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词曲鉴赏

合集下载

2020中考专题语文古诗词曲鉴赏(1-9年级)115首合辑完整版

2020中考专题语文古诗词曲鉴赏(1-9年级)115首合辑完整版

2020中考古诗鉴赏1-9年级115首鉴赏大全新课标7~9年级40首分类鉴赏第一类边塞征战第1首使至塞上(八上)唐·王维第2首渔家傲·秋思(九下)北宋·范仲淹第3首十五从军征(九下)《乐府诗集》第二类山水田园第4首游山西村(七下)南宋·陆游第5首钱塘湖春行(八上)唐·白居易第6首饮酒(其五)(八上)东晋·陶渊明第三类美好爱情第7首关雎(八下)《诗经·周南》第8首蒹葭(八下)《诗经·秦风》第9首无题(九上)唐·李商隐第四类友谊送别第10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唐·李白第11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唐·王勃第12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唐·岑参第五类咏史怀古第13首登幽州台歌(七下)唐·陈子昂第14首泊秦淮 (七下)唐·杜牧第15首赤壁(八上)唐·杜牧第16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南宋·辛弃疾第17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元·张养浩第六类 思乡怀人第18首 次北固山下(七上)唐·王湾第19首天净沙·秋思(七上)元·马致远第20首夜雨寄北(七上)唐·李商隐第21首黄鹤楼 (八上)唐·崔颢第22首水调歌头(九上)宋·苏轼第七类忠君爱国第23首木兰诗(七下) 《乐府诗集》第24首己亥杂诗(其五)(七下)清·龚自珍第25首春望(2016,八上)唐·杜甫第26首雁门太守行(八上)唐·李贺第27首过零丁洋(九下)南宋·文天祥第八类忧民爱民第28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唐·杜甫第29首卖炭翁(八下)唐·白居易第九类即事抒怀第30首观沧海(七上)东汉末·曹操第31首望岳(2017,七下)唐·杜甫第32首登飞来峰(七下)北宋·王安石第33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宋·苏轼第34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南宋·辛弃疾第十类理想追求第35首渔家傲(八上)宋·李清照第36首行路难(其一)(九上)唐·李白第37首满江红(九下)清·秋瑾第十一类感慨时运第38首浣溪沙(八上)北宋·晏殊第39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九上)唐·刘禹锡第40首相见欢(课标有,统编无)南唐·李煜附:统编课内教读2首第41首野望(八上)唐·王绩第42首渡荆门送别(八上)唐·李白二、2011版课标1~6年级75首分类鉴赏第一类山水诗第1首绝句(其一)唐·杜甫第2首忆江南(2019)唐·白居易第3首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第4首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第5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第6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第7首望洞庭唐·刘禹锡第8首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第9首望天门山唐·李白第10首山行(2018)唐·杜牧第11首鹿柴(zhài)唐·王维第12首早发白帝城唐·李白第13首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第14首浪淘沙唐·刘禹锡第15首江雪唐·柳宗元第16首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第二类田园诗第17首春晓唐·孟浩然第18首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第19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第20首村居清·高鼎第21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七)南宋·范成大第22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南宋·范成大第23首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第24首清明唐·杜牧第25首渔歌子唐·张志和第26首江南汉乐府第27首小池南宋·杨万里第28首三衢道中南宋·曾几第29首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第30首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第三类咏物诗第31首咏鹅唐·骆宾王第32首风唐·李峤第33首咏柳唐·贺知章第34首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第35首春夜喜雨唐·杜甫第36首墨梅元·王冕第37首竹石清· 郑燮第38首蜂唐·罗隐第四类友谊送别第39首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第40首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第41首赠汪伦唐·李白第42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第43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第44首别董大唐·高适第45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第五类思乡怀人第46首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第47首静夜思唐·李白第48首绝句(其三)唐·杜甫第49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第50首游子吟唐·孟郊第51首枫桥夜泊唐·张继第52首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第六类边塞征战第53首敕勒歌北朝民歌第54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第55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第56首 出塞唐·王昌龄第57首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第七类 忠君爱国第58首 示儿南宋·陆游第59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第60首石灰吟明·于谦第61首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第62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清·龚自珍第八类哲理诗第63首长歌行汉乐府。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六种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课件)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六种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课件)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一般要求赏 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
例句
巧用修辞, 山河破碎风飘絮, 意味隽永 身世浮沉雨打萍
蕴含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 发人深思 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示例 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 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个人命运 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 (7)诗歌线索。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 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2.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句及赏析如下:
中考真题精选
修辞 比喻 拟人 对偶 对比
例句
赏析示例
忽如一夜春风来, 用梨花来比喻雪后的美景,将边塞下雪后的奇特风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光描写得淋漓尽致。
感时花溅泪,
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
恨别鸟惊心
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浙江中考以六种基本题为主:
题型一、分析意象类;
题型二、品味炼字类;
题型三、名句赏析类;
题型四、主旨情感类;
题型五、想象描述类;
题型六、表达技巧类。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题型一 分析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 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 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题目形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4.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2020届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三个方面分析考点

2020届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三个方面分析考点

2020届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三个方面分析考点,助力考生学习进步!对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考点分析之前,我们先对上一篇文章2020届中考语文默写命题分析,熟知命题方向,考生丢分概率降到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希望考生们可以好好对一对答案,查缺补漏!(1)蜡炬成灰泪始干(2)山回路转不见君(3)断肠人在天涯(4)采菊东篱下陶后鲜有闻[解析] (1)“蜡”不要写成“腊”。

(2)“转”不要写成“传”。

(3)“涯”不要写成“崖”。

(4)“篱”不要写成“离”。

以上内容就是对上一篇文章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所做出的答案与解析,希望考生们认真记忆,千万不能再出差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考语文中诗词鉴赏方面的三个重要考点分析吧!希望大家在看完这三个考点分析之后,在未来更好的复习知识,学习进步!一、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

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

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

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

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二、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

(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

(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三、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的掌握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

2. 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 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与昔日的繁华 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表现出国都战乱 之后的荒凉萧条”)。(意思对即可。2分) 3.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2分)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 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 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任选一例,符合诗 意即可。2分)
5. “家书抵万金”一句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方法,(1分)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 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1分)(赏析合理即可 。2分) 6. 尾联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 【变式设问】尾联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鉴赏提升设问 6.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 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不同意。(1分)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 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 壮语,震古烁今。(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3分)
3. (2019河师大附中二模)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2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示例一: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 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示例二:“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了将士们内心的沉重。 示例三: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 即可。2分)

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精选)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精选)在初中的阶段里,语文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同学们可以归纳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方便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举例论证(摆事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讲道理):包括引用名人名言等论证某一论点的方法与作者自己阐述某种道理论证某一论点的方法。

它的作用是使论证具有说服力,或具有权威性、科学性。

3、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述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化深奥为浅显,更容易使人接受。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明更鲜明,给人深刻印象。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议论文的常见结构主要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1、层进式结构: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进入,环环相扣。

通常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这种模式进行。

2、并列式结构: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通常在开头或讲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地交代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分论点;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3、总分式结构: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4、对照式结构:文章主体由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之间是正反对比关系,或转折补充,或辩证分析,论证严密全面。

议论文语言特点1、准确严谨:体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2、通俗易懂(口语化):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3、生动形象(比喻、拟人):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记叙顺序顺叙: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一、词语运用1. 词语的辨析2. 词语的搭配3. 词义辨析二、语法1. 词类和句子成分2. 时态和语态3. 句子的结构和类型4. 语法错误的辨析和纠正三、阅读理解1.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2. 文章的语气和态度3.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关联4. 阅读理解题型和解题技巧5. 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和常用词四、作文1. 写作的题目要求、要点2. 写作的结构和意思表达3. 写作的材料、论点和论据4. 写作的扩充和衔接5. 写作的修辞和议论五、修辞1. 比喻、拟人和排比2. 夸张、反问和反衬3. 对比、象征和借代六、古诗文赏析1.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2. 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3.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1. 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2.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3. 现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八、修辞手法1. 比喻和拟人2. 夸张和反问3. 排比和对仗九、古诗文赏析1. 诗歌的意境和意义2. 散文的主题和风格3. 古代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传承性十、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现代文学作品的性格和风格2. 现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影响3. 现代文学作品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十一、写作技巧1. 写作的开头和结尾2. 写作的扩充和衔接3. 写作的修辞和排比十二、修辞手法1. 比喻和夸张2. 排比和对仗3. 反问和反讽综上所述,语文中考的知识点包括词语运用、语法、阅读理解、作文、修辞、古诗文赏析、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河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

2020河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

九年级下册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返回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5首 夜雨寄北
七年级下册
1. 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的表达效果。(3分)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家 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思。“涨”用词准确下册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返回目录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2. 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分) 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寄托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希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 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3. 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意思?(3分) 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 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返回目录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 写下了这首诗。 B. 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 抒情作铺垫。 C. 朗读“闻道龙标过五溪”时,要重读“过五溪”,五溪在当时是偏远 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 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部编】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中考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共30页

【部编】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中考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共30页
【部编】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中考 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部编】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中考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共30页文档

【部编】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中考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共30页文档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பைடு நூலகம்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部编】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中考词 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理解与鉴赏方法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理解与鉴赏方法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理解与鉴赏方法一、中考古诗文考察目标: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已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而且在近几年中考中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应引起我们的持续关注。

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考查力度,突出了语文的文学鉴赏色彩。

所选用的古诗词大多取自课外,课内的比例在逐年减小,主要侧重于送别、咏物、咏史诗,考查的重点是内容和语言,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以主观题居多。

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修辞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二、古诗文理解重点: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古诗词阅读以课内为主,适当拓展。

强调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重点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评价,对重点字、词的记诵、揣摩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赏析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古诗词鉴赏备考知识点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曲鉴赏 1.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A. 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 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 “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 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来源】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D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1)D(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①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②。帘外百舌儿③,惊起五更春睡。居士④,居士。莫忘小桥流水⑤。 【注释】①手种:亲手栽种。②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③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④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⑤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 3.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4.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阳光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八语文试题 【答案】 3.繁茂,生机盎然。 4.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这首词上片描述 ,下片描写战斗场面。题中“壮词”表明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 、壮美。 6.说说这首词结语“可怜白发生”五字中所蕴含的感情。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5.军旅生活;豪放 6.这一句(也是壮语,)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以“狂”为词眼,“狂”奠定了全篇高昂激越的基调。 B. 词的上阕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是粗犷豪放;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是委婉纤柔。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作者以冯唐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 该词风格豪放雄壮,意境浑厚,用典写打猎的雄姿,抒写豪情壮志。 8.词的下阙画线句描绘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2017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答案】 7.C 8.(1)描绘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2)抒写词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词的上片描述_________;下片前四句描写____________。 10.词的结语只用了“可怜白发生”五个字,试结合词的内容作简要赏析。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2017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9.军旅生活战斗场面 10.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老体衰,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中学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 【答案】 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C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下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2.上阙中,词人通过______、_____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13.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 “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 “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来源】2017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答案】 12.烟光 残照 13.B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完成。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2)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古诗词阅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5.“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简析其妙处。 【来源】海南省海口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一) 【答案】 15.落寞、孤独 16.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7.【古诗阅读】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 词中“破”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发挥想象,用拟人手法描写 “平冈细草鸣黄犊”所展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答案】 “破”字展现出初春时节桑树嫩芽萌发、绽开的情景,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 (意对即可) 示例:平冈上,黄牛犊发现一片嫩绿的青草,它“哞哞”地叫起来,仿佛招呼他的伙伴一起来分享。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