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如何提高课
堂效率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基础,扫清学生的知识盲点,强化主干知识,巩固已有知识及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形成一定的规范解题方法,从中训练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效果。第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关键。
一、课堂上督促学生强化陈述性知识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激活有关陈述性知识
在专题复习课或试卷评讲课中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原有知识。
例如:上图甲是—个典型的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B片段的局部,图丙是图甲中c片段的局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基因转录出的mRNA包含丙的转录片段
B.因为起始密码能够决定氨基酸,所以应该存在于图甲B片段的第一个外显子中
C.如果图乙中I链是转录的模板链,那么II链将无法编码蛋白质,属于内含子
D.图甲A、B、c片段中任何一处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答:D】
本题综合考查了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突变概念等相关知识。在分析选项时可以有如下设问:
a.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和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异同有哪些?明确内含子、外显子、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存在的位置关系。转录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分别是怎样?
b. 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存在于DNA中还是mRNA 上?其都能决定氨基酸吗?
c.基因与DNA、染色体有什么样的关系?从而明白基因突变概念中DNA中的碱基对的改变要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才是基因突变,如果是DNA中基因间区碱基对的改变不能算基因突变。
d.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的含义是什么?碱基替换是否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分点描述什么样的基因突变不引发生物性状的改变?什么样的基因突变引发生物性状的改变?(有没有考虑到增添或缺失的数目以及位点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e. 什么时候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哪些细胞最可能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哪些可能传递到子代,哪些一般不可能传递到子代?
f.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注意理解人工诱变的优点、缺点。
g.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注意基因突变与突变的区别?
教师只有经过这些思考,对知识进行深加工落实到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有收获。
2、考点清单化,限时完成重要陈述性语句
对生物学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
的,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高考的问题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脚点一般是在课本上。只有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生物学有更多的需要记忆的知识。要特别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的结论。这些知识既是解题时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的形式。就生物应考而言,背不是万能,但不背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清单,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主干知识,按考试大纲逐一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课堂限时完成。使学生大部分回归教材考点,将书读薄,正如新授课时设置教学学案一样。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复习效率,教学中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穿珠结网,构建网络
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和记住知识结论是必要的,但这些知识如果不纳入到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去,那么学生获得的只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缺少应用价值的。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的过程。如通过构建类似的知识网络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非语言表征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轮复习要重视相关问题的归类整理,形成几大类模块:如细胞结构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生物新陈代谢(含微生物营养、代谢、生长),生命活动调节(含微生物调节),生殖、遗传变异与进化,生态学知识。同时设置小专题针对性训练。如对生物技术专题整合。同位素示踪在生物学科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试题中也经常出现。如:用同位素判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原子转移的途径;测定物质
代谢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途径;判断矿质代谢中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利用;判断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证明DNA的复制方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判断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元素的转移等。可用小专题形式精选试题进行课时讲练。
三、精选试题,变式练习
根据有关的实验统计,一项技能学生大约是练习24次才能达到80%的掌握水平,才能准确而迅速地使用这项技能。要反复地使用一项技能,又要让学生乐于不断地使用这项技能,变式练习应该是技能熟练和提高的最有效的办法。
教师可以结合近几年四川高考的特点,针对性选择一些综合试题进行考练。考点命题频率高的综合问题如:遗传规律和变异及基因频率计算问题的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知识综合考查。细胞结构功能,微生物生长、代谢、调节知识综合考查。提供新情境,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知识对实验设计考查。
教师在试题评讲课备课时要尽量注意设计变式训练题。注重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达到使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做完此简单的题后我们不妨想一想:
a.如果标记的是葡萄糖中的氧,首先出现放射性的
化合物是什么呢?放射性化合物又会首先出现在什么物质中?如果不是问首先出现,那么放射性物质将会在哪些物质中出现呢?
b.如果用植物替代小鼠进行类似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会在什么物质中首先出现?以后又将会在什么物质中出现呢?
c.如果在这个装置中加放一株植物,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又将如何呢?
d.如何将实验中的其他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如葡萄糖中的碳、氧进行标记呢?通过这些变换,就可以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各种物质、元素的来胧去脉弄清楚。力求做到“解析一道题,解决一类问题”。
四、强化规范答题,抓得分要点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有些学生做题时错字连篇,书写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些基本功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要怕出现问题,而是要有意设置考题让学生尽可能暴露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有些同学做题只爱做选择题,不爱做主观题,即使做也只是粗略想想,不愿写出答案,嫌麻烦,等待老师评讲时照抄答案。这显然不利于主观题答题能力的提高。现行高考试题中的主观题占总分值的一半还多,为避免主观题成为同学们的弱项,在平时的训练中:一方面例题讲解或试卷讲评时,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相互评价;另一方面,作业批改或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不规范的用语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指正。若教师对不规范用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