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正文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特征
(三)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四、参考文献
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然而加工贸易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如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的低端地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等严重问题。因此,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及特征、存在的问题、转型升级、对策思考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国民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我国出口比重越来越高,从1980年的3.6%增长到2003年的55.2%。从1995年起加工贸易占我国贸易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见表)。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一半以上加工贸易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带来了许多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制造业基础的不断完善,加工贸易不断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正在向上游推进,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技术开发活动转移到我国,促进了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升级。
1995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情况表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特征
(一)加工贸易进口量降幅收窄。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市场的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受此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复苏势头还不明显,但3月份加工贸易进口量降幅呈现收窄态势。今年3月份,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我国加工贸易实际进口数量下降27.3%,降幅比今年前2个月收窄9.5个百分点,可以预计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下滑势头将可能得到遏制。
(二)低价产品消费偏好增强,企业的短单和急单仍然较多。经济下滑导致国外消费者更趋向于价格低廉的商品,对品牌和档次的要求降低。加上我国不断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国内生产链条拉长,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中低档产品在国际市场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加工贸易企业仍然能够接到为数不少的短单和急单。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我国有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的经营企业4万家,较去年同期减少7.2%,平均每家企业进出口规模422.3万美元,缩小22.3%。
(三)企业的生产信心开始增强。近期,央行公布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我国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下降31.6%,比上一季回升1个百分点,企业家对今年2季度宏观经济偏冷的担忧有所减弱。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去库存化的逐步完成,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实施,企业接单生产的信心明显增强。
三、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作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中为其在下游产业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即便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较好的地区,比如,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其制造业加工增值环节也主要停留在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阶段,零部件和原材料仍是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这种状态限制着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致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传统、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 (成熟技术 )工序上,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低。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品牌的不到20%,自有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不足10%。核心技术的落后,使我国出口产品受制于国外的情况非常严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家用电器冰箱的压缩机,高端液晶电视所用的显像管,以及高端服装的面料来源都是进口的,甚至商务部网站的资料来源都被深深的印上了外国专利。(二)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应和扩大就业率,加上我国环保法规的不健全,加工技术落后,在我国加工贸易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测算,中国用消耗30%-40%的资源只生产世界5%左右的GDP。不仅如此,出口加工外商企业来华投资除了利用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外,另外还利用我国尚不完善的环保体系、扭曲的资源价格,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加工业转移到中国。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原煤、电力消耗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一般保持在0.8-1.0之间,而我国原煤、电力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显高于GDP增速,消耗弹性系数呈不断扩大趋势,该系数已经提高到1.6左右。
(三)我国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占80%,而本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很低。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超过75%,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上占比更大,且外商独资进料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增强。民族企业远未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这说明国内企业目前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使得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外资加工贸易企业集中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最好的东部沿海地区,这导致加工贸易的配套主要是在外资企业间进行,人员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间,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未来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其发展方向和区域规划会受制于外资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