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1970年
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公元1971年
《力学情报》创刊,1979年更名为《力学进展》,第一任主编谈镐生。
公元1903年
清政府规定在小学设理化课;高等学堂分政艺两科,艺科所设课程中有力学、物性、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物理学的内容。
公元1909年
中国人冯如在美国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10年清朝政府拨款在北京南苑庑甸毅军操场建筑厂棚,由刘左成和李宝试制飞机一架,这是中国官方首次筹办航空。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公元1963年
钱学森、郭永怀主持北京高速空气动力学讨论班。
钱学森所著《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公元1964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公元1965年
中国在无锡建成长474米的实验水池。
中国科学院重启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代号651),1966年1月经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651设计院),院长赵九章,党委书记杨刚毅。院办公室和总部设在中科院力学所。
中国第一水工实验所成立。
公元1935年
中央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先后成立航空工程系,培养飞机设计及制造技术人员。之后,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航空工程系;1945年浙江大学成立航空工程系;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成都空军机械学校、交通大学等根据战争需要培养了一批航空和力学人才。
张国藩在美国衣阿华大学完成博士论文《溪流中的落体及对湍流的影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成立,首任院长张子林。
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负责拟定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规划的‘581任务组’。随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载火箭研制的‘上天’设计院。10月其总体部、结构部和发动机部迁至上海,对外称机电设计院,1959年研制工作中止。
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在清华园内组建动力研究室,室主任吴仲华。1960年该室并入中科院力学所,1984年单独建所。
公元1936年
清华大学自行设计5英尺风洞安装完毕,风速可达80英里/小时,是中国第一个风洞。
清华大学在南昌成立航空研究所,顾毓琇任所长,1938年迁往成都。
江仁寿设计了一种带有惯性棒的双线悬挂球形容器,测量了液态碱金属的黏滞性。
公元1937年
由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
周培源在美国数学杂志上发表《爱因斯坦引力论中场方程各向同性静态解》。
林同桦等造飞机。
中国在南昌建设15英尺风洞。
公元1939年
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在成都成立,黄光锐任所长。1941年扩大并改名为航空研究院。
钱学森研究可压缩效应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提出计算亚声速翼型压力系数的卡门—钱公式(1941)。他在美国期间,还对应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众多领域:高超声速流动(1946)、稀薄气体动力学(1946)、薄壳稳定性理论(1940)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在开创和发展火箭技术和有关理论方面有多项贡献(1939,1950),并完成了《物理力学》手稿。
公元1092年
苏颂等人制成水运仪象台。
公元1103年
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指出梁截面广与厚的最优比例为3:2.
公元1637年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行。
公元1858年
W.胡威立著、李善兰译《重学》刊行。
公元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同一时期成立的还有天津西学堂(1895)、京师大学堂(1898)。这些学校先后开设有关力学的课程,讲授者大多为外国人。
公元1957年
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钱学森、钱伟长分别作“论技术科学”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于1952年2月10日成立中国力学学会,首届理事长钱学森,选举理事35人。会后相继成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哈尔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7个地方分会。
公元1952年
周培源(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在北京大学设立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这是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此后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力学系或力学专业。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同年,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数学力学系,首任系主任张维。
北京航空学院在北京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在南京成立,两个学院均由多所院校航空工程系合并而成。1956年,北京航空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
公元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夏元王瑮的译著《相对论浅释》。
公元1928年
陆志鸿著《材料强度学》由国立中央大学出版。
公元1929年
T.von卡门首次访华,后指派他的学生华敦德帮助清华大学建设5英尺风洞。1936年他再次访华参观指导。
公元1930年
南京成立中央工业试验所,下设材料试验室。
公元1931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由郑太朴翻译的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郭永怀回国,后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
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学森。12月,五院下属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成立,该室1959年发展为研究所(701所)。
钱学森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提供重要实施方案。
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其中第37项“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与力学关系密切。同时还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规划,确认力学为一级学科。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及一批知名的力学家参与了力学专业的规划的调研、制定。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和建设超声速风洞、激波管与激波风洞、电弧风洞等试验设备和测试系统。
公元1959年
中科院力学所成立怀柔分部,对外称北京矿冶学校,开展火箭发动机及高能推进剂的预先研究和试验工作。
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北京第九研究院,后于1985年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钱学森提出物理力学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组建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室主任,研究员有钱伟长、沈元、周培源。
吴仲华提出叶轮机三元流动理论。
公元1953年
郭永怀在研究边界层理论时,发展了庞加莱—莱特希尔方法,即奇异摄动的参数或坐标变形法,被称为PLK方法。
公元1954年
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成立。现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在上海建成摇曳水池。
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鹫津九一郎于1955年提出同一原理。
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英文版),由美国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5年
钱学森回国。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大批留学西方、苏联和东欧的理学专家回国。
公元1956年
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第一任所长钱学森,副所长钱伟长。研究重点除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外,以后陆续开拓了物理力学、磁流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等研究方向。
公元1946年
周培源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并被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1948年亦当选为理事。1956年,我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第九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1980年,中国力学学会正式加入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
钱学森提出高超声速流动中的相似律。
钱伟长回国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讲授近代力学,张维、陆士嘉从德国回国。
郭永怀所著《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发表在星际航行科技资料汇编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公元1967年
空气动力研究院(第十七院)筹备组成立,组长钱学森,副组长郭永怀、严文祥。1968年2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十七院在四川绵阳正式成立,后于1976年发展成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公元1968年
12月5日郭永怀先生因公牺牲。
公元1912年
罗忠忱回国,一直于唐山铁道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类课程,最早开创了我国工程力学的教学。
公元1913年
北京大学建立物理学与数学系,开设理论力学课程。
公元1917年
丁西林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可逆摆。
公元1919年
茅以升在美国卡内基—梅隆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桥梁力学二次应力》。
公元100年左右
《尚书纬·考灵曜》提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人在船中不知船在运动”的论点。
公元132年
张衡制成地动仪,其中有倒立的“都柱”能测地震震源方向。
公元591—599年
隋工匠李春建成赵州桥,采用37.02米跨度的浅拱结构。
公元1088年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频率为1:2的琴弦共振调音实验。
郭永怀所著《边界层理论讲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
李四光所著《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全面介绍了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地质构造、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
钱学森所著《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钱学森(力学学科组组长)、周培源(副组长)、郭永怀(副组长)、钱令希、张维、王仁、郭尚平等数十位力学家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规划认定力学仍属基础科学之一。
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冯元桢等为生物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奠基性的工作。林家翘等用局部渐近解理论得出了恒星与气体线性密度波的自洽解。
公元1960年
中科院力学所渗透力学组转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成立渗透流体力学研究室。1987年该室发展为渗透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合办。
林同桦、顾光复在南川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主持设计并制造成功运—1式运输机,可乘坐8人。
公元1945年
李四光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作“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报告,这是他20多年来研究地质力学的第一次总结。
钱学森和郭永怀发现:当来流马赫数超过上临界值时,连续的数学解会突然不可能,即可能导致激波出现,所以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上临界马赫数。郭永怀进一步研究跨声速不连续解的理论,为突破声障奠定理论基础。他随后又成功研究激波边界层干扰。周培源发表《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脉动方程的解》,之后在国际上发展为湍流模式理论,他的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引用。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力学大事年表
公元前1000多年
中国商代铜烧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协和音程的概念。
公元前1000—前900年
据《庄子·徐无鬼》记载,已知同频率共振。
公元前4世纪
中国墨翟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杠杆平衡,对运动做出分类。
公元前256—前251年
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都江堰是世界上现有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
公元1940年
周培源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探求湍流性质和表现应力的雷诺方法的推广》,此后周培源又在国外发表过若干篇研究湍流的文章。
黄希棠对橡胶弹性的各种参数做了测定。
公元1944年
钱伟长在美国应用数学季刊(Quarterly Appl.Maths.)上连续三期发表《板壳的内秉理论》论文。
林家翘解决流体运动稳定性问题中的一些数学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开工程爆破专业,1962年改为爆炸力学专业。
公元1961年
钱学森、赵九章、卫一清等发起,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星际航行座谈会”,共进行12次,历时一年半。内容涉及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通讯、气动力、气动热、生物空间实验、微重力影响等多方位的科学研讨。
公元1962年
在原中南力学研究所基础上,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宗基。
公元1947年
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作“超级空气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学术报告。
葛庭燧创制了研究内耗用的一种扭摆,后被命名为“葛氏摆”,他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被称为“葛氏峰”。
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之基础和方法》。
周培源回国。
公元1951年
中国船舶模型试验研究所在上海成立,后迁至无锡,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首任负责人辛一心。
《力学学报》创刊,第一任主编钱学森,执行编辑潘良儒。次年,由郭永怀担任第二任主编。
钱学森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技术科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办工程力学研究班,钱伟长、郭永怀先后任班主任,第一届学员120人,连续招生3届。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公元1958年
公元1932年
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大学丛书》。之后,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的力学书籍有《应用力学》(徐骥,1933),《水力学》(张含英,1936),《工程力学》(陆志鸿,1937),《理论力学纲要》(严济慈翻译,1947)。西北农学院出版《超稳结构应力分析之基本原理》(孟昭礼,1945)。
公元1933年
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公元1971年
《力学情报》创刊,1979年更名为《力学进展》,第一任主编谈镐生。
公元1903年
清政府规定在小学设理化课;高等学堂分政艺两科,艺科所设课程中有力学、物性、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物理学的内容。
公元1909年
中国人冯如在美国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10年清朝政府拨款在北京南苑庑甸毅军操场建筑厂棚,由刘左成和李宝试制飞机一架,这是中国官方首次筹办航空。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公元1963年
钱学森、郭永怀主持北京高速空气动力学讨论班。
钱学森所著《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公元1964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公元1965年
中国在无锡建成长474米的实验水池。
中国科学院重启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代号651),1966年1月经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651设计院),院长赵九章,党委书记杨刚毅。院办公室和总部设在中科院力学所。
中国第一水工实验所成立。
公元1935年
中央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先后成立航空工程系,培养飞机设计及制造技术人员。之后,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航空工程系;1945年浙江大学成立航空工程系;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成都空军机械学校、交通大学等根据战争需要培养了一批航空和力学人才。
张国藩在美国衣阿华大学完成博士论文《溪流中的落体及对湍流的影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成立,首任院长张子林。
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负责拟定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规划的‘581任务组’。随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载火箭研制的‘上天’设计院。10月其总体部、结构部和发动机部迁至上海,对外称机电设计院,1959年研制工作中止。
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在清华园内组建动力研究室,室主任吴仲华。1960年该室并入中科院力学所,1984年单独建所。
公元1936年
清华大学自行设计5英尺风洞安装完毕,风速可达80英里/小时,是中国第一个风洞。
清华大学在南昌成立航空研究所,顾毓琇任所长,1938年迁往成都。
江仁寿设计了一种带有惯性棒的双线悬挂球形容器,测量了液态碱金属的黏滞性。
公元1937年
由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
周培源在美国数学杂志上发表《爱因斯坦引力论中场方程各向同性静态解》。
林同桦等造飞机。
中国在南昌建设15英尺风洞。
公元1939年
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在成都成立,黄光锐任所长。1941年扩大并改名为航空研究院。
钱学森研究可压缩效应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提出计算亚声速翼型压力系数的卡门—钱公式(1941)。他在美国期间,还对应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众多领域:高超声速流动(1946)、稀薄气体动力学(1946)、薄壳稳定性理论(1940)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在开创和发展火箭技术和有关理论方面有多项贡献(1939,1950),并完成了《物理力学》手稿。
公元1092年
苏颂等人制成水运仪象台。
公元1103年
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指出梁截面广与厚的最优比例为3:2.
公元1637年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行。
公元1858年
W.胡威立著、李善兰译《重学》刊行。
公元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同一时期成立的还有天津西学堂(1895)、京师大学堂(1898)。这些学校先后开设有关力学的课程,讲授者大多为外国人。
公元1957年
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钱学森、钱伟长分别作“论技术科学”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于1952年2月10日成立中国力学学会,首届理事长钱学森,选举理事35人。会后相继成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哈尔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7个地方分会。
公元1952年
周培源(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在北京大学设立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这是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此后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力学系或力学专业。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同年,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数学力学系,首任系主任张维。
北京航空学院在北京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在南京成立,两个学院均由多所院校航空工程系合并而成。1956年,北京航空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
公元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夏元王瑮的译著《相对论浅释》。
公元1928年
陆志鸿著《材料强度学》由国立中央大学出版。
公元1929年
T.von卡门首次访华,后指派他的学生华敦德帮助清华大学建设5英尺风洞。1936年他再次访华参观指导。
公元1930年
南京成立中央工业试验所,下设材料试验室。
公元1931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由郑太朴翻译的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郭永怀回国,后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
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学森。12月,五院下属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成立,该室1959年发展为研究所(701所)。
钱学森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提供重要实施方案。
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其中第37项“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与力学关系密切。同时还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规划,确认力学为一级学科。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及一批知名的力学家参与了力学专业的规划的调研、制定。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和建设超声速风洞、激波管与激波风洞、电弧风洞等试验设备和测试系统。
公元1959年
中科院力学所成立怀柔分部,对外称北京矿冶学校,开展火箭发动机及高能推进剂的预先研究和试验工作。
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北京第九研究院,后于1985年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钱学森提出物理力学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组建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室主任,研究员有钱伟长、沈元、周培源。
吴仲华提出叶轮机三元流动理论。
公元1953年
郭永怀在研究边界层理论时,发展了庞加莱—莱特希尔方法,即奇异摄动的参数或坐标变形法,被称为PLK方法。
公元1954年
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成立。现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在上海建成摇曳水池。
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鹫津九一郎于1955年提出同一原理。
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英文版),由美国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5年
钱学森回国。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大批留学西方、苏联和东欧的理学专家回国。
公元1956年
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第一任所长钱学森,副所长钱伟长。研究重点除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外,以后陆续开拓了物理力学、磁流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等研究方向。
公元1946年
周培源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并被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1948年亦当选为理事。1956年,我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第九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1980年,中国力学学会正式加入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
钱学森提出高超声速流动中的相似律。
钱伟长回国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讲授近代力学,张维、陆士嘉从德国回国。
郭永怀所著《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发表在星际航行科技资料汇编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公元1967年
空气动力研究院(第十七院)筹备组成立,组长钱学森,副组长郭永怀、严文祥。1968年2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十七院在四川绵阳正式成立,后于1976年发展成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公元1968年
12月5日郭永怀先生因公牺牲。
公元1912年
罗忠忱回国,一直于唐山铁道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类课程,最早开创了我国工程力学的教学。
公元1913年
北京大学建立物理学与数学系,开设理论力学课程。
公元1917年
丁西林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可逆摆。
公元1919年
茅以升在美国卡内基—梅隆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桥梁力学二次应力》。
公元100年左右
《尚书纬·考灵曜》提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人在船中不知船在运动”的论点。
公元132年
张衡制成地动仪,其中有倒立的“都柱”能测地震震源方向。
公元591—599年
隋工匠李春建成赵州桥,采用37.02米跨度的浅拱结构。
公元1088年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频率为1:2的琴弦共振调音实验。
郭永怀所著《边界层理论讲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
李四光所著《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全面介绍了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地质构造、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
钱学森所著《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钱学森(力学学科组组长)、周培源(副组长)、郭永怀(副组长)、钱令希、张维、王仁、郭尚平等数十位力学家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规划认定力学仍属基础科学之一。
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冯元桢等为生物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奠基性的工作。林家翘等用局部渐近解理论得出了恒星与气体线性密度波的自洽解。
公元1960年
中科院力学所渗透力学组转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成立渗透流体力学研究室。1987年该室发展为渗透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合办。
林同桦、顾光复在南川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主持设计并制造成功运—1式运输机,可乘坐8人。
公元1945年
李四光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作“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报告,这是他20多年来研究地质力学的第一次总结。
钱学森和郭永怀发现:当来流马赫数超过上临界值时,连续的数学解会突然不可能,即可能导致激波出现,所以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上临界马赫数。郭永怀进一步研究跨声速不连续解的理论,为突破声障奠定理论基础。他随后又成功研究激波边界层干扰。周培源发表《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脉动方程的解》,之后在国际上发展为湍流模式理论,他的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引用。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力学大事年表
公元前1000多年
中国商代铜烧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协和音程的概念。
公元前1000—前900年
据《庄子·徐无鬼》记载,已知同频率共振。
公元前4世纪
中国墨翟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杠杆平衡,对运动做出分类。
公元前256—前251年
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都江堰是世界上现有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
公元1940年
周培源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探求湍流性质和表现应力的雷诺方法的推广》,此后周培源又在国外发表过若干篇研究湍流的文章。
黄希棠对橡胶弹性的各种参数做了测定。
公元1944年
钱伟长在美国应用数学季刊(Quarterly Appl.Maths.)上连续三期发表《板壳的内秉理论》论文。
林家翘解决流体运动稳定性问题中的一些数学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开工程爆破专业,1962年改为爆炸力学专业。
公元1961年
钱学森、赵九章、卫一清等发起,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星际航行座谈会”,共进行12次,历时一年半。内容涉及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通讯、气动力、气动热、生物空间实验、微重力影响等多方位的科学研讨。
公元1962年
在原中南力学研究所基础上,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宗基。
公元1947年
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作“超级空气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学术报告。
葛庭燧创制了研究内耗用的一种扭摆,后被命名为“葛氏摆”,他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被称为“葛氏峰”。
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之基础和方法》。
周培源回国。
公元1951年
中国船舶模型试验研究所在上海成立,后迁至无锡,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首任负责人辛一心。
《力学学报》创刊,第一任主编钱学森,执行编辑潘良儒。次年,由郭永怀担任第二任主编。
钱学森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技术科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办工程力学研究班,钱伟长、郭永怀先后任班主任,第一届学员120人,连续招生3届。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公元1958年
公元1932年
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大学丛书》。之后,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的力学书籍有《应用力学》(徐骥,1933),《水力学》(张含英,1936),《工程力学》(陆志鸿,1937),《理论力学纲要》(严济慈翻译,1947)。西北农学院出版《超稳结构应力分析之基本原理》(孟昭礼,1945)。
公元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