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成形原理课后答案

塑性成形原理课后答案
塑性成形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第一本书)

1、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究液态的金属的结构

答,间接,通过固液,固气转变后一些物理性能变化判断液态金属原子间结合状况,直接,通过液态金属的X射线或中子线结构分析研究。2、P7

3、怎样理解液态金属“进程有序远程无序”

答。液态金属中的原子排列在几个原子间距内,与固态原子排列基本一致,有规律,而距离远的原子排列不同与固态,无序。这称为……

4、阐述实际液态金属结构,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

答。实际金属含有大量的杂质,他们存在方式是不同。能量起伏,表现为各个原子间的能量不同各个原子的尺寸不同,浓度起伏,表现为各个原子团成分不同,游动的原子团时聚时散此起彼伏形成结构起伏。

5、液态金属粘滞性本质,及影响因素

答。本质,是质点间(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影响因素:温度,熔点,杂质。共晶合金粘度低。8、P139、P13,P1510、P16-17

11、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答:1、金属性能方面,合金的成分,结晶潜热,金属的热物理性能,粘度,表面张力2、铸型性能方面,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中的气体3、浇筑方面、浇注温度,充型压头,浇筑系统的结构4、铸件结构方面。

措施:1正确选择合金成分多少2、合理的熔炼工艺3、适当降低砂型中的水量和发起物质含量,增加砂型通气性。

12、某工厂的生产铝镁合金机翼(壁厚3mm,长1500mm)采用粘土砂型,常压下浇筑,常因浇筑不足而报废,怎样提高铸件的成品率。

答:可以采用小蓄热系数的铸型,采用预热,提高浇筑温度,加大充型压力,改变浇筑系统,提高金属液充型能力。13、P20 14、P24-25

15、如何得到动态凝固曲线及如何利用动态凝固曲线分析铸件的性质

答、先绘制出铸件的温度场,然后给出合金液相线跟固相线温度,...

16、如何理解凝固区域的结构中的“补缩边界”、傾出边界

答: 铸件在凝固的过程中除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外,在断面上一般分为3个区域,即固相区,凝固区,液相区。用傾出发做实验时,晶体能够随液态金属一起被傾出,因此液固部分和固液部分的边界叫傾出边界。固液部分靠近固体的部分固相占绝大部分,已经连接为牢固的晶体,靠近傾出边界的那部分液态占大部分,这两部分中间形成小的熔池,体积收缩,得不到液态的补充叫补缩边界。

17、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答:方式:逐层凝固方式、体积凝固方式、中间凝固方式,其凝固方式决定于凝固区域的宽度。影响因素:是由合金结晶温度范围tc与温度降t的比值决定的。比值远小于1时,铸件的凝固趋向于逐层凝固方式,大于1时趋向于体积凝固方式19、P31 20、P32

第二章

1、P34

2、论述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从临界形核半径。形核功这两个方面阐述外来沉底的润湿能力对临界形核过冷度的影响。

答: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临界半径相等,非均质形核功是均质形核功Xf(0)。非均质形核所需体积小,即相起伏原子少。两种形核都需要克服形核功。但非均质形核小。润视角增大,非均质形核的过冷度增大,f(0)减小,非均质形核功减小,导致能量起伏减小,过冷度

减小。3、P37 4、P39

5、从原子角度看,决定固液界面微观结构的条件是什么?

答: 热力学因素α<=2粗糙界面α>2时平整界面;动力学因素:动力学过冷度Tk大连续生长,产生粗糙界面,小时平整界面。

6、阐述各种界面微观结构与其生长机理和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他们的生长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答:A,粗糙界面;连续生长R=U△Tk;完整平整界面;二位生核R=Ue(b/△Tk);非平整界面:1、螺旋生长R=U△Tk22、旋转单晶,反射单晶。△Tk上升。B、生长方向:粗糙界面,各项同性的非晶体单晶等,生长方向与热流方向相同。平整界面,密排线相交的小晶面。C、生长表面:粗糙表面,因是各项同行,光滑生长表面。平整界面,棱角分明的秘排小晶面。

7、P43 8、P44

12、试述成分过冷与热过冷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答:只有的当界面液相一侧形成负温度梯度时,才能在纯金属界面前方熔体内获得过冷,这种仅由于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称为热过冷,对于一般合金由于存在溶质再分配,界面前方的液相线是随着成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只要实际温度低于同一地点的液相线温度,也能在熔体前方获得过冷。这种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方溶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区别:热过冷与成分过冷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仅受热传导过程的控制,后者则同时受热传导过程和传质过程的制约。

13、何为成分过冷判据?假设在不同条件下,推导其公式。

答:成分过冷判据:Gl

答;成分过冷对一般单项合金结晶过程与热过冷对纯金属影响本质相同,但由于同时存在着传质过程的制约,再无成分过冷的状态下,界面一平整界面生长,但随着成分过冷的出现和增大,界面前方一次以胞状晶、柱状晶、等轴晶形式进行。

16、阐述内生生长与外生生长的概念以及联系

答;概念:就合金的宏观结晶状态而言,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晶生长皆属于一种晶体自型壁形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生长,称为外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称内生生长。联系;成分过冷区的进一步加大,促使了外生生长向内生生长的转变。

17、细化枝晶与提高铸件质量之间有何联系。

答:枝晶间距是相邻同次分支之间的垂直距离,它是树枝枝晶组织细化程度表现,枝晶间距越小,组织就越细密,分布于期间的元素偏析范围也就越小,故铸件越容易通过通过热处理而均匀化,因而也就越利于铸件的质量提高。

第三章

1、典型铸件的宏观组织包括哪几部分?它们的形成机理如何?

答:典型的铸件宏观组织包含表面细晶粒去区、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等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表面细晶粒区形成机理:非均质形核和大游离的晶核提供了表面细晶粒区的晶核,型壁附近产生较大的过冷而大量生核,这些晶核相互接触并迅速长大,形成的无方向性的表面细等轴晶区。柱状晶区形成的机理:柱状晶区开始于稳定的凝固壳层的形成,结束于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而稳定的凝固壳一旦形成处于凝固壳前言的晶粒在平行于热流方向下择优生长,逐渐淘汰不利于晶体晶体过程发展的柱状晶粒。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机理:由于剩余熔体内部晶核自由生长的结果。

2、产生晶粒游离的途径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取工艺措施来强化晶粒游离的作用?

答:1、液态金属的流动作用2、直接来自过冷熔体中的非均质形核所引起的晶粒游离3、型壁晶粒脱落所引起的晶粒游离4、枝晶熔断和增殖所引起的晶粒游离5、液面晶粒沉积所引起的晶粒游离。措施:一、合理的控制热学条件1、低温浇筑和采用合理的浇筑工艺。2、合理的控制冷却条件(小的温度梯度,高的冷却速度)二、孕育处理1、孕育剂作用机理的合理选择a、强化形核作用b、强化成分过冷元素孕育剂2、合理确定孕育工艺三、动态晶粒的细化1、机械震动2、超声波3、搅拌4、流变铸造。

3、解释枝晶缩颈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晶粒游离作用的影响?

答:原因:晶粒生长过程中界面前沿液态凝固点降低,从而使其实际过冷度减小,生长速度减慢,又由于晶体根部紧靠壁型,富集的溶质不易排出,生长受到抑制,远离根部其它部位面临较大的过冷度,生长速度要快的多,从而产生缩颈现象。影响:生成的头大根小的晶粒,在流液的机械冲刷和温度波动下,熔点低而又脆弱的缩颈极易断开形成游离的晶粒。

4、等轴晶组织有何特点?在应用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获得及细化完全等轴晶组织?

答:特点:等轴晶区的晶界面积大,杂质和缺陷分布比较松散,成各项同性,故性能均匀且稳定,缺点是枝晶比较发达,显微缩松较多,凝固后组织不够致密。

方法:1、让熔体中加入强生核剂—孕育处理2、控制浇筑条件,采用较低的浇筑温度和合理的浇筑工艺。3、采用金属型铸造,提高铸型的激冷能力。4、增大液态金属与铸型表面的润湿角,提高铸型表面的粗糙度。5、采用物理的方法动态结晶细化晶粒。

5、P66

6、P69

7、P69

8、P73

第四章

1、何为偏析现象?它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

答;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偏析会对铸件的力学性能,切削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偏析也有有力的方面,比如可利用它来净化和提纯金属。

2、微观偏析有哪些表现形式?并解释其形成机理及消除措施?

答:微观偏析安其形式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晶界偏析。

枝晶偏析:合金以枝晶形式生长,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续生长的分支也同样存在着成分差异,称为枝晶偏析。胞状偏析:当成分过冷较小时,晶体呈胞状方式生长。胞状结构由一系列平行的棒状晶体所组成,沿凝固方向长大,呈六方断面,由于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当合金的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则在胞壁处将富集溶质会贫化,这种化学成分不均匀性称为胞状偏析。晶界偏析:第一种两晶粒并排生长,晶界平行于生长方向,由于表面张力平衡条件的要求,在晶界与液相线交界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凹槽,此处有利于溶质原子的富集,凝固后就形成了晶界偏析。第二种两个晶粒彼此面对面生长,在固液界面,溶质被排出,此外,其他低熔点的物质也会被排出在固液界面,当界面彼此相遇时,在它们之间富集大量溶质,从而造成晶界偏析。

3、举例说明常见的宏观偏析及其形成机理,进一步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答:宏观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V形偏析和逆V行偏析,带状偏析,密度偏析。

正常偏析:由于溶质再分配,当合金的溶质分配系数小于1,凝固界面将有一部分溶质被排出。随温度的降低,溶质浓度将逐渐增加,后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高于先结晶的。否则相反. 逆偏析:铸件凝固后,常常出现和正偏析相反的溶质分布情况,当溶质分配系数小于1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多,而中心部分,或上部分含溶质少。带状偏析;当固液界面过冷度降低,固液界面推进受到溶质偏析阻碍时,由于界面前方的冷却,从侧壁上可能产生新的晶粒并继

续长大,从前方横切溶质浓化带。密度偏析:也称重力偏析,液体与固体共存或者互相混合的液相之间存在着密度差时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多形成于金属凝固前,或刚刚开始凝固。防止措施:逆偏析:采取细化晶粒,减小合金液的含气量。带状偏析:减少溶质的含量,采取孕育细化晶粒,加强固液界面前的对流和搅拌。密度偏析:增加铸件的冷却速度,使初生相来不及上下浮动。加入第三种合金,尽量降低合金的浇筑温度和浇注速度。

4、P84

5、简述析出性气孔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答:析出性气孔在铸件断面上大面积分布,靠近冒口、热节等温较高的区域,其分布较密集,形状呈团球形,裂纹多角形,断续裂纹状或混合形。机理:1、凝固时溶质再分配导致气孔形成。结晶前沿特别是枝晶内部液相的气体浓度聚集区将超过它的饱和浓度,被枝晶封闭在液相内,其气体的过饱和度更大,有更大的析出压力,而液相界面处气体的浓度过高,此处有其他溶质偏析,易产生金属夹杂物,所以液固界面容易析出气泡,保留下来的气泡就形成气孔。2、侵入性气孔形成:将金属浇入砂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二增大,当满足一定条件,气泡就能在凝固初期侵入金属液成为气泡,气泡上浮时就形成气孔。措施:1、减少金属液的吸气量2、对金属液进行除气处理3、阻止金属液中气体的析出4、型(芯)砂处理,减少其发气量。

6、说明反应性气孔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答:1、金属-铸型间反应性气孔。氢气说:金属浇入铸型后,由于金属液-铸型界面处气体含氢量高,是金属液表面氢气浓度增大,凝固过程中,液固表面前沿易形成过饱和气体浓度很高的气体析出压力,金属液中的氧化物,杂质等,能称为载体,表面层气泡一旦形成后,液相中氢气等气体都向气泡扩散,随着金属结晶沿枝晶间长大,形成皮下气孔。氮气说;铸型或型芯采用各种含氮树脂作为粘结剂,分解时造成界面处气相氮气浓度增加。提高树脂及乌洛托品含量,也会导致含氮量增大,就产生了皮下气孔。CO说:CO气泡可以依附在晶体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形成,这时氮气氢气均可扩散到气泡,气泡沿枝晶方向生长,形成皮下气泡。2、金属液内反应性气孔。渣气孔液态金属与熔渣相互作用产生的气孔。CO气孔依附在FeO熔渣上就形成了气孔。金属夜中元素间反应性气孔,碳氧化反应气孔,钢液脱氧不全或铁液严重氧化,溶解的氧若与铁液中的碳相遇,将产生CO气泡而沸腾,CO气泡上浮,吸收氢气氧气,长大,凝固时来不及排出,形成气孔。水蒸气反应性气孔:金属液中溶解的[O]和【H】,如果遇见就会产生水气泡,来不及析出,就产生气泡。碳氢反应气孔: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液相中偏析,含有较高的【H】和【C】凝固中产生CH4形成局部气孔。

7、简述夹杂物的来源及其分类?

答:1、原材料本身。2、金属熔炼时,脱氧、脱硫孕育、球化等处理,产生大量MnO2、SiO2、Ai2O3等夹杂物。3、液态金属与炉衬、浇包的耐火材料及熔渣接触时,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MnO2、Al2O3等夹杂物。4、在精炼后转包及浇注过程中,因金属液表面与空气接触,会形成一层氧化膜,会被卷入金属中,形成二次氧化夹杂物。5、金属在凝固过程中,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夹杂物。分类:按来源分类:内在夹杂物和外来夹杂物。按夹杂物化学成分: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按夹杂物其形成时间:初生和二次氧化夹杂物以及偏析夹杂物。8、P89 9、P90 10、P92-94 11、P95

12、分析缩孔形成的过程,说明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答:过程: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和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一般的铸造条件下,按由表及里的逐层凝固方式凝固,由于其凝固前沿直接与液态金属接触,当液体金属凝固成固体而发生体积收缩时,可以不断得到液体的补充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产生缩孔。异同点;形成缩松跟缩孔的原理是相同的,即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形成条件不同;:产生缩孔的条件是铸件由表及里逐层凝固,形成缩松是金属结晶范围较宽,倾向于体积凝固和同时凝固的方式。13、P97 14、P99

名词解释

1、液态金属成型技术是将融融的金属或合金在重力场或其他外力场的作用下注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获得与型腔形状相似逐渐的一种方法,这种成型方法叫做铸造。

2、液态成型(铸造)是将融化成型的液态金属浇入住铸型后一次制成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零件

3、金属塑性成形又称塑性加工,是利用金属的塑形,通过外力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与内部性能制品的一种加工方法。

4、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存在的一个平行于表面且各个方向大小相等的力。

5、表面自由能;是产生新的单位面积表面时自由能的增量。

6、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7、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性。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铸件结构有关。

8、强迫对流:在凝固过程中可以外在激励使液相产生的流动

9、液态金属结晶:液态金属转变成晶体的过程称为液态金属结晶或金属一次结晶。

10、相变驱动力:只有当TGs时,结晶才可能自发进行,此时液固两自由能只差称为相变驱动力。

11、过冷度:t=t-t0称之为过冷度

12:、热力学能障:由界面原子所产生,能直接影响体系自由能的大小。

13、动力学能障:由原子穿越界面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其大小与相变驱动力无关,而决定于界面的结构和性质,前者对形核有影响,后者则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14、均质形核:是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也成自发形核。

15、非均质形核:指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型壁界面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也称非自发形核,异质形核G非=G均f(o),当0

16、晶体生长驱动力:固液界面处,固液两项体积自由能之差。晶体生长主要受界面生长动力学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三方面的影响

17、原子角度看微观姑爷界面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粗糙界面(非小面界面)、平整界面(小面界面)

18、溶质在分配:从形核开始到结晶结束,整个过程中,固液两项内部进行着溶质元素的重新分布的过程。

19平衡结晶:对于结晶过程中,固液相都能通过充分传质而使成分完全均匀并达到平衡相图所对应的温度的平衡成分。

20、铸件的结晶组织,仅宏观状态而言,指的是铸态晶粒的状态、大小、取向喝和分布等情况。

21、游离晶:铸件结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除直接借助于独立生核以外,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在熔体内形成大量处于游离状态的自由小晶体,即游离晶。

22、晶体的择优生长:各个枝晶主干方向不同,主干于热流方向相同的枝晶生长更为迅速,他们优先生长并抑制其他方向枝晶生长,这个互相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23、通过强化非均质生核和促进晶粒游离以抑制凝固过程中柱状晶区的形成和发展,就能获得等轴晶区。

24、孕育处理;是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物质以达到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25、流变铸造:又称半固态铸造。是在凝固初期利用搅拌使金属液称为半固态的浆料,并进

行挤压成型。

26、定向凝固:又称定向结晶,是使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工艺方法。

27、快速凝固: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液相到固相的相变过程进行的非常迅速,从而获得传统铸件的铸锭无法获得的成分、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的过程。

28、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29、偏析按照其范围大小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

30、微观偏析:由称短程偏析,是指小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均匀现象。

31、宏观偏析:又称长程偏析或区域偏析,是指较大尺寸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Cs>C。正偏析否则为逆偏析。Cs各部分的浓度C。原始浓度。按其表现形式分为:正常偏析,逆偏析,密度偏析等。

32、晶内偏析:晶内先结晶的部分溶质含量低,后结晶部分溶质含量高。这种成分的不均匀性就称为晶内偏析。

33、枝晶偏析:合金以枝晶形式生长,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续生长的分支也同样存在着成分差异,称为枝晶偏析。

34、胞状偏析:当成分过冷较小时,晶体呈胞状方式生长。胞状结构由一系列平行的棒状晶体所组成,沿凝固方向长大,呈六方断面,由于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当合金的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则在胞壁处将富集溶质会贫化,这种化学成分不均匀性称为胞状偏析。

35、晶界偏析:两个晶粒彼此面对面生长,在固液界面,溶质被排出,此外,其他低熔点的物质也会被排出在固液界面,当界面彼此相遇时,在它们之间富集大量溶质,从而造成晶界偏析。

36、气体元素在金属中可以以固溶体,化合物及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37、气孔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两类。

38、析出性气孔:金属液在凝固或冷却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析出来的气体来不及从液面排出而产生的气孔。

39、反应性气孔:金属液和铸型之间或在金属液内部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孔。

40、收缩:把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冷却工程中发生的体积减小现象称为收缩。

41、体收缩:金属从液态到常温的体积改变量。线收缩:金属在固态时从高温到常温的线尺寸该变量。

42、液态收缩:具有一定成分的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液相线发生的体收缩。 42、凝固收缩:金属从液相线温度到固相线温度间产生的体收缩。 43、固态收缩:金属在固相线一下发生的体收缩。

43、缩孔: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产生,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出现空洞,称为缩孔,把尺寸较大而且集中的空洞称为集中缩孔,简称缩孔。缩孔的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可以看到发达的树枝晶末梢。尺寸细小的而且分散的空洞称为分散性缩孔,简称缩松。缩松安其形态分为宏观缩松(简称缩松)和微观缩松(或显微缩松)。

第二章(第二本书)

2-3已知受力物体内一点应力张量为:,MPa 0375087500

58050

05???

?

? ??---=ij σ求外法线方向余弦为l=m=

21

,n=2

1的斜截面上的全应力、主应力和剪应力。

解:S x =σx l +τxy m +τxz n=240502

1

8021502150+=?+?+?

S y =τxy l +σy m +τzy n = 25.37252

1752150-=?-?

S z =τxz l +τyz m +σz n=2155.22

130********-=?-?-?

S=111.7

J1=20 J2=16025 J3=-806250

σ3-20σ2-16025σ+806250=0方程具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 σ1=-138.2, σ2=99.6,σ3=58.6

2-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物体内某点的应力张量为

a)???

?? ??-=01001-001010-00

1ij σMPa ;b)???

?

?

??=010*******

01720ij σ MPa ;c)

???

?

? ??--=6001-025-10-5-01-ij σ MPa

1)画出该点的应力单元体;

2)求出该点的应力不变量,主应力和主方向、主剪应力、最大剪应力、八面体应力、等效应力、应力偏张量及球张量。 解:a )点的应力单元体如下图

2)

a)???

?

? ??-=01001-001010-00

1ij σ MPa 该点的应力不变量:J 1=10 MPa ,J 2=200 MPa ,J 3=0 MPa ,

主应力和主方向: σ1=20 MPa ,l=;22±

m=0;n=;

22

μ σ2=0 MPa , l =;22±

m=0;n=;2

2± σ3=-10 MPa, l=0;m=1;n=0

主剪应力τ12=±15 MPa ;τ23=±5 MPa ;τ12=±10 MPa 最大剪应力τmax =15 MPa

八面体应力σ8=3.3 MPa ;τ8=12.47 MPa 。 等效应力45.26=σMPa 应力偏张量及球张量。

????????

??-

=30200

1-030

4010-030

2ij σ MPa ;?

????

??? ?

?=3010003

1000301ij σ MPa ; b) 点的应力单元体如下图

???

?

?

??=010000017201720ij σMPa 该点的应力不变量:J 1=100MPa ,J 2=29584MPa ,J 3=-2958400

MPa ,

主应力和主方向: σ1=172 MPa ,l=m=;2

2

±

n=0 σ2=100MPa ,l= m= 0;n=1; σ3=-172MPa ,l= m=;2

2

±

n=0。

主剪应力τ12=±36 MPa ;τ23=±136 MPa ;τ12=±172MPa 最大剪应力τmax =172MPa

八面体应力σ8=33.3 MPa ;τ8=148.14 MPa 。 等效应力314.25=σMPa 应力偏张量及球张量。

????????

??-

-=300200

0300

11720172300

1ij σ MPa ;?

????

??? ?

?=30010003

00

10003001ij σ MPa ; c) 点的应力单元体如下图

???

?

?

??--=6001-025-10-5-01-ij σ MPa 该点的应力不变量:J 1=-18 MPa ,J 2=33 MPa ,J 3=230 MPa ,

主应力和主方向:

σ1=10 MPa ,l=m= n=0 σ2=50 MPa ,l= m=;2

2

±

n=0; σ3=-50 MPa ,l= m=;2

2

±

n=0。 主剪应力τ12=±20 MPa ;τ23=±50 MPa ;τ12=±30 MPa 最大剪应力τmax=30 MPa

八面体应力σ8=-6MPa ;τ8=9.7 MPa 。 等效应力σ=20.6MPa 应力偏张量及球张量。

????? ??--=12001-085-10-5-16-ij σ; ????

? ??---=60006000

6ij σ

2-5设物体内的应力场为3

126x c xy x +-=σ,222

3

xy c y -

=σ,y x c y c xy 2332--=τ,0===zx yz z ττσ,试求系数c 1,c 2,c 3。

解:由应力平衡方程的:

z

y x 0xy 3c xy 2c z y x 0x c y 3c x 3c 6y z y x z

zy zx 23y z y y x 2322212zx

y x x =??+??+??=--=??+??+??=--+-=??+??+??στττστττσ

即:()()0x c -3c

y 3c 62

3

122=++-

(1) 03c 2c 23=-- (2)

有(1)可知:因为x 与y 为任意实数且为平方,要使(1)为零,必须使其系数项为零,

因此,-6-3c 2=0 (3) 3c 1-c 3=0 (4) 联立(2)、(3)和(4)式得: 即:c 1=1,c 2=-2,c 3=3

2-6平板在x 方向均匀拉伸(图1-23),在板上每一点x σ=常数,试问y σ为多大时,等效应力为最小?并求其最小值。

图1-23(题19)

解:等效应力:

()[][]

2

x

2

y

2

y

x

2xz

2

y z

2

xy

2

z

x

2

z

y

2

y

x

)()()(2

1

6)()()(2

1

σσσστττσσσσσσσ++-=

+++-+-+-=

令2

x

2

y

2

y

x

)

()()(y

σσσσ++-=,要使等效应力最小,必须使y 值最小,两边微分得:

x

y

y

x

y

y

y

y

y

x

20

-20d dy

d 2

d )(2σ

σσσσ

σσσσσ====

+-

等效应力最小值:

[]x

2

x

2

y

2

y

x

min

3)()()(21

σσσσσσ

=++-=

2-7在平面塑性变形条件下,塑性区一点在与x 轴交成θ角的一个平面上,其正应力为σ(σ<0),切应力为τ,且为最大切应力K ,如图1-24所示。试画出该点的应力莫尔圆,并求出在y 方向上的正应力σy 及切应力τxy ,且将σy ﹑τyz 及σx 、τxy 所在平面标注在应力莫尔圆上。

图1-24(题20)

解:由题意得知塑性区一点在与x 轴交成θ角的一个平面上的切应力为为最大切应力K ,因此可以判断该平面为主剪平面,又由于切应力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切应力为负,其位置为应力莫尔圆的最下方,该点的应力莫尔圆如图1-25所示。

图1-25

θ

τθσσos2c K Ksin2xy y =-=

2-14设物体中任一点的位移分量为

xyz

w yz x v z

xy u 33333

333101.01010101.01005.010

51005.0101.01010--------?-?=?+?-?=?+?+?=

求点A (0.5,-1,0)的应变分量、应变球张量,主应变,八面体应变、等效应变。 解:y 101.0x

u

3x

-?=??=

ε

z y

y 3101.0-?=??=

υ

ε xy 101.0-z

3z -?=??=

ω

ε 33y x xy 10025.0x 1005.0)x

y u (

21--?-?=??+??==υ

γγ xz y y

z yz 331005.01005.0)(

21--?-?=??+??=ω

υγ yz 1005.010025.0)z

u

x (

2133z x --?-?=??+??=ωγ

将点A 的x=0.5,y=-1,z=0代入上式,得点A 的应变分量

????

?

?

???????=----33

-33

-33

A 100.0510.050-10025.0100.05-00

10025.00101.0-ε 对于点A :

4z y x mA 106

1-)(31

-?=++=εεεε

???????

?

?

????=---5

55mA

ij 1035-0

00103

5

-00

01035-εδ 3z y x 11005.0-I -?=++=εεε

102

zx 2yz 2xy x z z y y x 210-8.125)(-)(I -?=++++=γγγεεεεεε

-133105.2I ?=

032213=---I I I εεε

即:0105.2108.125-101.513-102-43=?+??--εεε

43-52-511040.-1102.9103.8-?=?=?=εεε,,

4z y x 8106

1-)(31-?=++=εεεε

3

2

zx 2y z 2xy 2x z 2z y 2y x 8107.73)(6)()()(3

1-?±=+++-+-+-±

=γγγεεεεεεγ 48101.092-?==γε

2-15试判断下列应变场是否存在?

(1)2

x x y =ε,y x 2y =ε,x y z =ε,0xy =γ,()y z 212y z +=

γ,()

22xz y x 2

1

+=γ (2)22x y x +=ε,2

y y =ε,0z =ε,2x y xy =γ,0xz y z ==γγ

(1)解:对2x x y =ε、y x 2

y =ε和x y z =ε分别求x 、y 或z 的2次偏导,对0xy =γ、

()y z 212y z +=

γ和()

22xz y x 2

1

+=γ分别求x 、y 和z 的2次偏导,则: 2x y

2

x

2=??ε, 0z 2x 2

=??ε; (a ) 2y x

2

y 2=??ε,

0z

2

y 2=??ε; (b )

0x 2z 2=??ε,0y

2

z

2=??ε; (c ) 0y

x xy

2=???γ,0

z y z

y 2=???γ;0z x z

x 2

=???γ (d ) 将(a )、(b )、(c )和(d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e ):

y x x

y xy y

x ???=??+??γεε22

2

22)(21 z y y z yz z

y ???=

??+??γεε22

222

)(21 (e )

x z z

x zx x

z ???=??+??γεε22222)(21 则(e )第一式不等,即:0)2y 2x (2

1≠+

这说明应变场不存在。

(2)对2

2x y x +=ε、2y y =ε和0z =ε分别求x 、y 或z 的2次偏导,对2x y xy =γ和

0xz y z ==γγ分别求x 、y 和z 的2次偏导,

2

y 2

x

2=??ε, 0z 2x 2=??ε; (a ) 0x

2

y 2=??ε,

0z

2

y 2=??ε; (b )

0x 2z 2=??ε,0y 2

z 2

=??ε; (c ) 2y x xy

2=???γ,0z

y z

y 2=???γ;

0z x z

x 2

=???γ (d ) 则:2y

x 1)x y (21xy 22

y

2

2x 2=???≠=??+??γεε,说明应变场不存在。 2-21某理想塑性材料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各应力分量为σx =75,σy =15,σz =0,τxy =15(应力

单位为MPa ),若该应力状态足以产生屈服,试问该材料的屈服应力是多少? 解:由由密席斯屈服准则:

()()()()[]2

xz 2y z 2xy 2x z 2z y 2y x s 62

1τττσσσσσσσ+++-+-+-=

得该材料的屈服应力为:

()()()()[]

73.5MPa 0015675001515752

1

2222s =+++-+-+-=

σ

2-22试分别用密席斯和屈雷斯加屈服准则判断下列应力状态是否存在?如存在,应力处于弹性还是塑性状态?(材料为理想塑性材料)

a)?????

??=s s ij σσσ00000

00

, b)???

?

?

??---=s s

s

ij σσσσ40

0050

05,

c)?????

?

?---=s s

s ij σσσσ5.10

005.00

0, d)????

?

?

?=00

00054.0054.00s

s

ij σσσ 解:a)由屈雷斯加屈服准则:σ1-σ3=σs 得:σs -0=σs ,存在。应力处于塑性状态。 由密席斯屈服准则()()()s 2312232212

1

σσσσσσσσ=-+-+-=。存在。应力处

于塑性状态。

b )由屈雷斯加屈服准则:σ1-σ3=σs 得:-4σs +5σs =σs ,存在。应力处于塑性状态。 由密席斯屈服准则

()()()()()()s

2s s 2s s 2s s 2

3122322145-54-552

12

1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

存在。应力处于塑性状态。

c )由屈雷斯加屈服准则:σ1-σ3=σs 得:-0.5σs +1.5σs =σs =σs ,存在,应力处于塑性状态。 由密席斯屈服准则

()()()()()()s

s 2

s s 2s s 2s s 2

3122322175.05.1-5.15.0-5.0-2

12

1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

存在。应力处于弹性状态。

d )由屈雷斯加屈服准则:τmax =(σ1-σ3)/2=σs /2得:τmax =0.45σs <σs ,存在,应力处于弹性状态。

由密席斯屈服准则

()s

s 2

s 22222278.045.03)](6)()()[(21σσστττσσσσσσσ?=?=+++-+-+-=

-

zx yz xy x z z y y x

存在。应力处于弹性状态

2-28.有一金属块,在x 方向作用有150MPa 的压应力。在Y 方向作用有150MPa 的压应力,z 方向作用有200MPa 的压应力。试求金属块的单位体积变化率(设E=207×103MPa ,ν=0.3)。 解:各方向应力为:σx =σy =-150MPa ,σz =-200MPa ,则球应力为:σm =-166.7 MPa 单位体积变化率为:

m m 21σν

εE -=

7.166102073.02-13

m ???=ε

即:εm =-3.22×10-4

2-29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4-16所示,试写出其应力偏量并画出主应变简图。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2)答案 一、填空题 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__ 主应力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σm 等于中间主应力σ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ε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ε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ε=0.35 。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 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 。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B 。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A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由于屈服原则的限制,物体在塑性变形时,总是要导致最大的 A 散逸,这叫最大散逸功原理。 A、能量;B、力;C、应变;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 。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 B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σm B 中间主应力σ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10.多晶体经过塑性变形后各晶粒沿变形方向显著伸长的现象称为 A 。 A、纤维组织;B、变形织构;C、流线; 三、判断题 1.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0.5。(×) 2.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小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

重庆理工大学考试试卷 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塑性成形部分) A 卷 共 7 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16 分) 1. 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 、 、 。 2. 物体的变形分为两部分:1) , 2) 。其中,引起 变化与球应力张量有关,引起 变化与偏应力张量有关。 3. 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 4. 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 润滑处理。 5. 在 平面的正应力称主应力。该平面特点 ,主应力的方向与主剪应力方向的夹角为 或 。剪应力在 平面为极值,该剪应力称为: 。 6. 根据变形体的连续性,变形体的速度间断线两侧的法向速度分量必须 。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13分) 一般而言,接触面越光滑,摩擦阻力会越小,可是当两个接触表面非常光滑时,摩擦阻力反而提高,这一现象可以用哪个摩擦机理解释 。 A、表面凹凸学说; B、粘着理论; C、分子吸附学说 计算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力时,常用以下三种摩擦条件,在热塑性变形时,常采用哪个 。 A、库伦摩擦条件; B、摩擦力不变条件; C、最大摩擦条件 下列哪个不是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 A、应力与应变之间没有一般的单值关系; B、全量应变与应力的主轴重合 C 、应力与应变成非线性关系 4. 下面关于粗糙平砧间圆柱体镦粗变形说法正确的是 。 A、I 区为难变形区; B 、II 区为小变形区; C 、III 区为大变形区 5. 下列哪个不是动可容速度场必须满足的条件 。 A、体积不变条件; B、变形体连续性条件; C、速度边界条件; D 、力边界条件 6. 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 B、屈雷斯加; 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7. 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 A、理想弹性材料; B、理想刚塑性材料; C、塑性材料; 8. 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 A、热脆性; B、冷脆性; C、兰脆性; 9. 应力状态中的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拉应力与压应力; 10. 根据下面的应力应变张量,判断出单元体的变形状态。 ??????????=80001000010ij σ ??????????--=4-0001-2027-ij σ ????? ?????=10000000020-ij σ ( ) ( ) ( ) A 、平面应力状态; B 、平面应变状态; C 、单向应力状态; D 、体应力状态 11. 已知一滑移线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点和B 点的ω角相等,均为45°; B 、如果已知B 、 C 、 D 、 E 四点中任意点的平均应力,可以求解其他三点的平均应力; C 、D 点和E 点ω角相等,均为-25°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 运新兵编 模具培训中心 二OO九年四月

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和塑性变形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变形抗力? 2.简述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应力状态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如何提高金属的塑性? 3.什么是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分几类?试分析在凸形轧辊间轧制矩形板坯时产生的附加应力? 4.什么是最小阻力定律?最小阻力定律对分析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有何意义? 5.塑性成形时,影响金属变形和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各产生什么影响? 6.为什么说塑性成形时金属的变形都是不均匀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什么后果? 7.什么是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有哪几类?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消除工件中的残余应力? 8.摩擦在金属塑性成形中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作用?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有什么特点? 9.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机理是什么? 10. 塑性成形时接触面上的摩擦条件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1. 塑性成形中对润滑剂有何要求? 12. 塑性成形中常用的液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各有哪些?石墨和二硫化钼 如何 起润滑作用? 第二章 应力应变分析 1.什么是求和约定?张量有哪些基本性质? 2.什么是点的应力状态?表示点的应力状态有哪些方法? 3.什么是应力张量、应力球张量、应力偏张量和应力张量不变量? 4.什么是主应力、主剪应力、八面体应力? 5.什么是等效应力?有何物理意义? 6.什么是平面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7.什么是点的应变状态?如何表示点的应变状态? 8.什么是应变球张量、应变偏张量和应变张量不变量? 9.什么是主应变、主剪应变、八面体应变和等效应变? 10. 说明应变偏张量和应变球张量的物理意义? 11. 塑性变形时应变张量和应变偏张量有和关系?其原因何在? 12. 平面应变状态和轴对称状态各有什么特点? 13. 已知物体中一点的应力分量为???? ??????---=30758075050805050ij σ,试求方向余弦为21==m l ,2 1=n 的斜面上的全应力、正应力和剪应力。 14. 已知物体中一点的应力分量为???? ??????---=10010010010010ij σ,求其主应力、主剪应力、八面体应力、应力球张量及应力偏张量。 15. 设某物体内的应力场为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 主应力 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等于中间主应力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A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A。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B。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A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由于屈服原则的限制,物体在塑性变形时,总是要导致最大的 A 散逸,这叫最大散逸功原理。 A、能量;B、力;C、应变;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A。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B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B中间主应力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10.多晶体经过塑性变形后各晶粒沿变形方向显着伸长的现象称为A。 A、纤维组织;B、变形织构;C、流线; 三、判断题 1.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 2.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小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3.静水压力的增加,对提高材料的塑性没有影响。(×) 4.在塑料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叫理想刚塑性材料。(×) 5.塑性变形体内各点的最大剪应力的轨迹线叫滑移线。(√) 6.塑性是材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质属性。(√) 7.塑性就是柔软性。(×)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

.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 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 摩擦系数的影响。

.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 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主应力: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的平面为主平面,其面上的应力为主应力。 2. 主切应力:切应力最大的平面为主切平面,其上的切应力为主主切应力。 3. 对数应变 答:变形后的尺寸与变形前尺寸之比取对数 4. 滑移线 答:最大切应力的方向轨迹。 5. 八面体应力:与主平面成等倾面上的应力 6. 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7. 等效应力:又称应力强度,表示一点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大小。 8. 何谓冷变形、热变形和温变形:答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通常是指室温的变形。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温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高于室温的变形。 9.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答变形过程中,物体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0.金属的再结晶 答: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11. π平面 答:是指通过坐标原点并垂于等倾线的平面。 12.塑性失稳 答:在塑性加工中,当材料所受的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后,即使载荷下降,塑性变形还会继续,这种想象称为塑性失稳。 13.理想刚塑性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既不考虑弹性变形,又不考虑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的材料。P139 14.应力偏张量:应力偏张量就是应力张量减去静水压力,即:σij ′ =σ-δij σm 二、填空题 1. 冷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滑移和孪生 2. 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和不均匀性。 3. 由于塑性变形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称为:变形织构 。 4.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 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5. 超塑性的特点:大延伸率、低流动应力、无缩颈、易成形、无加工硬化 。 6. 细晶超塑性变形力学特征方程式中的m 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7. 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 8. 塑性指标是常用的两个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9.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变形力学条)。 10. 晶粒度对于塑性的影响为: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塑性越好。 11. 应力状态对于塑性的影响可描述为:(静水压力越大)主应力状态下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时,金属的塑性越好。 12. 通过试验方法绘制的塑性——温度曲线,称为:塑性图 。 13. 用对数应变表示的体积不变条件为: 0x y z εεε++=。 14. 平面变形时,没有变形方向(设为z 向)的正应力为: 21311=()=()=22 z x y m σσσσσσσ=++。 15. 纯切应力状态下,两个主应力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衡量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数量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所谓金属的再结晶是指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3.金属热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等。 4.请将以下应力张量分解为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 =+ 5.对应变张量,请写出其八面体线变与八面体切应变的表达式。 =; =。 6.1864年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根据库伦在土力学中研究成果,并从他自已所做的金属挤压试验,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切应力有关,如果采用数学的方式,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可表述为 。

7.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工具的表面状态、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几方面的因素。 8.变形体处于塑性平面应变状态时,在塑性流动平面上滑移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方向。对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塑性区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其实质只是平均应力 不同,而各点处的最大切应力为材料常数。 9.在众多的静可容应力场和动可容速度场中,必然有一个应力场和与之对应的速度场,它们满足全部的静可容和动可容条件,此唯一的应力场和速度场,称之为真实应力场和真实速度场,由此导出的载荷,即为真实载荷,它是唯一的。 10.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11、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特 点:、、、。 12、按照成形的特点,一般将塑性成形分为和两大类,按照成形时工件的温度还可以分为、和 三类。 13、金属的超塑性分为和两大类。 14、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单晶体一样分为和。其中变形是主要的,而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知识点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 名词解释 塑性成型: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加工硬化:略 动态回复: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 动态再结晶: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结晶 超塑性变形:一定的化学成分、特定的显微组织及转变能力、特定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等,则金属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高塑性状态 塑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屈服准则(塑性条件):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指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成为屈服准则。 塑性指标:为衡量金属材料塑性的好坏,需要有一种数量上的指标。 晶粒度:表示金属材料晶粒大小的程度,由单位面积所包含晶粒个数来衡量,或晶粒平均直径大小。填空 1、塑性成形的特点(或大题?) 1组织性能好(成形过程中,内部组织发生显著变化)2材料利用率高(金属成形是靠金属在塑性状态下的体积转移来实现的,不切削,废料少,流线合理)3尺寸精度高(可达到无切削或少切屑的要求)4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生产 失稳——压缩失稳和拉伸失稳 按照成形特点分为1块料成形(一次加工、轧制、挤压、拉拔、二次加工、自由锻、模锻2板料成形多晶体塑性变形——晶内变形(滑移,孪生)和晶界变形 超塑性的种类——细晶超塑性、相变超塑性 冷塑性变形组织变化——1晶粒形状的变化2晶粒内产生亚结构3晶粒位向改变 固溶强化、柯氏气团、吕德斯带(当金属变形量恰好处在屈服延伸范围时,金属表面会出现粗超不平、变形不均匀的痕迹,称为吕德斯带) 金属的化学成分对钢的影响(C略、P冷脆、S热脆、N兰脆、H白点氢脆、O塑性下降热脆);组织的影响——单相比多相塑性好、细晶比粗晶好、铸造组织由于有粗大的柱状晶粒和偏析、夹杂、气泡、疏松等缺陷、塑性降低。 摩擦分类——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摩擦机理——表面凹凸学说、分子吸附学说、粘着理论 库伦摩擦条件T=up 常摩擦力条件 t=mK 塑性成形润滑——1、特种流体润滑法2、表面磷化-皂化处理3、表面镀软金属 常见缺陷——毛细裂纹、结疤、折叠、非金属夹杂、碳化物偏析、异金属杂物、白点、缩口残余 影响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加热温度、变形程度、机械阻碍物 常用润滑剂——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干性固体润滑剂、软化型固体润滑剂) 问答题 1、提高金属塑性的基本途径 1、提高材料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2、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3、选择三向压缩性较强的变形方式 4、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 2、塑性成形中的摩擦特点 1、伴随有变形金属的塑性流动 2、接触面上压强高 3、实际接触面积大 4、不断有新的摩擦面产生 5、常在高温下产生摩擦 3、塑性成形中对润滑剂的要求 1、应有良好的耐压性能 2、应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3、应有冷却模具的作用 4、应无腐蚀作用 5、应无毒 6、应使用方便、清理方便 4、防止产生裂纹的原则措施 1、增加静水压力 2、选择和控制适合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3、采用中间退火,以便消除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硬化、变形不均匀、残余应力等。 4、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5、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 1、在原材料冶炼时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及最终采用铝、钛等作为脱氧剂 2、采用适当的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 3、采用锻后正火或退火等相变重结晶的方法 6、真实应力-应变的简化形式及其近似数学表达式1、幂指数硬化曲线Y=B?n 2、有初始屈服应力的刚塑性硬化曲线Y=σs+B1?m 3、有初始屈服应力的刚塑性硬化直线Y=σs+B2?4、无加工硬化的水平直线Y=σs 7、为什么晶粒越细小,强度和塑性韧性都增加?晶粒细化时,晶内空位数目与位错数目都减少,位错与空位、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几率减小,位错易于运动,即塑性好。位错数目少,塞积位错数目少,使应力集中降低。晶粒细化使晶界总面积增加,致使裂纹扩展的阻力增加,推迟了裂纹的萌生,增加了断裂应变。晶粒细小,裂纹穿过晶界进入相邻晶粒并改变方向的频率增加,消耗的能量增加,韧性增加。另外晶界总面积增加可以降低晶界上的杂质浓度,减轻沿晶脆性断裂倾向。 8、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总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并非简单的线性上升;在加热过程的某些温度区间,往往由于相态或晶粒边界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脆性区,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在一般情况下,温度由绝对零度上升到熔点时,可能出现几个脆性区,包括低温的、中温的、和高温的脆性区。 9、动态回复、为什么说是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 动态回复是指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2,动态回复,主要是通过位错的攀移,交滑移等,来实现的,对于铝镁合金、铁素体钢等,由于它们层错能高,变形时扩展位错宽度窄,集束容易,位错的攀移和交滑移容易进行,位错容易在滑移面间转动,而使异号位错相互抵消,结果使位错密度下降,畸变能降低,不足以达到动态再结晶所需的能量水平。因此这类金属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即使变形程度很大,变形温度远高于再结晶温度,也只会发生动态回复,而不发生动态再结晶。 10、什么是动态再结晶,其主要影响因素?(自己总结吧,课本太乱) 动态再结晶: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结晶。与金属的位错能高地有关,与晶界迁移的难易有关 ,金属越纯,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能力越强。

【材料课件】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题集

1. 冷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滑移和孪生 2. 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和不均匀性. 3. 由于塑性变形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称为:变形织构 4.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 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5. 超塑性的特点:大延伸率 低流动应力 无缩颈 易成形 无加工硬化 6. 细晶超塑性变形力学特征方程式 中的m 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7. 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8. 塑性指标是以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塑性变形量来表示,通过拉伸试验可以的两个塑性指标 为: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9.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和组织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应力状态(变形力学 条件) 10. 晶粒度对于塑性的影响为: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塑性越好 11. 应力状态对于塑性的影响可描述为(静水压力越大)主应力状态下压应力个数越多 数值 越大时,金属的塑性越好 12. 通过试验方法绘制的塑性 — 温度曲线,成为塑性图 13. 用对数应变表示的体积不变条件为: 14. 平面变形时,没有变形方向(设为z 向)的正应力为:12132()z m σσσσσ==+= 15. 纯切应力状态下,两个主应力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 16.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和米塞斯屈服准则的统一表达式为:13s σσβσ-=,表达式中的系数 β的取值范围为:1 1.155β= 17. 塑性变形时,当主应力顺序123σσσ>>不变,且应变主轴方向不变时,则主应变的顺序 为:123εεε>> 18. 拉伸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过失稳点(b 点)所作的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真实应力Y b 19. 摩擦机理有:表面凸凹学说、分子吸附学说、粘着理论 20. 根据塑性条件可确定库伦摩擦条件表达式中的μ的极限值为(0.5---0.577) 21. 速度间断线两侧的法向速度分量:相等 22. 不考虑速度间断时的虚功(率)方程的表达式为: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俞汉清主编

第一章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 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 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 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 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

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 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 Ⅱ.按成型时工件的温度可分为热成形、冷成形和温成形。 第二章 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不同时性是由多晶体的各个晶粒位向不同引起的。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晶粒之间的连续性决定,还要求每个晶粒进行多系滑移;每个晶粒至少要求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启动才能保证。 3)晶粒与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的变形的不均匀性。 Add: 4)滑移的传递,必须激发相邻晶粒的位错源。 5)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变形更不均匀。 6)塑性变形时,导致一些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7)时间性。hcp系的多晶体金属与单晶体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晶界阻滞效应和极高的加工硬化率,而在立方晶系金属中,多晶和单晶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就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4.试分析晶粒大小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材料成形原理试题

填空题: 1、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2、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有 和 。 3、铸件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可分为 、 和 等,其均可通过 方法消除。 4、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 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5、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 6、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 润滑处理。 7、铸造应力有 、 和? 三种。 8、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 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9、铸件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可分为 、 和 等,其均可通 过 方法消除。 10、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 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 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11、材料的加工过程可以用相关的材料流程、 流程和 流程来描述。材料流程中,用来产生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或) 变化的过程称为基本过程。材料流程中的基本过 程又分为机械过程、 过程和化学过程过程。 12、通常所说弹塑性力学三大基础方程指的是 方程、 方程和 方 程 。其中表达变形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是 方程。 13、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 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 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14、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杨氏方程可写为 =θcos 。当 时,液体能润湿固体;=θcos 时,为绝对润湿; 当 时,液体绝对不能润湿固体。 15、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提高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 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16、材料中一点的两种应力状态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两应力状态的 分别相等。 17、采用主应力法分析宽度为B 的细长薄板在平锤下压缩变形。已知平衡方程为: 02=+h dx d k x τσ,接触表面摩擦条件y k f στ=,利用近似屈服条件为k y x 2=-σσ,方程的通解为: ,其中的积分常数,可根据边界条件: 确定,C = 。 18.液态金属或合金中一般存在 起伏、 起伏和 起伏。 19、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 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 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 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 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σm中间主应力σ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习习题集,DOC

欢迎共阅填空题 1.冷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滑移和孪生 2.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和不均匀性. 3.由于塑性变形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称为:变形织构 4.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5.超塑性的特点:大延伸率低流动应力无缩颈易成形无加工硬化 6.细晶超塑性变形力学特征方程式中的m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7.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8.:伸长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55 17.当主应力顺序 ε 为: 1 18. 19. 20. 21. 22.不考虑速度间断时的虚功(率)方程的表达式为:

选择题 1下面选项中哪个不是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A 改善晶粒组织C 形成纤维组织 B 产生变形织构D 锻合内部缺陷 2导致钢的热脆性的杂质元素是() A 硫C 磷B 氮D 氢 3 A 45) A 6A 1(2i i u x ??7A B C 应变增量主轴与当时的应变全量主轴不一定重合 D 应变增量dε ij 对时间t的导数 即为应变速率ε ij 8关于滑移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滑移线必定是速度间断线 B 沿同一条滑移线的速度间断值为常数 C 沿滑移线方向线应变增量为零 D 直线型滑移线上各点的应力状态相同

9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塑性变形时的泊松比ν( ) A <0.5 C =0.5B >0.5 10下面关于粗糙平砧间圆柱体镦粗变形说法正确的有() AI 区为小变形区 BII 区为难变形区 C III 区为小变形区 11A 12A B C D A 连续性A n m ?B 某受力物体内应力场为: 0,,2 3 ,6233222312===--=-=+-=zx yz z xy y x y x c y c xy c x c xy ττστσσ,系数321,,c c c 的值应为:() A 3,2,1321===c c c B 3,2,1321-==-=c c c C 3,2,1321=-==c c c D 无解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_总复习

一、1.加工硬化指经过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其塑性、 韧性下降,强度、硬度增加,继续变形的力提高的现象。 2.加工硬化的后果: 强度提高,增加设备吨位; 塑性下降,降低变形程度,增加变形工序和中间退火工序; 强化金属材料(不能热处理的),提高金属零件的强度,改善冷塑性加工的工艺性能。 3.措施:经冷塑性变形后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如将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又 将产生软化,塑性韧性提高,强度硬度降低,即产生回复和再结晶—静态回复和再结晶。 二、1.金属的塑性指固体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塑性 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性质 2.塑性的影响因素 ○1变形温度对塑性的影响 变形温度对塑性影响显著,总趋势:温度升高、塑性增加。 三个脆区低温脆区(蓝脆区)中温脆区高温脆区 主要原因: 回复和再结晶消除加工硬化 降低临界切应力,增加滑移系 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增强热塑性作用 加强晶界滑动作用 ○2变形速度对塑性的影响 增加变形速度会使金属晶体的临界切应力升高,使塑性降低 增加变形速度,温度效应显著,金属温度升高,使塑性提高 增加变形速度,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复和再结晶,使塑性降低 工艺过程中一般希望提高变形速度 降低摩擦改善不均匀性 减少热量损失 增强惯性流动 ○3应力状态对塑性的影响 主应力状态中,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的塑性越好;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的塑性越差。 原因 拉应力促进晶间变形,加速晶界破坏; 三向压缩应力有利于愈合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损伤;而拉应力则相反,它促使损伤的发展; 压应力有利于抑制和消除晶体中塑性变形产生的各种微观破坏,拉应力相反; 三向压应力能抵消由于不均匀变形引起的附加拉应力。 ○4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对塑性的影响 晶格类型的影响 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塑性较好 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塑性较差 密排六方晶格结构:塑性较差 组织结构的影响

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非均质形核 答:液态金属中新相以外来质点为基底进行形核的方式。 2.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 答:粗糙界面:a≤2,固液界面上有一半点阵位置被原子占据,另一半位置则空着,微观上是粗糙的; 光滑界面:a>2,界面上的位置几乎被原子占据,微观上是光滑的。 3.内生生长与外生长 答:内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 外生生长:在液体内部生核自由生长的生长方式。 4.沉淀脱氧 答:沉淀脱氧是指将脱氧元素(脱氧剂)溶解到金属液中与FeO直接进行反应而脱氧,把铁还原的方法。 5.缩孔缩松 答:缩孔:纯金属或共晶合金铸件中最后凝固部位形成的大而集中的孔洞; 缩松: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铸件凝固中形成的细小而分散的缩孔。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液体原子的分布特征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即液态金属原子团的结构更类似于固态金属。 2.界面张力的大小与界面两侧质点结合力大小成反比。衡量界面张力大小的标志是润湿角θ的大小。润湿角越小,说明界面能越小. 3.金属结晶形核时,系统自由能变化△G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相变驱动力为体积自由能的降低,相变阻力为表面能的升高。 4.一般铸件的宏观组织由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三个晶区组成。 5.根据熔渣随温度变化的速率可将焊接熔渣分为“长渣”与“短渣”。“长渣”是指随温 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主考教师必须于考试一周前将试卷经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字后送教务科印刷。2、请命题教师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题目或用 A4 纸横式打印贴在试卷版芯中。 6.金属中的气孔按气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三、间答(每题5分,共30分) 1.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 答:铸件凝固方式: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和逐层凝固方式 影响因素包括: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温度范围大小、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 2.用图形表示K0<1的合金铸件单向凝固时,在以下四种凝固条件下所形成的铸件中溶质元素的分布曲线: (1)平衡凝固; (2)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完全混合; (3)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扩散; (4)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部分混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模拟题

考生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 1. 塑性是指: _ 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2. 金属的超塑性可分为细晶超塑性和相变超塑性两大类。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影响金属塑性的主要因素有:化学成份,组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力学条件。 5. 等效应力表达式: 。 6. 常用的摩擦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库伦摩擦条件,常摩擦条件 。 7.π 平面是指:通过坐标原点并垂于等倾线的平面,其方程为 __ 。 8.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 主应力 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9.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10. 在有限元法中:应力矩阵 [S]= ,单元部各点位移 {U}=

三、计算题(共计 40 分) 1 、已知金属变形体一点的应力量为Mpa ,求:( 18 分) (1) 计算方向余弦为 l=1/2 , m=1/2 , n=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 (2) 应力偏量和应力球量; (3) 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解: (1) 可首先求出方向余弦为( l,m,n )的斜截面上的应力() …… 4' 进一步可求得斜截面上的正应力 …… 2' (2) 该应力量的静水应力为 …… 2' 其应力偏量

…… 2' 应力球量 …… 2' (3) 在主应力面上可达到如下应力平衡 …… 2' 其中 欲使上述方程有解,则 …… 1' 即 解之则得应力量的三个主应力 …… 2' 对应地,可得最大剪应力 …… 1' 2 、如图所示,设有一半无限体,侧面作用有均布压应力,试用主应力法求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刘全坤版塑性部分课后答案

字号:[ 放大、标准] 塑性成形: 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工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因此又称为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 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优点: (1)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2)改善了金属的组织和结构 (3)材料利用率高 (4)尺寸精度高 根据加工时金属受力和变形特点的不同,塑性成形可分为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形两大类。前者的典型加工方法有锻造、轧制、挤压和拉拔等;后者则有冲裁、弯曲、拉延和成型等。

虽然塑性成形方法多种多样,且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但他们都涉及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主要有: (1)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和机理; (2)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塑性行为、抗力行为和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 (3)变形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和质点流动规律; (4)所需变形力和变形功的合理评估等。 研究和掌握这些共性问题,对于保证塑性加工的顺利进行和推动工艺的进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章将环绕这些方面作简要介绍,以为读者学习各种塑性成形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三、塑性变形成形理论的发展概况 塑性成形力学,是塑性理论(或塑性力学)的发展和应用中逐渐形成的:

1864年法国工程师H.Tresca首次提出最大切应力屈服准则 1925年德国卡尔曼用初等应力法建立了轧制时的应力分布规律; 萨克斯和齐别尔提出了切块法即主应力法;再后来,滑移线法、上限法、有限元法等相继得到发展。 四、本课程的任务 目的: 科学系统地阐明金属塑性成形的基础和规律,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任务: 1)掌握塑性成形时的金属学基础,以便使工件在成形时获得最佳的塑性状态,最高的变形效率和优质的性能; 2)掌握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和屈服准则等塑性理论基础知识,以便对变形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寻找塑性变形物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 3)掌握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规律和变形特点,分析影响金属塑性流动的各种因素,以合理地确定坯料尺寸和成形工序,使工件顺利成形; 4)掌握塑性成形力学问题的各种解法及其在具体工艺中的应用,以便确定变形体中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所需的变形力和功,为选择成形设备和设计模具提供依据。 字号:[ 放大、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