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之欧阳歌谷创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

欧阳歌谷(2021.02.01)

黄厚江

什么是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

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教语文,我们首?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我们以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

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语言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的母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具有智慧,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种。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都和其他民族的语言全不一样。因此,我们有责任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我们更有责任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语文是一门课程,语文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有着自己的课程价值。它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它有自身的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着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它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评价;我们也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它的习得规律,它的学习规律,它的教学规?。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这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

但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

黄厚江:给语文课做减法

(2012-02-24 15:58:06)

标签:

分类:本色语文

中语参

中语参初中版

中语参中旬刊

师语网

中学语文

教育

按:

常常有年轻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一节课上得精彩?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上好一节课的因素太多太多,教师素养、教学理念、教学追求、“好”的标准、特定主题、具体内容,等等等等,无不影响一节课的成败。要一一讨论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空间。这里就一节课的设计优化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基本策略之二:

删减——让课堂由多到精,以少胜多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9期刊录)

课堂教学有许多矛盾,处理这些矛盾最好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法。知加不知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柳宗元写过一篇寓言《蝜蝂传》,说一种小虫子,看到什么都要背在背上,最后被背上的东西压死了。原意是讽刺那些贪婪的人,其实这对我们很多教师的备课也有警戒意义。事实上,很多不成功的课就是因

为背负太多。什么都好,什么都要,缺少消化能力,最后被活活撑死。

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必须学会做减法。

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一位老师教学李白的《将进酒》,开头的20 分钟安排的是这样几个环节:( 1)讨论在古希腊、文艺复兴、春秋战国、盛唐这四个时代中,你最希望生活在哪个时代;(2)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李白;(3)教师介绍别人眼中的李白;(4)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诗歌。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很显然是重复的,都只是把学生引入学习情景,或者简单说都只是教学的导入,取其一即可。一节课学习这样一首诗,时间比较紧张,在导入环节用这么多时间,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很不合理的。可以说,精彩的好课都是简洁的、干净的;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环节太多、太复杂。

有些老师不管教学什么课文,开头都喜欢来一段录像,至少来一段音乐,令人莫名其妙。教学《安塞腰鼓》开头必然是一段安塞腰鼓;教学《济南的冬天》从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开始;教学《蔚蓝的大海》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蔚蓝的大海。这样的安排,我认为不是叠床架屋就是穿靴戴帽。“油多不坏菜”,不是真理。环节多了必定破坏教学。

有位老师教学《谏太宗十思疏》,开头的导入环节是这样的: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一首诗:

贤比尧舜天可汗,

静志虚襟伶德思。

忧患守成时时记,

待臣如友代代噫。

拓直敢谏帝皇过,

喜遇明君纳言辞。

纵横学说佐盛世,

二百陈事垂青史。

让学生读后思考:这首诗涉及历史上哪两个著名的人物?(前四句涉及唐太宗,后四句说的是魏征)引出本课涉及的人物——唐太宗和魏征,然后板书课题。接着使用两幅图片,让学生再说一说分别是谁(一个是唐太宗,一个是魏征)。教师也顺便介绍了人物。然后又讲述“鹞死怀中”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让鹞子在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他提意见,回避不

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中。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中。

最后引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教师让学生说明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明君诤臣”关系,导入了新课。

有人撰文极力赞赏这样的导入采用四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对此不敢苟同。一是因为这样几个环节几乎都是重复的,尤其是前两个由诗猜人,由画猜人,典型的叠床架屋;二是这样的导入极为浮浅,没有触及文本内涵;三是针对高中生,采用这样的激趣方法,缺少高度,缺少张力,甚至不能达到教学意图。

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

教学中的适时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推进教学进程,但如果不能适时适度就会有害。

一位老师教学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多处细节,深入感知那位严慈相济的爸爸形象后,适时穿插了《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父女俩关于骆驼脖子底下铃铛的作用的讨论,教师动情地指出爸爸的“严”体现在对克服孩子缺点的坚决上,而他的“慈”则体现在对孩子美好品性的精心呵护上。大多数老师以为这样的拓展是适宜的。而接下来要求学生说说在自己生命体验中类似文中父亲一样的人,就显得有点跑远了;至于教师还要讲述吕不韦如何严格教育秦始皇,即使秦始皇登上帝位后,他也会训斥秦始皇,以激发他奋发图强,后始皇夺得大权,吕不韦被赐毒酒自尽,也不后悔,临死前竟高兴得大笑,自言“我成功了”的故事,就是失去了拓展分寸。

必要的资料链接,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但链接的资料必须精心选择,控制总量。链接太多,势必冲淡教学的重点,喧宾夺主。

一位老师教学《我若为王》,先是补充一段500多字的关于“王”的解说的历史资料,然后又链接《过秦论》中(已学课文)300 字左右的一个段落和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两个不连续的小片段(各50 字左右),解释说明“奴性”,接着链接鲁迅《阿Q 正传》(未学课文)中600字左右的一个片段,再链接鲁迅《随感录·五十九》中一个150 字左右的片段,结束教学时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