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课-浙江师范大学张建珍老师讲座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环节、内容、 理论依据)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重在方法) 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 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说明本课时师生的板书设计和依据。 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及练习意图。 说出课后评价设计意图。
说课说什么?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二) 说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组成内容: ⑴说地位与作用; ⑶说教材处理;
⑵说特点; ⑷说课时安排。
案例:《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分析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概念内涵: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 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课程标准、教学内 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 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 而定。
2. 处理原则:注意与教学目标对应。
说教学重难点案例:
课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重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理解。欲突破重点,可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 演示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难点:各因素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关系。要解决这一 难点,必须明确不能把重点放在土壤的形成上,而 应重在让学生明确教材是把土壤作为一个例子、一 个切入点,来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说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内容(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 (3)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风格特点 注意: (1)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课可能出 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2)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确定 等方面的呼应性
例子:《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案例: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寻求体现和证明全球气候变化的证据并 推导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②掌握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分 析思路
高中地理“锋面与梅雨”过程与方法 目标
学生通过对冷暖水相遇实验的观察,尝试 解释锋面概念,提高对事物观察能力和对 地理事实描述能力 。 学生观察上海2008年11月冷锋来临几日的 天气预报数据,感受并分析出冷锋来临时 某地天气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提高分析地 理信息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注意点:
(1)避免记流水账 (2)将教学程序分成若干模块 (3)注意承接语言的使用 (4)注意重难点教学设计 (5)注意讲出理由或依据
下部: 如何说好课?
一、注意仪表
1.注意衣着打扮 2.妆扮身材容貌 3.重视姿态风度
二、富有激情
1.通过综合运用修辞格来表达情感 2.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宣泄情感 3.通过适当的体态语言来加强情感 4.适当引入先进理念,在理趣上显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指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等; 态度指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人类价值,更 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 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案例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①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环保宣传工作 ②关注环境保护的新闻 ③对高污染的工厂表示不满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现实依据:学情;教学内容特点 理论依据: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杜威的做中学理 论等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 说出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 教育理论依据。 解决“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说教法
课题:《数字地球》
6
5
4
3
6
5
4
3
法 25分
(3)能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 (4)能结合教法优选原理,说出选择教法、教具的理论依 据。
本章节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 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从宏观上讲,第二章的内容是“自然环境中的物 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涉及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等内部及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前面已经介绍 了岩石圈和土壤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本课是大 气圈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开篇,为后面全球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学习做好铺垫。 从微观上看,本节课主要的教材知识点包括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及 其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 素。知识点具有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紧密联系 和理论性强的特点,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际举例和 图示关系来进行理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涉及 到一些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在之前做好 两个学科互通知识点的理解。
如何说课
主讲:张建珍 浙江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说课是什么?
一、说课由来
1987年底,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为参加 市“教坛新秀”的评比,需要选出本区的参 赛者,但因时值期末,课程已经结束,采用 上课评比的方式选出参赛人员已不可能。这 时有人提出选几节课,重点听一听教师的课 堂设计。结果,大家听后都认为这种方式省 时、高效、简便易行,而且还能考评出教师 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于是, 借鉴戏剧界导演给演员“说戏”一词,把这 种教研活动取名为“说课”。
2.学法引导: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探究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1.概念内涵:教学过程,又称教学程序, 它是教师组织教学,落实教学内容的各个 教学环节,或者说是一堂课的基本结构。 它要说明的是一堂课是如何具体展开,过 渡并收束的,教学过程说清了,人们对一 堂课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六)说教学过程 ①引进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选择的内容能否让学生进入新的课堂 情景,二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服务于课堂重 点,能否牵动全体学生的心——②讲授新 课(根据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 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③课堂练 习——(根据教材知识点的示例,形成变式 训练)——④内容小结(强化知识重点、概 念)——⑤布置作业——⑥板书设计。
二、概念界定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 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 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简言之:
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三、说课与上课、备课
备课、上课侧重于“怎样教”,对象是学 生。 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更要说清 “为什么这样教”。对象是专家同行。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要求: 使目标具有层次性 尽量使动词清晰、可行、可测量。
不当案例
一位地理教师设计的“全球性大气环流” 这一节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理解海陆分布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注意: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5
4
3
2
5
4
3
2
5
4
3
2
7
6
5
3
说 教 法 25分
(2)教具选择实用、恰当、新颖,效果良好。 (3)能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 (4)能结合教法优选原理,说出选择教法、教具的理论依 据。
6
5
4
3
6
5
4
3
6
5
4
3
说 学 法
(1)学法指导科学、具体,能启发诱导学生勤于动脑,善 于思考。 (2)所选学法能与教法相结合,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培
三、加强调控
1.心理调控 2.气氛调控 3.应激调控 4.时间调控
说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离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于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 学方法相脱离 各部分内容脱节 说课与上课相混淆
中学地理说课评价表
课题: 班级:
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校: 日期:
教师:
评价 项目
评价等级
案例修改
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理 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①学生能够把教材上用文字表达的三圈环流过程、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过程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学生能够举出三个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的 例子; ③学生能够用简短的几句话总结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④根据本节课知识,学生能够推断蒙古国冬季盛行风的风 向; ⑤学生能够比较出上海和孟买七月份风向的差别; ⑥学生能够说明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各个气压带风带的范围 变化情况。
二、说教学目标
1.内容: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基本要求:
(1)整体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具体性原则 (4)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例子: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 下册)第二章《了解地 区》第一节“东南亚”活动课教学目标设计 层次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及首都; 能够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层次2: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及首 都;能够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层次3: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及首 都;通过分析地图,总结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 要性。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省一级重点高中的高一学 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说,已 经在上一章内容中的地球的外部圈层中了解了大 气的主要分层,这有利于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要 教学内容;从能力基础角度来说,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大致地理解 整个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并通过绘图,将该 过程图示化来加深理解;从心理接受的角度来说, 本节课相对枯燥抽象的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 感,从而丧失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这需要教师改 进教学的方法,并在课堂中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 动向来进行及时调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是对“科学研究”的一 种“仿真”,强调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亲历科学 探究的过程,但又不能与科学家的研究划等号, 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 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们研 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方法”是指在学习和 研究科学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做 出解释论证、解决问题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 手段。
(五)说教学方法
1.概念内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 中,按照自己的预设,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所运用 的具体的方法。直接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 学效果具有显性的影响。 2.方法类型: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两大类,教 法有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角 色扮演法等等。学法包括阅读(图、文)法,合作探 究法、实验法等等。 3.处理原则:教学方法需新颖;教学方法需贴切。
评价要点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理解正确。
优 5
良 4
一 般 3
差 2
得分
说 教 材 20分
(2)教学目标准确,完整、具体,便于操作。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确定准确。 (4)联系大纲(课标)、教材、学生实际,说明确定教学 目标、重点、难点的依据,解释合理。 (1)教法选择恰当、灵活、有创新,富有启发性,教法组 合符合教学效果最佳与师生最少劳动付出的原则。
(1)案例教学法; (2)发现教学法。
1、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强、表 现力深刻等特点,可以化虚为实,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抽象为形象,减轻教学内容的难度和疑点。
3、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说学法
课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河流开发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并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对田纳西河流域 的自然地理背景这一知识点仍是一个空白;也难以从 整体上对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难 以构建起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同时也难以进行 知识的有效迁移。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本节教材是 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在整个高中地理教 材中地位非常重要。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整个高 中地理教材的核心思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 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从教材的前后联系上看,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在介绍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及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上文 为可持续发展作好铺垫。接下来的第四节内容 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的 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