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烟台漕运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烟台漕运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摘要:烟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天然良港,在历史上南北漕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埠后,烟台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有规模的海运港埠之一,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近代烟台城市的兴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探寻近代烟台漕运发展脉络,对研究制定当代烟台临港产业、临港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烟台;漕运;区域经济;城市;意义
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事关国计民生,是关系朝廷生存命脉的重要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在中国传统社会占有重要地置。烟台市芝罘历史久远,自古就是文明昌盛之地。在距今7000 年左右,芝罘先人就开始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里开拓、创造。到了近代,烟台的漕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烟台城市的崛起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探寻近代烟台漕运发展脉络,对研究制定当代烟台临港产业、临港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代烟台漕运的特点
⒈烟台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有规模的海运港埠之一
在我国,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至隋朝,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補助河运的不足,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便开辟了另一条漕运干线——上海至天津间的海道。此后,元朝的漕运就以海运为主。
烟台港历史悠久,早在周秦之后,芝罘人就依托海湾优势,“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1]开始了商品流通。唐宋时,芝罘海口已成为各种物资的转运口岸。至元代,年进出港口的漕运及其它船舶达千余艘。至清道光年间,已发展成为商业贸易的城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同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列为通商口岸。?1901年~1921年,烟台港先后建成东西公共码头和东、西防波堤。20世纪30年代末,港口年吞吐量已达68万吨。[2]由此可见,海运是近代烟台漕运的主线,烟台港是当时我国有规模的海运港埠之一。
⒉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随着烟台海运业的发展,为规范海运秩序,加强港口建设,1861年8月22日烟台港对外开放,同时设立了东海关,翌年又设立东海常关。清同治年间为便于港口税收管理,东海关建造了烟台港第一座重力式码头——海关码头。1913年5月成立了烟台海坝工程会作为港口建设和维修管理机构。海坝工程会由东海关监督、海关税务司、外国驻烟领事团代表、中西两商会会长共5人组成,内设秘书会计科、工务科、捐台三机构。[2]这些机构的成立,对统一海运,规范港口建设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⒊漕运的目的不再是粮食转运,而是货物中转
历史上,历代王朝的漕运就是粮食的转运。但近代烟台漕运则不同,它不是以粮食转运为目的,而是以货物的中转为目的。
芝罘在春秋时即为我国5大港口之一。自秦至唐,芝罘、登州、长岛是从东吴(今江苏一带)运粳稻至幽燕的中转站、避风港。宋时,登州等沿海港口与朝鲜的贸易空前繁荣。元朝,“南粮北运”由内河航运改由海上运输为主,芝罘、登州、莱州成为海运南北主航道上最繁华的商埠。
自1861年开埠通商以来,烟台港是山东省第一位的通商口岸。虽然鲁西北地区受到天津港、鲁西南受到镇江港的影响,但是对山东经济起主要作用的是烟台港。通过水陆商品集散市场,烟台港口进出口贸易覆盖整个山东的北半部,甚至沿着黄河进入河南和山西,或跨海远达奉天省的某些地区。开埠后,烟台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开放口岸,此时,晋冀鲁豫及南方沿海诸省、东北各省物资的进出口多经过沿台,使其成为名符其实有国际国内货物运输的中转站。
二、近代烟台漕运对烟台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⒈依托经济腹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现阶段,烟台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括烟威地区和潍坊、淄博北部地区。腹地内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货运量充足,其中煤炭、水泥、化肥、粮食、矿石等货物可以经过铁路、公路运输方式直达港口,已经成为烟台港的主要货源。这些为烟台临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⒉依托区位优势,急剧膨胀物流产业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濒临黄海、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这一良好的区位优势,使烟台天然地成为中国联系日、韩、朝等东北亚地区的“桥头堡”以及东三省与内地联系的桥梁,为承担国际、国内的物流奠定了良好基础。早在1992年烟台港就在当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006.6万吨,从而跨入了中国沿海千万吨级大港行列。经过多年的发展,烟台在充分发挥烟台港码头水深条件好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高等级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和民航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烟台市现有港口10处;公路通车里程达6363.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8.8公里,市市通有高速公路;[5]境内蓝烟铁路贯穿东西,即将开工的烟大铁路轮渡将成为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铁路大通道的海上咽喉,使烟台铁路车站成为一个国内重要的铁路枢纽;烟台空港共执行航线42条,平均每周有101个航班[4]。渤海轮渡的开通,使烟台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铁路、海运为骨干,铁路、公路、海运、民航等多种方式组成的立体综合运输功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构筑了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⒊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竞争能力
烟台现有罘湾港区、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蓬莱东港区、蓬莱西港区、栾家口港区、莱州港区、海阳港区、长岛港区、牟平港区等十个港区。但由于历史或地域的原因,长期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相互协作的聚集效应,因而无法与青岛等区域港口相抗衡。历史上,由于胶济铁路的建成,就使青岛港曾对烟台港产生过挤出效应。因此,烟台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按照“一城一港”的原则,将这十个港区有机整合起来,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综合性港区,为区域经济发展、陆岛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
⒋以贸兴市,促使烟台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
从近代中国的城市兴起来看,开埠通商是新兴工商业城市崛起的重要因由。到20世纪中前期,开埠通商城市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主体,其中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了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经济网络。开放一方面使原有的城市规模更大,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福州、宁波、南京等在20世纪初人口都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海);另一方面使一些通商口岸成为新型城市。烟台属于后一种。
城市作为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空间聚集的结果。区域经济的空间聚集运动,首先表现为商品交换活动的空间聚集,交换活动的空间聚集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经济中心也就随之而产生。近代烟台漕运对近代烟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