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峡》读后感 读后感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读后感
《三峡》是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一篇作品。“三峡”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全书系列《摩挲大地》。余秋雨笔下的三峡别有一番风味。
《三峡》读后感篇一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
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无论你有没有到过三峡,请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作一番记忆情的三峡文化之旅。
太多的故事起源于长江,长江的故事神化在三峡。你看那风干的白帝城、颤巍的神女峰、断垣的张飞庙,是它们在召唤着整个长江的魂灵吗?如果是,那么长江的魂灵就能幻化成中原的心,然后,将它再升华成中华的梦。
三峡实在太像一场梦了,因为她神奇得不真实,她是刘备的英雄泪、是李白的酒壶仙剑,是巫山云雨的恣意放浪。怎么会这么矛盾呢?哪来这么多情?哪儿来几许豪肠?哪儿来多少风流?哪去寻找?
也许是长江几万里最异常的一次脾性吧。劈开险峻的山、涌进湍急的河、混入颠簸的独木舟,让史上最特别的人性去物化这些视觉感受吧!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好一个三峡!就凭这四百里水路,魂牵梦萦着那么多骚客浪子、英雄美人的心,让他们一遍遍地为你歌吟。我想你绝对不会在乎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也不屑一嘲白帝托孤”,更不会轻薄神女们的万般风骚。可是,当岁月的皱纹爬满你的周身,当无情的沧桑硬做你的附庸,你还会鄙薄人们的唱调吗?况且今天,还剩多少人愿意日复一日地为你谱写最原始的生命?别说是李白了,这样的身影早就绝迹千年,未来的三峡是一次梦的破灭、一次神化的平庸、一次故事的无能。
我的生命注定没有三峡,今天的三峡属于发电站、属于水库。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属于刘备与李白了。三峡的波澜早就平静、三峡的河道早已宽敞,刘备和李白不喜欢这样的三峡,于是,三峡也不会再出现刘备和李白伟岸的身躯。
《三峡》读后感篇二
忧郁的诗情是文章的主旋律。或许不只是忧郁,还有一些无奈。
读完文章后,自己又吟了一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首我忘了题目的诗,只记得内容,还有作者。
吟完了,沉默着。脑海里不禁痴痴地浮现了唐时的风雨,想那个清爽的早晨,李白是如何踏上轻盈的小舟,和船家寒暄几句。随即舟儿驶入三峡,李白的笔下萦绕了一会然后吟诗,他的诗吟了数千年之久。一直吟到了没有诗人的现在。在吟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抬了抬眼,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座三峡大坝挡在了前面,它挡住了三峡的长水,挡住了三峡的诗情。于是,无论是真实的山水还是虚无的诗句,都失落了。
只有幼儿园的孩童和学校里的学生还在百般无聊地哼唧着这几句晦涩的诗句。
终于,没多少人还把诗看成是文化了。
《三峡》读后感篇三
在暑假里读了余秋雨的书,觉得很美。
在《三峡》中余秋雨赞赏李白的豪放,却未曾吟咏白帝;惊艳于神女峰的多姿,却未曾赋词歌咏;无论是敦煌的道骨仙风,还是都江堰的豪情万丈,都只博他浅浅一笑,再也留不住余秋雨前进的步伐。
余秋雨是个传颂者,对于他笔下的山山水水,人们都怀有近乎仰慕的喜爱;他更是个旁观者,什么越女恩仇三国纷争都尽入他的法眼。
余秋雨走完了他的文化苦旅,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走一走我们的文化苦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