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宪法
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和集团的根本意义和利益的国家根本大法。

2.国家元首
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政协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就国家重大事务进行自由、民主、平等讨论协商的一种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

5.中央军委
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它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6.有限政府
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

7.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其本质是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

8.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9.诉讼程序
是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所遵循的活动准则,包括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

10.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的上诉条件是:主体应是第一审案件的当事人,即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第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客体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或裁定;对判决提出上诉期限为15天,对裁定提出上诉期限为10天。

11.非诉讼程序
非诉讼程序包括公证程序、仲裁程序和调解程序。

12.人民调解制度
经过第三者的调节疏通、说服教育,双方依法自愿达成协议。

13.仲裁制度
当事人根据双方协议将纠纷提交规定或约定的第三者,由其对争议事项所涉权利和义务,做出仲裁的一种法律制度。

14.公证
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法律行为以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公证程序一般分为申请、审查、出证三个阶段。

15.侦查
是公安、人民检察院依法就某一具体刑事案件进行的专门调查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的司法活动。

16.自诉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直接提起的刑事诉讼。

公诉的对称。

17.司法独立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8.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

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本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后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整体公正与个体公正的关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和取向。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19.公共政策
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实施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

20.内务政策
内务政策所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大部分的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都可以囊括在内。

21.社会保障政策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23.环境保护政策
二、简答题
1.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主要特征:全能主义逐步消减,计划与集权体制正在转变,现代化的因素正在增加。

表现:
1)在社会自主权方面,共产党首先放松了对农村的控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
基层民主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2)在党政关系中,进行了一些改革
3)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级立法体制
4)在中央集权体制方面,高度集权的体制有所改善,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在干
部管理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和顾问制度,实行了限任制度
5)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转型
6)在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控制也放松了许多
2.2004年宪法修正案有哪些内容
第十八条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十九条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
第二十条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第二十一条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第二十二条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第二十三条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二十四条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款相应地改为第四款。

第二十五条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
第二十六条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第二十项“(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第二十七条宪法第八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发布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
第二十八条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
第二十九条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十六)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修改为“(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十条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
第三十一条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
3.宪法对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责任制原则、,集体责任制和首长责任制。

集体责任制又称委员会领导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讨论,集体负责任,每人只有一个表决权。

首长负责制也称个人负责制,有利于及时、迅速地执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和法令,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无人拍板、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现象;
勤政和廉政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和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国家公职人员按规定出勤,并在岗位上勤奋工作,提高效率,努力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人民服务原则
4.中国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如何行使?
公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典权
5.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
性质:具有党派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6.简述我国的行政诉讼程序
7.有限政府的基本内涵
在政府目的上,宗旨在于保护经济自由、保护财产权、保卫安全和平
在职能上,被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
在规模上,实行小政府、低赋税
在运行上,实行政务公开、透明行政
在责任上,是自律性的责任政府
在行为上,受制于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政府
在发展上,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变革
8.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内容:
1)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
3)发扬先进文化的能力;
4)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5)建设独立自主处理和应付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
9.简述我国中央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地位:
1)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行政工作
2)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
3)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4)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约束力
5)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10.中央政府的职权
行政立法权;行政提案权;行政领导与管理权;行政监督权;人事行政权
1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制宪和修宪及其原因
12.政党与市场的关系
理论指导是认识市场规律的前提
执政党调整价值观念是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
党的重大决议或政治报告是党阐述认识市场规律过程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党制定正确政策的源泉
13.简述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和制度
平等原则;公开审判原则;辩护原则;独立审判原则
合议制;回避制度;两审终审制;死刑复核制;上诉制度;申诉制度;审判监督制度;国际司法协助制度
14.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有几种?选举程序是怎样安排的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出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候选人,宣传介绍候选人,差额选举和组织投票,确定当选。

间接选举的主持机关,提出代表候选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当选。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4)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服务群众。

5)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
己的行动指南。

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党员的义务方面。

2.如何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
1)加强思想建设
2)加强组织建设
3)加强作风建设
①思想作风建设。

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②工作作风建设。

应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好风气。

③学习作风建设。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把学习专门知识置于重要的地位上。

借鉴外国的有益知识和经验。

4)健全党的领导体制
改善党的领导:
1)完善党的组织建设
2)改革党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3)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并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4)转变党的执政方式
5)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3.如何正确处理我国的政党关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型政党关系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1)加强组织目标建设
2)巩固和扩大执政党基础
3)从严治党
4)兼顾政党间相互利益
5)协调政党间行为方式
6)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7)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与监督作用
8)政党间关系法制化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述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

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使国家的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

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四项: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

这也是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主要体现。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

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5.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机关组织的关系。

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同同级党组织的关系。

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司法机关的关系
2)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①制度建设
a.会议制度
b.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制度
c.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

d.人大代表的视察、调查制度
e.人大代表的学习制度
②组织机构建设
a.增设专门委员会
b.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6.论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总体目标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今后5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7.论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8.建国以来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述评
9.如何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10.如何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1.政府应集中精力“掌好舵”而非“划好桨”,以便居高临下,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很大的灵活性来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出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政府”这个词的词根来自希
腊文,意思是“操舵”。

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而政府并不擅长于划桨
2.政府的行政专家们不必事必躬亲,而要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管理。

即社区拥有的政府,通过参与式民主的方式,授权于公民,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3.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改善行政管理。

4. 政府应摆脱繁文缛节的束缚,只做指导,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而不需事无巨细。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放手让其成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实现该组织的使命,从而更有效率、革命精神、灵活性。

5.政府应讲究效果,对各个部门业绩的衡量重在成果而不是投入项目的多少。

即政府应设法用三种方法来有效地进行业绩测量:按业绩付酬、按业绩进行管理、按效果做预算。

6. 政府是受顾客驱使的,其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故政府应像企业一样具备“顾客意识”,建立“顾客驱使”的制度。

7. 政府应具有一种投资观点,应把利润动机引进为公共服务的活动中,变管理者为企业家。

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

8. 政府应着眼于预防为主,而不是通过事后服务来挽回损失,他们在做出决定时,应尽一切考虑到未来,以防患于未然。

9. 政府应善于下放权利,实行参与式管理,通过参与及合作,分散公共行政机构的权利,简化其内部结构上的等级。

10. 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采取市场取向的思维,应引进市场机制,改善公共服务,政府的管理政策应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市场,规范市场,通过市场的力量推进变革。

1、管理理论的转变:由“管制”转向“服务”**政府职能实现的方式过去是以管制为主,政府是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主体,而公民和社会则处于被管理都的地位。

这种管理理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无所不能观念的产物,经过10多年的发展,这种管理理念虽然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政府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WTO规则对政府职能的要求。

因为WTO规则是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就意味着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市场机制的影响将进一步强化,市场规则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这就要求政府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本位、社会本位前提下,把管制观念转变为服务观念。

2、政府管理范围的转变:由“大政府”转向“小政府”经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的职能模式必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模式。

我们必须进一步强调,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政府就绝不要插手;凡是社会和公民能够自己解决的,政府也不要插手。

只有那些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再去管,以实现由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职能范围转变。

3、政府办事程序和办事规则的转变:由“黑箱操作”转向“公开透明”我国传统的行政决策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以至于人们形象地将之比喻为一个黑箱,行政决策系统以外的人是不可能知道整个决策过程的,也不可能知道某一个决策的价值仁义君子是怎样形成的,这就给行政决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公民只能被动地接受黑箱里放出的已定的决策内容。

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除那些属于国家机密的例外可以由法律规定不公开外,其他都必须向公众公开,否则公民就可以利用法律将政府置于被告席上。

4、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全方位的变革(1)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间接管理是指政府运用法规、政策、利率、价格、汇率、税率等手段以及信息指导,来实现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这也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2)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再到一般市场管理的转变。

我们要进一步按照WTO规则的要求,逐步形成面向一般市场的管理方式,使政府真正脱身出来,实现向一般市场管理的转变。

(3)从命令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