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精选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最近我听了著名国学大师翟鸿森的《大智慧之人际沟通技
巧》讲座,收获颇多。
讲座中提到:沟通的五个基本步骤: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沟通的五个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我联想到教师这个职业,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所以,优质课堂更需要做好有效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才能有效的沟通呢?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主要几点:
、从沟通过程的要素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整个沟通过程
由七个要素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
(一)沟通过程的第一个要素是信息源。
在课堂教学中,信
息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对个体,也可以对群体。
作为信息发出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发出的信息如何使信息接受者接受,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什么不仅要认真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原因之一,必要时要恰当地点头,微笑。
(二)沟通过程的第二个要素是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传达
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语词是传达中很重要的符号
系统,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文字)符号和人们的体态语言。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经验, 概念要尽可能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切入,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
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市场经济下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三)沟通过程的第三个要素是通道。
一般来说,大量的信
息是通过视觉、听觉途径获得的,但如果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则更好,尤其是对年幼的学生。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沟通的方式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还有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
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影响力还是最大
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发生情绪的相互感染。
如
政治老师的备课一定要备对社会现实的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产生作者、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沟通过程的第四个要素是指接受信息的人。
一系列心
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五)沟通过程的第五个要素是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
之间的反馈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六)沟通过程的第六个要素是障碍。
例如,有些课堂上教
师的预先设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实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沟通中足够的共同经验是沟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
(七)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要素则是沟通过程中的背景,即
沟通发生的情境。
二、从沟通的背景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背景,一般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心理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一位热爱教师工作、爱每一个学生、爱所教学科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因为他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时彼此的心理无障碍。
教师爱的情感就会迁移给学生。
课堂氛围愉悦而和谐。
物理背景。
物理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以及沟通者双方
的物理距离。
如目前小班化教学改变学生的座位形式,改变的目
的就是防止由于座位固定可能使某些学生处境不利。
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了,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
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一方面指沟通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
另一方面是指沟通场合下其他人的影响。
所以,对沟通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不同场合下自己的角色,并能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沟通者自小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
这往往已经成了一种沟通的行为习惯。
三、从沟通的特点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可以通过语词,也可以通过非语词(如姿势、动作、表情等)。
沟通可以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还可以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和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和大众沟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实现的
信息交流)。
不论哪一类沟通,沟通均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点:
(一)沟通发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人际的沟通除了语词沟通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词的途径来实现的。
例如,你的表情、姿态以及不同于平时的变化已经向别人透露了你的状态。
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另一方面更应该非常仔细地观察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细微的变化,以便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二)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
例如,同一沟通目
的,如果沟通者之间的不同,就应用不同的语词或体态语词来表达。
也就是说,你处在什么角色,就应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以便沟通顺畅,达到目的。
(三)沟通的过程性。
从沟通对个人的影响角度来说,沟通
是一个循环往复、没有结尾的动态过程。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成为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总要对人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影响。
(四)沟通的整体性。
每个人沟通中的语词或体态语词的表
达,都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个人格的反映。
例如,教师参
加一些研究课,认为课堂中的这位老师语词或体态语词(如握手、拍拍学生的肩等)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
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简单地模仿该教师的沟通行为,效果并不好。
原因就在于沟通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外表模仿。
所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首先要学习优秀教师人格上的魅力。
四、从非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有关研究表明,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
来实现的。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
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平时不被老师关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记上写着:老师,哪怕您对我的一个微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幸福。
无声的语言有时更美呀!
总之,教师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最佳状态。
当然,教师还要十分重视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构,重视自我教育,因为沟通者之间沟通的行为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一种外部展示,正如著名国学大师翟鸿森所说“口为心之门户”,教师要具备与学生沟通的五个心即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