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不同药材及部位中鸦胆子苦醇含量分析

合集下载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鸦胆子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鸦胆子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鸦胆子鸦胆鸭蛋子鸭胆子。

是中草药的一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清热解毒的鸦胆子【医家论药】“鸦胆子,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淤生新。

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鲜血之痢,泻血水之痢,则尤效。

又善清胃腑之热,胃脘有实热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进食。

审斯,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虚热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生草药性备要》)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 Brucea javanica (L.)Merr. 的干燥成熟果实。

味苦,性寒;有毒。

入大肠、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

主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内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疾),1日3次。

味极苦,不宜入汤剂,可装胶囊或用龙眼肉包裹,饭后吞服。

外用:捣敷。

清热解毒鸦胆子的药用1. 抗阿米巴作用鸦胆子仁及其有效成分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

去油鸦胆子水浸液和乙醚浸膏加入感染粪便,均能杀灭阿米巴。

但去油鸦胆子水浸液(1:1 000)与溶组织阿米巴之培养基接触 48 小时后,方能杀灭三种阿米巴中之二种。

鸦胆子甙对阿米巴有杀灭作用,但进一步精制后杀阿米巴效力明显下降,提示其杀阿米巴的有效成分不是甙。

有人认为,水溶性苦味素是杀阿米巴的有效成分。

鸦胆子及其中的苦木苦味素,对阿米巴原虫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019~5μg/ml。

鸦胆子仁及其提取物口服或注射给药,对人工感染的阿米巴痢猫、幼犬、犬和猴均有一定的疗效。

但鸦胆子对阿米巴病的根治率并不高。

有报道指出,用鸦胆子甙进行治疗时,死亡率显著增加,治愈率反而降低。

提示其不能代表鸦胆子的有效成分。

在犬实验中,不管大便中阿米巴是否转阴,全数动物均在实验进行很短时间内死亡。

猫和猴亦有在实验中死亡的情况。

2. 抗疟作用鸦胆子有显著的抗疟作用。

鸦胆子仁及水浸液口服或肌注对鸡疟进行实验治疗,可见血中疟原虫数目减少或消失,不仅可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亦可使疟原虫发生变形和破坏,最后完全被消灭。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鸦胆子毒性研究进展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鸦胆子毒性研究进展

中国药物警戒第7卷第3期2010年3月March,2010,Vol.7,No.3对已有存量数据进行规整外,还将源源不断地从“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收集到新的增量数据。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增量数据处理和维护机制以及相应的标准库、规则库,确保ADR 数据规整的自动性、日常性和持续性。

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根据ADR 数据规整积累的经验,建立日常增量数据规整工作机制和流程;②建立、完善相应的标准库,并建立原始报告数据与标准数据之间的对应和规则,形成相应的规则库;③开发相应的软件工具,根据规则库、标准库和技术规范,实现对增量数据的自动规整。

5结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ADR 数据作为整个监测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对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对日益增多的ADR 数据进行科学、规范、标准化的整理,深入挖掘并提供充分的应用服务,已成为当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1]王宗敏,吴晓明,颜敏.构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之探讨[J].中国药事,2007,(08):41-45.[2]田春华,曹立亚,陈易新.我国ADR 监测的发展现状[C].药品ADR 监测专题研究汇编,2002:31-36.[3]磨筱垚,陈勇强,陈飔.对我国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检测的初步思考[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4):197-199.(收稿日期:2010-01-15编辑:赵燕)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鸦胆子毒性研究进展孙蓉1杨倩2(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中图分类号:R961.1;R99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29(2010)03-0159-03摘要:目的为进行鸦胆子功效和物质基础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

方法对鸦胆子历代文献古籍及近十几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_1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_1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简介】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鸦胆子别名老鸦胆、鸭蛋子、雅旦子,鸦胆子的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鸦胆子的作用: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鸦胆子用药禁忌:孕妇及小儿慎用鸦胆子,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鸦胆子。

【化学成分】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Brucamarine和鸦胆宁Yatanine等)、糖甙(鸦胆灵Brucealin、鸦胆子甙Yatanoside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Brucenol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

鸦胆子仁含脂肪油56.23%。

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

种子中含多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B、C、D、E、F、G、H等。

含鸦胆子甙。

尚含多种苦味成分:鸦胆子苦素A,B,C,D,E,F,G,I,鸦胆子苦醇,以及生物碱鸦胆灵,4-ethoxycabonyl-2-quinolene。

此外,含鸦胆子甙A,B,C,并含脂肪油56.23%。

鸦胆子油中除去三油酸甘油酯的剩余部分,经气质联用分析,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亚油酸,十七碳烷酸及花生酸。

从茎中亦分离鉴定了鸦胆子苦醇,并有没食子酸乙酸大黄酚、大黄酚甙和-谷甾醇,其中鸦胆子苦醇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又报道,尚分得鸦胆子苦烯。

【抗肿瘤作用】鸦胆子油的水包油静脉乳液在体外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及腹水型肝癌细胞;整体试验水包油静脉乳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较好抗癌效果,对肉瘤局部给药也有一定疗效。

鸦胆子水针剂(9mg/只睾丸)和水包油静脉乳酸(3mg只睾丸)对小鼠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仰制作用。

氏腹水癌细胞结构有明显破坏作用,主要为生物膜结构的破坏。

轻者,细胞膜完整,细胞核结构存在,仅见该周围间隙增宽,线粒体肿胀、空化,粗面内质网扩张从局部脱粒,重者,细胞膜缺损、线粒体严重空化及部分细胞充全崩解。

鸦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鸦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鸦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是苦木科植物鸦胆子成熟果实干燥后所得,其性寒味苦,气味微弱,且有小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可治腐朽赘疣的功效。

又名老鸦胆、苦榛子、鸦蛋子等[1]。

鸦胆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苦木苦味素类,鸦胆子碱等生物碱类,鸦胆灵等苷类等等,因而发挥治疗肿瘤、炎症、寄生虫病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鸦胆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望为更好地研究鸦胆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提供帮助。

关键词:鸦胆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鸦胆子始出于《本草纲目拾遗》,即“鸦胆子,出闽、广,药肆中皆有之。

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药佳。

"[2]鸦胆子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已有了数以千年的使用历史,且历代中药医书中对其都有记载。

鸦胆子最宜的采收时期在果实成熟的秋季,经过简单的加工后进行使用。

鸦胆子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具有特征性并且有效的活性成分是苦木内酯类成分,从而表现出对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的杀灭作用,抗肿瘤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以及消灭赘疣细胞等作用[3]。

1鸦胆子化学成分研究植物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药效主要取决于其还有怎样的化学成分。

鸦胆子应用历史悠久,作用广泛。

所以,鸦胆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全球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共6种,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国内外对于鸦胆子的化学研究中发现了180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苦木素类、萜类、生物碱类等[4]。

1.1苦木素类何潇[5]等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证实了鸦胆子中含有多种苦木素类的化合物,并鉴定了其结构。

苦木素类化合物是鸦胆子果实中所含最多的活性成分,多为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内酯,主要是由苦楝烷型三萜降解所得到的三萜及其苷类。

邬琪[6]等人通过对鸦胆子苦木素类化学成分总结发现鸦胆子所含的苦木素类化合物包括很多种类,比如Bruceines类化合物、Yadanziolides类化合物、Javanicolides类化合物、鸦胆子酮酸类化合物、苦木素苷类化合物等等。

全面分析中药材鸦胆子的作用与其功效

全面分析中药材鸦胆子的作用与其功效

全面分析中药材鸦胆子的作用与其功效中药材鸦胆子为苦本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苦参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主产于广东、广西省,味苦、性寒,有小毒,入大肠、肝经。

中药材鸦胆子作用与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痢、杀虫、腐蚀赘疣的功效。

适用于热毒之痢疾、间日痢或三日痢,外用治疗鸡眼、寻常疣等。

现常用于多种肿瘤(食管癌、贲门癌、肠癌、宫颈癌、皮肤癌及皮肤赘瘤等)、阿米巴痢疾、疟疾、疣、鸡眼、阴道滴虫等。

鸦胆子作用与功效的化学成分及其制剂从鸦胆子的果实中分离到多个天然产物,主要成分有鸦胆因、鸦胆子苦素、鸦胆子苷、鸦胆子苦醇、鸦胆宁、鸦胆子酸、鸦胆子甲素及黄酮化合物等。

鸦胆子仁含鸦胆子油56123%。

油中主要含有三油酸甘油脂、非皂化物、皂化物及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软脂酸、棕榈酸、花生烯酸、没食子酸乙酸和山酸等。

其中油酸、亚油酸与肿瘤细胞膜有特异的亲和力,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三油酸甘油脂虽不具有抗癌活性,但可水解得到油酸。

常用的制剂有: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鸦胆子油口服液、鸦胆子胶囊。

其主要成分为中药鸦胆子中提取的抗癌活性物质,由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对骨髓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鸦胆子作用与功效主要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肠癌、肝癌、肺癌和肺癌脑转移癌性胸腹水。

鸦胆子的药理作用功效1.鸦胆子作用与功效:抗肿瘤作用鸦胆子油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对处于G0、G1、G2、S、M不同周期的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实险证明鸦胆子油乳剂对小鼠实体型和腹水型肝癌及大鼠瓦克癌256、艾氏腹水癌、肉瘤37、肉瘤S180,子宫颈癌14均有抑制作用。

中药材鸦胆子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鸦胆子苷A、B对白血病有抑制作用,诱导白血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影响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环腺苷酸的含量鸦胆子油乳剂可抑制癌细胞DNA合成,对部分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能损害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

有毒中草药之鸦胆子

有毒中草药之鸦胆子

有毒中草药之鸦胆子鸦胆子,作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痢疾等功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鸦胆子使用应注意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Brucamarine和鸦胆宁Yatanine等)、糖甙(鸦胆灵Brucealin、鸦胆子甙Yatanoside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Brucenol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

鸦胆子仁含脂肪油56.23%。

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

种子中含多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B、C、D、E、F、G、H等。

含鸦胆子甙。

尚含多种苦味成分:鸦胆子苦素A,B,C,D,E,F,G,I,鸦胆子苦醇,以及生物碱鸦胆灵,4-ethoxycabonyl-2-quinolene。

此外,含鸦胆子甙A,B,C,并含脂肪油56.23%。

鸦胆子油中除去三油酸甘油酯的剩余部分,经气-质联用分析,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亚油酸,十七碳烷酸及花生酸。

从茎中亦分离鉴定了鸦胆子苦醇,并有没食子酸乙酸大黄酚、大黄酚甙和β-谷甾醇,其中鸦胆子苦醇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又报道,尚分得鸦胆子苦烯。

1、该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

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2、孕妇及小儿慎用。

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3、不良反应:鸦胆子壳及种子均有毒,临床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浆毒,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肝肾实质有损害作用,并能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

其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据临床报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险。

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昏,乏力,腹痛,便血,胃肠道充血,尿量减少,体温增高,眼结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瘫痪,昏迷,抽搐等。

鸦胆子苦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鸦胆子苦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鸦胆子苦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摘要】本文综述了鸦胆子苦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鸦胆子苦醇的来源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及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

接着探讨了鸦胆子苦醇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鸦胆子苦醇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展望了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鸦胆子苦醇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鸦胆子苦醇、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生长抑制、机制、治疗、应用前景、临床意义、综述、展望、潜在作用、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鸦胆子苦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鸦胆子苦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成分,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

针对乳腺癌这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鸦胆子苦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具有显著影响。

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和抑制肿瘤生长至关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鸦胆子苦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线粒体通路等。

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鸦胆子苦醇作为潜在的乳腺癌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研究人员发现鸦胆子苦醇不仅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还能促进其凋亡。

这为鸦胆子苦醇作为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未来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鸦胆子苦醇对乳腺癌治疗的潜在作用,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2. 正文2.1 鸦胆子苦醇的来源和特点鸦胆子,学名川木通,为五加科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鸦胆子的根、茎、叶均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物质,即鸦胆子苦醇。

这种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鸦胆子苦醇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含有多个羟基(OH)基团,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鸦胆子

鸦胆子

鸦胆子临床应用1、治疗阿米巴痢疾:据50例和65例的观察,治愈率分别为72%和94%。

其中50例组的复发率为6%。

治愈病例大都在2-7天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3-5天转为阴性。

从大便转阴时间的长短看,鸦胆子对滋养体作用似较包囊为佳。

或认为鸦胆子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治疗。

用法: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7-10天为一疗程。

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儿每岁l-2粒。

装胶囊吞服。

灌肠用鸦胆子仁15-20粒,打碎后浸于1%碳酸氢钠溶液200ml中2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4天后再单鸦胆子独使用。

2、治疗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均有效果,多数病例服药后可控制发作。

用法: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粒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4次,连服至第4、5天剂量减半,全治程为5天。

小儿10岁以下每次6粒,14岁以下每次8粒。

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病人发生呕吐。

3、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用鸦胆子仁20粒加水100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阴道内,每日1次。

治疗6例滴虫性阴道炎,经2-3次用药即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另一报告用鸦胆子仁40粒打碎后加水400ml,煎成40ml,行阴道灌洗,每日1次,治疗l例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经7天后亦获痊愈。

4、治疗赘瘤: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疗效果。

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日l-2次,3-7天即可脱落。

单发性的喉鸦胆子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

小儿在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l-3次。

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胆子不同药材及部位中鸦胆子苦醇含量分析
刘丽
摘要:建立中药鸦胆子苦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鸦胆子不同药材及同一药材不同部位中鸦胆子苦醇的含量。

采用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mm
×4.6mm,5µm),乙腈—水溶液(体积比为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

鸦胆子苦醇在质量浓度为61.6~1060 µ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87%,RSD为2.01%。

同一药材不同部位,仁中鸦胆子苦醇最高,壳中最少;对不同药材,大药材中的鸦胆子苦醇是小药材中的2.6倍。

结果表明鸦胆子同一药材不同部位及不同质量的药材中,鸦胆子苦醇含量差异比较大。

关键词:鸦胆子;鸦胆子苦醇;不同部位;HPLC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识码:A
鸦胆子(Bruceajavanica(L.)Merr.),又名鸭蛋子、老鸭胆、苦参子、苦榛子等,属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为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1]。

在我国,鸦胆子主要生长在沿海热带和亚热带的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作为传统中药,性苦寒,鸦胆子具有清热解毒、止痢疾、治鸡眼等功效[2]。

鸦胆子的主要成分包括鸦胆子苦素、鸦胆子苦内酯、鸦胆子苦醇、生物碱、糖甙、鸦胆子油等。

目前关于鸦胆子中非极性化合物功效的研究较多,例如李英、孙波、李福星等人的研究[3,4,5]。

鸦胆子极性部分主要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四环三萜苦木内脂类化合物,包括鸦胆子苦醇、鸦胆因、鸦胆子苦素、双氢鸦胆子苦醇等。

杨正奇等证实鸦胆子苦醇对黑色素瘤L1210和P388等瘤株具有显著抑制效果[6],林隆泽等研究发现鸦胆子苦醇对S180瘤株有边缘活性[7],此外鸦胆子苦醇还有抗白血病、抗胰腺癌等功效[8,9]。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HPLC单一地检测鸦胆子中苦木内酯的含量[10,11],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鸦胆子大小药材以及大药材各个部位中鸦胆子苦醇进行含量测定及比较分析的研究,并未见报道。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创新通恒LC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UV3000紫外检测器,P3000高压输液泵);KH5200E超声波清洗器(超声频率40KHz,功率200w,昆山禾创);JF1004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余姚金诺);小型粉碎机。

1.2材料
鸦胆子苦醇标准品(HPLC纯度不低于98%);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
纯);蒸馏水;鸦胆子大药材和鸦胆子小药材,购自四川成都药材市场,经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天然产物实验室鉴定为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果实。

大药材圆润饱满,小药材颗粒较小且仁少。

2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mm×4.6mm,5µ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体积比为40:6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理论塔板数不低于5000。

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精密吸鸦胆子苦醇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进样检测。

两者在相应位置,有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

鸦胆子苦醇的高效液相色图见图1。

图1对照品HPLC图
注:1:鸦胆子苦醇
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
Note:1:brusato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鸦胆子苦醇对照品,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完全并定容至刻度线,得到对照品溶液。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加甲醇分别稀释成溶度为1060、636、308、154、61.6µg·mL-1。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鸦胆子大药材壳、仁分离,将鸦胆子大药材壳、鸦胆子大药材、鸦胆子大药
材仁、鸦胆子小药材碾碎。

分别称取四种药材各5.0012g于100mL锥形瓶,加入20mL甲醇,称定质量。

常温放置过夜后超声30min,静置后再称定质量,加甲醇补足减少部分并摇匀。

经0.45µ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样品。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质量浓度为1060、636、308、154、61.6µg·mL-1对照品溶液各10µL,按“2.1”色谱条件进样检测。

以对照品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11]。

结果表明,鸦胆子苦醇在质量浓度为61.6~1060 µg·mL-1之间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0796X-16952(r=0.9994,n=5)。

2.5 精密度试验
吸取同一苦醇对照品溶液10µL,按“2.1”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结果显示峰面积RSD为1.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重复性试验
按“2.3”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方法,同时制备三份质量浓度相同的鸦胆子大药材仁供试品溶液,在“2.1”色谱条件下,RSD为2.5%,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精确吸取“2.3”鸦胆子大药材仁供试样品15µL,按“2.1”色谱条件,分别在制备后0、4、8、12、24后小时进样检测,峰面积RSD为0.4%,表明样品在24h内基本稳定。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3.1056g已知含量的鸦胆子大药材仁,按“2.3”供试品制备方法得到样品溶液。

称190µg鸦胆子对照品,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

取5份2mL样品溶液,分别加入0.5mL对照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各吸取10 µL进样检测[12],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2.16%。

2.9 样品的检测
按“2.3”供试样品制备方法,得到鸦胆子大药材壳、大药材、大药材仁和小药材样品溶液,各精确吸取15µL,在“2.1”色谱条件下检测,外标法计算各部分中鸦胆子苦醇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samples determination
名称平均含量/% RSD/%
大药材壳0.004 1.3
大药材0.023 1.6
大药材仁0.036 2.1
小药材0.009 0.7
3 讨论
用不同比例的乙腈-0.05%磷酸溶液、乙腈-水、甲醇-0.05%磷酸溶液、甲醇-水为流动相,分别进行等度和梯度洗脱,发现鸦胆子苦醇在乙腈-水体积比为40:60中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等度条件时分离度较好。

鸦胆子苦醇的抗肿瘤及抑制癌细胞的特性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表明,鸦胆子果实的各个部位,仁中鸦胆子苦醇含量最高,壳中最少;大药材中鸦胆子苦醇含量是小药材的2.6倍。

由此可见,鸦胆子苦醇主要集中在鸦胆子仁中。

该课题为鸦胆子药材中鸦胆子苦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对科研和实际应用都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田雪芹.天然产物鸦胆子和粉防己的化学成分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2]丁晨旭,索有瑞.中药鸦胆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1):118-120.
[3]李英,徐功立,李颖,等.鸦胆子油乳通过caspase 3途径诱导U937细胞凋亡[J].中药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3):154-156.
[4]孙波,吴云林,王升华,等.鸦胆子油乳抗人胃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J].上海医学,2001,24(8):481-487.
[5]李福星.鸦胆子脂溶性活性成分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