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版
第一章绪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图1-2 旅游系统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图1-3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
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一、二战之前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地理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结。
五、20世纪80年代初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
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开拓者。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
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海外: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海外一日旅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旅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动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
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