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报告

合集下载

高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

高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

高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18.1 适用范围18.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18.1.1【条文说明】高应变法的主要功能是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里所说的承载力是指在桩身强度满足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得到的桩周岩土对桩的抗力(静阻力)。

所以要得到极限承载力,应使桩侧和桩端岩土阻力充分发挥,否则不能得到承载力的极限值,只能得到承载力检测值。

与低应变法检测的快捷、廉价相比,高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虽然是附带性的。

但由于其激励能量和检测有效深度大的优点,特别在判定桩身水平整合型缝隙、预制桩接头等缺陷时,能够在查明这些“缺陷”是否影响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判定缺陷程度。

当然,带有普查性的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法更为恰当。

高应变检测技术是从打入式预制桩发展起来的,试打桩和打桩监控属于其特有的功能,是静载试验无法做到的。

18.1.2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具有现场实测经验和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

18.1.2【条文说明】灌注桩的截面尺寸和材质的非均匀性、施工的隐蔽性(干作业成孔桩除外)及由此引起的承载力变异性普遍高于打入式预制桩,导致灌注桩检测采集的波形质量低于预制桩,波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又明显高于预制桩。

与静载试验结果对比,灌注桩高应变检测判定的承载力误差也如此。

因此,积累灌注桩现场测试、分析经验和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对确保检测质量尤其重要。

18.1.3对于大直径扩底桩和预估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18.1.3【条文说明】除嵌入基岩的大直径桩和纯摩擦型大直径桩外,大直径灌注桩、扩底桩(墩)由于尺寸效应,通常其静载Q-s曲线表现为缓变型,端阻力发挥所需的位移很大。

另外,在土阻力相同条件下,桩身直径的增加使桩身截面阻抗(或桩的惯性)与直径成平方的关系增加,锤与桩的匹配能力下降。

桩基高应变,低应变检测方案

桩基高应变,低应变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桩基工程检测方案xxxxxx检测有限公司xxxx年xx月xx号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检测内容 (1)3 检测依据 (1)4 高应变法检测 (1)4.1 测试原理 (1)4.2 试验桩桩头处理及技术要求 (1)4.3 试验设备 (2)4.4 试验方法 (2)5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 (2)5.1 检测原理与方法 (2)5.2 检测仪器与设备 (2)5.3 基桩质量评定等级及标准 (3)6 资料整理分析和报告编写 (3)6.1 静载荷试验资料整理分析 (3)6.2 低应变动力检测资料整理分析 (3)6.3 编写报告 (3)7 检测工作流程 (3)8 检测人员安排及检测工期安排 (4)8.1 检测人员安排 (4)8.2 检测配合要求 (4)8.3 检测工期安排 (5)9 工程质量、安全保证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9.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9.2 安全保证措施 (5)9.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工程概况xxxxxxxxxx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

为更好的完成检测任务,科学规范的进行检测工作,我公司编制了本《检测方案》。

2 检测内容(1)高应变法检测:5根。

(2)低应变法检测:全测。

3 检测依据(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4 高应变法检测4.1 测试原理形拟合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是在一维波动理论的基础上求解一维连续线弹性的桩及非线性弹塑性土的波动模型(一维桩土波动模型),并以桩顶实测力或实测速度求得力或速度的响应,通过计算来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值。

4.2 基桩的技术要求和桩头处理1、基桩的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承载力检测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混凝土龄期28天或预留同条件试块达到设计强度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下表的规定时间。

2、基桩桩头处理(1)混凝土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要求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要求规范
(20)3.5.2 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视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1)3.5.3 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容:
1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 地基条件描述;
(30)5.1.4 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
(31)5.3.1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桩身中、下部位出现明显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复核接头强度。
(3)2.1.8 声波透射法: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4)3.1.2 当设计有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 无相关试桩资料可参考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
(23)4.1.3 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 倍。
(24)4.2.5 沉降测定平面宜设置在桩顶以下200mm 的位置,测点应固定在桩身上。
(25)4.3.2 试验桩桩顶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混凝土桩头加固可按本规附录B 执行。
(26)4.4.3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32)5.3.2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设计有要求时,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或恒载法。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以及桩顶上拔量的测读方式,应分别符合本规第4.3.3 条和第4.3.5 条的规定。

建筑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1.引言基桩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对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应变法是一种常用的基桩检测方法,通过测量基桩顶部的应变变化来评估基桩的质量状况。

本报告旨在对工程中的基桩进行高应变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2.检测方法和仪器本次检测采用了高应变法,并使用了专业的高应变仪器。

具体的检测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点位,安装应变片,连接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检测仪器精度高、操作简便,能够实时显示应变变化曲线,并能够自动生成数据报告。

3.检测点位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在工程现场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桩作为检测点位。

选择的基桩包括不同类型、直径和深度的基桩,能够全面反映工程中的基桩质量状况。

4.检测结果分析对于每个检测点位,我们进行了多次的高应变法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基桩1及基桩2应变变化较小,质量较好。

基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应变曲线稳定。

4.2基桩3的应变变化较大,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进一步检测发现,该基桩的直径大于设计要求,可能导致基桩质量不稳定。

4.3基桩4的应变曲线存在剧烈波动,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震动等外部因素导致。

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评估。

4.4基桩5和基桩6的应变变化较小,质量较好。

但进一步检测发现基桩5的直径略有超过设计要求,需要进一步评估。

4.5基桩7的应变变化较大,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进一步检测发现该基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偏移,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4.6基桩8的应变曲线比较平缓,但存在一个突然的应变峰值。

经过检查,该峰值是由于传感器故障导致的,建议更换传感器并重新进行检测。

4.7基桩9和基桩10的应变变化较小,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5.结论综上所述,通过高应变法检测,我们对工程中的基桩质量进行了评估。

其中,基桩1、基桩2、基桩5、基桩6、基桩9和基桩10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第九篇施工质量l 总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3. 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5.0.4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5.0.7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6.0.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6.0.4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6.0.7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0.1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3加层、扩建建筑;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5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

高应变法实施细则

高应变法实施细则

1高应变法实施细则1.检测目的1.1判定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1.2 评价桩身的结构完整性;1.3 打桩时桩身应力与桩锤效率的监测,选择沉桩设备与工艺参数;1.4 选择预制桩合理的桩型和桩长;1.5 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capwapc)估计桩侧与桩端土阻力分布、模拟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等。

2.检测范围2.1 混凝土预制打入桩;2.2 混凝土灌注桩;2.3 钢桩;2.4 高应变动测属非破损检验,既可用于试验桩,亦可用于工程桩。

3.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4.工作程序4.1仪器设备4.1.1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的RS-1616K(P)型桩基检测仪,该仪器具有现场显示、记录、保存实测力与速度信号的功能,并能进行数据处理、打印和绘图。

4.1.2力传感器采用工具式应变计,应变计在所测量的范围内呈线性。

4.1.3安装后的加速度计在3000Hz范围内呈线性,其最大量程为3000~5000g。

4.1.4正常情况下,传感器的检定周期应为一年。

检定应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

4.1.5重锤质量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用铸钢或铸铁制成。

锤的重量宜为试桩预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左右。

4.1.6应备有桩顶锤垫,其宜采用木板、胶合板和纤维板等材质均匀的材料,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也可采用均匀、潮湿的粗砂,厚约2~5cm。

4.1.7实测桩的贯入度,可用精密水准仪或其它测量仪器来测量。

4.2测试准备工作4.2.1高应变动测,应向有关单位收集下列资料:4.2.1.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4.2.1.2工程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2.1.3桩基设计和施工资料;4.2.1.4试桩桩顶处理前、后的标高。

4.2.2为确保测试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对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桩和桩头已出现屈服变形的钢桩,测试前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4.2.2.1桩头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

高应变检测报告

高应变检测报告

委托编号:2019-模拟-051计量认证:160302340774资质证号:(冀)建检字第11147号检测报告(高应变检测)工程名称:---*******************2019年9月注意事项1、报告无“检验检测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批准签字无效;4、报告涂改和无骑缝章无效;5、对检测签订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6、一般情况,委托检测鉴定,仅对委托项目负责。

高应变试验检测报告批准人:审核人:主检人:绘图人:目录一、工程概况 (5)二、检测内容 (5)三、检测依据 (5)四、检测数量表 (5)五、工程地质概况 (5)六、检测方法简介 (5)七、检测结果分析 (8)八、附图 (10)一、工程概况地基参数:本工程桩桩径8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400kN,混凝土强度C30。

检测方法:高应变法检测设备:基桩动测仪一台,重锤。

检测日期:2019年9月22日二、检测内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三、检测依据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2、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四、检测数量表五、工程地质概况详见勘察报告六、检测方法简介本次检测采用高应变曲线拟合法,严格依据执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被检测桩均被凿去浮浆及破损部分,露出新鲜密实的混凝土;每根桩两侧经打磨平整处理后各对称布置2传感器。

测试仪器为基桩动测仪,现场检测设备安装祥见所附示意图1。

实测曲线拟合法是利用重锤锤击下测量的桩顶力和速度波形来计算桩侧和桩端阻力分布的一种高应变动测方法。

其计算方法是从一条实测曲线[如V(t)曲线─对加速度曲线积分而求得]出发,通过对桩身各段土阻力和其它动力参数进行设定,然后通过波动理论计算程序,应用行波理论构造迭代格式,将计算的桩顶力波Fc(t)曲线同实测的力波曲线Fm(t)进行反复比较、迭代 (迭代过程中可对人为假定参数进行调整),使得计算Fc(t)曲线与实测Fm(t)曲线的拟合趋于完善(即拟合因子MQ 达到设置的标准要求)。

高应变报告

高应变报告

高应变报告网上检索码:资质证号:苏建检字第 D012B 号计量认证号: 2012100393R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工程名称车间二委托单位常州市曙光车业有限公司合同备案号HT3204140053检测方法曲线拟合法报告编号D01220221400001检测机构:江苏赛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专用章)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网上检索码: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机构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368号金城大厦6楼联系电话:85175023 Email:注:1、本报告一式六份,其中委托方四份。

报告不得局部复制,完整复制须加盖检测机构印章。

2、检测合同备案号由江苏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3、对本报告有异议者,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检测机构书面提出,检测机构应于5个工作日内答复。

一、一般概况表1方桩应为桩横截面尺寸,管桩应加壁厚二、工程地质概况:该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由江苏常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

摘自该单位提交的《常州市曙光车业有限公司车间一、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CGK2013077),各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值见表1,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后。

表17-7'工程地质剖面图8-8'工程地质剖面图9-9'工程地质剖面图三、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该工程共进行10根高应变动测。

检测桩施工记录汇总见下表3。

表3四、试验设备:本次试验采用RS-1616KS型桩基动测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便携计算机、信号采集放大系统、应变式力传感器、内装放大式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电缆等组成。

(本系统于2014年3月由桩基动态测量仪器计量站标定合格)试验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J256-2003)有关规定进行。

本次试验采用30kN自由落锤。

RS-1616KS型桩基动测分析系统设备名称及技术指标见下表。

试桩锤击自由落距:五、测试方法、原理及分析:试验方法:波形拟合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试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03 J256-2003)进行。

高应变检测报告

高应变检测报告

高应变检测报告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模拟试验工程工程地点:武汉市委托单位:/检测日期:2016-08-27报告总页数:12页(含此页)报告编号:YL-2016080012武汉岩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8月27日模拟试验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检测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人:批准人:声明: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或作为他用;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武汉岩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阳光大道紫昕科技园1号楼邮编:430023电话:027-********传真:027-********联系人:代卫兵目录一、工程及检测概况 (4)二、工程地质概况: (5)三、测试原理及系统构成 (6)四、检测分析结果 (9)五、检测结果分析及结论 (9)六、附件 (9)一、工程及检测概况该工程概况及检测工作基本信息见表1。

工程概况及检测基本信息表表1建设中*******小区工程位于******街道,*****路北侧。

该工程总用地面积45786.89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85平方米,其中地上91573.7平方米,地下33352.9平方米,项目包括7幢18层高层,4幢11层小高层,9幢5层多层,全场设一层地下车库。

本工程基础采用Φ1200钻孔灌注桩,设计砼强度为C30,设计有效桩长为30~51m,检测桩概况具体见表2,本次高应变测试1根。

检测桩概况表2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层概况见表3。

场地地层概况表3三、测试原理及系统构成(一)测试过程:采用锤上测力的方法,将2支加速度传感器对称安装在距桩顶≥0.4Hr 或1D (取两者中的大值),将2支应变传感器对称安装在距桩顶≥0.4Hr 或1D (取两者中的大值),自由下落锤击桩顶,瞬时冲击产生的加速度和力信号通过放大和A/D 转换,变成数字信号传给检测主机,信号通过软件处理(故障诊断、双边平均、加速度积分及法计算等)后存入磁盘,同时显示实测波形。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1、检测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评估基桩在不同荷载下的承载能力以及桩身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检测方法
采用基桩高应变法进行检测,即利用应变计对基桩桩身进行应变测量,通过分析应变值的大小和分布来评估基桩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3、检测步骤
(1)选择测试桩进行检测,并在桩身上布置应变计。

(2)接通应变计测量系统,记录基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3)根据应变值的变化情况,评估基桩在不同荷载下的承载能力以
及桩身的变形情况。

4、检测结果
经过实际检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基桩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剩余承载能力较大,满足工程
使用要求。

(2)基桩的应变分布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表明桩身无明
显的变形和破坏。

(3)基桩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响应符合预期,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施
工质量的可靠性。

5、问题与建议
根据实际检测情况,对该工程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在后续施工中保持施工质量,确保桩身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建议定期进行基桩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建议根据实测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6、总结
基桩高应变法是一种有效的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对基桩进行应变测量可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下,基桩的承载能力和应变响应均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设计和施工的可靠性。

最后,建议在后续工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监测工作,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

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

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高应变动力法在桩基检测中应用比较普遍,其能够对大吨位的桩基进行检测。

相较于静载荷实验,它具有经济效益和时间优势的优势。

笔者对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检测措施,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高应变动力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释。

标签:高应变法;桩基检测;应用高应变动力试桩法的应用原理是借助高能量的动力荷载对单桩承载力进行确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灌注桩的大量应用,使得桩基础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对桩基础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业内人士普遍应用桩的静荷载试验对桩基础进行检测,但是其不具备经济效益和时间优势,严重制约了桩基础检测效率。

高应变动力检测,具有技术和操作双重优势。

目前,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桩基础检测中。

1、应用原理和方法高应变动力法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多,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

其通过在桩顶对被激发阻力产生的应力波和速度波进行量测,对承载力进行确定。

阻力系数法和曲线拟合法等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应用比较普遍。

1.1阻力系数法阻力系数法通过对一维波动方程进行计算,得出岩土对桩的支撑阻力。

其假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桩身为等阻抗;桩周和桩尖土对桩的运动阻力包括动阻力和静阻力,动阻力一般集中在桩尖,不包括桩侧土的阻力;静阻力不需要对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进行考虑,其包括桩身中内阻力损耗和向桩周土的逸散。

1.2波形拟合法波形拟合法能够对单桩承载力进行准确的确定和评估。

其应用原理是:在施工现场应用计算机对实测立波和速度波进行迭代计算,应用离散的至弹模型对桩土系统进行表示,并对各单元桩和土参数进行假设,进而对桩顶的速度波进行测试,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用特征线方法对波动方程进行计算,得出速度波,从而使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拟合。

高应变检测基本知识讲解

高应变检测基本知识讲解
类型:高应变检测设备中的传感器有多种类型如应变片、加速度计等
应用:传感器在高应变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变和振动等参数为 结构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数据采集系统
采集方式:通过传感器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采集内容:包括应变、加速度、位移等数据 采集频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频率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
案例三:结构健康监测
监测目的:对桥梁、大坝等大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结构安全 监测方法:利用高应变检测技术对结构的应变、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结构异常预防结构破坏 应用价值:提高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
THNK YOU析高应变检测数据 可生成各种图表和报告 具备数据筛选和异常检测功能 可与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
高应变检测操作流程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检测设备的检 查与校准
检测人员的培 训与资质认证
检测环境的评 估与准备
检测方案的制 定与审批
安装传感器
确定安装位置
清理安装表面
固定传感器
检测设备:采用高应变检测系统包括传感器、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等。
检测过程:在桥梁关键部位设置传感器采集车辆通过时的动态响应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
检测结果:通过高应变检测数据分析评估出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状况为后续维护和加固提 供了科学依据。
案例二:桩基检测
检测背景:某高层建筑桩基承载力不足需要进行高应变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高应变检测技术对桩基进行锤击采集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 检测结果:通过高应变检测成功识别出桩基的承载力不足问题为后续加固处理提供了依据。 结论:高应变检测技术在桩基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为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提供保障。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要求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要求规范
(9)3.3.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 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 根。
(10)3.3.3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1.1 条的规定;写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 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
3 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37)6.4.8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3 地基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4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桩基。
(5)3.1.3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6)3.2.3 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地基条件、桩基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数量、受检桩选取原则、检测进度以及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
(38)7.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当采用本方法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时,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9)7.1.2 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径小于1.2m 的桩的钻孔数量可为1 个~2 个孔,桩径为1.2m~ 1.6m 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2 个孔,桩径大于1.6m 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3 个孔;

高应变检测报告

高应变检测报告

受控编号: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代码及项目:检测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声明1、本报告无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及其骑缝章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名无效;3、本报告涂改、增删无效;4、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目录1 工程概况 (4)2 检测概述 (5)3 检测结果与分析判定 (6)4 结论附表1高应变试桩结果汇总表 (8)附图1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结果、荷载传递曲线 (9)附图2抽检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10)附图3现场检测影像资料 (10)附件1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表1。

2 检测概述2.1检测目的及方法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2检测依据1 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工记录;2 经各方确认的检测方案;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3检测仪器设备所用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仪器设备如表2.1所示。

高应变动力试桩是用重锤给桩顶一竖向冲击荷载,距桩顶一定距离桩两侧对称安装力和加速度传感器,量测力和桩、土系统响应信号,从而计算分析桩身结构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

将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各两只分别对称安装在距桩顶以下桩身两侧1~2倍桩的直径或边长的垂直距离,传感器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安装调试仪器设备,检查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状态,调整锤的落点以桩身中心距相垂直,锤击桩顶进行激发,在锤击力的作用下使桩、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桩侧阻力充分发挥,端阻力也被激发。

通过传感器量测桩顶力和速度时程波形,由高应变动测仪采集信号,由屏幕显示实测波形进行监视分析、数据处理(故障判断、双边平均、加速度积分及凯司法计算等)后存入磁盘。

桩基高应变测试不合格原因

桩基高应变测试不合格原因

桩基高应变测试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龚晓松
2014年12月5日
低应变测试以测试桩身完整性、桩身质量为主,而检测报告没有问题,可初步确定高应变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施工工艺。

一、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
1、技术交底没做好,根本没有进行落地式的交底工作。

桩队完全凭他们的施工经验做。

2、特种作业人员素质不一,上报的证件和现场实际有差别。

二、事中控制
1、接桩时,施焊前是否检查上下桩接触面清洁平整,是否再复核垂直度和上下节桩同心度在一条轴线上,确认无误差或误差很小时再全面焊接。

2、按规范要求,焊接要分两次连续施焊,并且要连续、饱满,焊完后必须保证一定暂停时间, 间歇时间超过3 分钟为宜。

实际操作没有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3、施焊完毕后,焊缝没有清理好焊渣等杂物,停歇时间太短,焊缝遇地下水出现脆裂,从而导致接头质量出现问题。

港口工程桩基高应变动力检测

港口工程桩基高应变动力检测

3.1 一般规定3.1.1 高应变动力检测,应通过分析桩在冲击力作用下产生的力和加速度,确定桩的轴向承载力,评价桩身完整性,并分析土的阻力分布、桩锤的性能指标、打桩时桩身应力及瞬时沉降特性。

当有静载荷试验时,高应变动力检测的轴向承载力结果应与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3.1.2 高应变动力检测成果可为下列工作提供依据:(1)校核桩设计参数的合理性;(2)选择沉桩设备与工艺;(3)桩基施工质量动力检测评定。

3.1.3 检测桩的数量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桩的类型确定,宜取总桩数的2%~5%,并不得少于5根。

对地质条件复杂、桩的种类较多或其他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检测数量。

3.1.4 当进行桩的轴向极限承载力检测时,检测桩在沉桩后至检测时的间歇时间,对粘性土不应少于14天,对砂土不应少于3天,对水冲沉桩不应少于28天;对灌注桩,除应满足上述有关时间规定外,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尚应达到设计要求。

3.1.5 采用高应变动力检测时,应具备下列资料:(1)有关的工程地质、地形和水文资料;(2)桩基础施工图;(3)桩基施工记录;(4)检测桩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5)检测桩桩顶处理前、后的标高。

3.1.6 高应变动力检测结果应形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符合附录A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3.1.1 港口工程桩基施工前,在很多情况下需进行静载荷试验,此时应先在静载荷试验桩上进行高应变动力检测,并将取得的动力检测数据与静载荷试验数据在同等条件下作对比分析。

一方面验证动力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如静载结果可信,而对比误差较大,就要对动测参数进行修正,以便为该工程进一步的检测及今后其他工程的检测积累数据。

3.1.3 对作过静载荷试验的桩基工程,其工程桩的检测桩数可取总桩数的2%,并不得少于5根;对于未作过静载荷试验的桩基工程,其检测桩数可取总桩数的5%,并不得少于5根。

3.1.4 沉桩时,由于桩在土中的冲剪排挤作用,使土体受到破坏;沉桩后,桩周土体强度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恢复,这种作用可称作时间效应。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6)3.1一般规定 (6)3.2检测工作程序 (7)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8)3.4验证与扩大检测 (10)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2)4.1一般规定 (12)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2)4.3现场检测 (13)4.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5)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7)5.1一般规定 (17)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7)5.3现场检测 (18)5.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8)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0)6.1一般规定 (20)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6.3现场检测 (21)6.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1)7钻芯法 (24)7.1一般规定 (24)7.2设备 (24)7.3现场检测 (24)7.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25)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5)7.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8低应变法 (29)8.1一般规定 (29)8.2仪器设备 (29)8.3现场检测 (29)8.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0)9高应变法 (33)9.1一般规定 (33)9.2仪器设备 (33)9.3现场检测 (33)9.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5)10声波透射法 (40)10.1一般规定 (40)10.2仪器设备 (40)10.3声测管埋设 (40)10.4现场检测 (41)10.5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2)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48)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1)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52)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53)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54)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55)附录G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57)本规范用词说明 (59)引用标准名录 (60)附:条文说明 (61)1总则1.0.1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无表式) GD2107012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无表式) GD2107012

三、检测所用仪器设备、方法原理和执行的标准依据
1、仪器设备
2、基本原理
3、检测标准
四、成桩情况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给出各检测桩的有关成桩参数表和桩位平面图
(附图)。
五、工程地质概况
给出工程地质情况的基本描述。或检测点附近的地质资料见附图等。
六、检测结果
试验参数及动测结果表,实测力和速度波形、计算曲线图表附图。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无表式)
GD2107012 0 1
高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桩身结构完整性。本试验依据国家行业
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 107-2003)。
高应变法检测报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内容:
一、工程概况表
二、引言
委托单位、试验日期、委托方的相关要求及试验目的、检测桩数量等。
七、检测结论
1、各检测桩桩身结构完整评价;
2、检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评价。
八、附图表
1、实测曲线 2、计算曲线 3、计算图表 4、检测桩位平面图
附图
张 。
验依据国家行业 。 表和桩位平面图

高应变、低应变(讲课)

高应变、低应变(讲课)

静动法,也称伪静力法,其意义在于延长冲击力作用时间(100ms)使之更接近于静载荷试验状态。
1
2
3
4
5
6
已有的方法
CASE法和CAPWAP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高应变动力试桩方法,也是狭义的高应变动力试桩法。
1
它们的现场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完全相同,通过重锤冲击桩头,产生沿桩身向下传播的应力波和一定的桩土位移,利用对称安装于桩顶两侧的加速度计和特制工具式应变计记录冲击波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应变,并通过长线电缆传输给桩基动测仪;然后采用不同软件求得相应承载力和基桩质量完整性指数.CASE法由于分析较为简单,可在现场提交,高应变动力试桩现场测试示意图结果,因而也称波动方程实时分析法;而拟合法因要进行大量拟合反演运算,一般只能在室内进行。
嵌岩桩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在时间2L/C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也可采用钻芯法核验。
限制条件
THE END THANK YOU !
桩身阻抗基本恒定;
动阻力只与桩底质点运动速度成正比,即全部动阻力集中于桩端;
土阻力在时刻t2=t1+2L/C已充分发挥;
Jc值实际上是一个无明确意义的综合调整系数。
1
2
3
4
5
CASE法判定单桩承载力
桩身存在缺陷,无法判定桩的竖向承载力。
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
单击贯人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性状明显与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条件不符合。
01
所以,需要更具体地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02
Case承载力计算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桩周土应出现塑性变形,即桩出现永久贯人度,以证实打桩时土的极限阻力充分发挥;否则不可能得到桩的极限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地-动2013-Ⅴ-09-282-3039正文页数:共12 页浙江省建设工程桩基检测报告(高应变测试)工程名称:海盐建昌——海韵江南住宅小区工程地点:海盐县检测单位:浙江省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所检测日期:2013年09月19日项目名称:海盐建昌——海韵江南住宅小区桩基高低应变测试建设单位:海盐建昌房地产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检测人:报告编写人:报告校核人:报告审批人:所长:姜贤斌总工程师:李建华仪器设备型号及编号:RS-1616K(S) (编号:KS73010)(有效期至:2014年3月9日)引用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检测单位:浙江省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所检测资质证书:浙建检字(10)01018-D检测单位地址:杭州市湖墅南路220号邮政编码:310005联系电话:(0571)88376615 88376616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工程地质概况 (1)三、检测方法及原理 (3)(一)试验标准 (3)(二)方法原理 (3)(三)测试仪器 (4)四、检测分析结果 (3)五、结论 (5)附件:附图:高应变拟合曲线附图声明声明1、报告未盖浙江省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所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2、报告无报告编写人、校核人、审批人签字无效;3、报告发生任何改动或剪贴后无效;4、本报告未经检测单位同意复制无效。

一、工程概况建设中的海盐建昌——海韵江南住宅小区工程位于海盐县武原街道,富新路北侧,环城南路以南,楞港路西侧,和尚河东侧。

该工程总用地面积45786.89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85平方米,其中地上91573.7平方米,地下33352.9平方米,项目包括7幢18层高层,4幢11层小高层,9幢5层多层,全场设一层地下车库。

本工程基础采用Φ426沉管灌注桩和PS-A400(240)、PS-A500(300)型预应力空心方桩,沉管桩设计砼强度为C30,方桩桩设计砼强度为C60,设计有效桩长为35~51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具体见表1,工程实际总布桩2886根(其中预应力方桩2179根,沉管桩707根),本次高应变测试9根。

基桩概况表表一序号桩型桩顶设计标高(m)桩端黄海高程(m)桩长(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相对标高黄海高程1 PS-A400(240) -6.200 -2.150 -32.150 30 10502 PS-A500(300) -5.950 -1.900 -31.900 30 12503 PS-A500(300) -6.500 -2.450 -43.450 41 19004 PS-A500(300) -6.500 -2.450 -44.450 42 19005 PS-A500(300) -6.500 -2.450 -42.850 40 17506 PS-A500(300) -6.500 -2.450 -48.450 46 17507 PS-A500(300) -6.500 -2.450 -40.450 38 17508 PS-A400(240) -6.200 -2.150 -29.150 27 9009 PS-A500(300) -5.950 -1.900 -28.900 27 105010 PS-A400(240) -6.200 -2.150 -32.150 30 95011 PS-A500(300) -5.950 -1.900 -31.900 30 1150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本场地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所示:本工程地基土力学参数表表二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厚(m)压缩模量E S0.1-0.2(MPa)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kPa)预制桩桩周土摩阻力特征值q sa(kPa)桩端土端承力特征值q pa(kPa)①素填土0.30~2.70②粉质粘土0.90~2.50 4.2 95 12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2.30~7.50 3.1 70 8③-2 砂质粉土 4.40~10.60 9.0 130 22 900 ③-3 粉土夹粉质粘土 3.10~10.90 6.6 100 20 600③-4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2.50~10.603.8 80 9③-5 含淤泥质粉质粘土贝壳层0.70~4.80 3.9 90 12④-1 粉质粘土0.80~6.40 5.8 160 28 1350 ④-2 粉质粘土夹粉土0.70~7.10 5.5 140 25 1000④-3 粉土夹粉质粘土 1.10~7.60 6.2 150 30 1500⑤-1 粉土夹粉质粘土 1.20~9.40 6.1 140 25 1250⑤-2 粘土0.40~10.50 5.3 110 18 600⑥-1 粉质粘土 1.50~6.00 6.2 180 35 1650 ⑥-2 粉质粘土夹粉土 1.20~6.20 5.6 160 30 1500⑥-3 粉质粘土0.80~5.50 5.7 180 35 1800⑦-1 粉质粘土夹粉土 1.50~7.20 5.9 130 25 1250 ⑦-2 粉质粘土0.60~5.50 5.2 140⑦-3 粘土钻厚2.90~10.50 6.2 200注:根据勘察报告编制。

三、检测方法及原理(一)试验标准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有关规定执行。

(二)方法原理1.测试方法技术高应变动力试桩是以重锤敲击桩顶,使桩顶产生的动位移尽量接近常规静力压桩试验时的沉降量,以便于桩周土的极限阻力充分发挥,再通过上述波动方程求解,直接计算出与桩运动相关的静、动阻力及桩的缺陷程度,从而对桩的极限承载力和桩身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价。

本次测试的波动方程分析采用拟合程序和实测曲线拟合法,把实测的两根曲线之一(速度或力)作为计算中的已知数,而把第二根曲线(力或速度)作为检验计算结果的依据。

具体步骤为:①假定各桩单元参数(如A、E、C、桩身阻尼等);②建立与桩单元相邻的土阻力模型;③以实测的速度或力做为桩顶边界条件输入,通过求解特征线方程,反算出桩顶的力或速度。

④将计算所得曲线与实测曲线比较,如不符,则调整桩单元参数和土“模型”参数,重新计算直到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不能进一步完善为止。

⑤输出并打印拟合曲线及实测曲线及相应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剖面图以及桩身力与土阻力分布图。

2、桩身完整性判定对于截面桩,可以按照表2并结合经验判定,桩身完整性系数β和桩身缺陷位置x 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1()1([)]()([2)]1()1([tx V Z tx F t V Z t F tx V Z tx F Rx t V Z t F ⋅--⋅+⋅-+-⋅+=β20001t tx C x -⋅=式中:β—桩身完整性系数tx —缺陷反射峰对应的时刻(ms ) x —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Rx —缺陷以上部位土阻力的估计值,等于缺陷反射波起始点的力与速度乘以桩身截面力学阻抗之差值。

桩身完整性系数 表三类别 β值 类别 β值 Ⅰ β=1.0 Ⅲ 0.6≤β<0.8 Ⅱ 0.8≤β<1.0Ⅳβ<0.6(三)测试仪器本次测试采用RS-1616K (S )型基桩动测仪,该动测仪由数据采集器、放大器、传感器及附属部件组成,具有数据采集、信号显示、屏幕处理、计算分析和数据储存的全部功能。

四、检测分析结果通过现场测试,并经室内资料的综合分析处理,测试结果如下:高应变法测试成果表 表四序号 桩号 桩宽 (mm) 桩长 (m ) 桩身完整 性评价 桩身质量 评定类别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 N )设计单桩容许承载力(k N )16-D475#500 51 完整 Ⅰ 3670 3500 2 9-D1500#40035完整Ⅰ21802100序号桩号桩宽(mm)桩长(m)桩身完整性评价桩身质量评定类别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 N)设计单桩容许承载力(k N)3 D1972# 400 35 完整Ⅰ2200 21004 D1194# 400 35 完整Ⅰ2250 21005 D1254# 400 35 完整Ⅰ2160 21006 D482# 500 35 完整Ⅰ2700 25007 D628# 400 39 完整Ⅰ2300 21008 D895# 400 35 完整Ⅰ2290 21009 D2139# 400 35 完整Ⅰ2230 2100 注:波速4200m/s。

五、结论经对本工程9根桩的高应变检测,结论如下:所检测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值为2180kN~3670kN,所测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