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在“知药”、“辨药”、“用药”的基础上,对中药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估的学科。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们能够了解各种中药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中药质量控制、药效评估和药物设计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重点三个方面对中药鉴定学进行复习总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课程内容1.中药材的基本形态特征:中药材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形成对于药材形态的辨识能力。

2.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比重、挥发油含量、灰分、水分、总黄酮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特征,需要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进行学习。

3.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鉴别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有效的鉴别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不同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等多种方法。

4.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反映了中药材的药效特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估和应用中药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效特点、毒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对于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需要认真听讲和笔记,加强对概念、原理、指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加深对各个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

2.实验学习:通过实验学习,可以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学习中需要注意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加强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写作的能力。

3.课外练习:通过做题和练习,可以提高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考试中的注意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加强思路的拓展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药学人员请收藏)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药学人员请收藏)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药学人员请收藏)导读1.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1植物类药材(一)菌类(4种)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1.蚌壳蕨科:狗脊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3.水龙骨科:石韦4.海金沙科:海金沙(五)裸子植物(2种)1.柏科:侧柏叶2.麻黄科:麻黄(六)被子植物(139种)1.双子叶植物(108种)(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商陆科:商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远志科:远志紫草科:紫草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车前科:车前草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木通科:木通、大血藤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报春花科:金钱草;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莎草科:香附(2)含2个种的科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桑科:桑叶、桑白皮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葫芦科:天花粉、瓜蒌(3)含3个种的科有5科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木犀秦连女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茄科洋枸皮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5)含5个种的科有2科五加科:西洋参红参人参、三七、通草五加西红三人通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别、性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材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干燥等处理后所使用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鉴定是检验药材真伪与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药鉴别中药的鉴别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特点、部位特点、质构特点、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通过外观观察、组织解剖、显微镜观察、色谱鉴定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2.生长环境特点:包括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栽培特点等。

3.部位特点:不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质构特点:包括材质、纤维、器官、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5.化学特征: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色谱特征、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主要涉及到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的鉴定与分析。

1.活性成分鉴定:对于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的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

2.化学成分鉴定: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得到的草药鉴别指纹图谱,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中药杂质检验中药杂质检验主要包括外来杂质检测、微生物检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1.外来杂质检测:包括脂肪、淀粉、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的检测。

2.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检测,检验中药材的卫生质量。

3.重金属检测:包括溶出物测定、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1.中药药理学: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要点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要点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1)宏观鉴别:包括药材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

(2)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特征。

(3)理化鉴别: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进行鉴别,如石斛与铁皮石斛的硫酸银试验可区分两者。

(4)色谱鉴别: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5)光谱鉴别: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2.中药质量评价:(1)有机饱和提取物的含量:通过提取物的重量和药材的重量的比值来评价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水分含量:药材的水分含量是其干燥后的质量与原始质量之比。

(3)总灰分含量:通过煅烧药材后,计算其灰分的重量来评价药材的杂质含量。

(4)酸不溶性灰分:用稀盐酸提取灰分中的碳酸盐,然后计算碳酸盐的重量来评价药材的杂质含量。

(5)微生物限度:测定药材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评价药材的卫生质量。

(6)对药材的特殊鉴定法:根据药材的纯度、外观和理化性质等进行综合评价。

3.中药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包括测定含量、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等。

(2)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常用于分离和测定化学成分。

(3)质谱法: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4)核磁共振法: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5)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6)紫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4.中药鉴定的注意事项:(1)对中药鉴定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遵循标准鉴定方法。

(2)鉴别中药时要仔细观察药材的外形、气味、质地等特征,注意细节。

(3)质量评价时,要对含量测定、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4)鉴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5)注意保护药材的完整性,避免受潮、霉变等影响鉴定结果。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复习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可以加深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解,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执业中药师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和技术含量的职业,需要有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中药师不能缺少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总结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的考点。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学科,它主要涉及到各种中药的种类、形态、成分、药效等方面的鉴定和判断。

中药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中草药、中草药复方、中成药等等。

针对这些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掌握不同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在考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一、形态特征中药的形态特征是鉴定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药形态的鉴别可以从色、形、味、气味、形态等方面进行。

具体包括颜色、纹路、尺寸、质地、形状等。

二、药品成分药物成分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药成分很多,常见的有单味中草药、复方中草药、中成药等。

考生需要掌握每种中药的成分及其比例,以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功效和作用。

三、病症药效病症药效是指中药对于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

中药师需要具备对不同病症、不同中药的治疗功效和适应症的认知。

针对不同的病症,中药处方也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处理,考生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四、配伍知识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是中药师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同的作用,也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中药之间的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五、药品的质量中药的质量是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的考点之一。

以青黛为例,考生需要掌握其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色泽、气味、味道、过量、质地、含淀粉量等方面的标准,以便判断药品质量的好坏。

总之,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对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针对不同的鉴定方法和技巧进行适当的训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中药师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化对中药鉴定学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1. 介绍中药鉴定学是中医学和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技术。

准确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和质量,对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的来源、鉴定方法、鉴定步骤等方面进行重点总结。

2. 中药的来源中药可以来源于草本植物、动物组织、矿物等多种生物和非生物材料。

在鉴定中药时,了解中药的来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鉴定人员判断标本的真实性和特征。

1.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中药中最常见的来源,如桃花、黄连等。

鉴定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外观、气味、组织结构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2.动物组织:中药中常用的动物材料包括熊胆、鹿茸等。

在鉴定时需要考虑动物的解剖结构、毛发特征等。

3.矿物:中药中的矿物主要包括雄黄、朱砂等。

鉴定矿物时需要对其颜色、硬度、熔点等进行测试。

3. 鉴定方法中药的鉴定主要依靠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验等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鉴定方法:1.外观特征:通过观察中药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定。

例如,枸杞的颗粒大小、形态等可以用于鉴别。

2.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放大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

这能够帮助鉴定人员确定中药的真实性和质量。

例如,熊胆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胆小管结构来鉴别。

3.化学试验:利用化学试剂对中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的结果来鉴定中药。

例如,金银花可以通过与铁盐反应产生黑色沉淀来鉴别。

4. 鉴定步骤鉴定一种中药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以下是鉴定中药的常见步骤:1.样品采集:从市场或自然环境中采集中药标本。

2.外观鉴定:观察中药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

3.显微镜观察:将中药标本制作成镜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等。

4.化学试验:利用化学试剂对中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结果。

5.对比鉴别:将待鉴定的中药与已知真品进行对比,确定其真实性。

6.鉴定报告:根据观察和测试结果,编写鉴定报告,包括中药的名称、鉴定结果等。

5.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专业知识:鉴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中药知识和鉴定技巧。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辨识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药鉴定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章的要点,以便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鉴定学概述中药鉴定学概述介绍了中药材的定义、鉴别的重要性以及鉴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习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以及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鉴别。

二、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特征,包括外观、气味、质地、断面、剖面等方面的要点。

在鉴别中药材时,需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质量。

三、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是中药鉴定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常规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色谱鉴别方法等多种方法。

学习中药材的鉴别方法,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结合实践和经验,掌握正确使用各种鉴别方法。

四、中药材经济性鉴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经济性鉴别主要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区分真伪和评估其质量。

五、中药材化学鉴别中药材化学鉴别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掌握中药材的化学鉴别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是将学习到的鉴别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这包括药材市场监管、药材质量评价、中药炮制工艺控制等方面。

在实践中逐渐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七、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的进步和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也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中药鉴定学在质量评价和鉴别准确性上也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总结: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整理)

总论部分基本定义(中药鉴定学)五大任务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资源分布(道地药材:名词解释)采收方法,特殊加工(发汗)鉴定依据(三级标准),采样原则五大鉴定法,性状鉴定术语(如:角质)各论部分根和根茎类名词术语:铁线纹、珍珠点、芦头、芦碗过桥狮子盘头蚯蚓头网状纹理连珠状钉角铜皮铁骨狮子头鹦哥嘴、肚脐疤、老姜皮怀中抱月形容折断面的:菊花心车轮纹罗盘纹云锦花纹筋脉点金井玉栏朱砂点其他:药用部位豆科:甘草、黄芪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伞形科: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性龙胆科:龙胆茜草科:巴戟天唇形科:丹参、黄芩子实体:灵芝菌核:茯苓、猪苓子座及幼虫尸体:冬虫夏草动物的全体:蜈蚣、全蝎动物体的一部分:哈蟆油(雌动物)动物的分泌物:蟾酥、麝香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动物的病理产物:牛黄对一些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的药材进行总结,如:味极苦的药材刻画显油痕的药材断面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断面可见层纹的药材来源于硫化物的矿物类药材……水试鉴别: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的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火试鉴别:降香:燃烧冒黑烟及油冒出,残渣为白色灰烬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海金沙:置于火中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雄黄:燃烧易熔融紫红色液体,并产生黄白色烟,有很强的蒜臭气硫黄:燃烧易熔融,发出蓝色火焰,并有刺激的二氧化硫气体名词解释:解释下列名词,非专有名词必须举1-2个例子道地药材发汗走油星点云锦花纹罗盘纹车轮纹菊花心金井玉栏蚯蚓头狮子盘头豆豉尾怀中抱月鹦哥嘴肚脐疤隔沙线芦头疙瘩丁过桥起霜镜面胶口当门子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剑脊通天眼白颈乌金衣挂甲二杠茸本色假色外色条痕条痕色简答题:中药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列表比较牛膝、川牛膝性状鉴别异同点列表比较人参(园参)、西洋参性状鉴别异同点列表比较天花粉、山药性状、显微鉴别异同点写出天麻(冬麻)药材性状鉴别要点写出单子叶、双子叶根(根茎)类药材性状区别。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形态、理化、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鉴定分析,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于中药材的鉴定。

一、外观形态鉴定对于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鉴定,主要是通过对其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其中包括香气、色泽、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黄芩的外观特点是呈现黄色,味苦而微酸;陈皮则具有橙黄色,外形变薄而皱缩的特点。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别药材的真假和质量。

二、理化性质鉴定理化性质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来判断其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溶解性、熔点、比重、PH值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通过测试中药材的溶解性,可以判断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否与标准值相符合。

三、化学成分鉴定化学成分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来判断其质量和功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成分的鉴定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仪器,可以准确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

四、微观鉴定微观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仪器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揭示其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方式、毛发等微观特征,可以辨别中药材的来源和真伪。

五、药效鉴定药效鉴定是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来判断中药材的功效和治疗效果。

这需要对中药材进行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理论进行评估和分析。

例如,对某种中药材进行抗菌试验,可以评价其抗菌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六、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质量标准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鉴定结果,并依据国家相关药典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形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观特征、药效等方面的鉴定,来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手段1.外观鉴别:对中药材的大小形状、质地、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显微镜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细胞特征等,以确定其真实身份。

3.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剂的检测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区分其真伪和质量。

4.药理鉴定:通过实验动物的体内反应和药理作用,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中药鉴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鉴定涉及到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而每个中药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2.中药鉴定中的真伪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的增加,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重要问题。

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难点。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生产: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等不符合标准的物质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

2.中药饮片加工:对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3.中药制剂生产: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定,保证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4.中药研究和开发:通过中药鉴定,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五、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1.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标准体系,为中药鉴定提供统一的依据。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物质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国际化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中药鉴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和影响力。

以上是对《中药鉴定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中药鉴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重点知识复习

中药鉴定学重点知识复习
举例
川乌的剧毒成分为( )。 A.异喹啉类生物碱 B.双蒽酮苷类 C.双酯类生物碱 D.乌头多糖 E.胺醇类生物碱 附子的商品规格有( )。 A.泥附子、盐附子、白附子 B.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C.泥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D.黑顺片、白顺片、黄顺片 E.白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用“干燥”表示( )。 A.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药材 B.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药材 C.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药材 D.需短时间干燥的药材 E.需较高温度烘干的药材 以下中药中,药用部分是干燥根的是( )。 A. 半夏 B. 石斛 C. 麦冬 D. 黄芩 E.地黄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
断面
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
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
特征
具特异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砂粒状,但无砂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具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
归纳动物类中药用病理产物、生理产物、雌性动物体、雄性动物体各有哪些药材? 答:(1)病理产物:珍珠、马宝、牛黄; 生理产物:蟾酥、熊胆、五灵脂、蝉蜕、麝香 雌性动物体:土鳖虫、蛤蟆油 雄性动物体:麝香、鹿茸、羚羊角
药材特征(基源、入药部位、性状、显微、理化)主要有效成分的化学类别、不同加工方法及商品规格
举例: ①形状:如党参根头部称”狮子盘头”; ②大小:如水蛭身长2~5cm,宽2~3cm; ③色泽;如丹参红,黄连色黄; ④表面特征;如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 ⑤质地;如三七质坚实; ⑥断面特征;如黄芪甘草横切面有菊花心; ⑦气;如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 ⑧味;如乌梅味酸,黄连味苦; ⑨水试;如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⑩火试;如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闪光.大黄微量升华可见针状结晶。 黄连有味连、雅连和云连之分。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新药源的应⽤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现代⾃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了变迁4、⼀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求达到⼀物⼀名,⼀名⼀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药材⽣产和⽤药经验3、开展古⽅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些道地药材进⾏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然资源的开发利⽤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2、⼀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混乱。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doc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引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以及标准化研究。

本复习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系统地回顾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知识、关键技能和最新进展。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与分类中药的植物、动物、矿物来源。

中药的分类方法,如按药用部位、功效等分类。

2. 中药的性状鉴定不同类型中药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特点。

性状鉴定在中药真伪鉴别中的作用。

3. 中药的显微鉴定显微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4. 中药的理化鉴定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等理化方法。

理化鉴定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

中药鉴定的关键技能1. 中药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采集中药样品的方法。

样品的干燥、粉碎、提取等前处理技术。

2. 中药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制作技巧。

显微结构观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析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应用。

4.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制定原则。

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1. 中药真伪鉴别案例分析典型中药真伪鉴别的案例。

鉴别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技巧。

2. 中药品质评价不同品质中药的鉴定方法。

品质评价在中药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3. 中药标准化研究中药标准化的意义和目标。

标准化研究的进展和挑战。

4.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最新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

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考试准备与复习策略1. 系统复习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覆盖所有知识点。

2. 重点强化根据考试大纲,重点复习高频考点。

3. 实践操作加强显微观察、化学分析等实践技能的训练。

4.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

结语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鉴定能力,为中药的质量保障和市场监管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总论部分
基本定义(中药鉴定学)
五大任务
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资源分布(道地药材:名词解释)
采收方法,特殊加工(发汗)
鉴定依据(三级标准),采样原则
五大鉴定法,性状鉴定术语(如:角质)各论部分
根和根茎类名词术语:
铁线纹、珍珠点、芦头、芦碗
过桥
狮子盘头
蚯蚓头
网状纹理
连珠状
钉角
铜皮铁骨狮子头
鹦哥嘴、肚脐疤、老姜皮
怀中抱月
形容折断面的:
菊花心
车轮纹
罗盘纹
云锦花纹
筋脉点
金井玉栏
朱砂点
其他:
药用部位
豆科:甘草、黄芪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伞形科: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性
龙胆科:龙胆
茜草科:巴戟天
唇形科:丹参、黄芩
子实体:灵芝菌核:茯苓、猪苓
子座及幼虫尸体:冬虫夏草
动物的全体:蜈蚣、全蝎
动物体的一部分:哈蟆油(雌动物)
动物的分泌物:蟾酥、麝香
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沙
动物的病理产物:牛黄
对一些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的药材进行总结,如:
味极苦的药材
刻画显油痕的药材
断面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
断面可见层纹的药材
来源于硫化物的矿物类药材
……
水试鉴别:
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的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火试鉴别:
降香:燃烧冒黑烟及油冒出,残渣为白色灰烬
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
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
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
海金沙:置于火中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
雄黄:燃烧易熔融紫红色液体,并产生黄白色烟,有很强的蒜臭气
硫黄:燃烧易熔融,发出蓝色火焰,并有刺激的二氧化硫气体
名词解释:解释下列名词,非专有名词必须举1-2个例子
道地药材发汗走油星点云锦花纹罗盘纹车轮纹
菊花心金井玉栏蚯蚓头狮子盘头豆豉尾怀中抱月
鹦哥嘴肚脐疤隔沙线芦头疙瘩丁过桥起霜镜面胶口当门子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剑脊通天眼
白颈乌金衣挂甲二杠茸本色假色外色条痕条痕色
简答题:
中药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列表比较牛膝、川牛膝性状鉴别异同点列表比较人参(园参)、西洋参性状鉴别异同点
列表比较天花粉、山药性状、显微鉴别异同点
写出天麻(冬麻)药材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单子叶、双子叶根(根茎)类药材性状区别。

写出姜科果实种子类中药性状鉴别的共同特征,并列举出至少3种药材
列表比较苦杏仁与桃仁的性状鉴别要点写出唇形科全草类中药性状鉴别的共同特征,并列举至少3种药材
简述丁香的性状鉴别特征
列表比较茯苓与猪苓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冬虫夏草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蕲蛇性状鉴别要点
列表比较石膏与滑石性状鉴别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