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应采取主要措施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中图分类号:e23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245-02
摘要阐述了边防部队在资产报废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报废处置主要措施
当前,部队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实施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环节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批程序不规范;二是审批制度、相关手续不健全;三是已超过使用年限且无法修复的或配发下级单位、转让的国有资产,其资产使用单位不能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帐目;四是资产管理部门盘点清查不及时。针对以上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提高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重购买,轻管理”思想,即在资产购入时能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效益性,但对资产日常管理却不重视,对资产处置也过于草率。事实上,有的资产仍具有使用价值,之所以申请报废是使用单位或部门想购置性能更优的设备;甚至有的设备远没有达到有效使用年限,却因使用保管不当或人为损坏而提前报废等情况,未经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进行有效评估和技术鉴定,从而造成了资产流失或重复性购置资产问题的发生。为最大限度地提高
国有资产使用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各单位应提高管理意识,重点要在资产处置环节,应加强对待报废资产的检验;对重大资产(设备)的处置,应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对未到使用年限的报废设备,要查明原因,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属保管不当或人为原因损坏的,应追究当事人责任,由此树立官兵自觉保护国有资产意识。
二、规范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审批程序。根据国有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国有资产的报废处置的基本程序是:资产处置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申报、资产管理部门和鉴定部门进行审核鉴定、报相关部门及首长审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记帐处理。在报废处置审批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关:一是把好申报关。国有资产使用部门资产报废前应填写《资产处置申报表》及《资产减少报告单》,具体填写资产名称、数量、金额、报废处置的原因,报资产管理部门和鉴定部门进行审核、评估、鉴定。二是把好审核鉴定关。资产管理部门根据申报单位呈报的报告、申报表及报告单,与国有资产的鉴定部门对申报处置的资产进行严格核对鉴定,做出结论性的意见后报相关首长审批。三是把好记帐关。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经过鉴定、首长批示后的《资产处置申报表》及《资产减少报告单》进行帐务处理,重点是资产处置的残值收入应及时入帐。四是把好对特殊情况处理关。对于人为等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各单位可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按上述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并视情况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三、严格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审批权限。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应
明确审批权限,做到报废处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笔者认为:应把国有资产看作是经费的一种延伸,应按照经费审批权限及资产增加时的权限,结合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不同形式进行区别对待并严格执行。一是对到了规定使用年限且无法修复使用的国有资产处置。防止出现多头审批现象,以免造成经济责任案件。对因工作失误造成的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必须报资产使用单位所在部门领导审批,明确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后报资产管理部门,防止出现“移花接木”的现象,出现不必要的资产流失。三是配发下级单位及捐赠等转出的国有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经费核拨的审批权限进行,填制《调拨资产通知单》,接收单位依据此单据填制《资产增加报告单》,按规定审批权限审批后,报同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资产减少或增加的原始凭证,以做到帐帐、帐物、帐卡相符,防止出现以公谋私的现象。四是对因盗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国有资产报废、特殊情况需提前报废的资产、无法查清丢失损坏等原因的国有资产报废处置,要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划分责任,经报废资产使用单位所在部门首长进行审批后,报资产管理部门,严防手续不全、责任不清,造成帐实不准和经济悬案,形成遗留经济问题。五是对一些特殊的国有资产(如房屋建筑物、上级配发的国有资产等)的报废处置,视具体情况按上级的有关规定或要求进行。
四、完善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预算管理。预算是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益和质量。尤其是部队开展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经费及资
产的预算管理,而资产报废处置预算又是部队资产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算编制单位应在建立预算管理机制上进行有益探索。第一,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级及下级预算管理的具体事务,形成党委领导、归口管理、民主参与、审计监督“四位一体”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第二,突出预算编制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事业任务需要,预算编制工作要求,结合存量资产状况,以及财力可能,合理安排购置或处置资产,从源头上控制资产的形成和减少,把预算的调控范围向“钱变物”后的资产延伸,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第三,细化资产预算内容。编制资产预算时,要尽可能的细化预算内容,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预算编制部门应对资产购置和处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各单位资产预算的具体内容和计划。资产预算应包括资产项目的具体技术参数,如各项资产规模、类型、构建或处置方式、资金来源等。第四,严格进行事中控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预算编制仅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和落实。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资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必须严格遵照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预算单位要接受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及时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五、加强国有资产报废处置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首先对增加的国有资产,要详细、准确地对所有信息(包括数量、单价、金额、
规格和型号等)进行登记入帐,便于报废减少时的核对,把好入口关。其次对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审批过程中要坚持从严、从细的原则,把好出口关。再次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定期盘点、稽核的力度,保存好各项检查资料。对应报废处置的国有资产要督促使用单位按规定程序、审批权限以及完备的手续,及时上报资产管理部门,确保做到帐物、帐帐、帐卡相符;要与资产使用部门共同盘活现有资产存量,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重复购置,造成经费资源的浪费。要加大对出售国有资产收回残值的管理力度,坚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防止私设“小金库”、”帐外帐”或被个人所侵占。要加强对装备经费购买的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监督检查,加大与装备财务部门的协调力度,抓好国有资产增加时的关键环节,防止在报废处置时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六、强化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审计监督。在国有资产报废处置过程中,要加强相关业务指导,对资产报废多看、多听、多问、多查,有效发挥监管职能,增强相关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及时向单位党委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是定期对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做到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提高利用率,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为单位党委首长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二是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部门领导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任期或离任经济审计,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领导班子量化考核内容。资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