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王新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要以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的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设计要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由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入手,列举生活中所接触天然气--甲烷,然后分析它的结构,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并不要求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迁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初步应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来全面认识甲烷。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空间想象思维较弱,所以在学习中应用辩证的观点从结构理解性质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制作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对《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课时分配建议为1课时。
对甲烷的教学建议: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甲烷,对甲烷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高中教学应把结构、性质和用途作为学习的重点,尤其是化学性质的学习。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本课采用信息加工模式,充分体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讲解甲烷的存在、用途、性质、结构,让学生以甲烷作载体去体会有机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三、学情分析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一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胜心强、兴趣广泛;但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认识能力不足,思维活跃但不深刻的阶段,这些是我们
应该充分认识到的。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甲烷,对甲烷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中重点是学生甲烷的化学性质,而且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新知识可以学,因为这部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认识综合利用甲烷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2、认识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初步认识取代反应的概念;
3、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甲基的概念;
4、知道可燃性气体在保存、点燃中的安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等开放的问题情境,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
2、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价值。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以及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谈到教学方法,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教无定法”。具体怎么教,要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
1、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课本设置了许多实验探究的内容,实验探究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实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2、“教学”二字从字面上认识是教在前学在后,课程改革要改变“师说生听”的状况其目的是要改变不注重学生感受的倾向,而有些学习内容教师不教,学生是不会的,所以用讲授法教学就很有必要。
3、新课标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利用好网络精心地设置一些问题,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和讨论。
七、教学用具:
PPT课件,模型: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甲烷、乙烷、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仪器:铁架台、水槽、酒精灯、储气罐、小烧杯
药品:甲烷、氯气、饱和食盐水、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八、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情境创设]:在PPT上给出三个关键词:
1、可燃冰
2、西气东输
3、矿难
并分别给学生展示与这三个词相关的图片
(设计意图:由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词,引入今天的课题——甲烷)
[提出问题]从这三个关键词和相关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能想的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得到一致的想法
[板书]: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过渡]: 通过刚才的关键词和图片,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天然气(甲烷),那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天然气在自然界如何存在的呢?
[投影]天然气的存在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天然气在自然界的存在,那同学们想知道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