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分析
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分析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形式,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及保障人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进行分析。
一、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污染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不仅供给人类生活所需,也承载着复杂的生态系统。
了解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对于科学合理地保护河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分析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河流水质相关数据。
首先,选择多个不同地区的河流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有关水质的历史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水质监测站的水质指标、降雨情况、河流的地理环境特征等。
接下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水质指标的演变规律在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的分析中,水质指标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总有机碳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长时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例如,水温会随季节变化,夏季水温普遍偏高;溶解氧与氨氮呈反向变化趋势,即溶解氧浓度下降时,氨氮浓度增加。
总有机碳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增加时,总有机碳浓度也会增加。
四、污染源解析通过长时序演变规律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河流水质中存在的污染源。
比如,氨氮浓度的增加可能与农业活动和养殖业的废水排放有关;总有机碳的增加可能与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有关。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确认这些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五、未来趋势预测与管理策略通过对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例如,如果发现某些污染指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就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的污染治理措施;如果发现水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就需要加强保护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六、结论通过对河流水质长时序演变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河流水质的变化趋势,为河流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河流湖泊水位变化与洪涝频发分析
河流湖泊水位变化与洪涝频发分析河流湖泊是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宝库,它们的水位变化和洪涝频发与气候、地质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水文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探讨河流湖泊水位变化与洪涝频发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水位变化的原因。
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湖泊的水位。
当降雨量增加或者蒸发量减少时,河流湖泊的水位就会上升;相反,如果降雨量减少或者蒸发量增加,水位就会下降。
其次,人类工程活动也对水位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水库建设、引水工程以及河道改造等工程活动会改变河流湖泊的水位。
水库的建设可以调节河流的水位,当发生枯水期时,水库可以释放水来增加河流的水位;而在洪水期,水库又可以调蓄洪水,防止洪水泛滥。
引水工程则可以将水从湖泊或者其他地方引到需要的地方,人为地改变湖泊的水位。
河道的改造也可以通过深化河道,增加河流的水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洪涝频发的分析。
洪涝是指河流湖泊水位上升到超过河岸的最高水位,并造成农田或者城市内涝的现象。
洪涝频发与水资源的分布、地形地貌、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河流湖泊水位的上升需要有足够的水量供应,如果降雨量大于水体的蒸发量,水位就会上升。
而地形地貌则会影响水的流动状况,如山区容易发生山洪,平原地区则容易发生积涝。
除了气候和地形地貌,人类活动也对洪涝频发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过度开发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都会增加洪涝的发生频率。
城市的密集化建设会导致大量的硬质地面,而这些硬质地面无法有效地吸收和渗透降雨水,从而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此外,过度开发也会破坏湿地和水体的生态系统,减少了自然的调蓄能力,增加了洪水的威力。
在面对水位变化和洪涝频发的挑战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调节河流湖泊的水位。
但是在建设水利工程时,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并避免对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
南明河干流中下游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南明河干流中下游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南明河干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其中下游涵盖着沈阳、辽阳、抚顺、本溪等多个城市
和农村地区。
由于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明河干流中下游水文环境复杂,不同季节、不同流域水质差异明显。
为了揭示南明河干流中下游丰水期、枯水期水质分布变化规律,本文基于多个水质指标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流域的水质变化特征。
南明河干流丰水期主要出现在6-8月份,此时洪水泛滥,水量多,水流湍急。
丰水期
的水质受到来自上游的污染物和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的影响,因此河道水质普遍较差,浊
度高、COD、BOD和营养盐等指标超标现象普遍。
具体来说,南明河下游阶段丰水期受到城市污水的影响较大,水质指标超标程度较高;而中游阶段丰水期受到面源污染的影响,水
质指标超标程度较高;而上游阶段丰水期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较大,水质指标也较高。
因此,在南明河干流中下游的丰水期,水质空间分布变化的规律是:水流越下游,受城市
污水和工业污染物的影响更大,水质越差;水流越上游,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更大,水
质也越差。
结论
南明河干流中下游的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不
同流域,受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综合多种水质指标分析,政府和相关部
门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高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尽力改善南明河干流水环境
质量。
大伙房水库暴雨洪水前后水体变化趋势分析
东北水利水电2014年第11期大伙房水库暴雨洪水前后水体变化趋势分析费丹1,付殿峥2[摘要]文章基于1995年特大洪水和2013年的“8.16”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前后大伙房水库水体透明度监测数据,分析了两次洪水前后库区水体透明度变化趋势,并对两次洪水前后水体透明度变化差异性进行解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是影响库区洪水后水体透明度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关键因素。
最后针对洪水所导致的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所带来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洪水;透明度;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TV1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624(2014)11-0038-02(1.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110003;2.华北电力大学,资源环境研究院,教育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1引言水体透明度是描述湖泊、水库光学的一个重要参数,与水体中悬浮物、胶体物质和藻类等含量有关,同时也是评价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水质变化趋势和饮用水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直观反映湖水清澈和混浊程度,水体透明度的测量,由于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因而成为湖泊常规调查中基本观测项目之一。
2水体透明度监测2.1水体透明度点位选取依据大伙房水库1995—1996年、2012—2013年透明度的历史监测资料,在两次洪水前后透明度变化趋势分析时选用了不同的监测点位的数据,在进行“95.7”透明度变化趋势分析时,选取了大伙房水库库区6个点位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为浑7左、浑7右、浑37左、浑37右、浑57、浑73六个点位。
而在2013年“8.16”洪水透明度变化趋分析中选用了抚顺取水口、浑7左、浑7右、浑37左、浑37右、浑73六个监测断面。
2.2透明度监测方法依据SL87-1994,利用透明度圆盘法(塞氏盘法),对各断面暴雨洪水前后水体透明度进行监测。
3监测结果分析3.1“95.7”洪水前后透明度变化趋势1995至1996年,大伙房水库经历“95.7”洪水前后的透明度变化趋势表明:“95.7”前后洪水大伙房水库六个监测断面透明度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同时洪水导致的较低水体透明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历时较长。
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研究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研究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与供应设施,其蓄水期间水质的变化对水库的运行和水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水库蓄水期间水质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库水源的水质、蓄水前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库区附近的人类活动等。
其中,水库水源的水质是决定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若水库水源的水质良好,蓄水后水质的变化可能较小;若水库水源的水质差或受到污染,则蓄水后的水质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甚至达到污染的程度。
蓄水前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也对水库蓄水期间水质的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主要包括降水和温度,而环境条件包括土壤和植被等。
降水量的多少和强度会影响库区水体中的溶解物含量,温度变化则会引起水体的混合和大气溶解氧的变化。
土壤和植被的变化会对水库的水质产生影响,如土壤侵蚀可能导致库区水体中的悬浮物增加,植被的死亡或衰退可能引起水库水质的营养盐含量上升。
此外,库区附近的人类活动对水库蓄水期间水质的变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中的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沿岸开发等会导致水库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负荷增加,从而影响水质的变化。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能导致库区土壤侵蚀、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进而对水质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基于以上因素,对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库水体资源。
研究水库蓄水前的水源水质和营养盐含量、库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附近人类活动的情况,可以进行水库蓄水后水质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前预知水质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水污染的风险。
此外,研究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的规律还有助于深入了解水库水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为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库蓄水期间,水体的混合和营养盐负荷的变化会影响水库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研究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评估水库的生态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时晓飞 王桂玲(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石家庄 050031) 目前水质监测规范规定,河道水质站1年内取6~12次水样进行分析,因此在“水质简报”和“水资源公报”编制中常以月、汛期、非汛期和年的平均值对水质进行评价,这样做是否符合河道水质的实际变化呢?尤其是河北省来水的时程分配不均匀,70%以上的来水量集中在汛期,且汛期来水又主要由几次洪水所造成,因此研究和探讨洪水期水质的变化规律很有必要。
探求水质和水量结合评价方法在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1996年汛期,分别在子牙河系的冶河、大清河系的拒马河、永定河系的清水河段进行了次洪水过程的水质监测,初步分析研究了洪水期次洪水的水质变化规律。
1 研究河段的选取为探讨不同水质污染状况下的河流洪水期水质变化规律,选取污染源组成、污染物种类不同,具有代表性的3个河段进行监测。
此次监测恰逢子牙、大清河系发生“968”特大洪水,为研究提供了机遇。
为探讨河段不同洪水过程的水质变化规律,分别对全年的第一场洪水、最大洪水、最后一次洪水过程按水位流量的变化进行稠密取样分析。
1.1 具体选定河段的基本情况张家口站位于永定河支流清水河上,流域面积为230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974亿m3,枯季有断流现象。
污染源以崇礼县的工业企业排污为主,张家口市上游的皮革厂、药厂排放的污水及一定量的居民生活污水也汇入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1.49万t/a。
流域内农药平均用量不足5.0kg/hm2,化肥的使用量不足200kg/km2。
主要有害物质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紫荆关站位于大清河支流拒马河上游,流域面积176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14亿m3。
紫荆关水文站上游1.5km处有“五一”渠引水入安各庄水库。
涞源县占测站以上流域面积的95%,因此,污染源以涞源县排污为主。
据调查,流域内共有排污企业108个,以治金建材为主。
污水排放总量1624.06万t/a,经处理排放的仅721.38万t/a,生活污水排放量921.30万t/a,化肥使用量4789t/a,农药使用量13. 619t/a。
澧水洪水特征及变化规律
n
2
(4)
水文计算中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系列 的相对离散程度的一个参数,称为变差系数,或称离 差系数、离势系数,用 Cv 表示,其计算式为:
Cv
x
k1 1
n
2
(5)
量均较石门站大,表明津市站洪水相对年际变化较 大。两个水文站历年最高水位与最大流量的偏态系数 大于零,为正偏。
澧水洪水特征及变化规律
李志龙 1,2,毛德华 1,冯
1
畅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沙 2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长沙 Email: zsulizhilong@
收稿日期:2013 年 2 月 27 日;修回日期:2013 年 3 月 21 日;录用日期:2013 年 4 月 2 日
xi x
Cs
3
2
n
xi x
n 3
3
(6)
(2)
上式右端的分子、分母同除以 x 3 ,则得:
Cs
2) 均方差 均方差是反映系列中各变量集中或离散的程度。 研究系列集中或离散程度, 常采用方差 Dx 或均方差, 计算公式为:
Dx 1 2 xi x n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b)
Figure 1. (a) Shimen maximum flow and highest water level; (b) Jinshi maximum flow and highest water level 图 1. (a) 石门站最大流量与最高水位;(b) 津市站 最大流量与最高水位
摘
要:收集了澧水津市与石门两个水文站年最大流量及最高水位资料,据此,分析了澧水洪水特征。
丹江口水库近十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丹江口水库近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水库主要入河河流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以及主要出流河段的水质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水库近十年来的水质变化情况。
其次,我们对水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逐年对比的方式,比较不同年份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同时,还可以计算每年的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以了解整体水质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需要对水库水质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
根据水质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等。
通过找出主要原因,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水库的水质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水质分析只是基于丹江口水库的监测数据,对于整个流域内的水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还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水质变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
综上所述,通过对丹江口水库近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水质变化趋势。
这对于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洪水灾害对水质和水资源的影响
洪水灾害对水质和水资源的影响洪水是指由于降雨量超过土壤所能容纳的水分,或河流湖泊水位上涨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大面积地区内水体暴涨的自然灾害。
洪水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也对水质和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洪水灾害对水质和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一、洪水对水质的影响1. 水体污染洪水过程中,水量剧增,可能会冲刷地表和河床的污染物,如化学污染物、垃圾、农业农药等,进一步污染水体。
洪水还可能导致废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损毁,使污水直接排入水源中,使水质恶化。
2. 水中营养物质过载洪水过后,底泥和淤泥会被搅动并重新分布在水体中。
这些含有大量养分的淤泥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升高,促进藻类的繁殖和水华的形成。
水华会消耗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造成危害。
3. 水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释放洪水中,受污染的水和底泥被冲刷进水源中,导致水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升高。
这些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并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的生态风险。
二、洪水对水资源的影响1. 水资源浪费洪水所带来的大量水源往往无法有效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洪水可能会破坏水库和水源设施,导致水资源受损甚至无法再次利用。
2. 水源地改变洪水能够改变河流和湖泊的水流方向,冲刷河岸和河道,导致水源地的位置和特性发生改变。
这可能导致水源地淤积、水质下降和水源减少,对周边地区的供水构成威胁。
3. 水生态系统破坏洪水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可能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洪水会冲走水生植被,摧毁鱼类产卵地和其他生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应对洪水灾害的对策1. 加强水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和洪水风险的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洪水对水质的影响。
2. 建设防洪设施加大对防洪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堤坝、护岸和涵洞等防洪设施的抗洪能力,有效减少洪水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暴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暴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暴雨来临时,河流的水质往往会受到较大影响。
暴雨的降临导致水量的剧增,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水中的污染物沉降等,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暴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暴雨会导致土壤侵蚀,进而影响河流的水质。
当大雨倾泻而下时,雨水会冲刷土壤表面,将大量的泥沙带入河流中。
这些泥沙会使河道淤积,使得水流变慢,暴雨过后,这些泥沙会沉积在河床上,形成沉积物。
除此之外,泥沙携带着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质,会对河流的透明度、浊度和溶解氧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
其次,暴雨还会导致污染物的输入,加剧水体污染。
暴雨将雨水以猛烈的力量输送至河流中,这样就会将沿途的污染物冲刷带入河流,使得河水受到严重污染。
这些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农药、工业废水等。
这些有害物质的输入会使河流的水质急剧下降,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此外,暴雨还会破坏河岸带植被,进而对河流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河岸带是河流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植被对河流的水质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防止水中污染物流入河流。
然而,在暴雨的冲刷下,河岸带的植被往往会遭受破坏,河岸的土壤也会被冲刷走,这就削弱了对河流水质的保护作用,使得河流更容易受到污染。
为了应对暴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应加强河道和河岸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保护河岸带的植被。
加强生态修复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泥沙和污染物的输入,从根本上改善河流的水质。
其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减少土地的裸露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和泥沙输入。
此外,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规划雨水排放,减少污水和有害物质的流入河流。
总之,暴雨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包括土壤侵蚀、污染物输入以及对河岸带植被的破坏等。
河流水位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河流水位变化趋势分析报告一、引言河流的水位变化是自然环境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影响流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旨在对某河流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对河流水位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我们收集了过去十年该河流的水位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本地气象局、水利厅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记录。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严格筛选了具有充分代表性和高质量的数据以降低误差。
三、河流水位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年际变化趋势以过去十年为基准,我们发现该河流的水位存在年际变化。
通过对年平均水位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水位在某些年份呈现上升趋势,而在其他年份呈现下降趋势。
这种年际变化可能与降雨量、季节性融雪等自然因素有关。
2. 季节性变化趋势在季节上,该河流水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以春季和夏季为例,我们观察到水位逐渐上升,并在夏季达到高峰。
而在秋季和冬季,水位则逐渐下降。
这种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到降雨量、融雪和蒸发等因素的影响。
3. 长期变化趋势除了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外,我们还发现该河流水位存在长期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多年水位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水位整体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
这种长期变化可能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大规模抽水取用等因素相关。
四、影响与建议河流水位的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基于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水资源管理:根据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确保流域内各部门和居民的用水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2. 生态保护:加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合理的水位调整、湿地恢复等措施,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
3. 灾害防治:针对水位变化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风险,加强防汛工作,建设和完善相应的防洪设施和应急预案。
4. 气候适应:面对长期变化趋势,加强气候监测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流域内各部门和居民的气候适应能力。
水库的水文特性分析:流量、水位与水质的变化规律
0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采用现代水文监测技术,实时采 集水库的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评价
• 根据水文分析结果,评价水库的水文特性,如蓄水量、流量、水质等 • 为水库的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库的安全和效益
水库水文特性分析:流量、水位与水质的 变化规律
01
水库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水库的定义及其在水利中的地位
水库的定义
• 通过人工修建的堤坝、闸门等工程设施,将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汇集起来,形成具 有一定容积和调节能力的蓄水区域 •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径流、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
水库在水利中的地位
02
人为因素
•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影响水库水质 • 农业污染:农药、化肥使用等影响水库 水质 • 生活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水库水质
水库水质的变化趋势及其预测
01
水库水质变化的趋势
•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库水质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 • 水库水质受到水资源利用和调度 的影响,呈现季节性变化的趋势
• 加强水库水文的监测与数据采集,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优化水库水文分析和评价方法,提高 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 制定并实施水库水文管理政策和措施, 保障水库的安全和效益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水质评价方法
• 单一指标评价法:根据某一 水质指标的浓度,评价水质的 好坏 • 综合指标评价法:根据多个 水质指标的浓度,综合评价水 质的好坏
水库水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01
自然因素
• 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风力等影响水 库水质的变化 •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影响水库的水文 条件,从而影响水库水质 • 水文条件:水库的入库流量、出库流量、 蓄水量等影响水库水质的变化
江河水文数据分析
江河水文数据分析1. 引言江河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水文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江河的变化规律和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对江河水文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江河水文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数据源本研究所使用的江河水文数据来自于各地的水文测站,包括流量、水位、蓄水量等指标。
这些数据经过精心收集和整理,并经过质量控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江河水文特征分析首先,我们对江河的水文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统计流量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江河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长期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绘制降雨-径流关系图来了解降雨对流量的影响,并对江河的径流特征进行描述。
此外,我们还可以计算江河的年均流量、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以掌握江河的总体水文特征。
4. 江河水文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江河水文数据的长期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江河水文的变化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江河流量的年变化速率,并通过趋势分析判断其是否呈现上升或下降趋势。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水位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来了解江河的涨落情况。
这些趋势分析结果对于江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 江河水文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江河水文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江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流量和水位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江河对沿岸生态系统的供水情况以及洪水风险。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年际流量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估其生态功能。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水位波动对河岸侵蚀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为保护沿岸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6. 结论本文通过对江河水文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江河水文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江河水文数据的准确分析和解读对于合理利用江河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江河水文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江河的运行规律,为江河流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洪水对水质和水源保护的影响
洪水对水质和水源保护的影响洪水是指由于超标降雨、河流堤坝决口或河床溃堤等原因,导致水体暴涨、泛滥甚至冲毁周边区域的自然灾害。
洪水不仅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也对水质和水源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洪水对水质的污染和水源的破坏两个方面来探讨洪水对水质和水源保护的影响。
一、洪水对水质的污染洪水的暴发会引发水源区域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混浊,导致水质污染。
当洪水引发土壤冲刷时,大量的泥沙、污泥和有机物会被冲刷入水体中,使水体浑浊度升高。
同时,洪水还会将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物冲刷至水源,使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超标。
此外,洪水还可能导致垃圾、废弃物的漂浮和沉积,进一步加剧水质的污染。
洪水造成的水质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污染水源的水体可能带来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而引发的水传染病,如霍乱、痢疾等。
同时,水中重金属、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超标含量也会对人体造成长期潜在危害,例如损害肝脏功能、引发癌症等。
二、洪水对水源的破坏洪水的冲刷力和侵蚀力很强,能够改变水源地的地形格局,对水源保护造成破坏。
在洪水过程中,悬移质颗粒的沉积和泥沙的堆积不仅会导致堤岸和河床的破坏,还可能阻塞水源的流动路径,引发水位上升和积水。
这样的情况对于湖泊和河流来说,会使沉积物增多,导致堆积体积增大,甚至影响水深和流量。
洪水还会对水源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消极的影响。
由于洪水对水体的混浊和湿地的毁坏,许多水生植物和动物生境遭受破坏,物种数量减少。
失去生物多样性的水源区域,不仅影响生态平衡,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微生物来净化水质。
三、洪水对水质和水源保护的启示洪水对水质和水源保护造成了重大影响,我们也应意识到洪水所带来的启示。
首先,应加强洪水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洪水的迹象,采取措施避免洪水带来的水质污染和水源破坏。
同时,洪水发生后,应及时清理沉积物,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应加强水源保护意识,针对洪水可能导致的水源破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灞河流域下游段汛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桥断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现场调研及样品采集,共计8次。 雨期采样范围要尽可能控制在洪水起—涨—停的全过程,一次 降雨过程要尽可能采水样5次以上,起涨时2~3次、顶峰时1~2 次、退水时2~3次。雨期采集水样共5次,分别为:小降雨两次 (2017-7-27、2017-9-9)、一般降雨两次(2017-7-6、2017-729)、大降雨一次(2017-7-22)。非雨期采样应选择在几日连 续无降雨的时间段,以此为基础,并作为灞河下游河段的基流 现状,与雨期水样形成对照实验,共3次。
178. [4] 马志峰. 灞河流域信息特征提取及水文水质模拟研究[D].西安:
陕西科技大学,2016. [5] 史方方.西安市主要河流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探析[J].水
资源研究,2018(2):207-214.
作者简介 徐晶(1992-),女,陕西省榆林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助
理工程师,现就职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水文水资 源与水环境研究。
0.15
0.12
0.05
7-22
0.20
0.36
0.03
雨期
7-27
0.11
0.09
0.08
7-29
0.03
0.57
0.03
9-9
0.32
0.20
0.12
均值
0.16
0.27
0.06
6-27
/
0.08
0.02
非雨期
7-5
0.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5
/
8-2
0.04
/
0.01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洪水演进规律变化分析
第40卷第5期 2018年5月人民黄河YELLOW RIVERV〇1.40 ,No.5May,2018【水文泥沙】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洪水演进规律变化分析李保国,崔振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摘要:为了给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工程建设管理、防洪减灾、水文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根据I960—2015年龙门站50场流量6 000 m3/s以上的洪水资料,对河段洪水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①小北干流洪水平均传播时间为15.2 h,1986年以后传播时间逐步延长,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30.6 h。
近年来随着河道的持续冲刷,传播时间缩短为约20 h。
②小北干流河段洪水平均削峰率为30%,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以及90年代至2015年是削峰率偏高的两个时期,2003年以后随着河段发生全线冲刷,削峰率呈减小趋势。
③小北干流洪水传播时间及削峰率的变化与河道条件及水沙条件关系密切。
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后河道淤积导致过流能力减弱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遭遇较为不利的来水来沙条件,是河段洪水传播时间延长、削峰率增大的直接原因。
同时,洪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峰型、“揭河底”冲刷等也会对传播时间和削峰率产生影响。
关键词:传播时间;削峰率;演进规律;洪水;小北干流;黄河中图分类号:TV122;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wn.1000-1379.2018.05.003Variations in Flood Routing Rules in Xiaobeiganliu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LI Baoguo, CUI Zhenhua(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Zhengzhou 45000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iver management works in Xiaobeiganliu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by using 50 big floods data which are over 6,000 m3/s during the years from 1960 to 2015 of Longmen Hydrological Station,the rule of flood routing in Xiaobeiganliu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flood propagation time in Xiaobeiganliu reach is 15.2 hours,alter 1986 the propagation time gradually extends,reaches the maximum in 2003.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ed erosion of the channel propagation time was shortened,approximately 20 h. The average flood clipping rate in Xiaobeiganliu reach is 30%,in late 1960s to early 70s and 90s until 2015 is two periods that clipping rate is high,after 2003 with river scour occurs across the board,clipping rate is decreased. The variation of flood propagation time and clipping rate correlates closely to the conditions of river and the conditions of water and sedimen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Sanmenxia Reservoir,river channel sedimentation causes the over-current capacity weakened and the reach suffered unfavorable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since 1990s is the direct reason that the flood propagation time prolongs and the clipping rate increases. At the same time,the flood peak flow- size,peak shape and the bottom tearing erosion may also influence the propagation time and clipping rate.Key words:propagation time;clipping rate; routing rule; flood; Xiaobeiganliu reach; Yellow River黄河小北干流历史上为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 演进规律复杂。
洪水对水质的影响及水源保护
洪水对水质的影响及水源保护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对水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水质的改变会给人们的生活、农业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水源,减轻洪水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一、洪水对水质的影响1. 悬浮物的增加:洪水来袭时,大量的泥沙和废弃物被冲刷至水体中,导致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这些悬浮物的存在会遮蔽水面,使阳光无法直接进入水中,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同时,悬浮物还会影响水中生物的呼吸和摄食,降低水质。
2. 污染物的释放:洪水可以将污染物带入水体,如化肥、农药、油漆、重金属等。
这些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化肥和农药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当它们进入水中时,会导致富营养化问题,引发水华等生态灾害。
3. 水体混合: 洪水带来的狂暴水流会使水体发生剧烈的混合,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
缺氧的水体无法维持生物的正常呼吸,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二、水源保护措施1.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灌溉用水和供水水源地应设立保护区,禁止未经净化的废水和污水直接排放至水体,防止污染物进入水源地。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并加强巡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修复。
2. 推广清洁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推广有机农业、温室种植等农业模式,控制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的量和频次。
建立农田保护地带,减少洪水对农田的侵蚀和污染。
3. 衡量和监督工业排污: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工业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净化后再排放。
对违反排污标准的企业依法严惩,以防止工业污染对水源造成的影响。
4. 加强洪水预警和应急准备:通过建立高效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通报洪水的发生和预计影响区域,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加强灾后的紧急救援和水源恢复工作,尽快清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悬浮物。
5.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培养公众爱护水环境的习惯和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到水源保护的行动中。
汛期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影响规律浅析
汛期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影响规律浅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两种水资源的水质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质量的基础因素。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汛期对水质的印象最为集中与明显,因此,研究并掌握汛期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影响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水质,还能有效防治和控制水污染,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现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文章将在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汛期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
标签:汛期;水质;影响规律汛期是一种水利现象,河流水位会在汛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
由于气候与降水量的不同,我国汛期在南北方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尽管如此,各个区域的河流都会在汛期得到大量的水源补给,水质同其他时期相比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化,为此,汛期成为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掌握这一因素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对于解决水资源污染与紧缺问题,对于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都将产生深远的有利影响。
一、水质影响因素分析水资源的水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自然方面来说,气候、土壤、降雨量、植被、地形、地表结构等都会在不同方面,对水资源的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人为方面来说,人们的各种生活与生产活动也无一不在影响着水资源的水质。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存在形式的差异使得两种水资源的水质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介绍。
1、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①自然降水自然降水是地表水的重要水源补充,大量降水的补入能够对地表水起到稀释作用,使得遭受到严重污染的地表水得到显著缓解,因此,在暴雨或者汛期期间,我们会发现河流的污染情况通常会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如果由暴雨、洪水等形成的水流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就会对地表水水质造成破坏。
②气温气温的升高会直接带动地表水水温的升高,而水温的升高则会直接引起水体密度、粘性等化学性质的变化,加速水体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最终导致地表水水质下降,甚至会出现河水水量减少、碱化等严重后果。
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分析
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分析
时晓飞;王桂玲
【期刊名称】《海河水利》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无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时晓飞;王桂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洪水期水质状况评价 [J], 丁淑萍
2.渭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J], 陈雄波;杨丽丰;张厚军;李世滢
3.大清河流域洪水期水质变化分析及评价 [J], 张春洁;牛军生
4.珠江三角洲及河口首次开展洪水期水文水质生态同步监测 [J], 吴怡蓉;黄亚珏;赵俊风
5.黄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河道泥沙冲淤分析 [J], 赵华侠;陈建国;陈建武;李宜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绵城市雨洪控制中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海绵城市雨洪控制中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分析何茜【摘要】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海绵城市某公司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详细情况,给出雨水采集方法、实验方法和水质指标检测方法.选择研究区域4个不同下垫面的屋面和路面作为雨水取样点,分析了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时间的变化规律、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下垫面影响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雨洪控制中衡量雨水径流水质指标含量相对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质逐渐好转并最终趋于稳定;短时暴雨和强度消耗时长降雨相比,径流污染负荷明显更高;舍弃前10 min的初期径流雨水后,水质明显更好,说明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很高,可作为第二水源.%Under make full use of the concept of water resources, a company of sponge city rain water quality testing of different sampling point, the details of the study area was introduced, rainwater harvesting method.Experiment method is given and the index of water quality detection method, choose the study area under four differ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 roofing and pavement as a rainwater sampling point, analyzed the rain runoff water quality changing with the rainfall time, the rain runoff water quality changing with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 rain runoff water qua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change ru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y rain rain pollution degree is higher, the rain flood control measure of rainwater runoff water quality index in the relatively high,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time, water quality improves gradually and eventually stabilized.Short duration rainfallintensity of heavy rain and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the runoff pollution load significantly higher.Give up in the first 10 min after the ra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runoff water quality significantly better, illustrate the sponge city rainwater utilization potential is very high, can be used as the second water source.【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05【总页数】5页(P321-325)【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洪控制;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作者】何茜【作者单位】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西昌 615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我国水资源缺乏,为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海绵城市逐渐发展[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时晓飞 王桂玲(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石家庄 050031) 目前水质监测规范规定,河道水质站1年内取6~12次水样进行分析,因此在“水质简报”和“水资源公报”编制中常以月、汛期、非汛期和年的平均值对水质进行评价,这样做是否符合河道水质的实际变化呢?尤其是河北省来水的时程分配不均匀,70%以上的来水量集中在汛期,且汛期来水又主要由几次洪水所造成,因此研究和探讨洪水期水质的变化规律很有必要。
探求水质和水量结合评价方法在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1996年汛期,分别在子牙河系的冶河、大清河系的拒马河、永定河系的清水河段进行了次洪水过程的水质监测,初步分析研究了洪水期次洪水的水质变化规律。
1 研究河段的选取为探讨不同水质污染状况下的河流洪水期水质变化规律,选取污染源组成、污染物种类不同,具有代表性的3个河段进行监测。
此次监测恰逢子牙、大清河系发生“968”特大洪水,为研究提供了机遇。
为探讨河段不同洪水过程的水质变化规律,分别对全年的第一场洪水、最大洪水、最后一次洪水过程按水位流量的变化进行稠密取样分析。
1.1 具体选定河段的基本情况张家口站位于永定河支流清水河上,流域面积为230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974亿m3,枯季有断流现象。
污染源以崇礼县的工业企业排污为主,张家口市上游的皮革厂、药厂排放的污水及一定量的居民生活污水也汇入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1.49万t/a。
流域内农药平均用量不足5.0kg/hm2,化肥的使用量不足200kg/km2。
主要有害物质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紫荆关站位于大清河支流拒马河上游,流域面积176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14亿m3。
紫荆关水文站上游1.5km处有“五一”渠引水入安各庄水库。
涞源县占测站以上流域面积的95%,因此,污染源以涞源县排污为主。
据调查,流域内共有排污企业108个,以治金建材为主。
污水排放总量1624.06万t/a,经处理排放的仅721.38万t/a,生活污水排放量921.30万t/a,化肥使用量4789t/a,农药使用量13. 619t/a。
本流域矿业极其发达,采矿矿渣造成的面源污染非常严重。
平山站位于子牙河支流冶河上,流域面积4620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850亿m3。
除上游有从山西入境的污水外,本省的污染源以井陉和平山两县排污为主,共有排污企业100个,废污水排放量为3 836.3万t/a,仅井陉县排放的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耗氧量共达3.66万t/a。
平山县氨氮、挥发酚的排放量为228.4t/a。
化肥使用量300~600kg/ hm2,农药平均使用量不足7.5kg/km2。
1.2 近年各河段的水质情况据1990~1995年监测资料,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评价,近年各河段水质状况:张家口河段水质很差。
1990~1992年水质为Ⅳ类,1993~1995年都为Ⅴ类或大于Ⅴ类水质,主要超标物质为非离子氨、铁、高锰酸盐指数、酚、五日生化耗氧量。
紫荆关河段水质较差。
1990~1995年间的平水期、枯水期都为Ⅴ类或大于Ⅴ类水质,丰水期水质能达到Ⅲ类。
主要超标物质为铅、铁、汞等重金属及五日生化耗氧量。
平山河段水质逐年变差。
1990、1991年水质一般为Ⅱ~Ⅳ类,主要超标物质为化学耗氧量及氨氮。
1992~1995年主要为Ⅳ、Ⅴ类水质,丰水期能达到Ⅲ类水质。
主要超标物质为高锰酸盐指数、酚、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
2 次洪水过程水质分析洪水过程水质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88)分析评价,氨氮按(GB3838-88)标准分析评价。
2.1 各河段取样情况张家口河段本次评价控制3次洪水过程:1996年7月9~10日为全年第1场洪水,涨水、退水阶段分别取样2次,洪峰取样1次;1996年7月19日~20日为最大洪水,涨水阶段、峰顶各取样1次,退水阶段取样2水质与水环境海河水利1998.N o.4收稿日期:1997-02-17次;1996年8月20日为最后1次洪水,主要为退水阶段的监测,按不同流量级取样5次。
评价参数为:流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砷、酚、铜、汞、铅、铁、总硬度。
紫荆头河段本次评价控制了3次洪水过程:1996年7月5日第1场洪水,涨水及洪峰阶段各取样1次、退水阶段取样3次;8月4日~6日最大洪水为峰顶取样1次、涨水及退水阶段各取样2次;8月28日为最后1次洪水过程,涨水阶段按不同流量级取样3次,峰顶及退水阶段各1次。
评价参数:流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砷、酚、铅、铁。
平山河段此次研究因遇特大洪水,受水毁影响,只控制1996年7月10日第1次洪水及8月3~4日最大1次洪水。
第1次洪水涨水、峰顶、退水阶段各取样1次;最大洪水过程主要为涨水阶段监测,涨水阶段取样6次,洪峰取样1次。
评价参数:流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砷、总硬度、硫酸盐。
2.2 全年第一次洪水水质变化规律年度第1次洪水对研究河段的污水一方面有稀释降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雨水淋解流域下垫面物质、洪水冲刷河道、沿途挟带,在面源、点源共同影响下河流水质发生显著变化。
河段以点源为主时,洪水的稀释降解使污染物浓度会随流量增加而减小,随流量的减小又增大,如平山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砷浓度的变化规律。
河段以面源为主时,污染物浓度先随流量增大大而增大,又随流量的减小而减小,其浓度峰值均出现于洪峰附近。
张家口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铁(铁浓度),紫荆关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酚、铜、铅、铁浓度的变化均呈以上规律,如张家口河段铁浓度由于面源影响,洪水涨水阶段水质逐渐变差,退水阶段又转好。
2.3 最大洪水过程水质变化规律若洪水总量较小、涨落平缓,而且河段面污染较轻时,又经过第1场洪水的稀释降解,故年度最大洪水过程污染程度减轻。
洪水过程中评价参数的浓度会随流量增加而减小,由于点源的持续性,流量回落到基流时污染物浓度又增大。
张家口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氨氮浓度,紫荆关河段的铜、铅、铁浓度,均呈此规律变化。
若年度最大洪水过程水量大、陡涨陡落,对河道多年沉积物的冲刷、塌方、泥石流等使面源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污染物浓度会随流量增加而增大,随流量减小而减小。
平山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指数)、氨氮,张家口河段的铜、铅、铁浓度,紫荆关河段的铁、砷浓度变化均呈以上规律。
2.4 年度最后1次洪水过程水质变化规律经过汛期洪水的冲刷稀释作用,水质有好转趋势,但因污染源的持续汇人,最后1场洪水又会受其影响。
污染物浓度随流量增加而增大,随流量减小而减小,流量回落到基流时浓度又增大。
紫荆关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铜、铅、铁浓度随流量的变化呈以上规律(如铁浓度1.99mg/L~0.45mg/L~ 5.75 mg/L),张家口河段主要为退水阶段的监测,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砷、铅、铁都随流量减小而减小,当流量达基流时,含量又增大。
如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由9. 3mg/L降至3.2mg/L,后又增大到9.3mg/L。
3 以输送量计算值评价次洪水过程水质根据次洪水的取水样时间,划出具代表性的部分洪量,即可加权计算出洪水过程每项污染物平均含量,以此评价3次洪水过程的水质:张家口站3次洪水均评价为大于Ⅴ类,但3次洪水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0、7.5、5.7,污染程度呈递减趋势。
紫荆关站8月4日洪水过程为Ⅴ类水,其余2次洪水过程均为大于Ⅴ类水质,3次洪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4、3.4和4.7,年度最大洪水水质最好。
平山站2次洪水皆评价为Ⅳ类水,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5.7、6.8。
由于年度最大洪水对流域和河道的冲刷强烈,故污染程度加重。
通过比较分析,洪水过程中面源对水质起决定作用。
水量大时面源作用相当明显,水质未有明显好转;面源污染轻时,洪水水量的稀释降解作用使水质好转。
但不同河系、不同洪水过程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又有所不同,如:由于张家口河段有机污染较轻,洪水起到稀释降解作用。
经过几次洪水,氨氮、酚、铅、铁浓度一次次降低。
高锰酸盐指数年度最大洪水浓度比第1场洪水降低,但最后1场洪水浓度又增大。
由于山区采矿,最大洪水的冲刷使铜浓度增大,但在最后1场洪水时浓度又降低。
紫荆关河段洪水的稀释降解作用比较明显,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酚、铅随年度第1场洪水、年度最大洪水、年度最后1次洪水浓度渐小。
由于采矿的持续性,铜、铁含量在年度最大洪水浓度·41·1998.N o.4洪水期水质水量变化分析表1 洪水过程分时段监测与常用评价水质水量方法比较站 名时 间评价方法水质类别水量/万m 3时 间评价方法水质类别水量/万m 3时 间评价方法水质类别水量/万m 3张 家 口7月9~10日分时段Ⅲ0Ⅳ24.272Ⅴ 6.977>Ⅴ63.48常用>Ⅴ94.7297月19~20日分时段Ⅲ0Ⅳ 4.574Ⅴ54.03>Ⅴ227.27常用>Ⅴ285.878月20日分时段Ⅲ53.79Ⅳ36.37Ⅴ73.85>Ⅴ56.43常用>Ⅴ220.44紫 荆 关7月5日分时段Ⅲ17.42ⅣⅤ0>Ⅴ45.926常用>Ⅴ63.3468月4日分时段Ⅲ2172.62Ⅳ9917.35Ⅴ0>Ⅴ690.13常用>Ⅴ12780.18月28日分时段Ⅲ0Ⅳ0Ⅴ0>Ⅴ284.337常用>Ⅴ284.337平 山7月10日分时段Ⅰ0Ⅱ0Ⅲ0Ⅳ315.5Ⅴ0常用Ⅳ315.58月3-4日分时段Ⅰ31.35Ⅱ407.57Ⅲ0Ⅳ30912.33Ⅴ0常用Ⅳ31351.25降低,但最后1场洪水浓度又增大,这说明山区开矿形成的大面积面源污染并不能仅靠几场洪水就能清洗。
平山河段由于恰逢大暴雨,暴雨强度很大,洪水冲刷挟带面源影响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氮、砷年度最大洪水浓度比第1场洪水浓度增大,总硬度、硫酸盐由于水量的稀释作用浓度减小。
4 水量与水质综合评价洪水过程中水质水量密不可分。
加强洪水期的水质监测,按不同时段评价洪水过程的水质水量,同现行“水质简报”、“水资源公报”编制时所用的水质评价方法评价进行比较,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张家口河段7月9~10日洪水总水量94.729万m 3。
退水阶段由于铁超标8.8倍评价为Ⅴ类水,水量占整个洪水过程总水量的7.4%,涨水及洪峰阶段均评价为大于Ⅴ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最大超标3.6倍,占总水量的67.0%,流量回落至基流时评价为Ⅳ类水质,占总水量的25.6%。
7月19~20日洪水过程总水量285.87万m 3。
起涨阶段评价,占总水量1.6%为Ⅳ类水,退水阶段18.9%为Ⅲ类水,其余各阶段为大于Ⅴ类水质,占总水量的79.5%。
8月20日洪水过程过水总量220.44万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