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体系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IT部门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计划
IT部门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计划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计划一、介绍信息技术部门(IT部门)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成为了IT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IT部门的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计划,以及如何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
二、信息安全措施1. 信息安全政策IT部门需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规定员工在处理、存储和传输敏感信息时应遵循的规定和程序。
该政策应涵盖对信息的分类、保密性要求、访问控制以及处理安全事件的流程等方面。
2.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IT部门应定期开展针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
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安全政策的解读、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方式等。
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可以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3. 强化访问控制IT部门需要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敏感信息。
采用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内部人员滥用权限和未授权访问造成的风险。
4. 加密与数据保护IT部门应采用加密技术来保护存储和传输的敏感数据。
采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机制,可以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篡改。
此外,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也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恢复性的关键。
三、风险管理措施1. 风险评估与分类IT部门需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脆弱点。
根据威胁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将风险进行分类和评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安全漏洞管理IT部门应建立漏洞管理制度,及时跟踪和处理发现的安全漏洞。
制定定期更新和打补丁的方案,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修补已知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入侵系统。
3. 安全事件响应IT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响应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追踪。
及时的响应和处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对企业的损害。
IT部门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IT部门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安全风险是当今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IT部门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IT部门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1. 信息安全风险的定义信息安全风险是指IT部门在使用、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和可能造成损失的潜在事件。
这些威胁和事件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中断、恶意攻击等安全问题,给企业的运营和声誉带来严重影响。
2. 信息安全风险的分类信息安全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包括员工不当操作、失职行为、不良习惯等;外部风险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系统漏洞等。
同时,信息安全风险还可以按照威胁的严重程度、影响的范围和潜在损失来进行分类。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确定信息安全风险大小的过程。
在评估过程中,IT部门需要收集、分析和评估与信息安全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潜在威胁的种类和来源、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可以对各项风险进行排序和优先级划分。
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保护企业信息资产免受风险威胁的过程。
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IT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包括风险预防、监测、防御和恢复等。
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建立风险响应机制、开展安全培训等。
5. 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IT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例如,对于内部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意识,防止员工的失误操作;对于外部风险,可以通过使用防火墙、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
结论: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是IT部门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前提。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可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威胁,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IT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IT部门信息安全管理
IT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类组织和企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运营。
而IT部门作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者,负责着保护组织关键信息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挑战以及有效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信息安全管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信息泄露或受损的风险。
2. 完善的安全政策:IT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政策,明确各类信息资源的安全需求和安全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
3. 强化员工教育与培训:IT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
二、信息安全管理的挑战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 快速发展的技术:IT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引入给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IT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新技术的安全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外部威胁的增加: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进化,黑客和病毒的威胁日益严重。
IT部门需要加强对外部威胁的监测和防范,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3. 内部员工的不慎行为:内部员工的疏忽和不慎行为也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
IT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权限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监督。
三、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防范措施为了保障信息安全,以下是IT部门可以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1. 制定并实施安全策略和规范:IT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策略和规范,明确各类信息资源的安全需求和安全责任,在组织内部推广并加以执行。
2. 加强安全技术的应用:IT部门应加强对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和阻止安全事件的发生。
3.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IT部门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漏洞,并及时修补和改进,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在IT行业中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企业和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
为了保护机密数据、防止破坏和满足法规要求,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与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可能导致信息安全威胁发生的风险因素,以确定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其目的是揭示当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为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漏洞扫描、渗透测试、风险矩阵分析和威胁建模等。
漏洞扫描可用于检测和定位系统中的弱点和漏洞,而渗透测试则是模拟真实攻击来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风险矩阵分析可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而威胁建模则可帮助识别和理解威胁和漏洞之间的关系。
3.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保护企业核心信息资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降低信息泄露和损害的风险。
同时,合规性要求也迫使企业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以遵循各种法规、法律和标准。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步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 资产识别与分类:识别和记录所有关键信息资产,并对其进行分类和价值评估。
b. 威胁识别与分析:识别可能对信息资产造成威胁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c. 脆弱性评估与控制:评估系统和网络的脆弱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潜在的威胁。
d. 风险评估和管理:采用风险矩阵分析等方法,评估和管理各种威胁和风险。
e. 监控与改进:设立监控机制,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改进,保证信息安全的持续性。
5.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挑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信息安全的风险与挑战
信息安全的风险与挑战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资产。
从个人的隐私数据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从政府的敏感信息到国家的战略资源,信息的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伴随着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传播,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
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网络攻击是一个主要威胁。
黑客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敏感信息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些攻击手段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防范。
例如,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攻击者会长期潜伏在目标系统中,悄悄窃取重要数据,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
其次,人为疏忽也是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常见原因。
员工可能会因为缺乏安全意识,不小心将重要的密码泄露给他人,或者在使用公共网络时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便捷和效率,忽视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和规范,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流程,这也为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再者,技术漏洞是信息安全的一大弱点。
无论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还是网络设备,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这些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发现并利用,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由于其复杂的架构和广泛的连接性,使得信息安全的保障变得更加困难。
信息安全风险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对于个人而言,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被不法分子获取,从而遭受财产损失或者身份被盗用。
个人的社交账号被黑客入侵,可能会发布不实信息,影响个人的声誉和社交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客户信息的泄露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导致客户的流失。
企业的商业机密被窃取,可能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此外,信息安全事故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IT行业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IT行业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IT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在信息时代,各类企业都离不开网络,并存储了大量敏感数据。
与此同时,黑客、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也在不断进化,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IT行业中了解并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安全风险1. 黑客攻击黑客是指那些具有高度计算机技术能力,并且利用自身技术破坏或窃取他人信息的人员。
黑客攻击可能导致企业数据泄露、财务损失以及商誉受损等后果。
2.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并感染电脑系统的软件程序。
它们可以窃取用户账号密码、个人隐私信息,并且危害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 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一种利用心理学手段欺骗用户,窃取其个人信息或机密信息的方法。
黑客通常通过诱骗、伪装成可信任的实体(如银行或电子邮件提供商)来实施社交工程攻击。
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1. 加强密码和身份认证管理合理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用户账号的安全。
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例如使用短信验证码和指纹识别等技术方式。
2. 增强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及时更新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的固件和软件版本,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以减少入侵可能性。
同时,配置有效且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和防火墙规则,限制远程访问以及不明来源的流量。
3.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与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并应对各类网络威胁是预防黑客攻击和社交工程攻击的关键。
企业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风险,并且学会自己保护个人信息。
4. 实施数据加密技术对重要的企业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入侵和大规模数据泄露。
通过使用安全协议和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存储在离线、可控制访问权限的设备上,以应对病毒攻击或其他数据丢失情况。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日常的社交娱乐到关键的金融交易,从企业的运营管理到国家的政务服务,IT 系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IT 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IT 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类型。
网络攻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入侵企业或个人的网络系统,窃取敏感信息,如用户的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这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恶意软件的威胁也不容小觑。
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入计算机系统,破坏数据、控制设备,甚至可以将用户的计算机变成“僵尸网络”的一部分,被用于发起更大规模的网络攻击。
数据泄露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企业和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一旦泄露,将会对用户和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比如,_____公司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在网络上。
除了上述常见的风险类型,系统漏洞、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物理安全问题等也都可能给 IT 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那么,这些信息安全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方面,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 IT 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增加了出现漏洞和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新的技术和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尚未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和验证而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是导致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下载可疑文件,或者在使用公共网络时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都可能给黑客和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内部人员的故意泄露或违规操作也会对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再者,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监管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信息安全风险的滋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网络犯罪,而监管部门在应对新型网络威胁时可能存在技术和手段上的滞后。
信息技术部IT系统运维与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技术部IT系统运维与安全风险评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IT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IT系统运维与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技术部IT系统运维与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以提供对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指导。
一、引言信息技术部负责企业的IT系统运维与安全维护工作,承担着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责任。
而IT系统的运维与安全风险评估是确保系统健康运行以及发现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IT系统运维的重要性IT系统运维是企业保持信息系统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它包括硬件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数据库的管理以及网络的维护等。
良好的IT系统运维可以减少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IT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IT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为企业提供保护信息安全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漏洞,预防和降低风险的发生。
四、IT系统运维与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1.需求收集与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2.风险识别与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3.风险评估与定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的定级,确定应对措施的优先级。
4.制定安全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
5.实施与监控:按照制定的安全措施进行实施,并建立监控机制,及时跟踪风险的变化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6.风险评估报告:编写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包括评估过程、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五、IT系统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IT系统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安全策略和规划评估:评估企业的安全策略和规划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2.系统硬件设备评估:评估企业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安全性能和风险。
3.系统软件安全评估:评估企业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的安全性能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IT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IT系统风险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T系统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IT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和业务稳定,本次风险评估报告将对公司现有的IT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阐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风险识别1.系统漏洞风险:由于企业IT系统存在漏洞,黑客可能通过利用这些漏洞获取系统的控制权,导致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问题。
针对此风险,应加强系统的漏洞扫描和修补工作,及时更新安全补丁,建立漏洞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
2.物理环境风险:如果服务器所在的机房没有进行合理的防火、防水和防盗措施,可能导致硬件损坏、系统瘫痪等风险。
为此,建议增加机房安全设施,定期进行环境安全检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人为操作风险:员工的不当操作或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系统数据的丢失或遭受破坏。
因此,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并建立完善的操作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问题。
4.数据泄露风险:企业IT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客户数据、商业机密等,一旦泄露,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为了防止数据泄露风险,应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限制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并制定严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三、风险评估与影响分析针对上述识别出的风险,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影响分析。
通过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我们对风险进行了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在评估结果中,我们认为系统漏洞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级别都较高,属于高风险等级;物理环境风险和人为操作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级别相对较低,属于中低风险等级。
因此,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应先重点解决高风险等级的风险。
四、解决方案针对高风险等级的系统漏洞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和规范等。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权限控制,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和篡改。
IT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IT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信息安全是IT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则是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IT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为企业提供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建议。
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T行业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安全威胁不断涌现,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因此,对IT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势在必行。
三、风险评估方法本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用了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具体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通过对IT系统和数据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源和威胁。
2. 风险分析:对识别到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价: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其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4. 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四、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对IT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 网络安全风险:由于IT行业的高度互联性和依赖性,网络安全风险成为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和网络钓鱼等威胁不断增加,对企业的网络系统和数据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数据安全风险:IT行业大量涉及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安全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数据泄露、数据丢失和数据篡改等风险对企业和用户的信任和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3. 内部安全风险:IT行业内部员工的疏忽、失职或恶意行为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
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内部监控是降低内部安全风险的关键。
五、风险管理建议基于以上风险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风险管理建议:1.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
企业IT风险管控体系介绍
企业IT风险管控体系介绍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追求经营回报的,但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而风险往往与资产、脆弱性和威胁有关,比如这杯水对于投影仪来说就是一个风险,但对桌子则不是风险。
今天我将简单介绍下目前国内外风险管控的发展和方法论。
企业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该如何应对?对于企业来说,最适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内部控制,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风险的内控体系是我们应对风险的重中之重。
当今企业中各种各样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报表等都是通过IT系统计算处理后呈现出来的。
假如IT系统的安全控制不住的话,风险就非常大,因此信息系统的管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2005年2月毕马威的调查数据,美国上市公司在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控制缺陷、显著缺陷和实质性漏洞所占的比例,分析了包括信息技术、固定资产、财务报告、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控制的缺陷是最大的,控制缺陷高达36%,显著缺陷达到22%,实质性漏洞达到21%,远远高于其他方面。
在企业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往往要做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其趋势是创造风险与经营回报的良好平衡。
但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像在企业成功途中设置红绿灯,会亮红灯或亮黄灯,就带来不方便。
就像足球比赛会有红牌和黄牌,但比较成功的裁判是合理利用手中的红黄牌,不仅有力的控制场上局面,也让球赛顺畅的进行下去,不会让人感觉特别的中断,这就是一种风险与回报的良好平衡艺术。
目前IT风险管理的内控一般都在IT治理层面,大部分都是高层在做,往往是制定出责权利等规定挂在墙上就结束了。
包括刚才德勤专家介绍到的,很多企业制度都已经制定了,但还是会出现问题,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把管控仅当作治理层面来看造成的,所以现在的趋势是风险的管控不仅是治理层面的事情,还需要往下移,也应该包括日常的运营,以及风险预警和监控,即企业整个风险管控和内控体系不仅是治理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如此才能实现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构建统一有效的治理和管控体系。
防范信息系统风险,学会数字时代生存
防范信息系统风险,学会数字时代生存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成为了一项不容忽视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都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
正是由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它也成为了黑客、网络犯罪分子和恶意软件的目标。
如何防范信息系统风险,学会在数字时代生存,成为了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信息系统风险主要包括安全漏洞、网络攻击、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问题。
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个人、组织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包括金钱财产的损失、个人隐私的泄露、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等。
防范信息系统风险,学会数字时代生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积极学习的事情。
我们应该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数字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往往存储在各种互联网服务和应用程序中,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就有可能被黑客和恶意软件攻击。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使用强大的密码和多因素认证,加强自己的账户安全。
我们还应该学会识别网络诈骗和钓鱼网站,不轻易点击陌生的链接和下载可疑的文件,以免遭受网络攻击。
我们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在数字时代,信息安全技术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专属领域,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比如如何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等。
我们还应该学会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自己的通信和数据,比如使用加密邮件、加密通讯工具等。
只有通过学习和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和个人信息。
我们应该加强组织和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
在数字时代,组织和企业承担着更大的信息安全责任,他们不仅需要保护自己的信息资产,还需要保护客户和员工的个人信息。
他们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加强员工培训、进行安全审计等。
他们还需要投资和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比如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等。
IT风险管理与信息安全
IT风险管理与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和应对潜在的IT风险,IT风险管理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IT风险管理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风险,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并防止潜在的损失发生。
信息安全作为IT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关注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首先,IT风险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对信息系统中的潜在风险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系统故障等风险的因素和可能性。
通过建立风险清单和评估模型,识别出高风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其次,IT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控制和监测。
针对不同的风险源,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限制和控制系统访问权限,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建立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和漏洞,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IT风险管理还需要制定应急响应和恢复计划。
在面对信息安全事件和风险时,及时响应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应急响应和恢复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理流程,提高信息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恢复速度。
除了技术层面的控制,IT风险管理还需要重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
因为许多信息安全事故都是由内部员工的疏忽或不当操作引起的。
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对IT风险的影响。
最后,IT风险管理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层出不穷。
因此,定期对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应对新的风险挑战,保持信息系统的持续安全性。
综上所述,IT风险管理与信息安全密不可分。
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加强信息安全控制和监测、制定应急响应和恢复计划、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可以有效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
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随着数字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IT系统逐渐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是种种风险与挑战。
因此,如何进行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当下企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IT系统安全风险来源IT系统安全风险来自多方面,包括内部和外部原因。
内部风险包括错误配置、错误操作、设备故障、员工疏忽、恶意操作、物理安全威胁等;外部风险包括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物理安全威胁等。
不同类型的风险来源,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制度。
只有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实现对IT系统的有效管理,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在现实中,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评估风险评估风险是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对IT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与漏洞。
评估的结果建立了IT系统的安全基础。
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企业了解了自身IT系统的安全情况,基于评估结果,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措施需要采取、采取的时机、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等,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处理方式进行明确。
3.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制定策略后,风险管理措施得到了详细的规范及指引。
企业需要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做好备份、加强身份验证、定期更换密码、建立安全审查制度等。
4. 管理日常风险企业需要建立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议建立一套严密的IT安全管理制度,制订详细的规范及具体的执行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宣传和培训,让员工具备更扎实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安全威胁和风险。
5. 风险监督和复核最后,企业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复核,及时对风险进行跟踪和处理,并且可以对方案进行调整,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
IT安全的五大隐患及防范措施
IT安全的五大隐患及防范措施I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
然而,伴随着便利的同时,IT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本文将分别介绍IT安全的五大隐患及防范措施。
一、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计算机系统。
黑客通过攻击网络安全系统,盗取用户信息、恶意入侵、控制计算机系统等行为,给客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
防范措施:加强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用户密码、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及时更新安全补丁、加强系统日志管理。
二、病毒攻击病毒是一种破坏性程序,通过破坏软件或者硬件来危害计算机系统。
病毒可以通过邮件、网络、U盘等途径灌入计算机系统,加密用户信息、占据网络带宽,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网络瘫痪。
防范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升级杀毒库、限制网络访问、禁止过多网络下载、不下载未知软件、及时清理计算机系统。
三、钓鱼欺诈钓鱼欺诈是指骗取用户个人信息,盗取财产的一种网络犯罪行为。
钓鱼欺诈分为网络钓鱼和短信钓鱼。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合理的链接、欺诈性信息,诱导用户点击相应链接、登录对应页面,骗取个人财产。
防范措施:谨慎对待未经求证的信息、避免直接回复信息、保护私人信息、不轻易泄露登录账户、及时识别钓鱼网站。
四、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得到授权的公开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商业秘密等被盗、泄露或者破解的现象。
数据泄露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侵犯隐私身份风险。
防范措施:加密处理、定期更改密码、不保存个人详细信息、勿存敏感信息且合理分类、管理员对权限进行分级控制等。
五、内部原因造成数据丢失内部因素是指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漠等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缺乏相关措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也是造成丢失的罪魁祸首。
防范措施:建立适当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制度。
综上所述,IT安全是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相关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有所升级变化,有效的防范隐患及及时的风险评估都是必需的,合理规范控制数据安全及相关防范对个人及企业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
IT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总结
IT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IT)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日常运营的核心支撑。
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IT 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也不断增加。
保障 IT 系统的安全,防范潜在的风险,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IT 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一)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 IT 系统安全的常见威胁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邮件附件、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一旦进入系统,可能会窃取用户数据、破坏系统文件、占用系统资源,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二)网络攻击网络攻击包括 DDoS 攻击、SQL 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等。
攻击者利用系统漏洞和网络协议的弱点,试图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权限,篡改数据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数据泄露数据是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客户信任度下降、法律责任等严重后果。
数据泄露的原因可能包括黑客攻击、内部人员疏忽、系统漏洞等。
(四)人为疏忽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是 IT 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
例如,使用弱密码、随意共享账号、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处理敏感信息等,都可能给攻击者可乘之机。
二、IT 系统安全风险的来源(一)内部因素1、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培训,不了解安全政策和操作规程。
2、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如故意泄露数据、破坏系统等。
3、系统配置不当,未及时更新补丁和升级软件。
(二)外部因素1、黑客组织和犯罪团伙的攻击,以获取经济利益或破坏为目的。
2、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试图获取商业机密或破坏对方的业务。
3、自然灾害、电力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系统硬件损坏和数据丢失。
三、IT 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一)技术层面1、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补丁更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4、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在IT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IT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和降低这些威胁对IT系统和数据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评估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它涉及到对IT系统和数据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1. 资产识别和分类:识别和分类IT系统和数据的重要性,确定其在业务流程中的价值和关联性。
2. 威胁识别和分析:识别和分析可能对IT系统和数据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恶意软件、网络攻击、物理损害等。
3. 脆弱性评估:评估IT系统和数据存在的脆弱性和漏洞,确定可能被攻击的弱点。
4. 风险评估和优先级排序:根据资产识别、威胁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的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其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
5. 风险控制策略选择: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防范措施、监测和检测、应急响应等。
6. 风险监测和评估:持续监测和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风险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风险。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流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规划与准备阶段:确定评估目标、范围和方法,制定评估计划,准备评估所需的资源和工具。
2. 资产识别与分类阶段:识别和分类IT系统和数据的重要性,确定其在业务流程中的价值和关联性。
3. 威胁识别与分析阶段:识别和分析可能对IT系统和数据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外部攻击、内部破坏、自然灾害等。
4. 脆弱性评估阶段:评估IT系统和数据存在的脆弱性和漏洞,确定可能被攻击的弱点。
5. 风险评估与优先级排序阶段:根据资产识别、威胁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的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其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IT风险。
其中,IT审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IT审计是对企业的系统、流程、数据以及信息科技资源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发现其中的漏洞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然而,IT审计风险却不容忽视,它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
本文将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以及防范措施。
1.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
在IT审计中,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外部攻击、内部攻击、数据泄露、管理不善等因素。
2.系统失效风险:系统失效风险主要指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失效、中断等问题,例如系统错误、应用程序崩溃等问题。
3.数据完整性风险:数据完整性风险指数据被非法修改、删除等问题,例如网络攻击、人为破坏等。
4.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主要涉及企业的信息系统、流程、数据等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法规和规范。
5.利益冲突风险:利益冲突风险主要指企业员工利用职权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例如虚报项目经费、贪污行贿、非法占有公司资源等行为。
以上五种风险是IT审计中比较常见的风险,企业面临这些风险会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和运营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企业在进行IT审计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并对操作流程和网络进行安全性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
2.合规性监督和沟通: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合规性监督,促进员工对企业的法规和规范的理解,并有效沟通企业的安全策略。
3.危机管理策略的制定:企业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应对和恢复的策略制定。
企业应及时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管理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进行处置,并持续改进危机应急处理流程。
4.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企业应招聘或引进特别是高层次的安全人员,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机制。
IT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及防护措施表
IT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及防护措施
表
一、信息安全风险点
1. 网络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攻击企业的网络系统获取机密信息,如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2. 员工失误:员工不慎操作或泄露敏感信息,如错误传输数据、密码泄露等。
3. 非法访问:未经授权的个人或恶意软件可能获取未加密的数
据或进入系统。
4. 社交工程:攻击者通过骗取员工的信任来获取敏感信息,如
钓鱼邮件和电话诈骗。
5. 数据泄露:数据在传输、存储或处理过程中被非法获取、泄
露或丢失。
6. 设备丢失或损坏:丢失、盗窃或损坏的设备可能导致敏感数
据的泄露。
7.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管理可能存在
安全风险,如云存储和云计算服务。
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 强化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禁止未授权访问、定期更新系统补丁等。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加强对社交工程攻击的防范。
3. 实施访问控制:使用身份验证、密码策略和访问权限控制来防止非法访问。
4. 加密敏感数据: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包括传输、存储和处理。
5. 实施备份和恢复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有效的数据恢复机制。
6. 设备管理:使用跟踪、密码保护和远程擦除技术来防止设备丢失或泄露数据。
7. 审查第三方服务:选择可信赖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并签订保密协议。
以上是IT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及防护措施表。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其信息资产的安全。
IT安全保障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IT安全保障的风险评估和管理IT安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网络和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对于IT安全进行更加充分和严格的保护。
然而,对于IT安全而言,想要实现全面的保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时候,即使我们所做的保护措施非常严格,IT安全仍然可能会被侵犯。
在如此高的风险之下,IT安全如何评估和管理所面临的风险,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IT安全的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于IT系统和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确定其中的风险因素和程度。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IT系统和数据的风险所在,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保障措施。
而对于IT安全而言,系统的管理则是指对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合理整合、监控和控制,以避免和应对不意外的安全事故。
接下来,我们将从风险评估和系统管理两个方面,来分别阐述IT安全保障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一、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IT系统和数据所需要保护的范畴,并对具体的安全威胁进行梳理,针对性的排查可能的风险点和隐患。
2. 风险分析在加以识别出具体的风险因素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这需要对每一项风险从风险等级、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风险加以综合评估,以确定其风险级别。
3. 输出风险报告将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整理和汇总,形成全面、可操作的风险报告,为后续的系统管理和保障措施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和依据。
二、系统管理在风险识别和分析之后,需要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加以管理和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系统管理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环节:1. 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制定保障措施,使得每一个安全措施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并实施策略执行和安全措施,以达到全面保护系统和数据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编者按】2011年至今,广东银监局共组织实施信息科技现场检查17次,发现辖内机构IT风险点120处,提
出整改建议83条,通过督促整改,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
降低了风险水平。
辖内16家接受评级的法人机构2011
年度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三级以上的机构增至
14家,机构IT风险管理能力已有改观。
但从今年的IT风
险现场检查情况看,在风险水平总体下降的同时,辖内银
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状况不尽理想,仍需进
一步改善。
一、银行业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不足、风险隐患突出
2012年7月份以来,广东银监局组织了9场次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辖内机构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对核心信息的管控强度不足、控制结构混乱。
检查发现:被查机构对应用系统源代码审核基本都不落实,显然“招行成都分行网银案”(代码漏洞)风险警示未被足够重视;多家机构对重要系统备份介质保管未实施双重控制,甚至有机构将电子银行系统关键密钥交由单人保管;网上银行客户端安全性保护未能达到《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国标)要求;核心网络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等重要部件由多人共同使用超级用户;部分机构核心系统中,uucp、nfs等敏感闲置用户未作删除,理论上有被利用于非法入侵可能;在对某机构测试环境检查时发现测试数据库中的海量生产数据未完全脱敏,且客户机可下载数据表,说明机构对敏感信息的控制强度不足。
(二)对银行终端设备管理较为松懈。
中资机构对桌面系统、客户机的安全管理较松懈,基本没有效实施简约客户机模式。
如工行、农行近年在改造桌面系统、限制移动接口等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从高层到普通员工的认同度都不高,至今难于推行,而内网客户机功能过强是很明显的风险点;在银行桌面系统中允许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是普遍现状,而屏幕摄录日志并未覆盖所有内网机器;另外,大部分机构对内外网交叉连接也未实施有效限制。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到位。
今年7月,我局检查组在对某城商行现场检查中抽查了银行卡制卡机、后台权限管理客户机各一台,发现:(1)制卡机中存放有2000余条完整的客户制卡明码信息,如果外泄,有可能造成该行银行卡被批量克隆的严重后果,而监管部门之前的风险提示与整改建议未被认真对待;(2)后台管理客户机中有约20张账号、户名、印章齐全的高清支票照片,存在客户机中已超过一年,如外流,将直接威胁客户的账户安全。
查阅该行数据管理制度未见有对上述类型信息作存期、获取、使用、销毁等限制性规定内容。
(四)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疑问。
某小型银行虽对内网机器作了移动接口监视,但未对移动存储介质带离银行进行严格管束,也未见该行有定期检查移动介质内容的记录或制定相关审核管控制度,管控方式存在漏洞,易于造成涉密信息外流。
如:通过更改客户机、移动介质中的信息变动痕迹,即可使内网监视软件对信息流向的追踪失去目标、形同虚设。
此外,对多家中小银行的检查显示,机构对客户机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一般只做到黑名单管理层面,未发现有采用更有效的白名单管
理模式。
(五)外包流程可能产生信息安全风险隐患。
小型机构对外包依赖性较强,但对外包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
广东省局对多家中小型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项目建设期间,外包方人员几乎掌握应用项目的所有信息,并被赋予很高的系统权限,外包协议规定外包商拥有项目建设的关键文档、参数、应用代码等核心信息,并可随时利用开发设备等完整带离机构。
这种合作方式有形成“韩国农协行式信息科技风险”隐患可能。
(六)高管层对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的认知不足。
从访谈信息看,辖内银行业机构大部分CIO在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监测、控制
等方面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本机构信息安全不存在较大问题。
但将现场检查、巡查、调查发现的信息对照《广东省银行业金融机
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导意见》要求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前在任CIO在知识背景、战略意识、对IT风险的认识深度、对监管法规的了解、所主持建立的IT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性以及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距,管理层的引领能力不尽理想。
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突出的原因
(一)高层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定位不明确,导致资源配备错位。
表现为:认为信息安全管理是科技部门的工作,将科技部门
视为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管理者,既负责制度制定也负责执行、监督,信息安全风险责任由IT部门兜底;在部分设置了CIO的
机构,也因各种原因未能充分体现其作用。
被查机构IT人力资
源相对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IT员工比例基本都在5%以下,部分机构甚至不能确保基本的岗位配备需要,致使信息安全岗位、人员的安排被忽视。
(二)内控系统不完善是引发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机构高层对信息安全风险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战略,鲜有通过充分宣传、教育引导全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信息安全环境的行为,以致员工不清楚、不了解信息安全的含义,息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安全风险的敏感性(客户机长期大量存放涉密信息可能导致其外泄等事实说明这一现象严重);另外,内部管理制度、控制措施不完善或不适当,不能充分识别信息安全风险或及时发现、消除、有效控制风险点;内部信息交流不充分,监督纠偏制度不落实,信息安全责任不明确等也是较普遍的现象。
(三)过度依赖外包商导致银行机构未能主动控制外包风险。
部分机构认为出现设备、系统故障时可由外包商解决,而对外包商是否能及时、恰当解决问题或最大程度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外包商选择、设备选型方面出现缺乏充分论证,流程不规范、对信息安全保护考虑不周的行为;此外,中小
机构内部人员对核心系统的掌控能力不足,不得不向外包单位开放更高的系统控制权限,这也可能招致信息安全风险问题。
当前,外包监管法规主要作粗线条规定,机构不易直接参照,致其内部制度难以清晰界定如何识别外包风险程度、范围是外包流程管理中风险控制被动的另一原因。
(四)法规支撑力度较弱,影响信息科技监管的有效性。
首先,因当前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因素基本不影响其考核、评级,银行业机构往往将IT监管行为视为“免费体检”,消极应付。
对监管意见的执行较随意,不利于IT风险管理环境的改善和整体风险水平的降低,使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的作用大打折扣;其次,对信息
安全设施、控制措施的审查未予以足够重视,深层次的银行核心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审核、评估过程更未出现在准入流程之列。
三、对策建议
(一)督促机构管理层正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一是建议监管部门定期剖析、通报典型案例,必要时要求机构针对案例进行专项对照自查并提交报告;二是由监管部门负责人对发生信息科
技风险事件的、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机构进行点名、警示,对机构管理层形成一定压力,促使其正视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三是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评级结果作为机构
高管履职评价的参考要素,务使管理层负起IT风险管理第一责任;四是对信息安全内部管理多次出现问题的机构,可考虑调降其内部控制评价等级,提高对其IT风险现场检查的频度;五是可考虑提升监管法规层次,加强监管约束,对IT风险相关内部控制结构混乱,制度无效或有章不循的现象以违规论处。
(二)强化内部控制,管控信息安全内部风险。
信息系统已成为银行业重要生产平台,IT风险是很明确的新型风险,机构内
部控制系统必需能对其充分识别与控制,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应作为IT风险相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
一是管理层应走出将信息安全管理认为是科技部门工作的误区,厘清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边界,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全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信息安全环境,使所有员工都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敏感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与措施,充分识别并控制信息安全风险,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责任,通过适当的内部控制结构、管理行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
消除信息安全风险点;三是疏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加强部门交流、上下层级交流、内部审计与纵向、横向监督,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状况,落实纠偏制度。
(三)完善外包法规,防范信息安全外部风险。
当前外包相关监管法规、文件对核心技术掌控、信息安全控制等关键事项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
一是考虑加大对设备厂商和外包商风险事件的通报力度。
由银监会或各监管局对信息系统风险事件涉及的设备厂商、设备型号、外包商进行定期通报,加强风险警示,督促厂商、外包商提高质量,与银行业机构共同缓释、控制风险。
二是考虑增加对应用系统外包的安全控制条款。
大型银行应用系统建设中,由科技人员分组管理局部模块,内部人员共同控制应用系统集成,不允许外包商掌握整体应用的做法是适当的风险控制方式。
可参照这种思路,细化外包管理法规,如规定:系
统模块、总集成管理边界;系统权限、关键信息控制方式;对外包软件开发中使用的设备、移动介质,以及数据脱敏、利用、存储、转移,销毁等进行管制;强制性代码审核要求等信息安全保护条款。
三是考虑设定监管部门对外包商实行延伸检查的授权程序。
外包商财务变化、人员变动、责权利不明确等因素,容易给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带来风险。
目前监管部门缺乏对外包商的延伸检查手段,不利于全面监测和管控信息科技风险,建议以部门规章形式设定信息科技监管部门对银行业IT外包商的延伸检查权,以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