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型综合分析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
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
(10分)
要求:准确、简明。
不超过150字。
材料3:
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
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到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
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迅速发展,据统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
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
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
其次是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
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
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
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
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已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
维护、管理。
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
”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及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
经过把各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壳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
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
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的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
练习二: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10分)
要求:准确、简明。
不超过150字。
材料2: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
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的安全系数就更高了。
”“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
”“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
”……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的“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
”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
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
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
”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
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
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到“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
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
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
”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
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
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
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
”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
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
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
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正是她的科研课题。
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人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
”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
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面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2.请结合“给定资料3-4”,对“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20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材料3:
3.盛昌是一家制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耐克在深圳的主要代工厂,规模最大时工人达10万人之多。
如今它偏居一隅,隐藏在一段年久失修的小路最深处,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小作坊。
该厂安全生产负责人沈先生介绍道:“盛昌曾是横岗地区知名的企业,除了耐克,盛昌也为其他跨国公司代过工。
现在耐克将代工企业逐步外迁,我们只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零散订单,这在以前根本不会接。
现在用工成本很高,熟练工的工资涨得更快。
对我们来说,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
我们现在真是有心无力了。
”就连盛昌对面卖奶茶
的大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一杯奶茶只卖到1块钱,在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已经无法再便宜了,可是现在就是这1块钱的奶茶都不好卖了。
”这样一家效益曾经很好的代工企业,现在雇员仅剩三四千人,正可谓“盛极而衰”。
“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
然而,中国的“世界工厂”名号只是“代工厂”的另一种说法。
这些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
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艰难维持的状态,甚至走上破产的命运。
中国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工业化进程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
A市是长三角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发达。
近年,A市的制造业一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因素,过去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市探索在向产品设计、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同时,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既助推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也实现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在A市,很多企业剥离主副业,实施二三产拓展分离。
比如从玩具制造企业中,拓展分离出了玩具商贸有限公司,由其专门从事市场推广、品牌塑造和商品销售。
剥离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销售可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
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不再依附于代工模式,最终实现外资和民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的局面。
发展经济就像开汽车一样,在直道上可以快一点,但如果要转90度或更大角度的弯,就必须要把速度降下来。
不论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还是因为本身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制造业都亟待转型升级。
在转型期,会出现像盛昌一样“盛极而衰”的企业,也会涌现出像A市这样的成功经验。
材料4:
4.某大学的陈博士认为,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
短缺的劳动力市场会使我们开始关注劳动力资源对于中国崛起的重要性。
只有当为这种稀缺的劳动力资源支付更高的报酬时,我们才会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而技术创新也会随之绽放。
他说,如今有的人在谈论中国崛起之际,总爱用那些以廉价劳动力堆积出来的GDP和日渐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他们的例证,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他介绍道,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杰里夫·萨克斯教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高速经济增长,比如,拥有丰富资源的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正经历着较低增长或者是在痛苦挣扎中的经济增长;而相反的是,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经济却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现在来看,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也已陷入“石油诅咒”的陷阱之中。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资本家在获得原始资本积累之后,非但没有像新自由主义者所期望的那样,向社会支付再生产所需要的市场价格,反而利用与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治力量的强大勾结,向工人支付低于再生产所需的低工资,以更低的价格继续获得大片优良的自然资源。
陈博士说:“我并不担心处于发展轨道的中国会像俄罗斯那样
陷入‘石油诅咒’的陷阱,但是非常担忧会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
”目前中国制造业如若不应对得当,极有可能沦为建立在沙子上的王国,难以经受真正的风雨洗礼。
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鲶鱼”的理解。
(20分)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全面、语言简练。
不超过300字。
材料2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追韩潮,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
韩潮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而如同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
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站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跟帖。
有网民把跟帖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
比如情感细腻、演员养眼、制作精良等。
相比于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剧的优势所在。
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所看中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
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差,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纯地“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足够精彩就足够了。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不断成功回应各种危机和挑战中得以存续和发展的。
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
因为自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
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
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
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穿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
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
换个角度说,我们既要正视韩流的影响,但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
”这句话的理解。
(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
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
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
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
用男主人加里的话说,“全镇人几乎互相都认识”。
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
小琼说,自己居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著不一而足。
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
“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
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引发价值观碰撞。
“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
”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微博]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
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
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到‘孔子曰……’。
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
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
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2. “资料4”中有句话:“非正式制度不仅是制度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同样约束着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空间。
”请结合“资料1、2、6和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5分)
要求:理解准确,有深度;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500字。
材料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经典论述和故事,《论语·颜渊》中,子贡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民信之矣”,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
子贡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司马迁《史记》中的《商君列传》讲了一个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
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接下来的商鞅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在此后的几年中,秦国在商鞅变法中日渐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发生过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将士们匆匆赶到,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诸侯们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愤然离去。
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杀而身死国亡,褒似也被俘虏。
材料2:
儒家把“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地位十分重要。
《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为政》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传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烧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就不随母亲去了。
曾子的妻子赶集回来,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你准备杀猪,她赶快制止曾子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你怎么当真了?”曾子严肃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长大后他会成为怎样的人?以后你再讲什么话,孩子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就不会再相信你了。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于是协助曾子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书简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是今天还的,再晚也得还人家。
材料6: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在杭州秀丽的吴山背麓,坐落着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手创办的胡庆余堂。
是什么让胡庆余堂历经三个世纪成就百年老店?是“戒欺”、“真不二价”等经商理念在撑门立户。
胡庆余堂的门楼上至今还悬挂着创始人胡雪岩亲笔所题的“戒欺”匾额,国药号大厅至今还悬挂着“真不二价”的横匾。
在胡庆余堂的天井里有只大铜鼎,当时设立大铜鼎的用途是,如果有顾客因其一味药质量不好,要求退换,循店规验证属实,当班伙计就会把整包药扔入鼎内毁弃。
一直以来,那只大铜鼎是胡庆余堂人心中质量至上的一根鞭子,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