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敬语谦词: 像称谓一样,英语中的敬语谦词也远 远少于汉语。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 多高,you 就是 you,I 就是 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 用许多诸如 "您、局长、工程师 " 等敬语。汉语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 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 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 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 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 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 日(如,New Ye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 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 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 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 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 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 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 并且欣然道谢。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 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 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 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 的外表时只 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 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 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 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二.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
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 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 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 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 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 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 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 全球化及信息变流的加快,中西 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 在融合中相互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 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 形的境界 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三.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1、称谓及称呼: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 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 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们看到,汉语把 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 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 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 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 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导致权力和 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 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 中的称谓为数不多 , 除 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 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 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 养。比如: 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 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 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 Mr, Mrs 或Miss。他们 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 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中餐与西餐从形式上讲,中餐是合餐制,西餐是分餐制。 从内容上讲,中餐的原料包罗万象、物尽其用;西餐的原料屈 指可数,食不厌精。从味形上讲,中餐油腻、 盐多味重;西餐 清淡、偏甜味轻。孰优孰劣?难分伯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人们过生日都要吃具有典型西方饮食文化标志的生日蛋糕和吹 蜡烛,因为西方文化早已渗透到了我们各个角落。
虚" 是一种美德。
四.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比如, "天公" 、"阴阳 " 、"菩萨" 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 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词汇是两个民族宗教观念迥异的真实 写照。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 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 "太极" 、"道" 等,其精 神,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也可见于 日常语言 当中。隋唐时期,大量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 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这样儒、 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英国,则以基督 教为主要宗教。该教于597 年传入英国。在随后相当长的 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 。这里 既有古英语时期由拉丁语渗入英语的词 、如angel (天 使)、monk (僧侣 ) 等,又有中古时期从法语借用的词 , 如 religion (宗教) 、dean(教长)等,还有现代英语时 期从其他外来语中借来的大量的词, 结果英语中涉及宗 教的词语远比其他语种来得多。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 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 相 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 “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 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 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 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 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 是最起码的礼节。
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 食倾向于艺术、感性。烹调出自饮食,饮食原来是一个旨在供 给维持生命的营养。
唯有在吃的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差异最大。西方人是不 太注重吃,不太注重莱肴的形式及味道。首先讲究的是营养搭 配,其次再是味道。而中国人大注重莱肴的形 式及味道,首先 讲究的是色香味型,其次再是营养搭配。
一.中西礼仪的差异
二.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三.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四.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五.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一、中西礼仪的差异
1、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 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 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 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 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 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 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
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
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 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 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 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 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 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与人相互敬酒、相 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