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学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精的失常
1、精亏(肾精的亏损) 、精亏(肾精的亏损)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 房劳过度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小儿生长发育
异常,成人体弱多病,男子 异常,成人体弱多病, 不育,女子不孕。 不育,女子不孕。
2、精瘀(男性精道瘀滞) 、精瘀(男性精道瘀滞)
房室不节 情志内伤 邪阻精道
临床表现:排精不畅, 临床表现:排精不畅,
(4)气闭
气闭是指气的出入运动障碍,郁于心肺,闭塞清窍或气 气闭是指气的出入运动障碍,郁于心肺, 道的病理状态。 道的病理状态。 突然昏倒, 突然昏倒,不省人 事;四肢厥冷甚或 情志抑郁或巨大的 四肢拘挛; 四肢拘挛;呼吸困 精神创伤、或外邪、 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 难,气急鼻煽或面 青唇紫。 青唇紫。
(五)火热内生
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 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火旺
基本条件 诱发因素
复发
疾病少愈及复发
多见较重的外感 热病如湿温
休止与复发交替
如哮喘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 期交替
如胆结石
基本类型
食复 重感致复 劳复
药复
自复
其他因素致复 其他因素致复
病后用药不当 疾病初愈, 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 或房室而致复发
复 发
疾病初愈, 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
复发的因素
第二节: 第二节:基本病机
形瘦骨立, 形瘦骨立,大肉 尽脱,毛发枯槁, 尽脱,毛发枯槁, 手足震颤, 手足震颤,肌肉 目闰动, 目闰动,舌光红 无苔或少苔。 无苔或少苔。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主要与肺、脾、肾、肝、三焦功 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主要与肺 三焦功 能失常有关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湿浊困阻
痰饮凝聚
水液贮留
(5)气脱
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外脱,导致全身严重气虚, 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外脱,导致全身严重气虚,功 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正不敌邪,正气骤伤、 正不敌邪,正气骤伤、 慢性长期消耗、 慢性长期消耗、 汗吐下太过、 汗吐下太过、大出血 面色苍白、 面色苍白、汗出不 目闭;口开、 止、目闭;口开、 全身瘫软、手撒、 全身瘫软、手撒、 二便失禁、 二便失禁、脉微欲 绝等。 绝等。
一、邪正胜衰 (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 (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胜 (二)阴阳偏衰 (三)阴阳互损 (四)阴阳格拒 (五)阴阳亡失
(一)阴阳偏胜
1.阳偏盛 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 阳偏盛:即阳胜 阳偏盛 即阳胜。 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 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 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 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 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 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 热证。 热证。 机理: 机理:
2、血 的运行失常 (1)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血寒
血热
气虚
痰阻
血瘀 瘀血
(2)血行迫疾
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 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
外感阳热之邪
五志化火
寒湿郁火
阳气偏亢
血行迫疾
伴精道疼痛、睾丸胀痛、 伴精道疼痛、睾丸胀痛、 小腹坠胀或血精。 小腹坠胀或血精。
(二)气的失常
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 、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 气虚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 2、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 、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 气滞、 从而表现为气滞 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 从而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 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 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
三、发病途径
(一)外感病邪侵入的发病途径 (二)内伤病因伤人的发病途径 (三)其他病因致病的发病途径
感邪即发
四发病形式
感邪后立即发病者。又称“卒发” 感邪后立即发病者。又称“卒发”、“顿发”。 顿发” 临床常见: 临床常见:①新感伤寒或温病 ②疫疠致病 毒物中毒、 ③情志遽变 ④毒物中毒、 外伤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盛衰,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盛衰,或 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精气血津液的不足、运行 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精气血津液的不足、 失常,以及关系失调的病理变化。 失常,以及关系失调的病理变化。精气血津液 失常的病机,不仅是脏腑、 失常的病机,不仅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各 种病理变化的基础, 种病理变化的基础,也是分析多种临床疾病病 机的基础。 机的基础。
第一节: 第一节:发病原理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 复发等), ),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 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 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发病的基本原理 影响发病的因素 发病的途径 发病的形式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徐 发
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 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 思虑过度; 临床常见: 临床常见:①外感湿邪 ②思虑过度;房室不节等
伏而后发
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 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 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 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 伏暑、 临床常见: 破伤风、 临床常见:①破伤风、狂犬病 ②伏暑、伏气温病
1、气不足
气虚是指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 气虚是指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 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气的化生不足
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 先天禀赋不足、 失养、 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
气的消耗太多
如:过于劳倦、外感热病、 过于劳倦、外感热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
(3)出血
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 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
血热
外伤
瘀血
气虚
出血
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
(四)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伤津 失水) (失水) 热盛伤津 津液丢失过多 慢性病耗损 脱液 (失水和精微) 失水和精微) 干燥; 干燥;血燥生 风等。 风等。
(五)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
精气亏损、精血两虚、 精气亏损、精血两虚、 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 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 津停气阻、气随津脱、 津停气阻、气随津脱、 津血两伤、津亏血瘀、 津血两伤、津亏血瘀、血瘀水停
Baidu Nhomakorabea
四、“内生五邪”病机 内生五邪”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 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 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热 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 (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 于内,因此,又称作: 内风” 内寒” 于内,因此,又称作:“内风”、“内寒”、 内湿” 内燥” 内火(内热) “内湿”、“内燥”、“内火(内热)”)
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 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 四肢无力、眩晕、自汗、 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
2、气机失调 (1)气滞
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或郁而不散, 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或郁而不散,导致脏腑经络功 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痰、湿、食积、 食积、 瘀血等有形之邪
(3)气陷
气陷是指气的上升力量不足,而致升清、 气陷是指气的上升力量不足,而致升清、升举无力的病理 状态。 状态。 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 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 关系最为密切。 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 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 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 气陷的病理表现 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 子宫、 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 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
情志抑郁不舒
脏腑功能失调
临床共同病理表现: 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
(2)气逆
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而上逆的病理状态。 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而上逆的病理状态。
情志内伤
饮食冷热不适
外邪侵犯
痰浊壅滞
多见于肺、 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 肺气上逆——咳逆气喘等 肺气上逆 咳逆气喘等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 恶心、 胃气上逆 恶心 呕吐、呃逆、 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 头胀痛、 肝气上逆 头胀痛 面红目赤、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存内 (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之所凑 (三)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1、正胜邪却则不病 2、邪胜正负则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气候变化 (二)地域特点 (三)生活、工作条件 生活、 (四)体质特点 (五)精神状态
(一)风气内动
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 眩晕、抽搐、震颤等“动摇”特征的一类状态。 眩晕、抽搐、震颤等“动摇”特征的一类状态。 1、肝阳化风 、 2、热极生风 、 3、阴虚风动 、 4、血虚生风 、
(二)寒从中生
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 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 内生的病理状态。 内生的病理状态。 阳气不足,机失体失于温养(畏寒肢冷) 内寒 气化功能减退,痰饮水湿停留 阳不化阴,津液不化(小便清长,痰涎清稀)
(三)血的失常
1、血 不足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营养滋润功能减退,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营养滋润功能减退,导致脏腑组织 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 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 失血过多 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 慢性消耗
面色不华,唇甲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 面色不华,唇甲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 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 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 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 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
继 发
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症。 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症。 新的病症 临床常见: 间日疟反复发作—继发疟母 临床常见:①间日疟反复发作 继发疟母 ②病毒性肝炎失 治误治—臌胀 糖尿病日久—目盲 坏疽等 目盲、 治误治 臌胀 ③糖尿病日久 目盲、坏疽等。
复 发
邪未尽除 正虚 未复
第五章 病机学说
概述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 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 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 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 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 或形态、或功能、 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 障碍或损害, 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 康复的病理变化。 康复的病理变化。
(三)湿浊内生
因体内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因体内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湿痰饮内生并蓄积 停滞的病理状态。主要与脾、 肾三脏功能有关。 停滞的病理状态。主要与脾、肺、肾三脏功能有关。
(四)津伤化燥
体内津液不足,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润而出现的 体内津液不足, 一系列干燥枯涩症状的病理状态。 一系列干燥枯涩症状的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