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丝绸之路旅游开发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研究

(09旅本2班唐浩洋)

摘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在空间上跨度长,全长7000公里,涉及沿线4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在我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及科技交流之路,旅游容量巨大。通过对该旅游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研究,突出产品特色,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新,有利于带动我国大西北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文化特色

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Bulter.R.W.提出的。Bult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Bult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继刚、彭华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广东丹霞山的拓展开发中,新景区的开发对老景区的复苏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2002年赵西萍等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学》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放、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投放阶段,旅游产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通过修建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宣传促销,市场逐步打开,游客增幅较快,从而进入到成长阶段;在成熟阶段,游客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对旅游的投入已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旅游企业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开发新旅游项目,扩大接待规模;在衰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由于市场竞争和新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加上环境和社会问题,游客人数会明显回落,特别是长线的团队游客下降,一些旅游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这一阶段可采取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客观规律。任何一项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都有一个发现与开发、成长与巩固、衰退与复苏(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2丝绸之路人文旅游资源——人文精神价值发掘的重要性丝绸之路是一条历经了两千多年沧桑而漫长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之路。西部为陆上丝路 ,始于西汉武帝时期。它东起长安 ,穿河西走廊到敦煌后 ,出玉门关沿北道经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 、焉耆(今库尔勒) 、乌垒、龟兹(今库车) 、姑墨、疏勒(今莎车、喀什)翻越帕米尔 ,抵地中海东岸。19 世纪 70 年代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一书中把这条古道称为“丝绸之路”。今天 ,丝绸之路虽已逐渐湮灭 ,但丝绸之路上遗留的众多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仍记录着中华民族在西部的艰辛开拓 ,与外民族艰难的融合 ,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人文精神作为整个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1〕。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中都形成了她自己的人文精神 ,不仅体现在其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体现在其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强调对西北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人文精神的发掘予以注重 ,是因为它的三个重要性。首先 ,它有利于延长旅游资源利用的生命周期。任何旅游资源都有其生命周期 ,对其深层次内涵——人文精神的发掘 ,可以巩固、改善和提高其吸引力 ,并延长其生命周期。其次 ,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历史遗留的物质古迹中 ,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向往与憧憬 ,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状况亦蕴涵于其中。让人们从历史古迹中找寻民族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 ,并感触其厚重的苍桑 ,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增强自身素质 ,为西部开发提供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最后 ,有利于保护与继承文化遗产。对旅游资源的人文精神的发掘 ,可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历史和现实的价值 ,认识到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从而提高人们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并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良好地保护与合理开发 ,使旅游资源能够长期保存〔1~3〕。

2.1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

西部既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传说中的周穆王同西王母在瑶池把酒言欢的浪漫故事 ,不能不使人们追溯这种民族交融的久远、深长的历史。但文明史的一条定律是 ,民族的交流、融合往往必须经过血的征战才能完成。

史载 ,西周时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犬戎阻碍了西周与西部的联系 ,周穆王西

征犬戎 ,将其一部分迁到太原平定了西部。秦代将六国长城连接并延伸东至辽东、西至临洮以安定西部。西汉武帝两度派张骞出使西域增进西域同中原的交往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西部边患匈奴 ,使部分匈奴归属西汉 ,并在匈奴故地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以巩固其对西部的治理。东汉时 ,班超出使西域 ,成功控制了西域一些重要的少数民族。汉和帝时 ,西域 50 多个小国全部归属东汉 ,为隋唐的统一打下基础。隋代进一步开拓西域 ,隋炀帝亲自征战土谷浑人 ,使中西交通繁荣一时。唐代在龟兹(今库车) 、于阗(今和田) 、疏勒(今莎车、喀什) 、碎叶设立四镇 ,并设安西、北庭都护府进行有效统治。到了元代 ,蒙古人武力征服西部统一全国。明代修筑以嘉峪关为最西端的明长城。清康熙两次平定新疆准葛尔部叛乱 ,至雍正、乾隆又稳定西藏 ,自此 ,整个西部才纳入中国的版图。伫立在沙漠戈壁中 ,遥望着昔日的长城 ,仿佛依旧能听到战马的嘶鸣与军队的呐喊 ,仿佛看见无数百姓夯筑长城的苦难身影。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兴起,可以让旅游者在旅游观光中从西部的开拓史中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前进的过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之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 ,激起民族自豪感 ,全力投入到今天的建设中去。

2.2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一部民族史同时也是世界史

一个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与其它民族日益交流 ,逐步走向广阔的世界。这一点在西部的各种历史遗存特别是丝绸之路沿途各旅游资源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宗教文化资源尤其独特。东西全长7000 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使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在这里碰触接轨。

历史记载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将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瓜、胡蒜、良马、骆驼传入中原。此时,佛教已传入西域。东汉,西域和中亚的商人向中原运送毛皮、香料、珠宝交换中原的丝织品与青铜器。王莽时期,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冶铁术、穿井术传入西方,西方的良马、毛皮、香料特别是盛行于南亚和西域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养蚕业、丝织技术传入波斯与拜占廷,而埃及的玻璃制造法和盛行于希腊、罗马的绘画及犍陀罗雕塑艺术传入中国。隋唐时,西域的胡乐、胡服、胡食在中原流行 ,马球、赛马、射箭等体育活动更广为人们喜爱。唐文化也传入其它国家 ,而西方的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也在盛唐时传入中国。甘肃境内有以泥塑为特色的天水麦积山石窟 ,有举世公认的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新疆柏孜克石窟的壁画是纪录中西风格、交汇过程的艺术珍品。拜城克孜尔石窟壁画构图别致 ,库车的库木吐拉石窟壁画勾线晕染、中古合璧。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的 ,世界上历史悠久 ,地域广阔 ,自成体系 ,影响深远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