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竞赛题附答案

光学竞赛题附答案
光学竞赛题附答案

光学竞赛题

光学竞赛题

、选择题

1.( 3分)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 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 而且,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

B .玻璃各部分的透光度不均匀

C .玻璃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

D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2 . ( 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 0M 与ON 的夹角为0, 一条平行于平面 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

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A . 20°

B . 15°

C . 10°

D . 5° 3 .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 v 和物距u 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

所示的四 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 A .图线A B .图线B C .图线C D .图线D

4 . ( 3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 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 AB ,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

MN ,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 直,B 、N 两点都在主光轴上, AB 与MN 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

光具组中,物体 AB 的成像情况是( ) A .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 .只有一个虚像

D .只有一个实像 5 . (3分)如图所示,P 是一个光屏,屏上有直径为 5厘米的圆孔.Q 是一块平面镜,与屏平行放置且相

距10厘米.O i 、02是过圆孔中心 O 垂直于Q 的直线,已知 P 和Q 都足够大,现在直线 O 1O 2上光屏P 左 侧5厘米处放置一点光源 S,则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 ) A . -■ 1 米 2

B . 米2

C . : ■■ 丁 米 2

D .米2 1 100 64

6 . ( 3分)如图(a )所示,平面镜0M 与ON 夹角为0,光线AB 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岀射光线为 CD .现 将平面镜OM 与ON 同时绕垂直纸面过 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 3,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 )所示.此

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岀射光线将( )

A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CD 平行

B.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 重合

7 . ( 3分)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象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 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C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D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CD 之间的夹角为23

CD 之间的夹角为3

A .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 .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

C .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象

D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8. (3分)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岀的相片上()

A .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

B .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

C . 一片漆黑

D .没有墨点的像

9. (3分)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

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A. 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B. 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C .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D .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10. (3分)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0,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

像的个数为()

A . 1 ; 1 B. 2; 1 C . 2; 0 D . 1; 0

11. (3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

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 v D v 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

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 . B. C . D .

12. (3分)(2011?西宁)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 .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 .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 .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13. (3分)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

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

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A . f B. L C . f+L D . f- L

14. (3分)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

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 (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

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

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 o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

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A . c=4L n o

B . c=8L n o

C . c=16L n o

D . c=32L n o

16 . (3分)照相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可以控制

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而得到好照片,下表中列岀了照相机

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 一行中,“ 25”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亠秒.在光圈”一行中,“ 15”

25

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那么快门“ 50对应的光圈”应该是()

光20 15 12 6 3 2

快9 16 25 50 100 400 900

A . 7

B . 7.5

C . 8

D . 8.5 17.( 3分)如图所示,00'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 A 点时,像在 B 点;将点光源放在 B 点时, 像在C 点.当将点光源放在 C 点时,则(

) A . 一定在B 点成一个实像

B . 一定在A 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 .可能在B 、C 之间成一个实像

D .可能在C 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18 . ( 3分)如图所示,光线 AB 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 B 点在薄透镜上.已知 F 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

点.若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则还需知道的条件是(

) A.

光线AB 经过的焦点位置 B .透镜光心的位置 C .光线AB 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D .不需要任何条件

19 . ( 3分)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 4

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

R ,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 面的高度至少为( )

A . R/2

B . R

C . 2R

D . 4R

20 . ( 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 OM 与ON 镜面之间夹角为 a ,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

S,如 果要保证S 发岀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 a 的最小值是( )

A . 120°

B . 90 °

C . 72°

D . 60 21. ( 3分)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 P 发出红、黄、绿三色复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 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轴方向向远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 A .红、黄、绿亮点 B .红、绿、黄亮点 C .黄、红、绿亮点 D .绿、黄、红亮点

22 . ( 3分)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

当平行光沿柱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 )

A .圆形亮斑

B .圆型暗斑

C .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 .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 (3分)电影画面每隔 2秒更换一次,由于人的眼睛存在反应时间,所以会岀现 24

怪现象.如图所示,屏幕上出现的一辆匀速行驶汽车的车轮(车轮有 现象中不

符合此时人感觉的是( 23 . 眼见未必为实”勺奇 6根对称分布的相同辐条),则下列

若在 B . 秒内每根辐条转过 24 若在—秒内每根辐条转过 24 若在一秒内每根辐条转过 24 60°则人觉得车轮是不转的

355° 360° 则人觉得车轮是倒转的

则人觉得车轮是不转的

若在 亠秒内每根辐条转过

365° 则人觉得车轮是不转的 24 . 光轴垂直的物体 AB ,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 物体AB 的成像情况是( )

A . 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

B . 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C . 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D . 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 25 . ( 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

(3分)(2013?宜春模拟)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5厘米,在透镜左侧 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 一个正立虚像

一个倒立虚像

一个倒立虚像

一个倒立虚像 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 中

的成像情况,则拍岀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OM 与ON 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

P 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 P 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 )

A.

B .

C .

D . 26.

( 3分)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

“ E ”.当你通过红色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

“ E ” 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清晰的红色F”字

B .清晰的黑色F”字

C .清晰的红底白色 E”字

D .几乎看不出E”字 27.

( 3分)一焦距为f 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 x 轴重合,透镜左侧 x

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 距离大于f 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 轴向右平移2f 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

( ) A . 一直向右移动 B . 一直向左移动

C .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

D .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

28 . ( 3分)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 A 点时,它的像 在B 点;当点光源位于 B 点时,它的像在 C 点?则凸透镜位于( )

A . A 的左侧

B . AB 之间

C . BC 之间

D . C 的右侧

29 . ( 3分)早在公元前 305年,着名天文家埃拉托色尼就已经测量岀了地球的周长,与现代科学公认的

地球周长的真实值相差不到 0.1%.他在研究中发现,每年夏至这天,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正午的太阳

光正好直射到城内一口深井的底部,而远在 S 千米以外的亚历山大城,夏至这天正午的太阳光却会使物体

在地面上留下一条影子,他测得太阳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e °由此得岀地球的周长为(

) A . 千米 B . 1 1 _;千米 C . 千米 D. : I-: 千米

360

180 ■ ■

30 . ( 3分)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

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A . 3个

B . 6个

C . 9个

D .无穷

31 . ( 3分)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某光线 PA 以入射角a 入射到镜面 M 上,经平面镜 M 和N 两

次反射后反射光线 BQ 与PA 平行.现将两平面镜以过 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同时逆时针旋转一个

角度3 (3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2 . ( 3分)如图所示,两平面镜 A 和B 之间的夹角为9°自平面镜B 上的某点P 射岀一条与B 镜面成3角

的光线,在3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 3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 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 P 点,则符合该要求的 3的个数有( )

A . 1个

B . 4个

C . 6个

D . 9个

33 . ( 3分)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

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

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35 . 一束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的岀射光线如图所示,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C .只能是凹透镜或平面镜

D .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均可

36 .如图所示,在空气中平行于玻璃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 S ,若把凸透镜浸 没在水中,会聚点 S'( )

A .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C .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B .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D .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34 . ( 3分)(2013?顺义区二模)如图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 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的位置( )

S 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

A .在图中的A 处

B .在图中的B 处 C. 在图中的

C 处

D .在图中的D 处

A. 只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 B .只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A .在S的上方C.与S重合

B .在S的下方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7?如图所示,M、N为某一透镜的主光轴,若将点光源置于A点,则成像于B点,若将点光源置于B点,

则成像于C点,已知AB> BC,则以下有关透镜的种类和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 ?透镜是凹透镜,位于C点右侧

C ?透镜是凸透镜,位于C点右侧

D ?透镜是凹透镜,位于A点左侧

38?无云的晴天里,某同学在操场上竖立一根直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太阳光下的投影,过了一段时

间后,影子的位置移到了0B,且OA=OB,如图所示?则AB所指的方向是()

A .东

B .西C.南 D ?北

39.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人眼位于P (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

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2 2 2 2

A . 0.5 米

B . 3.5 米C. 4 米 D . 4.5 米

40. (3分)用一支可以写岀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B. 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C .白纸上的这一行字,由于它能发出红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D .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会是绿色的

二、填空题

41. (3分)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圆筒轴线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光屏与

圆筒轴线垂直且距离透镜足够远?此时,点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测岀此时凸透镜与圆筒

右端面的距离为L;向右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再次岀现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圆筒的内部,

无法直接测量岀A与筒右端面的距离d,为了求岀d的大小,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岀的一个物理是_

____________ ;如果用N来表示该物理量的大小,则可以得岀d为 ______________ .

42 . (3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不透光的边长为X的正方体物块.在正方体正左方有一点光源S,点光源和正方体物块的距离也为X.若在点光源S的上方距离为H处水平放置平面镜,H大小固定不变,

平面镜足够大.不考虑其他光源的存在,那么在正方体的另一侧水平面上,将会由于点光源S发岀的光线

经平面镜反射而被照亮,现改变X的大小,当X增大到_________________ 时,照亮区域将消失.

光学竞赛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 (3分)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

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而且,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

B .玻璃各部分的透光度不均匀

C. 玻璃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

D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从玻璃上不同部位因厚度不同对光的折射情况不同这一角度入手,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不是玻璃上不同部位对

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故本选项错误;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波动光学训练题答案

【波动光学训练题答案】 1、用尖劈空气膜的干涉测微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两块平面玻璃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夹着待测的微丝,微丝与接触棱平行,用单色(5893?)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玻璃上,两块玻璃间的空气膜对光产生等厚干涉,测量出28.880mm L =,用显微镜读出30条干涉条纹(亮纹)的间距为 4.295mm x ?=,求金属微丝的直径。 解:本题中可近似认为折射线垂直于下底面,则光程差 0 122 d λδ=- 第k 级亮纹满足 0 1022 d k λλ-= 第()k m +级亮纹满足 0 202()2 d k m λλ- =+ 两式相减得 21022d d m λ-= 故 2102 m d d d λ?=-= 而 tan d x α?= ? 这样得 0 202 5.9410mm 2m L m L d D L x x x λλ-?====???? 2、如图(a )所示,在洛埃镜试验中,点光源S 早镜平面上方2mm 处,反射镜位于光源与屏镜正中间,镜长40cm l =,屏到光源的距离 1.5m D =,波长为5000 ?。试求 (1)条纹间距; (2)屏幕上干涉条纹的范围; (3)干涉条纹间距数。 解:(1)洛埃镜中,点光源S 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构成两相干光源,故在屏幕上形成的条纹间距 0.1875(mm)l d λ?= = (2)设干涉区域的下、上端离平面镜与屏交点的距离分别为1y 、2y ,如图(b )所示,由相似三 L 1y 图(b ) S 屏 2y S ? A M B 屏 图(a )

角形知识得 1222D l y D l l -=-+, 2222 D l l y D l -+= - 分别解得 1 1.16(m m )y =, 2 3.46(m m )y = (3)干涉条纹间距数为 21 12.25y y n x -==? 3、为了减少从玻璃上表面反射光成分,在玻璃表面上敷一层薄膜,薄膜的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在入射光包含波长1700nm λ=和2420nm λ=的情况下,为使这两种波长的反射光被最大限度减弱,在玻璃表面上敷上折射率为4 3 n =的薄膜。试求这种薄膜的最小厚度。 解:设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平面光波射到厚度为h 的膜上,经膜的上表面反射后朝相反方向传播,如图所示。如果光波垂直射到薄膜表面上,那么反射波1和2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的2倍乘以n 。要使反射光尽量减弱,波1和波2就应该反相。为满足这个条件,波1和波2的路程差应该等于它们在膜中半波长的奇数倍。 2(21) 2h K n λ =- (1,2,3)K = 式中n λ为光在膜中的波长,由此 (21)4K h n λ -= 可见h 与波长有关,当膜的厚度为如下值 111 13570021003500 , , ,,444444h n n n n n n λλλ= = 22223542012602100 ,,,,444444h n n n n n n λλλ== 比较这两组数据可知,1h 和2h 最小的重合值为 972100 10m 3.9410m 4n --?=? 故薄膜最小厚度为7 3.9410m -?。 1 h 1 2 1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1.(19Y5)五、(20分)图预19-5中,三棱镜的顶角α为60?,在三棱镜两侧对称位置上放置焦距均为 30.0cm f = 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和 L 2.若在L 1的前焦面上 距主光轴下方14.3cm y =处放一单色点光源S ,已知 其像S '与S 对该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试求该三棱 镜的折射率. 2.(21Y6)六、(15分)有一种高脚酒杯,如图所示。杯内底面为一凸起的球面,球心在顶点O 下方玻璃中的C 点,球面的半径R =1.50cm ,O 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 。在杯脚底中心处P 点紧贴一张画片,P 点距O 点6.3cm 。这种酒杯未斟酒时,若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但如果斟了酒,再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将看到画片上的景物。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1=1.56,酒的折射率n 2=1.34。试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解释这一现象。 3.(22Y3)三、(18分)内表面只反射而不吸收光的圆筒内有一半径为尺的黑球,距球心为2R 处有一点光源S ,球心p 和光源s.皆在圆筒轴线上,如图所示.若使点光源向右半边发出的光最后全被黑球吸收,则筒的内半径r 最大为多少? 4.(16F2)(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1f 和2f 的薄透镜1L 和2L ,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 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5.(17F2) 如图1所示,在真空中有一个折射率为n(n>n0,n0为真空的折射率),半径为r的质地均匀的小球,频率为ν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线BC传播,直线BC 与小球球心O 的距离为l(l<r),光束于小球体表面的点C经折射进入小球(小球成为光传播的介质),并于小球表面的点D 又经折射进入真空.设激光束的频率在上述两次折射后保持不变.求在两次折射过程中激光束中一个光子对小球作用的平均力的大小. 图1

初中物理竞赛测试题 声学与光学 附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测试题: 声学与光学(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A B C D 2、图4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3、这张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仅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4、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5、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B.凹镜 C.凹透镜D.凸透镜 6、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7、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光学竞赛题(附答案)

光学竞赛题 O 'fl

光学竞赛题 一、选择题 1. ( 3分)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 而如果隔着窗玻 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而且,轻微摆动头部 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 B .玻璃各部分的透光度不均匀 C .玻璃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 D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2. ( 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 0M 与ON 的夹角为0, 一条平行于平面 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 能够沿着原来的光 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C . 10° 4. ( 3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 光轴垂直的物体 AB ,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 MN ,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 B 、N 两点都在 主光轴上,AB 与 MN 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 AB 的成像 情况是( ) A .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 .只有一个虚像 D .只有一个实像 3.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 能 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 v 和物距u 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 所示的四个图线中 , A .图线A B .图线B C .图线C D .图线 D B . 15

5. ( 3分)如图所示,P 是一个光屏,屏上有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Q 是一块平面镜,与屏平行放置且相距 10厘米.01、 02是过圆孔 中心 0垂直于Q 的直线,已知 P 和Q 都足够大,现在直线 0102上光屏P 左侧5厘米处放置一点光源 D .丄米2 一7 6. (3分)如图(a )所示,平面镜 0M 与0N 夹角为0,光线AB 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 CD .现将 平面镜0M 与0N 同 时绕垂直纸面过 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 3,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 )所示.此时经过 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 (a) (b) A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B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C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D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CD 平行 CD 重合 CD 之间的夹角为23 CD 之间的夹角为3 7. ( 3分)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象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 使用了闪光灯.这样 拍出来的照片( ) A .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 .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 C .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象 D .色彩被 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 3分)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 ) A .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 B .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 C . 一片漆黑 D .没有墨点的像 9. ( 3分)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 L ,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 H 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 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 L=H ,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S ,则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 米2

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41530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A B C D 八年上物理竞赛试题 满分:85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0题单选,11-13多选。10×2分+3×3分=29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虚像 D云和鱼都是实像 3.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5.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 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初二物理光学竞赛专题训练汇编

初二物理光学竞赛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 一.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 1.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2.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3.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4.用两块平面镜做成如图所示的潜望镜,两平面镜中心的距离为L,现在用此潜望镜观察正前方一物体AB,那么人从潜望镜中看到AB的像距物体AB的水平距离是多少?(作图并说明) 5.一面镜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已的全身,则 ( ) A.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 B.应前进到距离O.5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离4米远处。 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6.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 ]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7.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8.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厘米,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厘米,两眼光心离头顶和下巴分别为10厘米和13厘米.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 如图所示,令B、C为人的两眼,A、D为人的两耳,MN为平面镜,A’、D’为人的两耳在镜中的像. 9.如图所示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军舰的像在图中的______点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1)画图并简要说明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 (2)画图并简要说明阴历每月初七前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 (3)图中A和B哪个是新月的图案?哪个是月偏食的图案?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实验二十八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思考题参考答案】 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可以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 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 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 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 答:厚些好。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 '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 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 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如果所画直线ab 和 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如图所示。实际折 射线如图中虚线,而作图的折射线为图中实线,测量的折射角大于实际折射角,折射率r i n sin sin =,测 量折射率值偏小。 间距小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的问题,自己回答。 实验二十九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作光学实验为何要调节共轴?共轴调节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对多透镜系统如何处理? 答: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由于透镜在傍轴光线(即近轴光线)下成像质量好,基本无像差,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使各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即共

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竞赛试题及答案

A B C D 八年上物理竞赛试题 满分:85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0题单选,11-13多选。10×2分+3×3分=29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虚像 D云和鱼都是实像 3.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5.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 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D.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实验二十八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思考题参考答案】 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可以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 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 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 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 答:厚些好。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 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 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 ~ 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如果所画直线ab 和 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如图所示。实际折 射线如图中虚线,而作图的折射线为图中实线,测量 的折射角大于实际折射角,折射率r i n sin sin ,测 量折射率值偏小。 间距小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的问题,自己回答。 实验二十九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 【思考题参考答案】 … 1.作光学实验为何要调节共轴共轴调节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对多透镜系统如何处理 答: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由于透镜在傍轴光线(即近轴光线) A B C D a b ~ d i r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光学试题汇编(含答案)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光学试题汇编(含答案) 1.如图24-8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C )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 C.沿F2与S’连线方向。 D.沿F1与S’连线方向。 2.如图24-19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为了测出该透 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 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 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S,在圆筒右侧垂s 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S与光屏 的距离为L。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 点光源S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x为__(L-b-2a)/2__________,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L2-b2)/4L ______。 3.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C ) (A)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 (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 (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4. 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B)玻璃上不同部位的透光程度不同 (C)玻璃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 (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同 5. 图 11,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 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 ...是 ( A ) (A)200 (B)150 (C)100 (D)50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 12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 D ) (A)图线A (B) 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 7. 如图 13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

光学相关知识竞赛试题

1.下面四种颜色中哪种颜色的光波最长(D)。 A.蓝 B.绿 C.黄 D.红 2.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物质的最小的构成单位是(D)。 A.质子 B.中子 C.强子 D.夸克 3.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起构成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从而彻底取代了铅字手工排版的是(C) A.打字机 B.计算机 C.激光照排机 D.激光印刷机 4.第一台激光器产生于: (C) A, 1953 B, 1961 C, 1960 D, 1948 5.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B)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C.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大D.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大 6.黄昏时,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 B ) A.太阳发出较多的红光 B.阳光经过空气散射形成 C.太阳距地球较近 D.太阳距地球较远 7.以下双折射晶体中属于双轴晶体的是(C) A.石英 B.冰洲石 C.硫磺 D.冰 8.第一台激光器的工作物质(A) A.红宝石 B.蓝宝石 C.掺钕钇铝石榴石 D.二氧化碳 9.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则(B) A. 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 不变 10.红光和紫光相比,(B)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11.下列哪个是光通量的单位(B) A.lux B.lm C.lx D.cd

初中理光学竞赛题含答案精品

A B C D 【关键字】摄影、情况、条件、问题、焦点、要点、保持、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位置、作用、办法、水平、速度、关系、分析、调节、形成、满足、方向、做实、中心 八年上物理竞赛试题 满分:85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0题单选,11-13多选。10×2分+3×3分=29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虚像 D云和鱼都是实像 3.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5.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D.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10.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 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 .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 .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 .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 .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11.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 .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眼睛变大了 D .透过眼镜看小丽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光学竞赛题

光学竞赛题 光学竞赛题 一、选择题 1.(3分)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瞧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瞧,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而且,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 A.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 B. 玻璃各部分的透光度不均匀 C. 玻璃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 D. 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2.(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 ) 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就是( A. 20° B. 15° C. 10° D. 5° 3.(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与物距u就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 ) 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就是( A. 图线A B. 图线B C. 图线C D. 图线D 4.(3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 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就是()

A. 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 只有一个虚像 D. 只有一个实像 5.(3分)如图所示,P就是一个光屏,屏上有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Q就是一块平面镜,与屏平行放置且相距10厘米.O1、O2就是过圆孔中心O垂直于Q的直线,已知P与Q都足够大,现在直线O1O2上光屏P左侧5厘米处放置一点光源S,则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 A. 米2B. 米2 C. 米2 D. 米2 6.(3分)如图(a)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光线AB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现将平面镜OM 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A.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平行 B.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重合 C.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2β D.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β 7.(3分)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象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她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 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 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 C. 瞧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象 D.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与线条 8.(3分)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 A. 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 B. 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 C. 一片漆黑 D. 没有墨点的像 9.(3分)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 光学 1.( 19Y5)五、( 20 分)图预 19-5 中,三棱镜的顶角为60,在三棱镜两侧对称位置上放置焦距均为f30.0 cm 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和 L 2.若在 L1的前焦面上 距主光轴下方y 14.3 cm 处放一单色点光源S ,已知 其像 S 与 S对该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试求该三棱 镜的折射率. 2. ( 21Y6)六、( 15分)有一种高脚酒杯,如图所示。杯内底面为一凸起的球面,球心在顶点O下方玻璃中的 C 点, 球面的半径 R=1.50cm, O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在杯脚底中心处 P点紧贴一张画片, P点距 O点6.3cm。这种酒 杯未斟酒时,若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但如果斟了酒,再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将 看到画片上的景物。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1.56,酒的折射率 n2=1.34。试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解释这一现象。 3.( 22Y3)三、 (18 分 ) 内表面只反射而不吸收光的圆筒内有一半径为尺的黑球,距球心为2R 处有一点光源S,球心 p 和光源 s. 皆在圆筒轴线上,如图所示.若使点光源向右半边发出的光最后全被黑球吸收,则筒的内半径r 最大为多少 ? 4.( 16F2)( 25 分)两个焦距分别是f1和 f2的薄透镜 L1和 L2,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 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 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5.( 17F2) 如图 1 所示,在真空中有一个折射率为n(n>n0,n 0 为真空的折射率),半径为r的质地均匀的小球,频率为 ν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线BC传播,直线 BC与小球球心 O的距离为l(l<r),光束于小球体表面的点C经折射进入小球(小球成为光传播的介质),并于小球表面的点 D 又经折射进入真空.设激光束的频率在上述两次折射后保持不变.求在两次折射过程中激光束中一个光子对小球作用的平均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竞赛测试题声学与光学附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测试题声学与光学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初中物理竞赛测试题:声学与光学(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A B C D 2、图4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3、这张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仅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4、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5、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6、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7、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 A.100毫米以外。C.恰为50毫米。B.50毫米以内。D.略大于50毫米。10、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初中理光学竞赛题含复习资料

A B C D 八年上物理竞赛试题 满分: 85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0题单选,11-13多选。10×2分+3×3分=29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虚像 D云和鱼都是实像 3.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5.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物理竞赛几何光学训练(含答案)

几何光学训练题 1.对于下列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烈日照射下公路远望像洒了一层水一样,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B .通过玻璃三棱镜看到的像比物体实际位置要低 C .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制成的 D .手术台上的无影灯消除影子是由于光没直线传播的形成的 2. 对于光的传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颜色的光传播度大小由媒质决定 B. 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种媒质中传播时, 波长越短的光传播速度越快 C.同一频率的光在不同媒质波长不同, 而在真空中的波长最长 D.同一色光的频率随传播速度不同而改变 3.简易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L,通过潜望镜观察水平正前方的物体,看到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 A. 水平方向远L,竖直方向低L B. 水平方向远L,竖直方向高L C.水平方向近L,竖直方向高L D. 水平方向近L,竖直方向低L 4. 某一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1 的媒质中传播时, 它的波长、频率和波速分别用λ1、γ1 和υ1 表示, 在折射度为n2 的媒质中, 分别用λ2、γ2 和υ2 表示, 以上这些物理量存在如下的关系( ). D 5. 在两束频率相同的单色光的交点前放一块平行的玻璃砖后,则交点的位置与不放玻璃砖前 相比(). (如图7-2-4 所示) A. 不变 B. 向左 C.向右 D.向左还是向右由光的频率大小决定 6.点光源S通过带有圆孔的挡板N,照射到屏M上,形成直径为 d 的亮圆.如果在挡 板靠近光屏一侧放上一块厚玻璃砖,如图20-14 所示,这时点光源通过圆孔和玻璃,在 屏上形成直径为D的亮圆.则直径D和d 的大小关系为() A d>D B d=D C d< D D....无法确定 7 , ,.如图所示任意一条光线射向夹角为的两平面镜的相对镜面上相继经两镜面反射S d 图20-14 后, 最后射出线与最初入射线的方向间夹角应为( ) (A) (B) 2 (C) 3 (D) 4 8.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 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 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经 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A .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 .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 .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 .一片白光 9.如图所示,两个同种玻璃制成的棱镜,顶角α1 略大于α2 ,两单色光 1 和2 分 M 别垂直入射三棱镜,其出射光线与第二界面的夹角β1 = β2 ,则 A、在棱镜中 1 光的折射率比 2 光小 B、在光谱中, 1 光比较靠近红光 C、在棱镜中 1 光的传播速度比 2 光的小 D、把此两光由水中射向空气,产生全反射时, 1 光的临界 角比 2 光的临界角大。 10.一单色光从空气中射到直角棱镜一个面上P点,以入射 角θ= 60°射入棱镜,经折射后射到另一面的Q点,恰好在 Q点沿镜面行进,如图所示,则棱镜的折射率为___________. 11.一个大游泳池,池底是水平面,池中水深 1.2 米。有一根竹杆竖直立于池底, 浸入水中的部分正好是全长的一半,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7 射入,池底杆影长 2.5 米, 则可知水的折射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