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八单元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后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八单元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后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八单元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后习题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列人物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

A.孙中山B.李鸿章C.梁启超D.张謇

2.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A.实业救国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

3.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A.民主政治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C.民族工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变化

4.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5.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6.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B.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

C.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

D.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7.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8.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中西文化融合B.习惯完全西方化C.天文学发展迅速D.汉语词汇丰富

9.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D.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10.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人物的发型②饮食的方式③照明手段④墙上画作的风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二、判断题

11.百日维新期间,你会看到大街上,人们都纷纷剪下头上的辫子。()

12.状元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三、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为什么“求富”?材料一反映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材料图表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 ?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外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所述,说说你的感悟。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洋派人物洋溢“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圣诞、复活节等洋节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等下层社会成员,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对西方近代文明生活欣然向往,也只得“望洋兴叹”,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

——《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中第3阶段情况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娱乐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15.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1)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民国初年主要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见图1)

材料三:民国初年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见图2)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材料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曲线图(见图3)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工业在何时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有哪些?(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D

6.A

7.B

8.A

9.D

10.C

11.错误

12.正确

13.(1)原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事工业。因素:清王朝及封建官僚的控制(清王朝的

封建统治)

(2)序号: 3;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征:总体落后: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3)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对习俗的改造。

积极影响:开启民智,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4)言之成理即可。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要使国家富强,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或近代前期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变革的体现。

14.(1)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沿海地区文化发展快,内地城市和农村文化封闭落后,商人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成为领导阶级,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被排斥在外。

(3)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务、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国,经济方面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会改变社会面貌的,政治方面变法维新运动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至少中国封建统治有所松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后来辛亥革命的促成是不可小视的,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思潮的涌入,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生活习俗方方面面的变化。15.(1)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2)从行业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或者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言之有理即可)从地区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或者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言之有理即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1912--1919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答出一点即可)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 2.下表显示,到1913 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进口贸易价值和机器设备进口价值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明() A.中国机器工业发展显著 B.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D.一战刺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4.某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在该书中,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①女子缠足②男子剪掉辫子③穿翎顶补服④跪拜礼⑤鞠躬、握手礼⑥“老爷”“大人”等称呼⑦“先生”“君”等称呼A.①②③④B.②⑤⑦ C.③⑤⑥⑦D.①③⑤ 5.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③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7.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中国社会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化的因素有() ①经济的发展②政治的变革③教育的变革④中西文化交汇碰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强”和“求富”的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到了263 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材料二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题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2.民族工业的发展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辛亥革命。 (2)发展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时间: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2)发展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______________”。 4.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时间:一战后到解放前。 (2)曲折发展的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②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摧残。 5.著名实业家:状元实业家___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___”的道路。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6.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知识点 2 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____________,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684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 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 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林彪、罗荣 桓刘伯承、邓小平、 粟裕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 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 军 东北、华北人 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 境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

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 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 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 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 法、意、奥、比利时、 荷兰、西班牙11个 国家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 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 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1-2单元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第1课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题

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班的耶松船厂吞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①民族工业在起步时期资金少,规模小②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③民族工业行业、地区分布不均匀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⑤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居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4.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谓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7.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考取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他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周学熙 D.张謇 8.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9.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行能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马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2.鸦片战争 鸦片危害: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第1课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 面交锋:鸦片战争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⑶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 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2.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从《三大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5.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2.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结论:(1)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2)“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探究二】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结论: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特点:(1)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2)近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近代文明;(3)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结论:(1)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2)“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探究二】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结论: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