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中准确指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结合影响气候的三要素(地形、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分析说出该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3、通过读图和小组合作,简单用语言概括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之间的关系。
4、知道什么是西气东输工程,能简单说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的意义;再次明确发展不能与保护环境相冲突。
二、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西气东输。
三、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四、评价设计
目标一:阅读中国政区图,教师提出问题,提问个别学生回答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进行评价。
目标二:结合影响气候三要素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目标三: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讨论,结合“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分析城镇、交通、水源、绿洲的分布关系,达成目标。
目标四: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微课,学生能够说出该工程对东、西部发展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短片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塔里木盆地的景观视频)
大家刚刚所看到的是位于我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盆地,大家能猜出它是谁吗?……没错,就是塔里木盆地。
说起这个盆地,人们的印象可能就是寸草不生,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沙,但就是这看似荒凉的土地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丝绸之路到西气东输,沙漠上空回旋着阵阵驼铃声,吸引着古今中外人们的目光,同时也发出声声疑问“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本节课的探索……
(一)位置和范围
师:学习一个区域,先要了解它的位置和范围,请大家读一下这幅图,谁来告诉一下我们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生:回答其位置和范围。
师总结: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处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在盆地的中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气候干旱的原因
过渡:按说在这样一种严苛的环境下,应该是寸草不生的,但据说这里有一种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出示资料,学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这的确是真的,而这种植物就是胡杨树。
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是由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死而一千年不倒,是因为它有发达的根系,那大家思考一下,能让它倒却一千年不朽是因为什么?
生:干旱
师提问: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明确思考角度为影响气候的三要素,小组讨论,代表交流,说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设计意图】由其他地方少见的胡杨树来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胡杨树的三个“一千年”原因的探究,引出塔里木盆地干旱的气候,进而探究其干旱的原因。
(三)城镇、交通线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过渡:虽然这里气候极端干旱,条件恶劣,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载歌载舞,这是不是真的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新疆人民的生活。
播放视频。
师:这样的城市,这样的舞蹈,这样的人民,他们都生活在哪里呢?
找生解释。
师:在沙漠中,人类当然是无法生存的,但在有水源的地方,会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绿洲是在大范围荒漠背景之上,形成的小范围生态景观,其适宜的气候环境能够保证人类和其它生物种群的生存活动。
那塔里木盆地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
生: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师:高山上的积雪融化会往哪流?(山下)所以大家可以猜到这里的城镇也大多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地带。
那么这里的城镇、交通、绿洲、水源之间有着什么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结合这幅图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城镇交通绿洲分布图。
学生进一步通过读图,小组合作分析出绿洲水源与城镇交通的分布关系,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在讲完新疆干旱的气候后,通过出示新疆人民生活的视频,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达成目标三。
(四)丰富的油气资源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不仅盆地的边缘有公路,穿过中部的沙漠也有两条公路线,大家认为修建两条公路的原因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先做判断,得出为了城镇间的交流和沟通。
教师补充图文资料,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分布图,并叠加上塔里木盆地的公路分布图。
学生再做判断,得出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公路是为了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而修建的。
师问:沙漠公路会不会被流沙吞没?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沙漠公路”
课件展示沙漠公路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体会与大自然应该如何相处。
过渡:现在,资源,我们有,公路也修通好了,那么这里的资源是怎么发挥自己的价值呢?我们通过一段微课来学习一下。
播放微课视频。
师:看完了小视频,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对西气东输工程还有要跟帖的吗?
生提出问题。
师:为避免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工程严格规定沿线28米宽的施工区域,施工尽可能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
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设计意图】展示修建公路时,为防止公路被沙漠吞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西气东输工程,完成学习目标四。
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塔里木盆地为何被称为干旱的!宝地!了。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了。
七、课堂评测
学生完成评测练习题,并交流。
八、课堂小结
说到宝地,我们威海也是一块宝地,这里有金色的阳光沙滩,吃不尽的美味海鲜和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温泉,最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正如对塔里木盆地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和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
初二学生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于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概况,如位置和范围、气候及形成原因等,完全可以自主回答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适当的点拨即可。
而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不能自主分析的问题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初二学生注意力还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要充分吸引其兴趣,还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因此我采取观看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活动中,就是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完成了该工程从是什么,到路线,再到为什么(意义)的学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完成。
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从课堂效果来看,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课上,通过设
定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或是通过小组合作或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如设定“胡杨树三千年之说”,引出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干旱,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其干旱的原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再如,该地城镇与绿洲水源的分布关系,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课上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兴趣,还采用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微课小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获取知识,集学习与兴趣于一体。
地理的生命是读图,所以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一定是学生读图完成的。
用地图贯穿整节课堂,通过每一节这样的课,让地图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心里生根,逐渐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节是西北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西北地区概况后,教材选择了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本节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
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干旱的特点,并通过活动式课文,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这是一块“宝地”。
这两部分内容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教材有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为“沙漠和戈壁广布”,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材在叙述式课文中突出了塔里木盆地在海陆位置和地形特征影响下的“干旱气候”。
活动式课文则通过让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说明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于地形、水源的关系。
该“活动”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归纳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同时第3个问题又为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个标题为“油气资源的开发”,对应课程标准中的“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两条标准。
叙述式课文介绍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活动式课文则主要以西气东输作为一条主线,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1题是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给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第2题则是让学生思考、讨论,西部地区在开发资源与能源时,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在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评测练习
1、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2、塔里木盆地中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绿洲地区
B.沙漠地区
C.盐沼泽地区
D.沙漠和绿洲
3、西气东输的起点位于的地形区是:()
A.准葛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4、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森林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野生动物
5、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懂不沿海地区
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
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山东丘陵地区
D.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7、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绿洲地区优质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水热丰富,热量条件好
C.光热重组,无霜期较长
D.雨热同期,复种指数高
8、在塔里木盆地,交通线通常是沿着盆地边缘伸展的,其主要原因
是()
A.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
B.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平坦,修路条件较好
C.塔里木盆地边缘气候条件好,是新疆主要的农耕区
D.交通线修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可以节省运输距离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其为懂不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D.北煤南运
10、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在逐年增加,我国受荒漠化影响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有()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B.湖北省、湖南省
C.广东省、海南省
D.浙江省、江西省
11、解释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
12、塔里木盆地气候如此干旱,而又沙漠广布,却为什么被称为干旱的宝地?
13、西气东输的意义有哪些?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独特环境特征影响下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塔里木盆地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进而使塔里木盆地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