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重点药物鉴别归纳

合集下载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精讲班重点:1.重点中药的图片2•中药的性状鉴别3.产地、科属4.矿物药组成、条痕色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茎显微主要区别一、根及根茎类中药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根茎和叶柄残基。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和根茎。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虎杖【性状】切面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筋脉点)。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味稍甜,久嚼麻舌。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太子参【来源】石竹科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来源】毛茛科乌头母根-川乌北乌头的块根-草乌乌头子根一附子【性状】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生草乌白芍【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断面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味酸。

赤芍【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三角叶黄连的根茎一一雅连云连的根茎----- 云连【产地】四川、云南。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横切面的鉴别要点:1.牛膝:木栓层细胞数列。

异常维管束2-4轮,最外一轮维管束较小形成层成环,向内维管束较大,木质部有导管和纤维束,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中心木质部成2-3分叉,薄膜细胞含少量草酸钙砂晶。

2.黄连:木栓层为10数列细胞,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

皮层较宽,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

另有根迹维管束。

中柱鞘纤维呈束。

木化并伴有石细胞。

维管束外韧性排列成环,随部无石细胞。

3.人参: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

皮层狭窄。

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整齐。

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

近形成层处有较多而小的树脂道环列。

形成层呈环状。

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木射线宽广,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簇晶棱角尖锐。

4.小茴香:外果皮为1列呈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

中国皮在接合面部分有两个椭圆形的油管,在背面的每2棱线间各有油管1个共有油管6个。

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细胞长短不一。

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质。

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众多细小糊粉粒每个糊粉粒包有细小草酸钙小簇晶。

种脊维管束由若干细小导管组成。

,位于接合面的内果皮和种皮之间5.薄荷:呈四方形,表皮为一列长方形细胞。

外被角质层,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纤毛和非纤毛。

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排列疏松。

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内有10余列厚角细胞。

内皮层一列,凯氏点清晰。

维管束四角处发达。

形成层呈环。

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中心常有空隙。

• 6.番泻叶: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常含粘液质,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单细胞非毛腺。

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均有一列栅栏细胞上表面的栅栏细胞长柱形均150微米,通过主脉,下表面的栅栏细胞较短,靠主脉下方具厚角组织。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且纤维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中药性状鉴定重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中药性状鉴定重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部份重点归纳中药性状鉴定高频考点药品要点记忆狗脊外被金色绒毛大黄1断面红棕色至黄褐色,显颗粒性。

2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成散在。

3韧皮部有大量粘液腔。

何首乌皮部有4-11个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商陆“罗盘纹”气微微稍甜,久嚼麻舌银柴胡“砂眼+珍珠盘”川乌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中部多向一彻膨大小瘤状彻根及子根脱落后痕迹断面多角状形成层环纹附子盐附子圆锥形灰黑色被盐霜黄连味连多分支形如鸡爪髓部有的中空味极苦雅连多单支过桥长云连多单支弯曲成钩状较细小防己车轮纹形似猪大肠气微味苦甘草菊花心味甜而特殊黄芪1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2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3 味甜嚼之有豆腥气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1灰黄色2稀疏断续的粗横纹3须根上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4不定根(艼)5稀疏的凹窝状痉痕(芦碗)断面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棕黄色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纹理伪品商陆的根华山参个根三七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铜皮铁骨狮子头生地黄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

具粘性。

党参狮子盘头白术1不规则团块状2顶端茎基和牙痕—习成—白术腿2下端膨大的瘤状突起---云头苍术“朱砂点+起霜”川贝母松贝怀中抱月青贝开口笑(也称观音合掌)炉贝鳞茎长圆锥形白色形似馬齿者为北路货---白炉贝色黄白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皮纹者称虎皮贝(记忆青松炉笑月馬虎)山药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嚼之发粘。

光山药圆柱形两端平齐全体洁白粉性足。

天麻鹦哥嘴红小辫肚脐眼冬麻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春麻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晦暗有空心大血藤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降香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入水下沉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气微香味微苦沉香不规则状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同的斑纹表面多成朽木状质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燃烧时有油冒出并有浓烟粉末呈淡棕色。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别、性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材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干燥等处理后所使用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鉴定是检验药材真伪与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药鉴别中药的鉴别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特点、部位特点、质构特点、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通过外观观察、组织解剖、显微镜观察、色谱鉴定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2.生长环境特点:包括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栽培特点等。

3.部位特点:不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质构特点:包括材质、纤维、器官、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5.化学特征: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色谱特征、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主要涉及到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的鉴定与分析。

1.活性成分鉴定:对于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的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

2.化学成分鉴定: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得到的草药鉴别指纹图谱,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中药杂质检验中药杂质检验主要包括外来杂质检测、微生物检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1.外来杂质检测:包括脂肪、淀粉、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的检测。

2.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检测,检验中药材的卫生质量。

3.重金属检测:包括溶出物测定、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1.中药药理学: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重点药物鉴别归纳

中药鉴定学重点药物鉴别归纳

1.根及根茎类中药:2.茎木类中药:3.皮类中药:4.叶类中药:5.花类中药: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7.全草类中药:8.藻、菌、地衣类中药:9.树脂类中药:10.其它类中药:11.动物药类地龙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前者习称“广地龙”,后三者称“沪地龙”性状:①长片状,腹面剖开,扭曲不直。

(长15-20cm,宽1-2cm)②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至紫灰,腹部浅黄棕③前端生殖环带明显(14-16环),色浅,较光亮,习称“白颈”(闭合,戒指状)④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

⑤气腥,味微咸。

水蛭水蛭科蚂蝗、柳叶蚂蝗、和水蛭的干燥体性状:蚂蝗:①扁平纺锤形,体较宽。

前端稍尖,后端钝圆,环节多。

②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

③背部黑棕色,有5条由黑色斑点排成的纵线,体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

④质脆,断面胶质样,有光泽。

⑤气微腥。

柳叶蚂蝗:①长条形(加工时拉长);②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③背腹面均呈黑棕,5条纵线,中间1条较宽。

④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型小,多弯曲扭转,黑棕色,断面无光泽。

石决明:1.椭圆形或卵圆形;2.螺旋部小,体螺部较大,有数个开孔口;3.壳内面具彩色光泽;4.质坚硬,不易碎;5.气微,味微咸。

珍珠:珍珠贝科马氏珍珠贝、蚌科三角帆蚌等多种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性状:表类白、浅粉红等,光滑或微有凹凸,半透明,有彩色光泽(两珠轻擦有砂涩感,可擦出粉;抹去粉后仍光亮);质硬,破碎面有同心层纹,可见珠核;弹性试验 (60cm高,自由落在玻璃):海水珠:15-25cm 淡水珠: 5-10cm牡蛎:①贝壳为左右两片,左为下壳,较大而凹;右为上壳,较小平坦。

②外表面有多层鳞片,灰色,极粗糙;内表类白色。

③质坚硬,断面层状。

土鳖虫:昆虫纲鳖蠊科动物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地鳖:①扁平卵圆形,头端较狭,尾端较宽;②背部紫褐色,有光泽,腹面红棕色;③背部有胸背板3节,腹背板9节,复瓦状排列;④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常脱落。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此重点为吴文如老师口头叙述后的笔记,如有缺漏,请见谅!第十二章:花类中药术语:花粉粒(鉴定意义,代表性花粉粒,形状,举例)丁香(重点):组织特征,粉末特征,理化,来源级商品来源洋金花:成分,花粉粒,腺毛,花药形状,显微金银花:显微(两个2,一个1)腺毛有两种,非腺毛也有两种,花粉粒一种西红花:辛夷:毛笔头(望春花)槐花:形状第十三章:果实及种子类药物(药用部位,掌握来源)术语:糊粉粒的鉴定意义,代表药材对子:①杏仁&桃仁,②南北五味子③槟榔&肉豆蔻姜科,芸香科的共同特征(简答)掌握的药物:五味子,苦杏仁,小茴香,砂仁,枳实枳壳的入药部位巴豆:成分连翘:成分,什么是青翘,老翘马钱子:性状(扁圆纽扣状,一面微凹,一面微凸表面灰绿色,密生绢状毛,自中央向四周辐射,丝样光泽。

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槟榔:错入组织(与肉豆蔻有何区别)第十四章:全草类中药唇形科共同的性状特征(简答)掌握的药物:薄荷:淫羊藿:广藿香:麻黄(重点,简答)性状特征,成分……………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比较(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少分枝,直径1-2,节间长2-6 ,节上膜质鳞叶反曲。

中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多分枝,直径1.5-3,节间长2-6 节上膜质鳞叶微反曲。

木贼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较多分枝,直径1-1.5,节间长1.5-3,节上膜质鳞叶不反曲。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环髓纤维偶见,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中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散在,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木贼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穿心莲:成分(穿心莲内酯)第十五,十六,十七章:藻,菌,地衣类中药和树脂中药概念:子实体,菌核树脂的分类:p231 (会认哪些是树脂,哪些是树胶)树脂的理化鉴别:p231(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树脂)怎样区别树脂和树胶?(溶于水跟不溶于水)区别:乳香&没药,猪苓&茯苓重点看的:血竭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叶上的虫瘿(形成条件1,寄主盐肤木类植物、2五倍子蚜虫、3冬季寄主提灯癣类植物)儿茶:成分(含儿茶鞣质、儿茶素、表儿茶素等)青黛:(火烧时能产生紫红色烟雾且时间长)冰片:组成,共同特点第十八章:动物类药(名解是重点)动物类药材的分类:p244(考选择题)全蝎:(4,5,6,7)腹部有足4对,被夹上有5条隆脊线,前腹部由7节组成,后腹部棕黄色6节,含蝎毒素斑蝥:背部有革质鞘翅1对,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含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蟾酥:来源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化学成分:强心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类似强心苷元而有毒性而称为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等蛤蚧(重点,老师说可考问答):掌握形状鉴别,包括头尾身,数字性状:眼大,无眼睑密生小牙无大齿体背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绿色或砖红色斑点尾长与体长近相等指趾较宽,均有五趾,除第一指外,均具爪金钱白花蛇:来源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性状特征:呈圆盘状,头在中央,尾细,常纳于口内。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中药鉴定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重点总结

【茯苓与猪苓的鉴别】:1、性状鉴别:茯苓:①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②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

③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呈颗粒状,现棱角,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

④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⑤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猪苓:呈不规则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

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质地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细腻,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茯苓:粉末:灰白色。

①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

②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③用5%氢氧化钾液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

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μm~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

④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猪苓:含有菌丝及菌丝团块,草酸钙结晶众多,呈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

【人参】:1、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2、性状鉴定:(1)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2)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3)顶端根茎(习称芦头),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4)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处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5)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3、显微鉴别:主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窄。

②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韧皮外侧有裂隙。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导管多径向稀疏排列。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

①树脂道碎片易见,内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②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

③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

④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⑤淀粉粒众多,有单粒及复粒。

【大黄】:1、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药材鉴定重点

中药药材鉴定重点

中药药材鉴定重点1.狗脊: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表面深棕色,被金黄色茸毛,上部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部有黑色细根。

切面近边缘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多呈“U”形,30余个断续排列成双卷状。

木质部居中,外围为韧皮部、内皮层。

2.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呈倒卵形而弯曲,外表黄棕色至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的扁圆柱形叶柄残基,并有弯曲的须根。

表面有纵棱线,断面略平坦,棕(绿)色,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即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外侧基本组织中有多数较小的叶迹维管束,有细胞间隙腺毛(广藿香也有),分泌间苯三酚。

3.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蓼科植物药、掌、唐古特(叶片分裂由浅到深)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刮去外皮(忌用铁器)呈黄棕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

切瓣或段。

呈类圆柱、圆锥、卵圆、不规则瓣状等。

多具绳孔及粗纵纹,根茎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星点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明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粉末黄棕色,有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淀粉粒。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素、酚;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四种番泻苷)作用最强,另有四种大黄苷。

鉴别: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需要检查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检验土大黄苷,在紫外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藏边大黄药材含有二苯乙烯苷类,在紫外灯下显紫色荧光)。

4.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切断面有粉性,皮部有4-11个云锦花纹环列(异形维管束),中央木部发达,有的呈木心。

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质②在韧皮部外侧组织中有异形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导管稀少。

③根的中央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导管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中药鉴定总结

中药鉴定总结
关黄柏:质较硬,断面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嚼之有黏性
秦皮:断面纤维性
香加皮:体轻,质脆,断面不整齐,黄白色。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
地骨皮:体轻,质脆,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骨断面是不平坦的,骨是灰白色)
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一、属于双子叶植物但为须根系的药材是:细辛、威灵仙、龙胆、徐长卿、白薇、白前、紫菀共七种药材,均根及根茎入药
二、异常构造的药材:
大黄——星点(髓部异型维管束)
牛膝与川牛膝——筋脉点(同心环点状异型维管束)
何首乌——云锦状花纹(皮部异型维管束)
商陆——罗盘纹(同心环型异型维管束)
降香:表面紫红色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
沉香:表面可见黑色与黄白色交错的纹理
通草:银白色光泽,髓部中空或半透明的薄膜,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
钩藤:断面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
石斛:切面黄白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散在的筋脉点,气微,味淡或微苦,嚼之有粘性
铁皮石斛:断面平坦,灰白色或灰绿色,略角质状
三)皮类药材
鸡血藤——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
四、分泌组织
1、伞形科、菊科、芸香科、木兰科、樟科、姜科、唇形科一般含挥发油
2、五加科一般含树脂道 3、桔梗科一般含乳汁管
4、单子叶植物—多含黏液细胞(发黏)
注意: 1、含挥发油、树脂道、树脂、乳汁管——气香
2、含挥发油的断面均有油点
五、药材和饮片性状鉴别名词术语
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地骨皮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断面
桑白皮:质韧,纤维性强,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中药鉴定学重点药材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药材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药材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识别、鉴定和质量评价等内容。

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学、中药制药和中医临床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现实应用价值。

下面将对中药鉴定学的重点药材进行总结。

首先是人参。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提神、益气和补虚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其外观色泽应为黄白或黄褐色,形态饱满,质地坚实,有较长的鳞茎,纵切面呈黄白色且无空心。

鉴别时可通过切面观察、气味辨别、引燃性质等方法进行确认。

其次是黄连。

黄连是一种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等功效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黄连的外观应呈黄褐色或棕褐色,具有明显的苦味,质地坚硬,断面呈平坦或微凹状。

黄连的鉴别可通过外观、气味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确认。

再次是杜仲。

杜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壮阳、强筋骨和滋阴补肾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杜仲的外观应为灰褐色或深灰褐色,形态具有粗壮的纵向棱角和明显的侧枝,具有特殊的香气。

杜仲的鉴别可通过外观、气味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确认。

最后是石斛。

石斛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养阴清热、益气生津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阴虚火旺、口干舌燥等症状的治疗。

石斛的外观应呈类球状,黄白色或淡黄色,质地坚实而脆弱,断面呈白色或灰白色。

石斛的鉴别可通过外观、气味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确认。

除以上所述的药材外,中药鉴定学的重点药材还包括枸杞、当归、白芍、灵芝、甘草等。

这些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其鉴别特征也各不相同。

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特征观察、显微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等。

科学准确地鉴定药材的品质和真实性,对于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药鉴定学的重点药材是中医学和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的识别和鉴定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对于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和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需要通过不同的鉴定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以提高药材的识别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中药学和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它继承了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同时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发汗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有些药材会被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例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药材。

走油(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是一种异常构造,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XXX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过桥是指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晶鞘纤维是指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芦头是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而芦碗是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艼是人参的不定根。

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如桔梗)。

蚯蚓头是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狮子盘头是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怀中抱月是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鹦哥嘴是指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气孔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栅表比是指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脉岛是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而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萌发孔有3孔沟(金银花)和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两种形态。

嵌晶纤维是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例如麻黄。

XXX是指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数量在17-25个。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形态、理化、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鉴定分析,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于中药材的鉴定。

一、外观形态鉴定对于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鉴定,主要是通过对其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其中包括香气、色泽、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黄芩的外观特点是呈现黄色,味苦而微酸;陈皮则具有橙黄色,外形变薄而皱缩的特点。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别药材的真假和质量。

二、理化性质鉴定理化性质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来判断其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溶解性、熔点、比重、PH值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通过测试中药材的溶解性,可以判断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否与标准值相符合。

三、化学成分鉴定化学成分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来判断其质量和功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成分的鉴定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仪器,可以准确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

四、微观鉴定微观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仪器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揭示其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方式、毛发等微观特征,可以辨别中药材的来源和真伪。

五、药效鉴定药效鉴定是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来判断中药材的功效和治疗效果。

这需要对中药材进行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理论进行评估和分析。

例如,对某种中药材进行抗菌试验,可以评价其抗菌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六、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质量标准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鉴定结果,并依据国家相关药典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形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观特征、药效等方面的鉴定,来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手段1.外观鉴别:对中药材的大小形状、质地、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显微镜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细胞特征等,以确定其真实身份。

3.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剂的检测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区分其真伪和质量。

4.药理鉴定:通过实验动物的体内反应和药理作用,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中药鉴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鉴定涉及到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而每个中药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2.中药鉴定中的真伪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的增加,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重要问题。

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难点。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生产: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等不符合标准的物质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

2.中药饮片加工:对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3.中药制剂生产: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定,保证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4.中药研究和开发:通过中药鉴定,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五、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1.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标准体系,为中药鉴定提供统一的依据。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物质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国际化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中药鉴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和影响力。

以上是对《中药鉴定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中药鉴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新药源的应⽤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现代⾃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了变迁4、⼀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求达到⼀物⼀名,⼀名⼀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药材⽣产和⽤药经验3、开展古⽅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些道地药材进⾏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然资源的开发利⽤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2、⼀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混乱。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
❖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
❖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 基。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 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横切面粉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 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 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皮层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
生物为主要泻下成分;鞣质为收敛成分;尚含四种大黄甙, 亦为泻下成分。
❖ 理化鉴别:①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 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观察,呈棕色 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与土大黄甙等茋类化 合物区别)。②粉末微量升
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
状结晶。
❖ 功效:性寒、味苦。泻热攻 下,行瘀化积。外敷清火解
❖ 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草酸钙簇晶众多,具缘纹孔导管大 小不一,有时可见木纤维。
❖ 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 显红色。
❖ 功效:性微温,味苦、甘、涩。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 肝肾,益精血。有降血脂作用。
何首乌
当归
❖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省。
❖ 性状鉴别:略呈圆柱形,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 皱纹及横长皮孔;上端膨大,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主根粗 短,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 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 油点。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
❖ 功效:性大热,味辛。有毒。回阳,温中,止痛。
❖ 成分: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及乌头碱、次 乌头碱。
❖ 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草乌:毛茛科植物北乌头及乌头的干燥块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及根茎类中药:
2.茎木类中药:
3.皮类中药:
4.叶类中药:
5.花类中药:
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7.全草类中药:
8.藻、菌、地衣类中药:
9.树脂类中药:
10.其它类中药:
11.动物药类
地龙
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前者习称“广地龙”,后三者称“沪地龙”
性状:①长片状,腹面剖开,扭曲不直。

(长15-20cm,宽1-2cm)
②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至紫灰,腹部浅黄棕
③前端生殖环带明显(14-16环),色浅,较光亮,习称“白颈”(闭合,戒指状)
④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

⑤气腥,味微咸。

水蛭
水蛭科蚂蝗、柳叶蚂蝗、和水蛭的干燥体
性状:蚂蝗:①扁平纺锤形,体较宽。

前端稍尖,后端钝圆,环节多。

②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

③背部黑棕色,有5条由黑色斑点排成的纵线,体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

④质脆,断面胶质样,有光泽。

⑤气微腥。

柳叶蚂蝗:①长条形(加工时拉长);②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③背腹面均呈黑棕,5条纵线,中间1条较宽。

④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
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型小,多弯曲扭转,黑棕色,断面无光泽。

石决明:1.椭圆形或卵圆形;2.螺旋部小,体螺部较大,有数个开孔口;3.壳内面具彩色光泽;4.质坚硬,不易碎;5.气微,味微咸。

珍珠:珍珠贝科马氏珍珠贝、蚌科三角帆蚌等多种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性状:表类白、浅粉红等,光滑或微有凹凸,半透明,有彩色光泽(两珠轻擦有砂涩感,可擦出粉;抹去粉后仍光亮);质硬,破碎面有同心层纹,可见珠核;弹性试验 (60cm高,自由落在玻璃):海水珠:15-25cm 淡水珠: 5-10cm
牡蛎:①贝壳为左右两片,左为下壳,较大而凹;右为上壳,较小平坦。

②外表面有多层鳞片,灰色,极粗糙;内表类白色。

③质坚硬,断面层状。

土鳖虫:昆虫纲鳖蠊科动物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地鳖:①扁平卵圆形,头端较狭,尾端较宽;②背部紫褐色,有光泽,腹面红棕色;③背部有胸背板3节,腹背板9节,复瓦状排列;
④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常脱落。

冀地鳖:①体型稍大,长椭圆形;②背部黑棕色,边缘常有黑色小点及淡黄褐色斑块
海马: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三斑海马等的干燥体
马头——头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1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蛇尾——尾四棱形,内卷;瓦楞身——体有瓦楞节纹及短棘;体轻,骨质;气微腥,味咸。

注:雄体腹面有育儿囊
哈蟆油:蛙科中国林蛙的输卵管
弯曲重叠不规则块状,长1.5-2cm,厚1.5-5mm;表黄白,具脂肪光泽,偶带白色薄膜状干皮,手摸有滑腻感;质硬,易折断,易碎成小块;温水浸泡膨胀快,24h可增大10-15倍;
蛤蚧:壁虎科蛤蚧去内脏干燥体
头略三角形,两眼凹陷成穹窿状;密生细齿,无大齿,吻鳞不切鼻孔;背部有黄白或灰绿斑点(进口砖红);四足均5趾,趾底有吸盘;尾有不明显的银灰色环带7个;全身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细鳞
金钱白花蛇:眼镜蛇科银环蛇幼蛇去内脏的干燥体
圆盘状;背部灰黑-棕黑,有1显著突起的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有45~58个类白环纹(在背部宽1~2鳞,向腹面渐增宽);腹部黄白,尾下鳞为单列
蕲蛇:蝰科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头扁三角形,吻端上翘(翘鼻头),上颚有1对管状毒牙,中空而尖锐;背部红棕,有17-25个灰白色(近)菱形斑纹(方胜纹);腹部灰白,有多数类圆形黑斑(连珠斑);尾骤细,有1长三角形角质鳞片(佛指甲)
乌梢蛇:游蛇科乌梢蛇去内脏的干燥体
全体乌黑或黑褐,背鳞呈细密菱形;背鳞行数成双,中央2~4行起棱,形成2~4条纵贯全体的黑线,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尾下鳞双行,尾渐细而长,习称“铁线尾”
鸡内金:矩科动物鸡的沙囊内壁
不规则卷片,厚约1~2mm;表黄、黄褐或黄绿,有多数条状皱纹,略呈波浪形;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炮山甲:不规则卷曲状;表金黄,可见横纹或棱线,及多数整齐的纵纹;质轻、酥脆,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注意:质重、表面散有结晶状物的为掺杂品
阿胶:马科驴的皮,经煎煮、浓缩而成的固体胶
表黑褐(2010药典:棕色至黑褐),有光泽;质硬脆,易碎;断面光亮,碎片对光透视呈棕色(琥珀色)半透明;微香,微甘;煮沸溶化,水呈浅棕色,微浊,水面有少许油滴。

鹿茸:鹿科梅花鹿、马鹿雄鹿未骨化的幼角,分别称“花鹿茸”、“马鹿茸”。

性状:花鹿茸:分枝状,具1分枝者称为“二杠”,主枝称为“大挺”,侧枝称“门庄”,枝顶钝圆;外皮(红)棕,多光润,被红黄或棕
黄毛茸,上部密,下部疏;锯口黄白色,有致密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具2分枝——称“三岔”,主枝微扁,下部有纵棱线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稀粗,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略重。

马鹿茸:较粗大,分枝多:1分枝—单门;2分枝—莲花;3分枝—三岔;4分枝—四岔
东马鹿茸:“单门”——外皮灰黑,毛青灰或灰黄,锯口外皮较厚,中央密布细孔;“莲花”——下部有纵筋;“三岔”——皮色深,质较老。

西马鹿茸:主枝较长,多不圆,表面有棱,多干瘪,分枝长而弯曲;茸毛粗长,灰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

羚羊角:牛科塞加羚羊雄兽的角
稍弯曲;下部灰白或青灰色,嫩角上部黄白,光润如玉,透视可见“血丝”或紫黑斑纹——称“无影纹”,老角有较多而明显的纵裂纹;下段有“骨塞”,上段透视可见有细孔直通角尖——称“通天眼”;底面观呈齿轮状;“羚羊塞”具棱;中下部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称“水波纹”,间距约2cm——称“合把”。

注意:角尖处光滑无环脊;中部环脊于1侧明显。

饮片:镑片多折曲,白色半透明,纹丝直而微呈波状,有的可见环脊;质坚韧,不易拉断。

12.矿物药类:13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