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0页)
我国门诊超过1/3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
37.2%
一项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累计收集心内科、肾内科、 内分泌科门诊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5086例
胡大一等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3):230-238
目
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流行病学现状 – 诊断和评估
目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 总体治疗策略 – 生活方式管理 – 血糖管理 – 血压管理 – 血脂管理 –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需进行多种心血管因 素的综合干预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 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 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 因素的综合干预
患者比例(%)
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16
12.7
12
8.1
8
16.6 10.3
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4
0 合并高血压的 糖尿病患者比例:
男性
63.8%
女性
62.1%
N=19,374
纳入健康体检19374例,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 人群,观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
Singapore Med J 2008; 49(11): 868-873
目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 总体治疗策略 – 生活方式管理 – 血糖管理 – 血压管理 – 血脂管理 –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
饮食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非致死性心梗
14741
1.82(1.64–2.03)
37(19–51)
卒中亚型
缺血性卒中
3799
2.27(1.95–2.65)
1(0–20)
出血性卒中
1183
1.56(1.19–2.05)
0(0–26)
未分类的卒中
4973
1.84(1.59–2.13)
33(12–48)
其他血管死亡
3826
1.73(1.51–1.98)
0(0–26)
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RF=危险因素;TOD=靶器官损害;CKD(mmHg)
健康中国行动
厚德 博爱 敬业 尚廉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
logo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病人群基数庞大
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目前我国 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我国 ≥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啊
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2/3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高
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更明显
Chobanian AV et al. JAMA. 2003;289:2560-2572.心脑血管病治.2019,19(1) 1-44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
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空腹血糖受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2型糖尿病;CVD,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专家共识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前言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努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总体风险水平应成为防治糖尿病的主要目标。
除糖调节异常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均为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
当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显著增加。
STENO-2研究发现,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所存在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还应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
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多项临床研究为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提供了许多新信息,正确认识这些新研究结果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于提高T2DM防治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共同制定此共识,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T2DM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
一、T2DM患者常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T2DM患者通常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可分为不可控性与可控性两类。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增龄、男性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种族;可控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以及精神紧张。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后者亦被视为预防T2DM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2,3]。
肾脏也是T2DM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
近年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并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
在T2DM患者中加强微量蛋白尿的筛查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降低肾脏并发症以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具有积极意义[4,5]。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
中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病人口达1.3亿。
心血管疾病(CVD)是T2DM患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病因。
一、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与基本药物治疗(一)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诊断1. 识别典型心肌缺血:位于心前区的痛、闷、迫、紧缩感或气短,可伴左肩臂不适;诱因为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1~5min 内缓解。
2. 若轻微用力即可诱发典型症状,或数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或1次持续10min 以上,则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建议任何负荷试验,建议转心脏专科行有创冠脉造影(CAG)或CT造影(CCTA)确诊。
3. 若典型症状由中等程度以上劳力所诱发,建议先行静息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若UCG排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重度二尖瓣狭窄等则进一步做缺血负荷试验辅助诊断。
首选运动核素心肌显像(药物负荷适用于运动不便者),次选活动平板(ECG呈束支阻滞、非窦性心律、基线ST段压低≥0.1mV者不适用),阳性可诊断冠心病,拟行冠脉重建治疗则建议CAG。
未开展负荷试验或对负荷试验的潜在风险有顾虑,则选择CCTA辅助诊断。
4. 若典型症状发生于静息状态,尤其好发于凌晨者,建议做12导联Holter,若发现与症状相关的缺血性ST-T动态改变可诊断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建议进一步行CAG或CCTA确定是否存在冠脉固定狭窄及其程度。
5. 若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但冠心病风险极高危者,建议定期行ECG和UCG,若发现病理性Q波、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缺血性ST-T动态改变等可诊断冠心病,拟行冠脉重建治疗则建议CAG;无心肌缺血阳性发现者可考虑负荷核素心肌显像或CCTA辅助诊断。
6. 因不可纠正的高出血风险或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冠脉重建治疗者,不建议CAG,若需要解剖学确诊或风险评估首选CCTA。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对于降压药物选择的建议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RB和ACEI
- 基于大量临床试验证据ARB与ACEI被推荐为治疗糖尿病
伴高血压的基石药物 - ARB/ACEI不仅有效降压,而且有效改善糖代谢,并可
加用b-受体阻滞剂 - 不推荐ARB与ACEI联合
37.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2):1177-1183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糖尿病伴高血压和肾病诊治指南
对于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应 该每年检查尿白蛋白排泄率 建议使用随机尿的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方法来筛查MAU
2. N Engl J Med 2008;358:580-91.
2型糖尿病患者 需干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可控性危险因素
– – – – –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超重/肥胖或缺乏运动 吸烟 精神紧张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
-增龄
-男性性别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种族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
0.89 (0.73-1.07)
1.07 (0.85-1.35)
P
0.20
0.55
Primary
Total Mortality
208 (1.87)
150 (1.28)
237 (2.09)
144 (1.19)
Cardiovascular Deaths
Nonfatal MI
60 (0.52)
126 (1.13) 34 (0.30) 36 (0.32)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要点
综合考虑风险与获益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重慢性疾病,血脂管理需综合考虑药物 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强调饮食调整与适量运动对血脂控制的重要性,针对老年患者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药物选择
在药物选择上,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03
血脂管理目标与原则
血脂管理目标设定依据
指南推荐
依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及国内外相关临床证据,结合 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血脂管理目标。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程度,进 行综合风险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血脂管理目标。
目标值设定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设定不同的血脂管理目标值,包括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具体指标。
部分临床医生在糖尿病治疗中过于关注血糖控制,而忽视了对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 合管理。
共识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
01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规范化指导
,以提高血脂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弥补现有指南不足
02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本共识对现有指南
血脂管理与整体治疗策略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兼顾血脂控制与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
定期随访与监测
加强患者随访与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及慢性疾病进展情况。
07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
A+
使用阿司匹林(Aspirin) 75-162mg/d
高危患者:男性>50岁,女性>60岁合并一项危险因素* 中危患者:男性> 50 岁,女性> 60 岁或男性< 50 岁,女 性<60岁合并一项危险因素* <140/90 mmHg 无血脂控制目标值,仅按患 者危险水平进行血脂治疗推 荐
Diabetes Care 2015;38(Suppl. 1):S1–S93 Circulation 1998;97;1837-1847
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已成为核心策略。这一 策略可简单概括为ABC 三个方面
A B C
A1C control 糖化血红蛋白
Asprin 阿司匹林
BP control 血压控制 Cholesterol management 血脂管理
18
2013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 2型糖尿病患者ABC标准治疗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
WHS
女性健康研究糖尿病亚组分析
卒中风险降低58%
Fremantle 糖尿病研究
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70%,总病死率降低47%
JAMA.1992;268:1292-1300. Lancet.1998;351:1755-62. N Engl J Med.1989;321:129-35.N Engl J Med. 2005;352:1293-304. JAMA. 2008;300(18):2134-2141.
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
为什么要使用阿斯匹林
阿 斯 匹 林
23
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事件死亡率
J-PAD研究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死 亡 率 ( %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课件
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总结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综合管理策略的制定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研究 推广成功经验 提高公众认知
WATCHING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 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课件
目 录
•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估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contents
目 录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管理的临床实 践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管理的未来展 望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降糖、降压、调脂等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
非药物治疗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适等,以减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
CHAPTER
抗血小板治 疗
阿司匹林
其他抗血小板 药
其他危险因素的管理
01
02
03
CHAPTER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 险 因素管理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血糖检测和OGTT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 起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的评估
通过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血糖控制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肾功能等。
血压控制
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T2D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肥胖悖论”揭示了体重管理的复杂性。
临床实践中,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减重治疗非常重要,此外,减重同时还应注重对身体成分的改变、体重波动等情况进行评估;对于T2DM体重过低的患者,也应予以充分重视和考量。
因此,母义明教授、赵家军教授、姬秋和教授、陈莉明教授等14位知名内分泌专家(文末附共识专家组成员名单),在2022年已有共识的基础上,依据近两年来全球T2DM患者体重管理的最新进展,发表了《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不仅对肥胖T2DM患者的减重治疗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同时将体重波动的管理及T2DM患者体重过低的问题也进行了阐述;本次更新也将临床容易忽视的肌少性肥胖的危害及其管理进行了探讨,为广大医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参考。
姬秋和教授及专家组在《共识》中指出,超重/肥胖T2DM患者进行减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综合代谢指标及远期获益;同时,在T2DM体重管理临床实践中,还应该注意对体重波动、体重过轻及肌少性肥胖等患者进行合理干预,以综合管理T2DM患者的体重。
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共识的核心要点!《共识》对身体成分、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体脂率、肌少症这些体重管理相关的重点名词进行了释义。
其中,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亚洲地区主要采用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推荐的诊断标准:(1)双能X线吸收法所测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男性≤7.0kg/m2,女性≤5.4kg/m2,SMI=四肢骨骼肌肌量(kg)/身高(m)2。
(2)日常步行速度≤0.8m/s;(3)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满足(1)+(2)或(1)+(3)者即诊断为肌少症。
《共识》指出:适当的减轻体重(如5%~15%)不仅可以有效降低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种类或剂量,改善血压、血脂甚至心血管结局,部分患者还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体重管理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基础。
糖尿病患者需及早进行体重评估并进行积极管理,以期实现体重管理的广泛获益。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代谢手术,是目前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主要手段。
具有体重获益的降糖药物,尤其是新一代肠促胰素类药物的问世,为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带来新希望。
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依据体重管理的最新理念与循证证据共同撰写了《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从对超重肥胖的全面评估、个性化减重目标的设定以及分层管理策略等多个层面分别给出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诊疗中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提供全面指导,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体重管理的持续获益。
肥胖是糖尿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高,超重和肥胖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可以带来血糖改善、降糖药使用减少,甚至糖尿病缓解。
生活方式、药物和代谢手术是目前体重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广泛使用。
由于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具有显著的减重作用,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这类药物治疗。
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依据已发表的相关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及最新研究进展,共同撰写了《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以期为临床诊疗中从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工作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本共识制定过程中,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
基于检索结果,执笔专家汇总循证医学证据,综合我国诊疗现状和临床实践经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给出推荐意见,后经专家讨论商议,确定推荐意见及共识具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