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喜剧——《骆驼祥子》的颠覆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 作者
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 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
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 旨。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 俗共赏。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 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潜台词的运用以及富有生 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
现实 主义 书写
标题
作品中是否暗含 “喜剧”手法?
祥子的堕落历程
标题
《骆驼祥子》的 悲观写实
虎妞的人物命运
群众“嘉年华”式的狂欢
4
主要结论
第四部分 | 主要结论
1
祥子“喜剧模式”下的 荒谬人生
自失车与盗窃骆驼后, 祥子的厄运接踵而至,甚 至达到了机械重复的程度, 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他变 成了自己曾经蔑视的大众 中的一员,从人变成机器。
2
黑色幽默:以最极端的 泪代替最极端的笑
通过对祥子(及其他 人物)所受磨难的过度暴 露,以及刻意地将有活力 的人变为行尸走肉的做法, 营造了一种荒谬的、令人 愤然失笑的效果。
3
荒谬的喜剧:对现实含 义本体性的怀疑
小说结尾关于群众 围 观砍头这一“嘉年华”场 景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 一群被机器化的生活方式 宰制的底层民众,这是作 者对暴力的、非理性的现 实世界的控诉。这出荒诞 的喜剧,祥子是主角,社 会中其他千千万万追求幸 福的底层民众也是主角。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 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 代。它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 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 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 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 有的可怜的自由,作者很深刻地向人们展示军阀 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 苦深渊中的图景。
第一部分 | 作者及作品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 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 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 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 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 辱 , 自 沉 于 北 京 太 平 湖 。 1978 年 , 老 舍 得 到 平 反 , 恢 复 “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剧本《茶馆》。
第一部分 | 作者及作品简介
学术 研究
“晚清现代性”
是“小说中国”的具体策略之一。 通过对晚晴“众声喧哗”之现代 性的挖掘,与文学史研究中“正 统”、主流的声音展开对话,企 图打破一元化的文学观。
1
2
3
“华语语系文学”
“小说中国”最终形态是众 声喧“华”,意即一个去中 心的、非等级化、多元对话 的华语文学世界。
4
“小说中国”
“抒情中国”
是王德威在文学研究中心一再 重复的“原型语码”,他所提 出的一系列学术命题、理论创 意及话语框架,皆可视作“小 说中国”路径的衍生与延伸。
由“小说中国”的路径衍生而成,其 论述奠立于抒情与史诗的对位结构, 是一种文学伦理的选择,也是一种 “去政治化的政治”,以“抒情中国” 回应“革命中国”。
2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 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
以往大众的悲剧印象与王 德威的荒谬喜剧对比。
老舍正宗喜剧作品与《骆 驼祥子》对比
探索性研究
以解构主义重新阐释了 《骆驼祥子》这一部经典 作品,颠覆以往的大众印 象,对祥子以及文本进行 解构。
3
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 | 文章结构
老舍的喜剧艺术
传统喜剧模式
感谢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他文学思想的基调是强调文 学的自由表达。
追求形式的美好。 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
并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 会作用。
第一部分 | 作者及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 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 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老舍 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 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 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 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 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 的北平。
荒谬的喜剧? ——《骆驼祥子》的颠覆性
2019年4月12日
目录
CONTENT
第一部分 | 作者及作品简介 第二部分 | 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 文章结构 第四部分 | 主要结论
1
作者及作品简介
第一部分 | 作者及作品简介
王德威(1954年11月6日—至今),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在台湾大 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校任职。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著有《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被压抑的 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 说·叙事》、《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 《当代小说二十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