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实说明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文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史实说明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晚清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可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戊戌维新未能成功。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有可能通过推翻清政府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涂炭。
五四运动后,国家情势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
1921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号召,鼓舞着广大人民。
1929年—1933年,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政治、信仰灾难的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在危机中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绩,社会主义的影响力迅速彰显。
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对苏联社会主义表达了好感,将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
知识界中不少人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高潮。
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引起大后方知识界、工业界人士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识界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
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共的政治、经济主张。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理解,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拥护。
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内战的彻底失败,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总之,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
历史已经证明封建制度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又不适合中国的发展,不能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选择的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选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经济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而广大的工人阶级当时虽然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工人阶级的数量广大,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量,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并且工人阶级有着其极强的生命力和积极的劳动意识,这些优点都决定了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工人阶级的领带下能够完成国家富强的目标。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一穷二白、千
疮百孔、万业萧条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要最快的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就必须集中全国上下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上,共产党代表着最广泛人们的根本利益,由于工人阶级长期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所以他们积极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决心是以前任何一个阶级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五四运动及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它代表了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从此,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因为只有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封反帝的革命目标,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与困难,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赶走了小日本,打垮了有美帝国主义撑腰的蒋介石,最终迈进了社会主义,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想文化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全国上下的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涌现出了像陈独秀、李大钊、毛主席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
特别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发展出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从理论上指导中国独立自主的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
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
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所以,如果新中国成立后,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可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
中国必须采取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向,是中国人民的主体性选择,而且在当时也具备了基本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有了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无力承担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难以承担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又一个基本条件。
3、国际环境的客观要求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我们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外因。
4、农业发展状况的客观要求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样是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5、人民的普遍心理要求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