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现状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好的政策和好的形势下,各类中职学校需要认清自身现状,就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些举措将会大大提高办学质量,赢得社会声誉,增强社会吸引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

《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国家好的形势和好的政策下,中职教育也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要想抓住机遇,要想搭上稳健发展的快车,各类中职学校需认清自身现状,找其不足,就如何吸引学生、如何使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实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些思考举措,将会大有裨益。下面就其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

1.社会有偏见,对中职教育不重视

社会对中职教育认识不足,你愿意你的孩子上职校吗?一位家长面对记者的采访坦率地说:“虽然身边有不少读职校成就精彩人生的案例,虽然汽车专业急需技术工人,但是众多家长和学子在选择中,职校还是排名最后。”据统计,中职生毕业后第一份薪水在2000元左右,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不好才会上职中。

尽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多次强调:“职业教育不是培养廉价劳动力的教育。”但是起薪低、评价低,加上工作之后没有明晰的上升空间和通道,有谁会把这样的选择当作自己的梦想?

2.招生难,社会声誉不好

近几年,学校为了增加招生数量,不论学生成绩怎样、思品怎样,来者不拒。结果招来的学生很多文化基础太差,使得整个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下滑。还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抢拉生源,比如有偿招生等。这样,职校的声誉受到影响,致使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中职是垃圾学校,是三流学校,上中职没有面子,中职老师地位也不高。

二、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

1.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理论强、难度深。现在的中职生普遍的是学习成绩不好,自信心不强,加之自我约束力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目前中职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偏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想一想,他们能学好吗?

(2)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据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不吻合。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复杂,已严重地与市场脱节。

2.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确保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用价值。

(1)文化基础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进行削枝强干,开展一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师生互动性强的课程。比如汽车英语课,可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模拟4s店场景,用英语给客人介绍汽车的构造、汽车的使用性能等。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有趣、有吸引力、有价值。

(2)专业课程。学校应与企业紧密相连,聘请行业专家、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研究,开发适合学生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校本课程。中职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感兴趣,根据专业特点,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其理论知识。实训项目多样化,学校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实训车间,围绕企业的需求,学校需要开足实训课。

(3)课程的形式。以往学生来到学校,先理论后实践,结果实训与理论知识间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没有见过实物,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到了实训车间却会发生实物与名称的不符,这种掌握仅仅是脱离实践的死记硬背,所以说,理论与实践应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衔接车间,要求作为课堂的实训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站位,要有必需的教学环境,如要设有讲解室、黑板甚至多媒体等,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教学环境与生产现场相一致。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整个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所在,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点,更是中职教育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动机。

1.据调研观察,在我市中职学校中,教师队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缺乏归属感、成就感,积极性不高。由于招生困难,生源素质降低,学生在心理、学习能力、道德品行上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对学习淡漠,这与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形成了冲突,教师感到工作无意义。

(2)待遇低,机制不完善,晋升困难。教师缺乏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学校缺少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极少关注教师的感情和精神需要,致使部分老师感到辛苦的工作没有得到回报。学校很少给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教师很难有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3)师资队伍薄弱。专业课教师不足,文化课教师偏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缺口大,师资结构不合理。有些专业课教师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缺少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生产情况不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很多是纸上谈兵。

中职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1)营造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学校要弘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爱教师的良好风

气,要尊敬教师的人格和个性,珍惜教师的个体劳动成果,不断地给教师以关怀和鼓励。学校评价机制要完善,剔除不良风气,鼓励教师民主平等地进行学校管理,为教师教学改进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统筹安排教师制定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使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从而激起工作的热情。

(2)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暑假或课余时间分期分批到企业实训,形成一种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一次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熟悉生产线的各个环节,了解整个生产过程,了解企业引进和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使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同时要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传、帮、带。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教师进行职业资格鉴定。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初步形成覆盖每个专业、覆盖每个教师的比赛制度。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如与教师的考核评优、职称评定、培训经费、津贴有机结合,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增强中职学校发展的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法宝,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法规政策来鼓励校企合作,可通过利用土地、税收等经济杠杆有效调节企业行为,多渠道筹措校企合作。政府可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给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实训基地设备建设等。

校企双方要增强协调功能,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和评估体系,实施监督、督导、反馈、奖惩体系。校企双方要创新互惠机制、内部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按经营理念解决运作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无缝对接。

总之,职业教育是强国之本,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扶贫,抓职教就是抓三农,抓职教就是抓稳定。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只要内增实力、外树形象,加上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就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