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优选.

合集下载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

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

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

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

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

《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

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

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与其同时出土的一本汉简历谱所记乃吕后二年,所以该书的成书年代至晚是公元前186年。

学前教育史-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学前教育史-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学前教育史1.1904年初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 B2.1904年颁布实施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 B3.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这个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蒙养院改为蒙养园。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 C4.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陈鹤琴被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张之洞B.张雪门C.张宗麟D.张贻侗正确答案: B5.《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提出了蒙养院的办学宗旨为( )。

A.蒙养家教合一B.政教统一C.政教分离D.文道结合正确答案: A6.创办于1903年,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湖北武昌蒙养院B.湖南蒙养院C.天津严氏蒙养院D.福建公立幼稚园正确答案: A7.南京鼓楼幼稚园由东南大学教授()在自家客厅创办,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A.陈鹤琴B.张雪门C.张宗麟D.熊希龄正确答案: A8.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对儿童进行社会公育的机构名为()A.仓B.庠C.校D.廪正确答案: B9.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

A.教养制度B.保傅制度C.保育制度D.三母制度正确答案: B10.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A.生活课程B.五指活动课程C.行为课程D.高瞻课程正确答案: C11.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著《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A.贾谊B.颜之推C.康有为D.王守仁正确答案: D12.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儿童公育的主要内容有生存教育、做人教育、社会教育以及()。

A.语言教育B.体能教育C.道德教育D.宗教和艺术教育正确答案: D13.著名的故事《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教育幼年时的孟子而“择邻处”,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应注意()的教育原则。

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一、单选题1.(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公元前374年,齐国国君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此后150多年稷下学宫成为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

齐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繁荣春秋时期文化教育C.实现富国强兵以争霸天下D.实现诸子百家思想交融2.(2021·广东高三二模)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

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

据此可知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3.(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

这反映了汉代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4.(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二模)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汉代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两者都A.强调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C.践行“克己复礼”的主张D.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5.(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一模)《春秋》一书多次记载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富国强兵争霸之术,但孟子回复: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据此推断,孟子意在A.融合诸子百家思想B.倡导仁政治国理念C.重构春秋争霸历史D.维护分封宗法制度6.(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二模)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

第二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优选内容]

第二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优选内容]
3.中方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与教育过程的严肃性,甚至是强制性 。当然西方教育中也一些强制性的问题,但就其严格的程度而 言,远远不及东方教育。
行业借鉴#
31
2.西方的理解
第一,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师引 导作用之特点。
第二,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在西方教育中,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学生中心论盛行之故也就在于此,此 反映了西方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之特点。
行业借鉴#
22
(三)近代教育(17世纪-19世纪)
特征:
1.以大机器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2.普及教育受到重视 3.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4.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 5.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行业借鉴#
荀子
23
(四) 现代社会的教育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 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 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方有: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传说; 西方有:上帝创世、诺亚方舟济人的神话故事。
行业借鉴#
6
评价
在人类之初,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有 限,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因而这种教育 起源的观点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行业借鉴#
17
阅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及陶行知的“生活及教育” 观点。(P20-21)
思考
对比这两个观点的异同?
行业借鉴#
18
评价
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融合,强 调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真切性,重视教育实践 的作用,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 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起源跟 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教育生活 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当然也无法正确回答 教育的起源问题。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
• 范文六:《初二历史文化交流研究——以 某交流事件为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通过论文写作,引导学生深入研 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历史素
养。
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 阅读和资料收集,有助于拓展学生 的学术视野,了解历史研究的最新 成果和动态。
发展经济
他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 负担、放宽商业限制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推动文化
他重视教育,推广儒家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 展。同时,他也提倡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自由,使得各 种文化在明朝时期得以共存和发展。
04
范文三:《初二历史文化 遗产探究——以某遗产为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论文写作强调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 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论文选取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取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 研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始皇统 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等。
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进 行探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等。
事件经过
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件原因分析
01
02
03
政治原因
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及政 治力量对比。
经济原因
探讨事件背后的经济因素 ,如资源争夺、贸易冲突 等。
文化原因
分析当时的文化背景及文 化冲突对事件的影响。
事件影响及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分析事件对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影响。
例》
遗产背景及价值

演示文稿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演示文稿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 对“外象内感”理论作出了最全面、精辟的论 述:
• “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子在 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 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 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 贤明。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 外象而内感也。”
• 古人认为学习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可 以使人明白事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改 变人的精神气质。然而学习必须从点滴学 起,由渐次积累而成,必须经历一个由量 到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艰难过程。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四)勤俭教育 • 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后代居安思危的意识
和自立的能力,以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
重点在“教”,即在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道德行
为上,运用奴隶主贵族和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去管束 孕妇,教育孕妇恪守统治阶级的政治伦理德行,并
以此去感化和影响胎儿,使其具有善性。这就是胎 教的“教”的含义。
第八页,共37页。
汉代胎教的教首先要求正礼端庄。
• “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胎教之也。”
• 分析了孕妇的“身”和“心”的关系,论 述了不良精神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影 响胎儿的发育。
第十四页,共37页。
5、慎始正本
• 古代优生思想,强调择母,不择父。 • 在迷信盛行的时代,抛弃“天命观”,强
调人事的选择,强调怀胎前的正本工作。
• 同姓不婚 • 提倡晚婚
第十五页,共37页。
贾谊:是西汉的政治家、保傅教育家。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第三节 保傅教育制度
• 保傅教育制度指在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 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

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从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开始,概述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古代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最早的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时期。

那时的教育主要以家庭和宗教机构为主,父母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宗教机构负责宗教教育和价值观的灌输。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口口相传的方式,通过讲故事和神话传播知识和价值观。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进入了城邦教育的阶段。

城邦教育主要在城邦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他们认识到培养公民的才能对于城邦的繁荣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能力,通过音乐、体育、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同时,希腊的学院和罗马的教育机构成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教育以教会学校为主导。

教会控制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强调信仰和宗教教育,将教育视作传教和培养神学家的手段。

教会学校注重拉丁文的学习和教育,培养了很多有文化修养的神职人员。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下,推动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观察和实践,重视理性和个人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和教育机构,如人文主义学派和大学。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们倡导人文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则成为了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近代教育的发展受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对于教育的普及和专业化的要求。

普通教育成为了政府的责任,大规模的公立学校建立起来,为广大人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科和专业出现,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当代教育正面临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伟大复兴心得体会优选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伟大复兴心得体会优选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伟大复兴心得体会优选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伟大复兴心得体会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石之一,也承载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期望和使命。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和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深刻体会。

在我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强化理念建设。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

其次,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深化教育改革。

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再次,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家发展的全面推进。

我们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教育智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能力。

最后,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交流,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和高校的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总之,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追求。

2024年初中历史课标解读试题优选全文

2024年初中历史课标解读试题优选全文

2022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考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包含下列哪个( C )A.唯物史观B.时空观念C.全球史观D.历史解释2.历史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________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AA.唯物史观B.时空观念C.历史解释D.史料实证3.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几种社会形态?DA.2种B.3种C.4种D.5种4.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的根本任务是落实(B)A.学生的核心素养B.立德树人C.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D.学业质量5.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的解读反映了不同的史观。

①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明显标记②它是中国技术、商业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③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④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这些史观依次为(A)A.革命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B.现代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D.革命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6.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B)A.全球史观B.社会史观C.革命史观D. 现代化史观7.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的是(C )A.学习成绩B.综合素质C. 学业质量D.综合评价8.历史课程将7~9年级的学习确定为几个学段?AA.1个B.2个C.3个D.4个9.以下有关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规划错误的是?DA.研制命题框架B.规划试卷结构和试题要求C.题目命制D.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10.教材编写的原则不包括(B)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B.坚持创造性原则C.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D.坚持适宜性和可操作性11.教材编写内容不可选择的是(D)A.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精选内容B.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C.反映时代发展和史学研究的新成果D.把仅属编者个人的学术观点写进教材。

中国古代胎教理论的发展与经验借鉴

中国古代胎教理论的发展与经验借鉴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4 September2018(B)总第434期2018年9月(中)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胎教主张,其中许多胎教思想和胎教习俗在当代依旧具有重大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胎教理论借鉴价值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Antenatal Instruction in Ancient China//Zhang ShipingAbstract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put forwardand implement antenatal education.In the long history,a series of propositions of antenatal education have been formed,and manyof them still have great value in the present time.Key words ancient China;antenatal instruction;reference value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而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胎教。

所谓胎教,是指通过母体食物营养、视听言动乃至情绪等的规范,从而间接影响胎儿身体及心智发展的教育方式。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和实施胎教的国家,古人重视胎教,胎教思想源远流长,其中的一些胎教主张至今依旧具有借鉴价值。

1古代胎教理论的源起与发展在古代,虽没形成独立的胎教体系,但是社会一直非常重视胎教,有关胎教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历史学、哲学、文学和医学等著作中。

原始社会中期,我们的祖先已发现氏族内部通婚或者近亲婚配会导致后代生理缺陷或者智力低下,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

中国英语教学的优选法

中国英语教学的优选法
经 是 “ 教 法 t f ( otm to r ) 了。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 后 C  ̄ p s e dea ” — h 后
在 作 这 个 报 告 之 前 , 和 清 华 大 学 崔 刚教 授 沟通 , 也 我 他 很赞 成 我 用 这 个题 目 , 然 这 个 题 目是 比较 忌 讳 的 。 刚教 虽 崔
“ A A” Bi i. m r a N wz aad A s ai) 及 其 他 B N ( ran A ei . e eln . ut l 以 t c r a 的英 语 语 言 国 家 ; 二 层 次— — 英 语 作 为 二 语的 国家 : 括 第 包
或方法 。有人 不禁 会问 :世界上哪有 最好 的方法 呢?” “ 这就
“i oi 1rn s历 史 足迹 )。 英 语 和 汉 语 一样 , 于 一 种 hs r a t d( t c e ” 属 民族语言 , 初起 源于安格鲁 一 克逊 民族 , 来受 到其他 起 萨 后
法时代 ” 其实指 的是 “ 后交际法时代 ” 。不讲教法 , 那我们讲
什么呢?得讲策略 , 而且是宏观策略 。策略指的是学生的学
要 的教学法 , 使用的人最多 , 目前全世 界 8 %的学 习者还任 0 使用这种 方法 。
第 二 种 方 法 出现 在 二 战 期 问 ,开 始 出 现 直 接 式 沟通 教 学 法 ( n l hs a R sc e 简 称 T R) 听 说 法 、 听 法 T t yi 1 eD , aP c P 或 视
教法时代 ”指 的是 在外语 教学 中不讲教法 ,这其 实是个误 区。”otme o ” ps — t d 中的“ e o ” h m t d 其实指 的是交际法 ,后教 h “
授讲的是“ 动机 ( t a o ) , mo vt n ” 我讲 的可能要更宽泛一些 , i i 讲 “ 方法 ” 路子 ”a poc ) 或“ (p rah 。在讲这个之前 , 我想用几分钟 时间 回顾一 下国际 国内的英语 教学或外 语教育 的历史 , 即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2、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A、恢复高考制度B、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6、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8、“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中国古代史教案(全套)--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优选版

中国古代史教案(全套)--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优选版

中国古代史教案(全套)--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优选版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先秦;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人距今年代;《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北京人距今年代及其遗址;元谋人和北京人两项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旧石器时代文化;山顶洞人生活的地点及距今年代;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氏族公社时期的开始;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河姆渡文化及半坡文化;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涿鹿之战;尧、舜、禹和禅让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材中论述性、结论性文字的理解、概括能力,进而逐步形成对重大事件准确、全面的认识。

2.通过对重要概念如先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禅让制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概念内涵,运用概念的能力。

3.通过对某一文化遗址具体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再认、再现情景的能力提高,而且具备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物、事件的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4.阅读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某些结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

2.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的了解与学习,说明我国不仅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4.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表明,当时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阶级和国家就要出现了。

由此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要点一、我国的远古居民——元谋人二、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四、炎黄和尧、舜、禹的传说3.尧、舜、禹的传说与禅让制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的年代及其文化成就;以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为代表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状况及特点;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的出现与加剧;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部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整理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整理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整理一、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①专门的教育成为部落显贵世袭权力和财富的重要手段②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③教育的早期分化,使教育设施呈现出等级差别④在教育内容方面显现出以下变化: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强调礼乐之教。

二、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大学教育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贵族子弟,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定程序的推荐选拔入学,要经过乡大夫和司徒两级,对德行道艺进行考核)提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大学学程为九年,王大子十五而冠,其他人二十而冠,冠可入学天子五学:辟雍(四面临水)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半面临水)主要内容:礼乐射御大学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六艺教育1、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就需要乐。

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礼的内容极广,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礼仪。

乐教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礼乐对于改变社会习俗,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各诸侯国与王室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2、射御文武未分家,贵族子弟都需要学射御。

3、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

史籍说西周已经有字书,供小学文字教学之用。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1、生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

2、重视教育的功用①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②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对苛政。

为达到德政目的,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忠君孝亲,奉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③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

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出人的天赋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优越的思想。

中国近代数学家

中国近代数学家

04
中国近代数学在国际上的 地位
与国际数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近代数学家开始积极参与国 际数学界的交流,派遣代表参加 国际数学会议,与世界各地的数
学家进行学术交流。
建立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近代数学家与国际数学界展开 合作,共同研究数学问题,推动数 学的发展。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
中国近代数学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 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推动国内数学 研究的发展。
中国数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
获得国际荣誉
中国近代数学家在国内外学术界 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荣誉,如陈 省身、华罗庚等都曾获得国际数
学界的最高荣誉。
发表国际论文
中国近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国 际上发表,被广泛引用和传播, 对全球数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引领国际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数学家在某些领域的研 究成果引领了国际数学界的研究
02
教育贡献
熊庆来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数学人
才,如华罗庚、陈省身等。他担任过云南大学校长,致力于提高中国高
等教育水平。
03
人物评价
熊庆来被誉为中国数学界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成果和育人精
神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罗庚
学术成就
华罗庚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复变函数等领 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华氏定理”和“华—王方法”等在国际数学界产生了广泛 影响。
教育贡献
陈省身致力于数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他创立了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如吴文俊等。他 还积极参与国际数学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数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评价

观看教育强国党员观后感优选五篇

观看教育强国党员观后感优选五篇

观看教育强国党员观后感优选五篇观看教育强国党员观后感优选五篇【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

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

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片将于今晚(11月5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

《教育强国》共4集,每集30分钟,分别是《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

《立国之本》讲述了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的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强国基业》由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

中国教育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春风化雨》则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

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一编:原始氏族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二编:封建时代的教育第三编:近代社会的教育第四编: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一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发展初民生活所在时期叫做采食经济时期:男子外出采食食物,女子在家照料小孩,以年长的女子为首领,谓之母系社会。

这个社会没有文字、法则、制度、他们过着纯自然的生活。

又成为原始公有社会。

这个时期他们与自然作斗争。

后来经过长期斗争,征服异族,逐渐有了文字,有了粗笨的用具,开始从渔猎变为牧畜。

也是男子之与女子的一大革命,因此母系社会转为复习。

了解了初民生活的情形,就知道他们教育的起源。

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情形也跟着当时经济情形而变迁。

在渔猎经济时期,他们的教育就是教会怎样捕鱼,怎样猎取鸟兽,怎样拾掇果实;在牧畜时期就是教怎样架设栅栏,怎样追逐水草、喂牛养羊……足可以说明:劳动即学习,教育和生活是一致的。

在当时没有老师这个职业,而父母就相当于教师。

逐渐的社会阶级出现,有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后来统治阶级为了利益,私产观念日益鲜明,而土地成了最主要的生产手段,这两种手段混合为一,奴隶制、分工制及种种剥削情形由此产生。

原始教育的意义无形发生变化,带有阶级性,与实际生活不能完全一致,除了生物欲的目的外,还带了支配所属阶级的工具目的。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教育夏朝的建立标准着原始社会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奴隶制社会。

经过商代、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西周奴隶制社会达到极盛时期。

这一历史阶段的教育开始同生产劳动相分离,并完全为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成为实施社会教化的一种工具。

它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即奴隶制官学。

一、学校的产生氏族公社末期学校萌芽出现后(有成均之学、虞庠之学等)二、夏代学校的雏形我国古籍中有关夏代学校的记载,列举如下:“夏后氏之学在上庠。

”①“序,夏后氏之序也。

②“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③“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

”“夏曰校。

”这很容易看出,在夏朝已经有了“庠”、“序”、“校”等三种学校名称。

而从后期夏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看,夏已具备学校产生的条件。

另外从殷商甲骨文的成熟程度来看,夏已进入原始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这些都可能使学校产生。

三、商代的正式学校在古籍中,商代学校的记载比夏朝更丰富和详尽。

例如:“殷曰庠。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宗。

”“宗,殷学也。

”除了“庠”、“序”等,又出现了“学”和“宗”等学校名称。

“庠”、“序”、是从夏代穿绳、、传承下来的,又有新的发展。

商代的“学”和“宗”成为前代没有的新型教育机构,也是商代奴隶主贵族子弟专门学习礼、乐的学校,已初步具备现代学校的某些专门特点,所以标志着我国学校的正式形成。

从中和我们得出结论,学校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西周的教育中国社会,在殷、周之际,可算的是第一次最大的变革。

在生产、技术、社会性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成了以农业为主,并有铜器时代变为铁器时代,由氏族社会变为封建社会以上变化全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

而在农业的基础上,以互相连系的种种制度所组成之法网,来纪纲全社会的民众,是全社会的民众皆受其支配,此周朝封建制度的真正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封建社会”。

不过后来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强大,这种繁密的制度更遭破坏。

而正是在农业基础的发展的前提下,用于参考的数目增多,如《周记》《尚书大传》等,西周的学制为双轨制,这在封建时代是必然的制度。

例:贵族教育用甲轨表示,庶民教育用乙轨表示,甲轨学校称作国学,乙轨学校称作乡遂之学。

乡遂之学,设立在六乡者曰庠,在六遂者曰序,有地方长官管理,庶民子弟入之。

国学设立在近郊都市,由中央政府或侯国政府管理,贵族子弟及庶民子弟④之俊秀者入之。

惟国学才有完备的教育阶段,乡遂之学没有大学只有小学。

大学设立在王城外,别为五院,统名辟雍;辟雍代表当时的学校,四院地位稍低,还有一种学校是民间自办的叫私塾。

私塾近于补习学校。

分为初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前者是幼稚教育和小学教育,后者则是大学教育时期。

西周时期的教具:以刀漆为笔,以竹木为纸。

而师资:幼稚教育在家里实施,小学由国家设立专官,乡遂之学有地方长官——乡大夫——聘请年老致仕还乡的士大夫充当。

大学教育较国立小学的职位尤其高贵,皆设有专职。

至于掌握教育行政大权,地方教育行政由乡大夫秉承司徒办理。

以上为男子教育,现在我们也谈谈女子教育。

周朝的女子教育被陈青之先生称为“内教育”,她们的职务只限于内教育,简单来说缝衣煮饭,⑤这种教育有父母或保姆(贵族家庭)训练完成。

男女分得很清楚,男子不可讨论门之内之事,女子不可讨论门之外之事。

西周主要接受教育的还是少数贵族子弟,尚下及到城市的市民。

注释:①郑玄注,仪礼②礼记·名堂位③《礼记·王制》郑玄注;东序: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小学,在西郊④八岁入小学⑤《曲礼》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酒洒。

主要查阅书籍(陈青之《中国教育史》曲铁华《中国教育史》)第二编、封建社会的教育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春秋战国教育的发展主要包括:官学的兴废、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稷下学官、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人的思想主张。

官学兴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争霸,土地兼并加剧,贵族更关心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士阶层兴起,而贵族阶层普遍的思想是不学习也不会有损害,所以官学衰落是必然结果。

但奴隶制官学的兴废不意味着教育的中断,后来宫廷教育被保、傅所取代。

私学兴起: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政治斗争不断激烈,士阶层的出现以及文化的不断下移,私学逐渐兴起。

比如:郑国的邓析、鲁国的孔丘等都是当时很有名的私学大师。

私学属于高等教育,学生多实成人,私学无固定的场所和国定形式。

例如:孔子创办的儒学、墨子创办的墨家私学都是鲜明的例子。

私学代替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百家争鸣:随着各国各诸侯国封建改革的进行,一切旧的观念和信仰从根本上发生动摇。

因此,解决各种问题的新思想风起云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道家盛行于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老子;还有法家、阴阳五行家、农家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稷下学官:稷下学官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也是私学空前发展的的一个标志。

稷下学官与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还有百家争鸣是分不开的。

稷下学官是官私合营,兼官与私的优长与一身。

形成了尊师重道、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鲜明特点。

总之,稷下学官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而且其创办之早、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

孔子思想:1、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2、主张有教无类;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圣人”、“君子”、“士”;倡导“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方针;4、提出教师应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生应虚心笃实、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学行结合5、道德教育即德育,提出人应具备孝悌、爱人、复礼、忠恕、中庸等品质。

6、学生应培养立志有恒、安仁乐道、克己内省、改过迁善等自我修养;7、为师之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墨子思想:1、兼爱、非攻、贤士、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政治思想;2、注重生产实践、还有光学理论知识教学、形学理论知识教学、心理学等;孟子思想:1、性善论;2、教育、环境是人发展善端的必要条件;3、注重道德修养,提出持志养气、意志磨炼、反求诸己;4、在教学过程中,他提出自求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教亦多术的思想。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发展不是很平衡,。

秦代没有建立正式学校(焚书坑儒),两汉的官学和私学都相当发达,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时隐时现。

秦朝没有建立学校,只记载了吏师制度和博士官①。

汉代学校教育体系相当发达,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系统:官学和私学。

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

私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学“写书”为主,第二阶段是以学《论语》、《孝经》为主,第三阶段以学“经典”为主。

私学主要分“及门教学”和“著录弟子”两种情形。

魏晋南北朝出现一些新情况,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初立国子学、立四馆、建立州郡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隋朝由于统治时间短,虽然兴办一些学校,但并未发展起来;唐代的学校,尤其是官学在隋朝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五代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学校教育的不重要不言而喻。

学校教育在这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官学,而在制度上也日趋完备:文教政策、隋朝时期设官学,并在朝廷设国子寺,寺内置祭酒,专门负责管理学校教育工作。

在国子寺设有太学、国子学、四门学等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此外,还有书学、律学、算学等专科性学校。

唐初,重视兴学,设弘文馆、崇文馆,恢复书、算、律学,并下令州设医学,至此,唐代官学体制基本形成。

后在复兴学校的基础上,又设置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并增设崇玄学。

唐代官学体制有三大系统:直系六学,旁系二馆,旁系医学。

在唐代的教育中,有入学资格、入学手续、修业期限、考试升格、行政管理等程序。

科举制度的产生:其分为考生来源、报考手续、考试科目分为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

实际上主要是明经、进士两科,而且进士一科又由被重视。

考试方法有五种,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科举制创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扩大统治的阶级,从而更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制度。

在隋唐时期著名代表人物韩愈提出性三品,以人性、人情的观点为依据。

第一、他认为“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第二、他认为“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也”第三、他认为“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他还提出人才思想,他认为发展教育为政以本,并提出教育英才的可贵思想,他还进一步提出光培养人才还不够,还要进一步选拔和使用。

他还论述了老师的问题,关于老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关于老师的任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关于师生关系(圣人无常师)韩愈的思想是对“尚贤”的发展,是对封建统治阶级选人唯贵、用人唯亲的腐朽思想的批判,也是对我国古代人才学的重大贡献。

第三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宋朝的建立,重新统一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文化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辽。

金、元大力推选“汉化”政策,科举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使考试向制度化规范化走进。

第一节、两宋时期的教育发展两宋时期国力虽弱但学术思想异常发达,原因归结为四点,由于各种思想的融汇日久、书院制的兴起、印刷术的发展、贤人的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