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本土资源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各地自然资源、风俗民俗、历史文化
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本土资源,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
民族自豪感,也能够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地域文化,实现“以生为本”的教
育理念。
利用本土资源,开设特色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比如说,对于山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开设“水墨画欣赏”、“山水诗词鉴赏”、“自然地理考察”等课程;对于港口城市,可以开设“海洋文化解读”、“旅游地理”等课程;对于历史名城,可以开设“古代文化
与文物保护”、“文化地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另外,在开设本地化课程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比如说,可以开展传统戏曲的演出、民间艺术品展览、文化
遗产保护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比如说,可以组织
学生到当地的农村、社区、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体验、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接触不
同的人和事,掌握社会实践技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
重本土化元素的加入,提高课程质量和针对性,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相关
的活动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与意义:自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课程模式不断涌入,但也出现了盲目的“原样造搬”的“本本主义”现象,导致现有的课程未能很好地体现幼儿实际经验和兴趣,有价值的经验反而流失了。
许多幼儿园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打破课程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给予地方或幼儿园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着适合本园的课程,重视本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运用。
然而,关于本土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的研究大多处于一个理论指导的层面,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还不是很丰富,有待进一步充实。
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也只是局限于利用当地地方资源进行的课程实践的研究,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都各不相同,比较零碎,未形成系统化的东西,而且没有标准,各自为政。
因此,我们的幼儿园选择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演绎成合适的主题、领域教学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发表了20多篇论文、案例在CN、省、市级、刊物上,积累了50篇活动案例。
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如何对前期经验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园的本土资源为我园课程建设所用,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我们确立了本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利用本土资源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本土有价值的自然、设施、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的利用,形成幼儿园大、中、小年龄段的本土主题活动的案例、本土化美术活动案例、民间儿童游戏案例。
提高研究水平。
研究团队成员参加相关研讨会、培训班、学术论坛等,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2)建立科学的研究档案,确保研究过程可追溯、可复制。
研究团队建立了详细的研究档案,包括研究计划、研究记录、研究成果等,确保研究过程可追溯、可复制。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复兴,人们对于本土资源的重视和热爱也日益增加。
在幼儿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土资源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资源,还包括了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资源。
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和愉快地学习。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豪感和归属感。
通过了解本土资源,幼儿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建立起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归属感。
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可以邀请专业的老师来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绘画等,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土资源丰富多彩,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
在学习自然地理的课程中,可以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感受自然风光和环境,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在学习当地民间艺术的课程中,可以邀请本地艺术家来为幼儿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得到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土资源的特点,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和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特色风俗文化,设计富有当地特色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风土人情,设计适合当地环境的户外活动。
通过利用本土资源丰富课程,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幼儿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本土资源,将其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之中,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课程建设已成为各个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而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就要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将其融入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将就如何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进行探讨。
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进行特色课程建设之前,首先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本土资源。
江苏苏州的园林、四川成都的文化、广东的岭南建筑、湖南的湘菜、北京的古建筑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本土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也可以为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话题,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融合本土文化元素在特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善于融合本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课程的教材内容、学习活动、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融合本土文化元素。
对于语文课,可以选取当地的名著名篇作为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对于历史课,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对于美术课,可以以当地的风景名胜和民俗文化为题材,进行素材的创作,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本土文化的艺术魅力。
通过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特色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深刻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开展本土文化活动为了加强本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本土文化活动。
举办本土文化节、本土文化讲座、本土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参加本土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本地的历史遗迹、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进行本土文化实地调研和考察,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通过主题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美术、传统歌曲等。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
3. 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主题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认知和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等,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1. 制定合理的主题活动方案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幼儿园需要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材料、时间等,确保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2. 精心挑选本土文化资源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精心挑选符合活动主题的本土文化资源,如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传统美术作品、传统歌曲、传统乐器等,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主题活动中,可以创新活动形式,如游戏、手工制作、讲故事、歌舞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4. 建立与本土文化资源相关的教育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可以布置与本土文化资源相关的展示板、图片、工艺品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不断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土文化成就园本课程——浅谈本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实施
探索篇•教学研究本土文化是幼儿接触最多的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
贯彻纲要精神,统整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所以,我们将自己的地方资源渗透到幼儿教育中,让孩子从小就埋下爱家乡的种子,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幼小的心灵。
常州素有“龙城”之称,近年来,随着“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及“太湖湾嬉戏谷”等旅游业的开发蜚声海内外。
龙城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环境中,作为教师更应该充分将常州特有的地方资源有机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构建园本特色课程,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热情。
一、利用龙城的本土文化,开展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1.深化本土文化,探寻园本课程的生命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自己生活的环境。
”开发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过程中,使幼儿产生了了解自然、关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土文化特色,实用、形象、直接,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2.改变教学方法,探寻本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打破“课堂中学习”的观念,放手将孩子带到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让孩子感受最广泛的“自然资源”。
我们主要在保证每周正常开展教育活动中,穿插本土文化的教育内容,贯彻“异质同构”的艺术教育理论,保证本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3.融合主题教学,探寻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本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一:《家乡的桥》我们的家乡常州,地处江南水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
坐落在各个角落的桥———古代的桥,现代的桥……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家乡的昨天,是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记载;也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此,我们根据当前孩子议论的兴趣话题,生成了主题活动《家乡的桥》。
主题活动二:《宋剑湖·印象》宋剑湖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是长江三角洲形成时低洼地淤塞而成的湖群之一,宋剑湖湖中大小沼地绿洲星罗棋布,汊港罗列,地形复杂,是常州市四大湖泊之一。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1. 引言1.1 概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本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所特有的自然、人文、历史等各种资源。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课程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土资源是学生了解和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接触和体验本土资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了解自己的家乡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本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传统、风俗等感兴趣,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和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
开展特色课程,发挥本土资源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调查当地资源的特点在设计特色课程之前,首先要对当地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特点和优势。
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本土资源的独特魅力,为课程的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在调查当地资源的特点时,可以考察当地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产业特色等方面。
可以观察当地的山川湖海和植被情况,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习俗传统,探究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还可以调查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了解其生产过程和市场销售情况。
通过调查当地资源的特点,可以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可以为特色课程的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了解当地资源的特点还可以为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知和热爱奠定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更好地珍惜和保护家乡的文化和环境。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2.2 设计特色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设计特色课程的内容应该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的特点,注重体现本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地方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古代传说故事等,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参观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增进对本土资源的了解和认知。
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对当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一、挖掘本土故事,培养幼儿爱国情怀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风俗和文化。
我们可以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经典名著等方面挖掘本土故事,让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例如,讲述岳飞抗金、诸葛亮草船借箭等故事,让幼儿了解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融入本土艺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本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本土绘画、剪纸、泥塑等形式,让幼儿亲自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本土的艺术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他们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开展本土游戏,锻炼幼儿实践能力本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本土游戏,如抓泥巴、踩高跷、踢毽子等。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团结协作、勇敢自信的品质。
四、传承本土习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本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传承本土习俗,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我们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幼儿参加剪纸、贴对联、包粽子等传统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本土习俗,培养热爱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的品质。
五、创设本土环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本土环境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空间,通过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挂满本土风光照片,让幼儿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还可以在教室角落设置一个“本土文化展示区”,展示本土特色物品,如土陶、布艺等,让幼儿在观察中培养探究精神。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审美情趣、实践能力、良好习惯的幼儿而努力!在挖掘本土故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乡土史课程资源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 和需求,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 化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
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乡土史课程资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包括地方史、家族史、文化遗存等多种形 式。
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将乡土史课程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开设地方史课程、开展实 践活动、进行家族史研究等。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通过挖掘和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提升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乡土史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锻炼历史思维、史料 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提高历史学科能力和素质。
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引入可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提供更 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历史素材,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 有趣。
通过融入乡土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包括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实践 能力等。
增强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乡土史,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 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家国 情怀。
03 乡土史课程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 中的运用策略
深入挖掘乡土史课程资源,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探寻家乡历史文化
实例二
总结词
拓展教学思路,增强学生情感认同,培养 学生的历史意识。
VS
详细描述
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挖掘本地区的乡土史 课程资源,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开展 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历史教学活动,如组 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文化遗址、邀请历史 专家进行讲座、开展历史文化主题的实践 活动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历史 文化,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实践。
首先通过挖掘和整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历史教育。
其次通过某初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课程设计案例分析,探讨有效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深入讨论教学模式,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展望,强调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为初中历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本土历史。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初中历史教学、整合运用、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活力、本土历史、案例分析、教学评价、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资源,包括物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等。
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而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丰富的教学素材,却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
随着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历史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教师开始关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挖掘和整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研究如何有效地整合和运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并结合案例分析和教学模式探讨,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我们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土历史,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基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摘要:一、引言1.本土红色文化的重要性2.校本课程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2.价值三、校本课程开发实践1.开发原则2.开发步骤3.课程实施与评价四、案例分析1.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2.实践效果和反思五、总结与展望1.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2.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正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扬中,校本课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以期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一、本土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本土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对于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能够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典型性、生动性和传承性等特点。
地域性体现在红色文化与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紧密相连;典型性体现在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人物、事件和遗址等;生动性体现在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艺术等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传承性体现在一代代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教育、科研、文化和社会价值。
教育价值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历史教育等方面;科研价值体现在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挖掘;文化价值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价值体现在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践1.开发原则基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实际,突出实用性: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红色文化与教育目标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
乐享班本课程传承本土文化——本土文化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和思考
乐享班本课程传承本土文化——本土文化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和思考本土文化,这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概念,它涵盖了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传统等各个方面。
在教育的世界里,本土文化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过去,更象征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特别是在幼儿园的班本课程中,本土文化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更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本土文化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1.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班本课程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历史人物、地方习俗、传统艺术、民间故事等等。
例如,如果所在地是广东,那么就可以利用广东的岭南文化,如粤剧、剪纸、早茶等元素来设计课程。
2. 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将本土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入其中。
例如,可以在故事讲述中加入地方传说和历史人物,或者在手工制作中加入地方特色艺术元素。
这样,孩子们可以在娱乐和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
3. 创新本土文化表达方式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我们需要创新表达方式。
班本课程鼓励孩子们用现代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本土文化。
例如,可以通过舞台剧、音乐、绘画等方式来表现本土文化,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文化的魅力。
本土文化在班本课程中的思考1. 尊重多元文化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其他文化。
班本课程鼓励孩子们去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让他们明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 避免文化偏见在引入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文化偏见。
不应过分夸大或贬低自己的文化,而应该引导孩子们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
让他们明白,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都值得尊重和学习。
3. 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班本课程通过传承本土文化,帮助孩子们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文化是有价值的,是值得骄傲的。
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是平等的,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本土文化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例说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例说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的历史价值,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乡土资源展示历史发展,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具体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使历史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课堂、初中教学、历史教育、挖掘历史价值、历史考察、历史发展展示、学生历史意识。
1. 引言1.1 乡土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地位乡土资源在历史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乡土资源包括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等各种元素,是历史教学的有力支撑。
通过乡土资源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乡土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增强他们的地方文化认同感。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与乡土资源的亲密接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进一步拓展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乡土资源在历史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是历史教学的有力助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1.2 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乡土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通过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历史的风貌和发展轨迹。
乡土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的情境和背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本土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本土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本土化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内涵、实施策略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本土化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内涵1. 文化内涵本土化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传承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包括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各个方面,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2. 生活内涵本土化强调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生活内涵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评价方式的运用等方面。
3. 生态内涵本土化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感。
生态内涵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认知、生态情感和生态行为。
二、本土化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施策略1. 整合本土资源,丰富课程内容(1)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地方名人、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
(2)收集本土自然环境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整理本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企业、农村等,了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 创设本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结合本土节日庆典。
教师可以将本土节日庆典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组织本土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本土特色,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如传统工艺制作、民间艺术表演等。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教育的改革中,课程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好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彰显地域特色的课程设计备受重视。
本文将以“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课程。
一、认识本土资源“本土资源”指的是指地理、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等与所在地相关的资源。
本土资源丰富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等等。
优秀的本土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是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地域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生的地方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本土资源与课程建设1.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设计课程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资源是开设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在历史、文化等课程中,可以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例如地方传统节日、地方民俗风情、地方历史人物等,让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在艺术、音乐等课程中,可以选取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传统音乐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设计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2.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各种资源,包括植被、水文、地质、气候等。
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地理、生物等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地质构造、生态环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在体育、户外教育等课程中,可以开展登山、探险、野外拓展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爱护自然资源,增强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土资源融入大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以鸡头米课程为例
本土资源融入大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以鸡头米课程为例鸡头米是京津地区常见的传统农产品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本土资源。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鸡头米这一本土资源,促进大班主题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本研究以鸡头米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大班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鸡头米的简介鸡头米,是一种特殊的稻米品种,因形状酷似鸡头而得名。
其外观呈红色,煮熟后米粒绵软,口感糯香,营养丰富。
鸡头米栽培历史悠久,在京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当地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大班主题活动的意义大班主题活动是指以某个主题为核心,整合各学科内容和活动资源,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形式。
采用大班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鸡头米课程的设计和实施1. 了解本土资源:在课前,教师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鸡头米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本土资源建立起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犁田体验:学生分组进行犁田体验活动,了解鸡头米的种植过程和农产品生产的艰辛。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土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做鸡头米饼: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制作鸡头米饼,体验传统的食物制作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鸡头米的营养价值和文化符号,增强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艺术创作:通过鸡头米取材创作艺术作品,例如制作鸡头米画、鸡头米手工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对本土资源的理解和表达。
5. 走进农田: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农田进行实地考察,与农民直接交流,了解鸡头米的生产和农业发展。
通过与农民的互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农田的宜人之处,以及本土资源对农民生活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四、鸡头米课程的实施效果通过鸡头米课程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体验本土资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摘要】幼儿园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从本土资源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丰富幼儿园课程。
本土资源包括了丰富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传统故事等,可以为课程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融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故事能够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
利用本土故事、歌谣等传统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可以让幼儿学到更多本土文化知识,并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园课程、丰富、多样性、本土文化传统、教学设计、故事、歌谣、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土资源包括了丰富的文化传统、自然景观、历史故事等,这些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也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可以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
我们应该重视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做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通过融入本土文化传统、利用本土故事和歌谣等方式,让幼儿园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将本土资源变成幼儿园课程的宝藏,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结束。
2. 正文2.1 本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宝藏本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宝藏。
幼儿园周围的环境、社区和文化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通过利用本土资源,幼儿园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让课程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本土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这些资源都可以被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本土资源指的是本地所具有的特色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
在教育领域,利用好本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本土特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彰显特色课程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本土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和传统。
彰显特色课程需要充分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和传统的习俗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本地的历史故事,举办传统文化节日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并且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特色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地方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户外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山水风景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或者参观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魅力和重要性,促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还可以通过本土特色的技艺和工艺活动来开展特色教学。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技艺,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民间技艺传承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工艺。
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制作本地传统的手工艺品,或者邀请当地的手艺人为学生进行传统手工技艺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工艺的魅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当地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特色教学。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通过邀请当地的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等来进行特色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艺术。
可以组织学生观赏本地的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表演,或者让学生参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
彰显特色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的资源和特色,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本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资源。
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加深刻的人文底蕴。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
用好本土资源,彰显特色课程1. 引言1.1 概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本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是特定地域特有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行业特色等,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
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来开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土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土资源是教学的重要支撑。
教育教学应该是与地域密切相关的,因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利用本土资源作为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土资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通过开展相关的特色课程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地文化,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土资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重视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其融入到特色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1.2 特色课程的定义和意义特色课程是指通过挖掘本土资源、结合地方特色以及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打造出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强调特有的文化、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的课程。
特色课程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立,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特色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特色课程的定义和意义不仅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多样性与个性化,也是教育主题课程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教育事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独特教学内容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独特教学内容是提升课程吸引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05新方案”的一门新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国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推翻黑暗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协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教社政〔2005〕5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9号文件)。
可见“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突出以史育人。
学习党史和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要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最终的教育目的,持续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就成了必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在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强调:“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
”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是一个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是特定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性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和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献、档案、古建筑、老照片、报纸杂志、书信、日记、音像史料、口述史料等,具有鲜明的精神导向和思想熏陶作用。
是“纲要”课对大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大学生了解本地区历史概貌和人文精神的主要信息库。
众所周知,任何一所高校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作为高校的主体———学生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
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往往会有较多感性认知乃至于认同,对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一种自不过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即使不是出生在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也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亲近感。
正是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能使大学生置身于其中、亲临其境而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亲和力”,所以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
我结合多年来在“纲要”教学中的实践、面临的困难和思考,以嘉应学院为例谈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观历史———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熏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解论强调感性理解应上升为理性理解。
结合“纲要”课程相关内容,教师可实行拓展、延伸性的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推荐大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梅州名人的传记,查阅梅州爱国人士和民众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中的事迹,深入了解他(她)们的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于今天的影响。
如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之前,布置学生读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和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生平传记;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之前,布置学生读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和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的生平传记;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之前,布置学生读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和青年时就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的古直的生平传记;讲到中编前,布置学生读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的古大存,参加过两次东征、北伐的抗日名将罗卓英,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和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将军等人的生平传记;讲到下编前,布置学生读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传记。
通过读史活动,可使学生在感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多方面获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从而树立准确的历史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每次读史后,要求学生把阅读心得写成文章,并实行小组或班级交流。
这种活动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思辨水平和理解、综合水平,强化了他们坚持自学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理解深化、内化。
感悟历史,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在布置读史之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纲要”课程特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或课堂外(侧重于课堂外)组织或推荐大学生观看反映中国近现代梅州历史名人的经典影视作品,为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地、充分地感受历史场景。
其目的为两方面:一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体会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和历史事件的演变,使“死去”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最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感,提升其认知度;二是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操,在思想情感上引起其共鸣,促使其形成朴素的乡土观点,提升其民族情感,增强其历史使命感。
在每次看完后,老师要组织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与共鸣中,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思想的目的。
根据“纲要”课具体内容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联,在讲述本课程内容时恰当地插入本土历史文化史料的相关内容。
例如在讲授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时,教师可插入讲解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割弃台湾后,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所作的《春愁》,并朗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让学生体会那种切肤之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还可捎带讲到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这首诗,阐明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在海内外所产生强烈反响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结合“纲要”第一章中的“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和第二章中的“戊戌维新运动”,教师可插入讲授黄遵宪的相关事迹,让学生通过了解他所写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一系列诗作,明白作者心里所充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具有的长远的政治影响力。
在讲第二章中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教师讲授太平天国的早期领袖,分析这支“客家”属性较浓的农民队伍,和学生一起探讨左宗棠所说“太平天国起于嘉应(即今梅州),也灭于嘉应”的原因。
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插入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事迹。
讲到下编时,插入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
总来说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适当地补充一些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颇具“亲和力”的本土历史文化史料,大学生就会感觉亲切、真实,而颇感兴趣。
因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料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了价值认同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对大学生起到增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不但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讲授,也能够表现在让大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来讲述。
在学生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纲要”课内容、社会热点和学生兴趣,安排一些教、学互换的小实践教学。
例如在每一章节开始讲授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到讲台上讲解他们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收集史料基础上制作好的关于梅州近现代历史名人的PPT课件。
这种小实践教学会起到四个良好的效果:学生懂得了收集材料的方法,为其以后的科研积累一些经验;学生的动手、动口水平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通过“学生讲,教师评”这种教与学换位的方式,促动了师生互动、教学互动,调动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其对梅州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深化其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协助学生学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个人品德修养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刻铭记历史,还能增强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地区、回报家园的意识。
三、研究性实践———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实行专题性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对“纲要”课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相关联的内容实行研究,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研究选题,供大学生实行探索性研究。
嘉应学院作为广东梅州的高等院校,“纲要”课教师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梅州籍名人”,如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何子渊、丁日昌、谢晋元等实行小专题研究,让学生侧重了解和研究这些梅州籍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今天的影响,并撰写论文。
还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去综合考察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现状,撰成研究综述。
另外,对于发生在当地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或当地名人逸事趣闻及其故居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及其开发状况等,也可指导学生展开调查研究。
在以实践性为主导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反映收获良多。
他们被当地名人颇有影响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的理想追求深深感动,从而努力向上,奋发有为。
同时,在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深了解的基础上,他们爱家乡、爱母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了保护本土文物、建设家乡的意识。
另外,他们在专题研究型实践教学中学会了一些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资料、整理材料、分析问题的水平。
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但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懂得了分享。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研究型的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行深入理解,注重知识的掌握和研究水平的培养的同时,最终促成了其知识的内化,达到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进入现场———组织学生参观梅州的历史名胜、革命遗迹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提升“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是实现“纲要”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关键。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作用。
一般来说,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水准而学生的参与水准又与教学的吸引力相关。
离开教室,深入到宽广的社会、大自然中去,这是吸引学生的一种良策。
这就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在充分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作为梅州的高等院校,嘉应学院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梅州及其周边地区,所以在实行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我们能够在实践教学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首先组织学生去梅州及其附近地区的红色革命纪念园、历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地参观,例如梅县雁洋镇叶剑英元帅纪念园、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埔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平远(中央苏区的红色港湾)的红军纪念园、蕉岭谢晋元故居、黄遵宪故居、丘逢甲故居和蕉岭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
本地的各种“园”和“馆”等所展示的有型实物资料和影音资料大多真实、直观,一定水准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
进入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寻找历史、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这不但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而且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感染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和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