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雨水管道

(1)、横断面布置位置:

雨水管道在K3+600—K4+010段采用双排布设,设置在两侧慢车道下,雨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16m;在K4+642—K5+082段为单排布设,设置在右侧慢车道下,雨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12.5m;我施工段全长1162m。

(2)、排水方向:

K3+600--K3+720左、K3+600--K3+740右的雨水分别在K3+740右、K3+720左处设预埋支管排向涧河中去;K3+760—3+880左、K3+900—4+000左的雨水分别在K3+880、K3+900处设预埋支管排向涧河中;K3+760—K3+890右的雨水在K3+760处设预埋支管排向涧河中;K3+898—K4+010右的雨水在K3+898处排向K3+898处的老过路雨水排水管道中;K4+642—K5+082右的雨水在K4+922处设预埋过路支管左侧的排水河中。

(3)、管材、接口及基础:

雨水管道直径采用600mm,约每隔40m设一检查井,雨水管道采用钢筋砼管道(II级),接口采用柔性承插口,用橡胶圈密封。

雨水管道直径d=600mm,且井深H≤6m时采用直径为1000mm的雨水检查井。支管接入处设置落底式窨井,其余井做流槽式,井盖材料可以根据业主要求采用。

干管及支管覆土采用砂石基础,120°水泥混凝土抗肩(补充雨、污水管道基础调整的说明)。

(4)、雨水口及预留支管:

雨水口设置在快车道两侧与慢车道的外侧,采用乙型双蓖式雨水井,篦座与篦盖采用复合材料,井壁采用M10水泥砂浆MU10砖,井内壁采

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10mm,井底采用C25混凝土及碎石基础。雨水口连接管管径采用D300mm钢筋混凝土管(II级)。

2、污水管道

(1)、横断面布置位置:

污水管道在K3+600—K3+660段采用双排布设,设置在两侧慢车道下,污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14m;在K3+690—K4+005段采用单排布设,设置在右侧慢车道下,污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14m;在K4+640—K5+000段采用单排布设,设置在左侧慢车道下,污水管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13m;全长775m。

(2)、排污方向:

K3+600—K3+660段的污水均汇流到237省道的污水检查井(南巽路外接237省道的检查井)中,K3+690—K4+005右的污水在K3+60处汇流到南巽路的检查井中,K4+640—K5+000左的污水暂延伸到南门大街。

(3)、管材、接口及基础:

污水管道直径采用400mm与600mm,约每隔40m设一检查井,污水管道采用钢筋砼管道(II级,III级),其中当覆土h≥3m时,干管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其余采用II级管。接口采用柔性承插口,用橡胶圈密封,聚流或聚氨脂密封膏嵌缝。污水管道内壁用环氧煤沥青处理,防止管道被工业污水腐蚀。

井深H≤6m时采用直径为1000mm的污水检查井。支管接入处及管道变径处设置落底式窨井,其余井做流槽式,井盖采用钢纤维砼井盖。

干管及支管基础同雨水管道基础。

(4)、预留支管:

预留管道设置在道路两侧,约每隔80~120m设置一道,并以2‰的坡度流向排水干管,预留支管与干管管顶平接,预留支管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沿线预留支管伸出道路边缘1m,并设置检查井,预留支管与干管管顶平接。预留支管管径采用D300mm、D400mm、D500mm

钢筋混凝土管(II级,III级)。

二、雨、污水管道主要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土方工程

1、土方工程包括:土方的挖运,槽坑的回填等。

2、挖方施工

⑴土方开挖前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该实挖槽断面的土质和地下水位、地下及地上构筑物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沟槽开挖断面,选用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工期及安全;

⑵结合本工程特点,管道基本都在原老路慢车道中,所以先挖除老路慢车道结构层(外弃),然后再开挖管道沟槽。开挖时严格按开挖线施工,采取按井位分段施工、从下游向上游逐段推进的开挖方法。我们考虑用挖沟机进行沟槽开挖,随挖随运走,以尽量增加管道施工作业面。先施工主干管,然后施工支线。不得一次性开挖沟槽过长,以避免不必要的塌方和雨后沟槽积水。挖出的土方堆积在沟槽边1米以外,堆土高度不超过1.5米,并必须留有施工通道。

⑶土方开挖不得超挖,防止对基底土的扰动。在机械挖土时,应使坑槽底的控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20cm左右,待铺设基础前人工挖除。若个别地方超挖时,用碎石至管基。挖槽过程中若发现坟穴、枯井、土质不均匀等特殊问题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并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3、沟槽排水:由于污水开挖深度较深,不可避免地沟槽内可能会出现积水,如果沟槽底基土被水浸泡,达饱和状态,经过扰动由固塑状变成液态,形成“基底扰动”质量通病,影响正常基础施工操作。故必须设置好排水系统。施工中常用集水井法进行排水。

⑴集水井:因施工条件限制,应尽可能不在沟槽外侧开挖集水井坑。因为市政工程各井位均距离不远,一般为40米左右,为了节省造价,我们考虑于检查井槽坑边角位置留设集水井。集水井的尺寸和深度以能满足正常集水为宜,最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如图1-1所示。

⑵排水沟:在沟槽槽底两侧挖出排水沟,使水流向下游的集水井。排水沟断面尺寸不宜超过30×30cm ,排水沟底应低于槽底30cm 。如图1-2所示。

在排水施工期间,针对现场临时排水系统要定期派人检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排水方向从最高处排向最低处,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最后用水泵抽出。排水沟可设置坑槽底两侧,施工结束后填实恢复。如遇流砂也可采用各种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降至基坑最低标高以下0.5米再施工。

集水井位置

注:“ ”为水流方向

Ⅱ-分层开挖层数

4、沟槽的测量控制

沟槽的测量控制方法较多,比较准确而方便的方法是坡度板法。坡度板的埋设方法如下:

⑴坡度板埋设的间距一般为10m 。管道纵向折点和附属构筑物处,应图1-1 集水井布置示意图

图1-2 排水沟布置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