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乡村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合集下载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_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_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雷明 邹培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LL-ROUND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202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文明新形态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之一,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好生态文明对于实现人、自然和社会和谐永续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全面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路径突破就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生态乡村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盐碱化、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旧存在,生态环境破坏还时有发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生态乡村建设的规划编制不到位甚至缺失,同时还存在各类资源要素指标压力,投入主体单一且资金不足,群众参与度低,持续提升与后续保障不足等问题。

然而,没有农业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就无法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低碳生态乡村建设,就不会有生态文明,也就不会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生态乡村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持续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大国家战略。

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以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

1. 建立多元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发展乡村经济。

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加大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多元化产业体系。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升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2. 加强农技推广和创新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加强农技推广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农技和管理经验。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政府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注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地方。

4.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发展,也要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政府需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态化,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6.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政府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空间。

同时,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7.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支撑。

政府要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同时,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引进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的发展面临了重大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究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乡风文明建设是指在乡村社会中兴办文化、宣传教育、弘扬文明风尚、传承文化遗产、创建文明乡村等活动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行为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过程。

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1. 增强文化自信。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2. 促进社会和谐。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促进社会规范化,培育文明乡风,从而提升社区协调性和社会和谐程度。

3. 推动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吸引人才和资金向乡村流动,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策略如下:1. 教育宣传。

积极开展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健康等各类教育宣传活动,掌握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名人轶事等知识点,激发民众热爱文化、弘扬文明的意识。

2. 建设文化设施。

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景点,创新文化产品,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

3. 传承文化遗产。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乡土文化的优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民间艺术、民谣、民俗、传统手工艺等,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完善文化产业体系。

4. 弘扬文明风尚。

加强家风、乡风、民风的引导和培育,倡导文明礼仪、公德品质、守法意识等行为准则,使之成为道德行为的规范。

5. 建设文明村庄。

加强市容环境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环保措施,严格管控乡村交通、道路、人居环境,改善村庄风貌和居住条件,重建乡村社区文化生活。

三、实践经验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中国乡村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4.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产业发展第三章人才支撑第四章文化繁荣第五章生态保护第六章组织建设第七章城乡融合第八章扶持措施第九章监督检查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第二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第三条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第四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

(摘编自尚哲《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阅读题

(摘编自尚哲《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阅读题

(摘编自尚哲《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力和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之一。

农耕文化培育和滋养了中华文明,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

在乡村这个载体上,不仅需要以社会公德等内容为主的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坚定乡村优良文化的信心,并对其加以推广和繁荣。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影响下,人民群众也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文明乡风的规范和引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个体水平、家庭单元和乡村社会三个层面的特点加以剖析,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道德水平影响着个人、社会的精神风貌。

影响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责任感。

责任感强的个体往往决策公正,做事情具有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个体责任感的激发和驱动能使其对工作内和工作外的正确的事情有自觉主动的表现,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感。

激发、培养、促进与提高个体的责任感,能够强化其道德水平。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外在的结构因素,强化个人的责任心。

例如,缩小承担责任的成员范围,实行“责任到人”来落实责任,强化个人的责任心。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激活个人内在的责任心,达到促进社会学习的放果。

学习道德榜样鲜活生动的事迹,不仅能引发个体的共情,还能更进一步,从价值观认同的角度增强个人的道德认同感。

家庭单元由个人组成。

家风体现了一个家族或者家庭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价值观,良好的家风能有效地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根植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具有非常优良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的传统。

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言行表现方式与习惯体现了家庭的风貌。

父慈子孝、夫妻和睦、节约淳朴等良好的家风给每位家庭成员提供了力量和支持,让成员可以更加专心、用心地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治理和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治理和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其关键在于农村治理和乡村建设。

农村治理是指通过制度、政策等方式来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而乡村建设则是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治理和乡村建设。

一、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农村治理,要构建完善的农村治理体系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建设,推动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民主决策。

其次,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民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

只有构建健全的农村治理体系,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治理保障。

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问题是农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流转问题,实现农民合理利益的保护和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此,需要推动土地财政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

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流转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其次,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和便利农民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工作。

其次,要推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减少农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时代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时代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激发乡村活力,提高乡村的生产力水平。

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双向扶持”的政策,向乡村吸引和培育各类高端技术、经济、文化人才,使乡村充满创新活力。

同时,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就业创业,放宽贷款门槛,鼓励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为基础的联合办厂,吸引更多城市白领到乡村创业。

其次,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依托乡村地理优势等,投资建设特色农业园区,支持农民从事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特色农业,扶持乡村振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服务业等发展,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要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加快就业创业导向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金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体系维护农民基本生活,建立健全乡村青年就业创业、劳动力市场、劳动就业保障等帮扶措施,推动职工和农民就业创业。

最后,要完善乡村政府的治理体系,建立乡村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使乡村更加安全、舒适,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有力的政策措施,出台更多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激发乡村活力,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长效制度性措施,加大投入,推动乡村振兴。

首先要完善乡村土地制度,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使用,不仅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也有利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乡村经济发展。

其次要加大乡村教育投入,促进乡村教育得到平等发展。

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乡村教育设施的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培养乡村学生更多的素质,着力培养乡村人才和职业技能,使乡村拥有更多职业技能和高素质的青少年劳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人大推进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人大推进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人大推进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近年来,人大一直致力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各项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投入,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我们注重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们还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新的产业和技术,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另外,我们也加强了对乡村环境保护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提升了乡村文化软实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人大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综上所述,人大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也清楚地意识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全面乡村振兴的举措

全面乡村振兴的举措

全面乡村振兴的举措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现代化。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首先,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乡村产业集群,提高农村产业链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设施水平。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配送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第三,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创新创业,培育新型农民。

同时,采取政策措施吸引城市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有机链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鼓励农民通过租赁、合作社等方式集体经营土地,培育规模经营农户和农业企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问题。

第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农村生态建设。

培育绿色生态农业,加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上述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还需要采取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的乡村振兴格局。

只有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广阔目标。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立农业强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立农业强国心得体会〔篇一〕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隆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根底设施建立向农村倾斜、公共效劳在农村优先开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开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根底。

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立农村根底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开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

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根底设施仍然薄弱,农田水利等消费性根底设施普遍存在严重缺乏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根底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消费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根底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立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施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根底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根底支撑。

首先,要加大农村根底设施建立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施行的原那么,对农村根底设施建立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根底设施工程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根底设施建立,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立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根底设施工程。

要把农村饮程度安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程度安管理,进步保障才能,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晋级和用电公共效劳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才能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效劳程度;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立,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效劳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挪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施行“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交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好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好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好处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促进农村发展为核心,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革命、乡风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的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下面将详细阐述。

首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是国家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基地,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可以大幅提升农业产能和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加乡村经济的增长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其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推动农村旅游发展、提倡农村休闲农业等,也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进一步改善其生活品质。

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

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土文化活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等措施,可以使得乡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保留和传承乡村独特的风貌和历史内涵,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第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差距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和优势互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引导城市人口、资金、技术等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对农村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促进城乡间的互利共赢。

同时,也可以借鉴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发言

着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发言

着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发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和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尊重农民意愿,让乡亲们在宜居宜业的环境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强调政府主导,统筹协调资源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考核内容,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村集体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科研院所和个人投资捐资,为农房改造、土地整理和环保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坚持规划引领,彰显农村特色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规划先行,重点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规划、村庄(社区)管理规划在规划设计中,不能贪大求洋,而要突显乡村气息及特色,依托现有田园风光,依势因地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继续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做好产业支撑,建立增收机制只有产业兴、百姓富,美丽乡村建设才有生命力乡村选择产业方向、谋划产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集中目标蓄力推进同时,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不断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标迈进笔者所在的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在发展养殖产业的同时,注重保护绿水青山,严禁向水库中投放肥料,一经发现从重从严处理,从而让一汪碧水滋润乡村摒弃千村一面,尊重农民意愿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建设美丽乡村应秉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既要结合农民实际需求,也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适应村民们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有想法、有诉求,多听听他们的想法,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持续高效的实践,我们才能促进产业兴旺同生态宜居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农民富、乡村强的和谐共赢的目标和美乡村不仅要让群众“富口袋”,还要让群众“富脑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人心向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是乡村全面振兴和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需要出发、从喜好着手,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传承,让传统技艺重焕生机,对古宅、古物等历史遗存要做到“修旧如旧”、传承创新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乡村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政策理论宣讲、农民夜校、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篇二富,也许在那些高尚人物住的大城市里才有;学,也许在极好的的学校才学的好;乐,也许在宽大而又美丽的的城市广场上才有;美,也许只有那千姿百态的衣裳与大人物才算美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美、富,学、乐,只是我们永远都向着那些外在和我们又有些不耐烦的.城市,而疏忽了我们的身边农村——城市,谁更美,有时,总会毫无犹豫的答出:城市!但是,答出这个答案的人,我想告诉你:你错了富、学、乐、美你有吗?要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有,为什么?那我就告诉你吧我的家乡在农村当然农村并不像城市那么繁荣,那么华丽,这里,只是小小的楼房,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这里,路上是三轮车,不像城市里那占满了路的自家轿车……也许,你认为这一切不可能有富、学、乐、美,也许,你认为这一切太简陋了,不,不是!这里有,这里虽然简陋,却就是因为这样的简陋,才有不同的风味富在农家这里富,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没有这里的劳动,也就没有城市人们填饱肚子的食物,这里富,这里有城市没有的东西,城市里的人想吃也只好到这里来这里富,有城市里用钱买不到的团结友爱学在农家这里爱学,这里的学校虽没有城市好,但我们都很用心,我们都爱,我们刻苦,努力,一直往前冲乐在农家这里乐,虽然没有游乐园,没有玩具,但每天可以到山上摘野花,野果,坐在草坪上哼哼小曲,躺在草坪上看看白云,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不是很快乐吗?对于玩具不是好多了么?美在农家这里美,山美——这里的山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绿树成荫,早晨,起床开窗,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鼻而来,多么享受;水美——这里的水,是溪水,好甜好甜,好清好清,清得让你看的到水底有什么;甜得让你甜到心里……人美——这里的人相亲相爱,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都有一颗拥有美的心富、学、乐、美,这里样样齐全,不是吗?城市美,乡村也美,也许,乡村会比城市更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14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培育乡土文化、增强乡村凝聚力、提升乡村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应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注重当地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

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的礼仪、文化、美风、德行,注重培育和弘扬社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乡村社区的精神家园。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应该注重从孩子开始,从小学入手,注重在校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可以设立一些乡土文化馆、民俗博物馆等,将乡村传统文化真实地展现给大家,营造乡村浓厚的文化氛围。

加强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每个乡村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比如民间艺术、乡土风情、传统节日等,这些都是乡村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应该注重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让当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资源。

二、乡风文明建设要注重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道德建设。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不良现象也在乡村中出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乡风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乡风文明建设要重视道德建设,从儿童抓起,着力培养新一代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融入。

加强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乡村居民崇尚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3篇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3篇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3篇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1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而乡风文明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是当前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一、涵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涵养乡风文明,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乡风文明的建设。

乡风文明是指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社会规范。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这些规范不断积淀沉淀,终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

乡风文明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

首先,涵养乡风文明和推进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通过培育文明,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并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可以促进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本投向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同时,也有利于各地乡村特色的发展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

其次,乡风文明建设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农村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重重挑战,特别是受到了社会现代化、城镇化、移民和各种文化冲击的侵蚀。

这就需要加强农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让农村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涵养乡风文明,需要我们在多方面下功夫涵养乡风文明,需要我们在多方面下功夫。

首先,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弘扬乡风文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政府应该以宣传乡风文明为重要着力点,广泛开展相关活动,让乡风文明的价值得到传播与宣传。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争取更多的人群加入到乡风文明的建设行列中来。

其次,我们需要大力培育乡风文明的经验和做法。

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加强对乡风文明的整体建设。

还应该积极鼓励乡村人才返回农村,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毕业生回乡创业,保障乡村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我们需要鼓励乡村民众积极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

乡风文明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而乡村发展与建设也需要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言稿同志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强化阵地支撑,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公共文体广场等设施,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实践活动等,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已建成X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个乡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达到100%。

以道德讲堂为平台,每月开展一场主题道德讲堂,每季度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十星文明户”,让先进典型进村入户,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后一步路”。

以“清洁家园,巾帼行动”为主题,广泛开展庆“三八”、美在家庭等系列活动;以“传承孝道•感恩母亲”为主题,开展母亲故事会、“母亲课堂”等活动;以“移风易俗•树立新风”为主题,组织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嫁”等宣讲活动260余场次,覆盖人数万余人。

二、丰富载体内容,让文明新风吹进广大农民。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点,我们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内容。

在“送”方面,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送图书进村等活动300余场次。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100余篇,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知识。

在“帮”方面,组建由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370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300余场次、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400余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篇1)20_年_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某县农业局主办的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了短短的半个月的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1、感受到了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农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全社会进步才有保障。

针对农业局此次投入这么大的人力财力搞培训,正是为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凭我们的老经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只有相信科学技术,加大科技、农机应用,才能让农业变得有效益。

3、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

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

二、主要收获:1、改善了自己农业知识结构。

授课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

2、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篇2)作为一名基层的农资经销商,我感觉近年来农村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部分农田被荒废,种田大户开始涌现。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资服务离不开“私人订制”。

乡村振兴五个全面

乡村振兴五个全面

乡村振兴五个全面乡村振兴“五个全面”是指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下面将对乡村振兴“五个全面”进行500字的详细解释。

首先,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发展的组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党委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农民在决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参与、协同发展的局面。

其次,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创业创新培训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要推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鼓励农民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养农村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动能。

同时,要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发展环境,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最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高效,实现农田水利、农田生态、农田生产一体化发展。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五个全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需要全面动员,全面推进,全面落实。

只有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82019.02XIANG CUN ZHEN XING乡村振兴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均衡,以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产业兴旺,让乡村“强”起来。

一是突出提质导向,抓带动促转型。

优质水稻栽培面积占比过半,年均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获评“农业农村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薛埠茶香小镇列入省级农业特色小镇试点,黄金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街道)全覆盖。

二是突出品牌塑造,抓质量促增效。

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将“长荡湖大闸蟹”和“洮湖”商标一并运作至区级层面,持续办好湖鲜美食节等推介活动,“长荡湖大闸蟹”“金坛红香芋”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金坛雀舌”连年保持全国茶叶区域共用品牌价值50强。

三是突出效益优先,抓融合促升级。

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号农场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农业创新园区,花谷奇缘入选全省百家主题创意农园,仙姑村、谢桥村获评“省级休闲观光示范村”。

全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2家,“茅山竹海”电商平台拓展运营,朱林村、黄金村、圣贝特蜂列入省级重点培育农村电商示范村(企),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围绕生态宜居,让乡村“美”起来。

一是“强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宽领域布局农村运输线,2016-2017年建设农村公路120公里,265省道一期、长荡湖旅游大道、直荣公路等重点工程主体完工。

长荡湖水厂完成主体工程,改造中西部供水管网163公里。

建设千亩以上达标圩堤10公里,龙山水利枢纽竣工投用。

完成20家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落实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力培育乡村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是乡村振兴之“魂”。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此,建议如下:
一、要强化分类施策,资源整合最大化
乡村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就我市而言,主要包含公民道德建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村镇建设、赡养老人巾帼展风采主题活动、农村移风易俗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及文化惠民工程等。

涉及宣传、团委、妇联、文化、教育等多部门。

建议由宣传部牵头拿总,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分工合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发挥部门优势,咬定目标精准发力。

各部门制定可操作、易管理、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打出组合拳,形成合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造成基层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疲于应付的现象。

二、要补齐服务短板,发挥优势,创新举措
贫困乡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领导干部重视不够,认识有偏差;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乡村环境脏、乱、差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

这些短板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文明建设。

针对这些短板,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健全组织网络,做到有人负责,有人干事,有人落实。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领,激发正向发展的动力。

三是健全完善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

着眼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推广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提供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服务。

要充分利用好党员之家、妇女儿童之家、文化宣传站、综合服务室等,满足乡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业余演出队发展,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寻找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

充分利用国家及少数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五是广泛开展文明乡风评议活动。

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乡风文明。

乡村要继续深化“美丽庭院”“赡养老人巾帼展风采”等活动,着力发现、挖掘、传播蕴藏在“最美家庭”中的良好家风,让广大家庭和妇女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觉认知和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提升家庭文明水平。

三、要强化思想引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村两委处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要加强思想引领、道德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精神高地。

一要两手抓两手都过硬。

要激发农民摆脱贫困的思想动力,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要注重提高脱贫质量,让自食其力、勤劳、有积极脱贫意愿的劳动者特别是职业农民获得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要用先进思想润泽百姓生活。

结合寻找“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赡养老
人巾帼展风采”等活动,着力发现、挖掘、传播蕴藏在百姓中的良好家风,让广大家庭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觉认知和接受家庭道德教育,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

三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退伍军人、乡村能人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四要抓好正面典型选树。

大力表彰勤劳敬业、诚信经营、尊老敬老、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等方面先进典型,通过报刊、电视等现代传媒加以宣传推广,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四、要强化责任监督,确保乡村政令畅通
坚持统一、明确、清晰原则,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人员、制度、政务、信息等方面,建立通报制,落实好具体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主管部门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上下同责,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