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前》教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中学周艳生277312

课前预习

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识记生字词,完成《助学》“预习积累”部分。拓展阅读茅盾其他散文名篇。

相关课程标准

1、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

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能够领悟内涵,获得启迪。“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能够理解词语,品味语言。“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语文章思想内容。3.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训语感。

4.学习课文写作模式:通过对多个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集中表述一种生活感受。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真切、细致地描写雷雨前的景物、以及人的感受和期望。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所包含的深刻象征意义。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品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经历过雷雨,你能说说雷雨到来之前的感受吗?引导学生说出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如果我来写感受,我只能写一句话:“雷雨前天气很闷热,人很难受。”写完之后就再没有话说了。你看我写得怎么样?很简洁,但不生动,没有感染力。天气怎么闷热?人怎么难受?没有写到位,读者感受不到。我们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雷雨前,作者:茅盾。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茅盾,浙江桐乡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步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本文写作背景是:中国革命已经从大革命失败时的低潮转入30年代前半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浪潮不断掀起、不断深入。作品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昂扬斗志,对革命充满胜利的信心。

二、预习展示

1、美文初读。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A、正音:

幔.(màn)踱(du´o)方步咆哮

..(páoxiào)揩.(kāi)龌龊

..(wòchuò)噤.(jìn)声瞥(piē)

B、释义:

幔.(màn):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踱方步:踱,慢步行走;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不折不扣:不大折扣,形容完全符合某种标准或要求。

明晃晃:光亮闪烁。

咆哮

..(páoxiào):(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瞥(piē):很快的看一下。

密不透风:严密得连风都无法透过。

揩.(kāi):擦;抹。

龌龊

..(wòchuò):不干净。

噤.(jìn)声:闭口不做声。

剥落:一片片地脱落。

C、词义辨析:焦躁和焦急

“焦躁”不仅有焦急、着急的意思,同时还有因焦急而烦躁的意思。

2、模仿、美读

导语:《雷雨前》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要读出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出作者的希望;读出作者对大雷雨的渴望;读出作者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雷雨前》美文朗诵。学生认真听读,指导学生借助符号和文字,标出朗读的抑扬顿挫。

(2)学生模仿朗读,读出美感,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教师点评。(3)全班练读,教师指导,在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提醒注意某字读音,某句子读法,或者纠正学生读得不正确之处。必要时,可多读几遍,直至读顺为止。

3、读出时代的心声。

导语:作品所反映是我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社会状况,当时正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渴望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推翻黑暗统治,创建一个光明的新世界。这正是人们时代的心声。特别是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更要投入激情,用高亢昂扬的语调读出时代人们的这种心声。

(1) 集体练读

(2) 自荐试读。

(3) 达标比读。

三、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文章题为《雷雨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请具体谈

谈作者行文的顺序是怎样的?

是雷雨到来之前和到来之时的情景,细写前者简写后者。文章有时间上的推移,从“清早”到“上午”,再到“午后”;还有内容的变化,从清早和上午的闷热,到午后三点钟有几道闪电和几声雷响,然后是“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最后才狂风闪电大雷雨来临。这里有文章的顺序,有行文的节奏。

2、揭示本文主旨的是哪句话?

明确:“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四、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描写事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不说抽象概念专说形象事物,不概括言说而用具体描写。为了说“热”,文章说经过一夜桥石还是热烘烘的,田里开裂的泥土还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为了说“没有风”,文章说“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

2、作者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请举例说说。

明确: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感觉等方面写,把那种闷热难受的感觉传达给你,唤起你的感觉。文章说“摸一摸桥石,像还带点热”,说“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身上的汗“像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这是写触觉;说“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这是写视觉;说蚊子苍蝇“哼哼哼,嗡嗡嗡”,说蝉在那里高叫“要死哟!要死哟!”,这是写听觉;说:“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说“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这是写感觉。

3、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请分别举例。

明确: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文章多处使用比喻:如田里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你看有多硬?如身上出的汗“跟胶水一样”,你看有多黏?如“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你看有多惨?“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人“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你看多憋闷?文章多处使用拟人手法:如田里泥土张着“扁长的嘴巴”吐热气,再如“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你看多形象?文章还使用排比手法:“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这些句子都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4、文章写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是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吗?请联系当时社会背景说说作者真正的写作用意。

明确:显然有作者的用意。文章写于1934年,当时正处民族危难时刻,全民抗战仍然遥遥无期,这就产生了一种全民的政治苦闷。文章作者借写自然环境的憋闷来表述社会环境的憋闷,呼唤民族革命早日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感受和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