( ) (40)恢弘..志士之气(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42)石青..糁之( )(43)君将哀而生.之乎( ) (44)亲.贤臣,远.小人.( )(45)横柯上.蔽.( ) (46)欲穷.其林( )(47)所以动.心忍.性( ) (48)上使外.将兵( )(49)失期,法.皆斩( ) (50)此皆良实..( )(51)有所广.益( ) (52)优劣..得所( )(53)手.自笔录( ) (54)斗.折蛇.行( )(55)其岸势犬牙..亭上者( )..差互( ) (56)有亭翼然(57)苟全.性命于乱世.( ) (58)无案牍之劳.形( )(59)皆若空.游无所依( ) (60)尉果笞.广( )(61)行拂乱.其所为( ) (6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3)皆朝服.衣冠()(64)以光.先帝遗德()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夫战,勇气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见渔人,乃大惊.( )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10.子何恃而往( )11.苛政猛于虎也( )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舜发于畎亩之中.( )1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5.委而去之.( )16.急湍甚箭.( ) 17.忌不自信.( )18.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19.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21.何有于我哉( )22.朝发白帝城( ) 2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5.何不试之以足(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卜者知其指意( )3.学而不思则罔( )4.不亦说乎( )5.人皆伏其精练( )6.满坐寂然( )7.略无阙处( ) 8.荡胸生曾云(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10.诎右臂支船(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2.左手倚一衡木( )13.为字三十有字( ) 14.东坡见右足( )1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16.第二板已具( )17.以纸帖之( ) 18.文理有疏密( )19.若止印三二本( ) 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以观沧海( ) 22.山岛竦峙( )23.指通豫南( ) 24.甚矣,汝之不惠( )25.河曲智叟亡以应( ) 26.一厝朔东( )27.无陇断焉( ) 28.乡为身死而不受( )29.食之不能尽其材( ) 29.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0.才美不外见( ) 31.其真无马邪( )32.亲戚畔之( ) 33.入则无法家拂士( )34.百废具兴( ) 35.以土砾凸者为邱( )36.诲女知之乎( ) 37.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8.曾益其所不能( ) 39.困于心,衡于虑( )40.所以动心忍性( ) 41.属于作文以记之( )42.将军身披坚执锐( ) 43. 小惠未彳扁,神弗福也( )44.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45. 窥谷忘反( )46. 故患有的不辟也( ) 4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8.非死则徙尔() 49便要还家( )50 .出门看火伴( ) 51.止增笑耳( )52.固以怪之矣( ) 53.发闾左适戍渔阳( )54. 孰为汝多知乎( ) 55. 同舍生皆被绮绣( )56.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7.可爱者甚蕃( )58.媵人持汤沃灌( ) 59.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0.裨补阙漏( ) 61.孰视之( )62.苟富贵,无相忘.( ) 63.四支僵劲不能动( )64.玉盘珍羞直万钱( )四.常见文言虚词1、之:(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操蛇之神闻之甚矣(4)汝之不惠(5)处江湖之远(6)何陋之有(7)吾欲之南海(8)公将鼓之(9)君将哀而生之乎2、其:(1)惧其不已也(2)其一犬坐于前(3)其如土石何(4)以其境过清(5)其船背稍夷(6)并自为其名(7)其妻献疑曰(8)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而:(1)委而去之(2)黑质而白章(3)吾恂恂而起(4)学而不思则罔(5)面山而居(6)默而识之。
4、者:(1)陈胜者,阳城人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不以物为者,纹理有疏密(4)花之富贵者也(5)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乎:(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宜乎众矣(3)吾尝疑乎是(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焉:(1)无垄断焉(2)不可亵玩焉(3)惧有伏焉(4)子子孙孙无穷匮焉(5)又何间焉(6)且焉置土石7、然:(1)杂然相许(2)然后知生于忧患(3)然皆不足用(4)吴广以为然8、乃:(1)乃记之而去(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当立者乃分子扶苏(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9、或:(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一食或尽粟一石(3)或异二者之为10、(1)若止印三二本(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天涯若比邻(4)不若燔土11、于:(1)告之于帝(2)何有于我哉(3)达于汉阴(4)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苛政猛于虎也(6)躬耕于南阳12、为:(1)不足为外人道也(2)可以为师矣(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4)未为简易(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6)或异二者之为(7)今为宫室之美而为这(8)项为之强13、以:(1)船载以入(2)可以为师矣(3)何以战(4)河曲智叟亡以应(5)以伤先帝之明(6)以刀劈狼首(7)策之不以其道(8)以啮人,无御之者(9)今以蒋氏观之(10)皆以美于徐公14、何:(1)此乐何极(2)此何遽不为福乎(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4)水何澹澹(5)问君何能尔(6)何苦而不平15、盖:(1)盖追先帝之珠遇(2)盖竹柏影也(3)盖钉板上下弥束16、且(1)年且九十(2)且焉置土石(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7、则:(1)则题名其上(2)入则无法家拂士(3)然则何时而乐也(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18.虽:(1)虽我之死(2)小大这狱,虽不能察。
()19.也:(1)山之僧智仙也(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此中人语云:“不开火外人道也。
”20.耳:(1)死即举大名耳()(2)技止此耳。
()21.但:(1)但闻爷娘唤女声(2)无他,但手熟尔。
22.遂:(1)寻向所志,遂迷。
(2)后遂无问津者。
五.多义文言实词1、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帝感其诚(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2、道:(1)得道多助( ) (2)不足外人道也( )(3)会天大雨,道不通( ) (4)策之不以其道( )(5)以咨诹善道( ) (6)益慕圣贤之道()(7)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故:(1)既克,公问其故( ) (2)故克之( )(3)广故数言欲亡( ) (4)温故而知新()4、薄:(1)薄暮冥冥( ) (2)薄如铁唇( )(3)不宜妄自菲薄()5、居:(1)佛印居右(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面山而居( ) (4)居庙堂之高()6、绝:(1)来此绝境( ) (2)绝类弥勒( )(3)群响毕绝()(4)沿溯阻绝()7比:(1)两膝相比( ) (1)比吾乡邻之死(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8可:(1)不可久居( ) (2)不可知其源( ) (3)高可二黍许( )9.鲜:(1)芳草鲜美( ) (2)陶后鲜有闻( )10、亡:(1) 今亡亦死(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诸:(1)其西南诸峰( ) (2)投诸渤海之尾( )12已:(1)惧其不已(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13.敌:(1)盖以诱敌( ) (2)恐前后受其敌()14意:目似瞑,意暇甚( )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 )15止:(1)止有剩骨( ) (2)一狼得骨止( )16信:(1)小信未孚( )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17、遗:(1)以光先帝遗德( ) (2)是以先帝以遗陛下( )18、闻:(1)村中人闻有此人( ) (2)不求闻达于诸侯( )19、请:(1)曹刿请见( ) (2)战则请从( )20、食(1)食马者不以千里而食也( ) (2)肉食者谋之( )21.舍:(1)便舍船,从口入( ) (2)土地平旷,房舍俨然( )22.度:(1)度已失期( ) (2)吾忘持度( )(3)先自度其足( ) (4)关山度若飞( )23.寻:(1)寻向所志( ) (2)寻病终( )24毕:(1)众妙毕备( ) (2)此印者才毕( )(3)群响毕绝(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25.名:(1)不能名其一处( ) (2)名之者谁( )(3)有名无实( ) (4)有仙则名( )26.就:(1)持就火炀之( ) (2)瞬息可就( )27.策:(1)执策而临之( ) (2)策之不以其道( )(3)策勋十二转()28.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予观夫巴陵用状( )29.数:(1)扶苏以数谏故( ) (2)卒数万人( )(3)珠可历历数也()30.亡:(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今亡亦死( )(3)河曲知叟亡以应( )31.顾:(1)顾野有麦场(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2.作:(1)其中往来种作( ) (2)设酒杀鸡作食( )(3)而后作( )33.去:(1)委而去之( ) (2)去国怀乡( )(3)日始出始去人近( )34.业:(1)先帝创业未半( ) (2)武陵人捕鱼为业( )35.池:(1)池非不深也(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5.临:(1)临溪而渔( ) (2)把酒临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36.间:(1)又何间焉( ) (2)遂与外人间隔( )(3)时时而间进( ) (4)又间令吴广( )(5)奉命于危难之间( )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7.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不求闻达于诸侯( )38.赋:(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2)更若役,复若赋(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9.病: (1)未果,寻病终( ) (2)则久已病矣( )40.鲜:(1)陶后鲜有闻( ) (2)芳草鲜美( )41.清:(1)水尤清洌()(2)以其境过清()(3)回清倒影()42.谓:(1)太守谓谁()(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3.市:(1)东市买骏马( ) (2)愿为市鞍马()44.备:(1)前人之述备矣()(2)众妙毕备()45.当:(1)当奖率三军()(2)今当远离()(3)当户理红妆()(4)当此时()(5)当其租入()46.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2)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3)野芳发而幽香()(4)一时齐发,众妙毕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7.见(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2)曹刿请见()(3)见渔人,乃大惊( )48.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属予作文以记之()(3)神情与苏黄不属()(4)属引凄异()49.国(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去国怀乡()(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0.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死于安乐()(3)安求其能千里也()(4)衣食所安()51.得(1)既出,得其船()(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故不为苟得也()(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2.是:(1)由是感激()(2)斯是陋室()六.古今异义的词1.小大之狱.()2.七里之郭( )3.汪然出涕( )4.寻向所志( )5.但闻黄河流水( )6.双免傍地走( )7.一狼径去(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可以为师矣( )10.陶后鲜有闻( )11.阡陌交通( )12.率妻子邑人( )13.来此绝境( )14.无论魏晋( )15及其日中如探汤( )16.老大徒伤悲( )17.池非不深也( )1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9先帝不以臣卑鄙( )20.芳草鲜美( )21.烈士暮年( )22.属予作文以记之( )23.牺牲玉帛()24.由是感激( )25.诚宜开张圣听( )26.越明年( )27.一鼓作气,再而衰( )2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9.当是时()30.会天大雨()31、若毒之乎()32.可以已大风()33.欲穷其林()34.遂与外人间隔()35.不足为外人道也()36.屋舍俨然()37.一箪食,一豆羹()3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9.臣本布衣()40.肉食者鄙()41.卒中往往语()42.其实味不同()43.何苦而不平()44.亲戚畔之()45.数风流人物()46.更喜小儿无赖()4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8.古之学者必有师(七.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论语》八则1.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5.学而时习.之( )6.不亦君子..乎( )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 9.默而识.之( )10.不耻.下问( )11.诲女..之乎()() 1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13.不愤.( )不启.( ) 14.不悱.不发( )○《桃花源记》1.落英缤纷......( )( ) 2.屋舍俨然( )3.阡陌..( )..交通(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乃.不知在汉,无论..魏晋( )(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便扶.向路( )8.欣然规.往( ) 9.未果..,寻.病终( )( )10.后遂无问津..者( )○《爱莲说》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 )( )( )4.亭亭..净植.( )(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花之隐逸..者也( ) 7.宜.乎众矣( )○《陋室铭》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 )3.谈笑有鸿儒..( )..( ) 4.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之乱.耳( )( )7.无案牍..( )( )..之劳形○《孟子》二章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4.委.而去.之(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 )9.天下顺.之( )10.舜发.于畎亩..之中( )( ) 1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2.故天将降大任.( ) 13.行拂乱.其所为..( )( )14.空乏..其身( ) 15.所以..动心忍.性( )( )16.人恒过.( )( ) 17.而后作.( )18.入.则无法家弼士..( )( ) 1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岳阳楼记》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予观夫巴陵胜状..( ) 4.横无际.涯( )5.朝晖.夕阴( )(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前人之述备.矣( ) 8.南极.潇湘( )9.迁客骚人........( )( )10.霪雨霏霏( )( )11.连月不开.( ) 12.浊浪排.空( ) 13.薄.暮冥冥( )14.春和景.明( ) 15.波澜不惊.( ) 16.沙鸥翔集..( )( )17.锦鳞..青青( ) 19.长烟一.空( )..游泳( ) 18.郁郁20静影沉璧.( ) 21.此乐何极.( ) 22.宠辱..偕忘( )23.把.酒临风( ) 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5.或.异二者之为.( )( ) 26.先.天下之忧( )27.微.斯人( )○《醉翁亭记》1.蔚然..而深秀者(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去归而岩穴瞑.( )7.晦.明变化者( ) 8.野芳发.而幽香( )9.佳木秀.而繁阴( ) 10.负者..歌于途( )11.伛偻..提携( ) 12.山肴野蔌.( )13.宴酣.之乐( ) 14.弈.者胜( )15.觥.筹交错( ) 16.苍颜..白发( )17.颓然..乎其间者( ) 18.树林阴翳.( ) 19.太守谓.谁( )○《曹刿论战》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弗敢加.也( ) 8.必以信.( ) 9.小信未孚.( )10.神弗福.也( ) 11.小大之狱.( ) 12.虽.不能察( )13.必以情.(. ) 14.忠之属.也( ) 15.公将鼓.之( )16.齐师败绩..( ) 17.公将驰.之( ) 18.下视其辙.( )19.遂逐.齐师( ) 20.既克.( ) 21.公问其故.( )22.一鼓作.气( ) 23.再.鼓而衰( ) 24.彼竭我盈.( )25.难测.也( ) 26.惧有伏.焉( ) 27.望其旗靡.( )○《出师表》1.中道崩殂..(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盖追先帝之殊遇..( ) 4.以光.先帝遗德( )5.恢弘..( )..志士之气( ) 6.引喻失义7.陟罚臧否..( )( ) 8..宜.会有司论其刑.赏( )(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1.悉以咨.之( ) 12.必能裨补阙.漏( ) 13.性行淑均..(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 15.猥.自枉屈( )16.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十有一年矣( )..( ) 17..尔来18.夙.夜忧叹( )19.深入不毛....( ) 20.庶竭驽钝( )21.攘除..( )( )..奸凶( ) 22.斟酌损益23.则责攸之……之慢.() 24.以彰.其咎( )25.以咨诹.善道( ) 26.察纳雅言..( )○《鱼我所欲也》1.故不为苟得..也(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我孰.与徐公美( )4.徐公何能及.君也( )5.孰.视之( )6.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7.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8.皆以.美于徐公( ) 9.王之蔽.甚矣( )10.吏民能面刺.寡人者( ) 11.能谤讥..于市朝( )( )12.闻.寡人之耳者( ) 13.时时..而间.进( )( )14.期年..之后() 15.虽.欲言,无可进者( ) 16.皆朝.于齐( )○《三峡》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沿溯..阻绝( )( ) 5.或.王命急宣(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7.则素.湍绿潭( )8.回清.倒影( ) 9.飞漱.其间( ) 10.良.多趣味( )11.每至晴初霜旦..( )( ) 12.属.引凄异( )13.哀转久绝.( ) 14.清荣峻...茂( ) ( )( )○《马说》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不以.千里称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食.者不能尽其材.( )( )5.才美..不外见.( )(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安.求其能千里也( ) 8.策.之不以.其道.( )( )( )9.执策.而临.之( )( ) 10.其.真无马邪.( ) ( )○《小石潭记》1.隔篁竹..( ) 2.心乐.之( ) 3.水尤.清洌( )4.全石以.为底( )5.卷石底以.出()6蒙络..摇缀.( )( )( ) 7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头8.佁然..远逝( )..不动( ) 9.俶尔10.斗.折蛇.行( )( ) 11.寂寥..无人( )12.凄.神寒.骨( )( ) 13.悄怆..幽邃.( )( )14.以.其境过清.( )( ) 15.不可久居.( )○《记承天寺夜游》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行序》1.余幼时即嗜.学(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3.计日以.还( ) 不敢稍逾.约( )4.既加冠..( )5.益慕圣贤之道.(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 )( )7.尝趋.百里外( ) 8.执经叩.问( ) 9.援.疑质.理( )( )10.或.遇其叱咄..( )( ) 11.色.愈恭(),礼愈至.( )12.俟.其欣悦( )14.卒.获有的闻( )15.曳.屣负箧.( )( )16.四支.僵劲不能动( )17.持汤.沃灌( )18.以衾.拥覆( )19.日再.食( ) 20同舍生皆被.绮绣( )21.以.中有足乐者( )22.今诸.生学于太学( )23.岁.有裘葛..之遗.( )( )()()24.无冻馁.之患矣( )25.假诸.人而后见也( )26.非天质之卑.( )27.撰.长书以为贽.( )( )28.与之辨.,( )言和而色夷.( )29.其将归见其亲.也( )○《狼》1.缀.行甚远( )2.并.驱如故( )( )3.屠大窘.( )4.恐.前后受其敌.( )5.顾.野有麦场( )6.场主积薪.其中( )7.苫蔽..成丘( )8.驰.担持刀( ) 9.眈眈..相向( )10.少时..( )( ) 11.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径去12.目似瞑.( ) 13.意暇..甚( ) 14.屠暴.起( )15.又数刀毙.之( ) 16.一狼洞.其中( ) 17.乃.悟前狼假寐.( )() 8.意将隧.入( ) 19.狼亦黠.矣( ) 20.而顷刻..两毙( )2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