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
摘要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创作了500多首描写自然的诗。
她对自然作了新颖深刻、细腻纤巧的描写,自然不仅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也成为她创作的源泉。
在狄金森歌颂自然的诗歌中,大自然的美与人类的善和谐统一。
本文从生态的角度来解读诗人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体验与认识,揭示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自然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然向来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之一,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可谓是描写自然的高手,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
在狄金森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关于自然的诗歌有500多首。
诗人从感官上诠释自然,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风霜雪雨、花草树木都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走入她的诗歌,流淌充满新鲜活力的生命。
通过对自然的讴歌,狄金森不懈地探讨着自然与人性、短暂与永恒的真谛。
狄金森酷爱自然,对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
她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周围的世界,不断从大自然和自己亲身经历中获取创作灵感。
她是全身心投入大自然怀抱中的自然之子,周围的世界不再是客体,而是与她交融一片的整体。
她感到舒心、感到惬意,成为大自然的欣赏者和享受者。
一精灵古怪的动植物
狄金森一生闭门幽居,以自然为伍,在有限的活动范围里,她撷取任何映入眼帘的景物为诗材。
她与小鸟对话,与花瓣亲吻、与小河嬉戏,甚至蛇、苍蝇、蜘蛛等都是诗人诗歌中常描写的对象。
一缕阳光、一条幽径、一盏烛光,都可能给她带来诗的灵感,激发她的创作。
狄金森对耳目所及的四周进行细心观察、深刻体会,精确地描绘出自然的现象以及她对自然的感知和了解。
她深入地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她认为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美的气息。
从这一点上,狄金森可谓是描写自然的高手,她对自然充满浓厚的兴趣、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思考,让她在自然中能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并感悟到生命的内涵。
在《蜜蜂对我毫不畏惧》(第111首)中,诗人这样吟唱:“蜜蜂对我毫不畏惧。
/我熟识那些蝴蝶。
/丛林中美丽的居民/待我都十分亲切,/我来时溪流笑声更亮,/清风嬉戏更加狂放。
”这首诗里,狄金森把蝴蝶说成“丛林中美丽的居民”,蜜蜂并不畏惧“我”。
潺潺流淌的溪流会欢笑,清风的吹拂则如孩童般的嬉戏,大自然中的生灵都具有人的灵性,诗人同蜜蜂、蝴蝶的地位是对等的,她与“丛林中美丽的居民”广交朋友,这些小生灵也都对诗人格外亲切、友善。
狄金森在虫子、鸟儿、树儿和花朵的小世界里找到了友谊和欢乐。
诗人以一种调皮、聪慧、典雅的笔调吟咏大自然里的生灵,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
在狄金森的笔下,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
丛林是蛇尽情遨游的理想场所(第986首);老鼠被描绘成“简练的房客”,几只蜜蜂和着轻快的曲调,在温暖的阳光里翩翩起舞(第333首);鸟儿对玫瑰花依依不舍,尽情品尝玫瑰的芳香(第500首);蟋蟀的“啾鸣”是一种重大的庆祝活动(第1068首),即使是一株小草在自然中也十分享受快乐(第333首);狄金森甚至视“蛇”为她的朋友(第295首),将树上婉啭啼鸣的鸟儿视为“民谣歌手”(第99首)。
在《一个毛茸茸的家伙》(第173首)中,蝴蝶从最初的毛茸茸的蛾子变成“比贵妇人更俏丽”的蝴蝶。
在诗人看来,充满着生机的大自然尽情展现着它的鲜艳、美丽和丰硕,自然界微小的生命生生不息,代表着生态自然的活力与魅力。
在《我品味未经酿造的饮料》(第214首)一诗中,狄金森写道:“当‘店主人’把酩酊的蜜蜂/驱赶出毛地黄花的门庭,/蝴蝶也不再浅酌细斟,/我却要更加大口狂饮。
”在清新的空气里,晶莹的露珠纯净剔透,滋润着自然界的一切生灵,诗人陶醉其中。
她平等地看待蜜蜂与蝴蝶,应用拟人手法,把自然界的小昆虫描绘成亲密友人,大家共述衷肠,开怀畅饮,进入无我之境,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狄金森的自然诗都来自于日常生活,诗人的观察非常细腻。
在《我告诉你太阳怎样升起》一诗中,诗人将日出和日落比喻成生命的循环,她赞美生命的开始:“我告诉你太阳怎样升起/升一次,一条缎带……/这消息,像松鼠那样奔跑,/山峦摘掉她们的帽子,/食米鸟,开始鸣唱。
”诗人描绘了一幅太阳出来之后的新鲜亮丽的
生活图景。
霞光沐浴着大地,松鼠因此兴奋得活蹦乱跳,享受着此刻的美好,日出东方时动物们的欣喜若狂被诗人描绘得一览无遗。
诗人想向世人宣告,人类和地球生物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人类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生物共同体的平等一员。
狄金森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独到的生态意识在其诗歌中处处可见。
她在空气、露珠、树木、花朵等的微世界里找到了友谊、轻松和欢娱。
在她对自然敏感细致的观察中,无处不透露出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理念。
她希望自己与自然界的生命律动协调一致,和谐地融入大自然中,并倡导人类要与自然为友,主张人类与自然是休戚与共,平等对话的关系。
二色彩斑斓的四季
狄金森质朴而精炼的语言背后蕴藏着的是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寓意。
在其自然诗歌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其中不乏有对小鸟、蜜蜂、蟋蟀等的描述,也有对于春夏秋冬的留恋与赞叹。
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四季的节奏也是按照自然固有美的规律运行的。
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季节紧密相关,而四季的更迭也是狄金森常常触及的主题,在其描述中,体现出的不仅是简单的表象呈现,更彰显着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思索。
当明媚的春天来到人间,诗人的心情无比喜悦。
在第99首诗里,诗人生动活泼的描写让读者似乎触摸到了酥软的春泥,倾听到鸟儿动听的歌声(“榆树上一位民谣歌手”),看到孩子们在绿草地上的
欢愉和春光中困倦者舒心的酣睡。
美丽的春天是她诗歌创作的源泉,春天给人无限的遐想。
季节的更替按照自然固有的规律运行着,春天象征着美丽和欢乐,而夏天是热情的化身,诗人热爱炽热的盛夏:“你喜爱夏季?请尝试我们的。
”诗人以嗅觉、味觉和触觉为出发点,通过对馥郁的芬芳、清甜的果实、舒适的羽绒垫的描写,绘制了一幅新英格兰地区独有的温暖宜人的夏季景象。
在夏日里,太阳辉煌,小鸟歌唱,诗人充满喜悦之情。
当夏日离去之时,诗人略感哀伤,但硕果累累的金秋马上又会抚平她内心的惆怅。
在《晨曦比以往更柔和》中,诗人描绘了温柔的晨曦、火红的玫瑰、金灿的果实,红艳的原野还有艳丽的枫树,一切都让诗人陶醉其中。
她热爱夏日,热爱自然,对自然界的一切“住户”无不满怀柔情,大自然即是她的家园。
为了映衬这美景,诗人特意将一枚别针佩在胸前,可见她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
秋天是收获和成熟的季节,而冬天则是和寒冷联系在一起的。
狄金森以独特的眼光,从纷飞的雪花中找到诗的灵感和意境:“它从天空飘落,/纷纷扬扬挂满树梢。
它似雪白的羊毛/填满道路的坑洼,/使山峦和平原/呈现平坦的面容,/宽阔的前额从东/又延续到东。
”(第311首)诗人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场景。
雪花飞落,透着静谧,也显出神奇,它挂满树梢,填满坑洼,抚平山峦,此时的大地银装素裹,铺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寒冷的冬雪并非无情,它为来年的丰收做了充分的准备。
狄金森对季节的轮回有深刻的体验,她描绘了春日的风情万种、夏日的绚烂夺目、秋日的累累硕果、冬日的安宁静谧,五彩斑斓的四季在她的笔下一览无遗。
夏去秋来、季节变换是自然不变的定律,一切发展和秩序都按部就班地依照规律进行。
虽然四季轮回,山水依旧,狄金森却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描写手法为世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自然诗篇。
三慈祥但诡秘的大自然
在狄金森的笔下,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她把大自然比喻为温柔的“母亲”,这位“母亲”对天地间的“孩子们”充满爱心:”大自然,/是最慈爱的母亲,/对每个孩子都很有耐心……/所有的孩子入睡时,/她把身子远远地转开好把她的一盏盏灯点上,/怀着无限的爱心,/和更加无限的关怀,/她金色的手指压着嘴唇/希望安静。
”(第790首)在诗中,无论是调皮的松鼠或者张狂的飞鸟,无论是渺小的蛐蛐还是弱小的花朵,都能得到大自然母亲的无限爱抚。
这位“母亲”亲切温柔地抚慰着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多么淘气、任性或是孱弱不堪。
当夜幕降临之时,这位“母亲”点亮盏盏灯火,关切地注视着进入梦乡的“孩子们”,并将手指放在“嘴边”,示意大地安静,唯恐任何声响惊扰了安然入睡的“孩子”。
万籁俱寂,夜色温柔,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世界是如此安详,如此充满诗情画意。
在第668首充满爱心的描绘中,自然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风景图,自然是一曲和谐的音乐。
清风嬉戏、蜜峰嗡嗡、鸟儿
欢唱、雷霆滚滚,让人们仿佛听到了春天多姿多彩的乐音。
“和声”一词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和谐悦耳,同时又表达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人们应该去领悟、去感受自然,人类可以通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获得安慰和宁静。
狄金森的诗歌既有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抨击与反思,也有对宇宙生命万物的尊重和“敬畏”。
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显得尤为渺小和无助。
怒吼的雷声和闪电给人带来惊恐和不安(第1593首);闪电如剑,疯狂而又迅疾地划过夜空(第362首),暴风雨肆掠,大地变得一片漆黑(第1649首)。
自然是慈爱的,它滋养着万物,但自然又是难以琢磨的,人类永远无法了解自然的全部奥秘,因此狄金森对自然有着既迷恋又畏惧的复杂情绪。
在《井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一诗中,狄金森以“无底洞”来比喻井的深度,描绘出了水井的神秘。
水井象征着自然界,深不可测的井底是人们无法窥探的隐秘。
自然的诡秘、冷漠与疏离使诗人对“自然”的敬畏感日渐累积。
在《我一早出发——带着我的狗》一诗里,诗人就描写了这种感受。
海洋汇聚河川,气势壮观豪迈,诗人本想牵着狗在海滩上漫步,欣赏大海的美景,没想到却遭遇了潜藏的危险:“我一早出发,带着我的狗,探望宁静的海,美人鱼从海底探出头来看我。
”突然之间潮水奔涌上来,如猛兽一般,淹没了她的鞋、围裙、腰带,马上要将她吞没。
她战栗惊恐地朝岸边后退,拼命奔跑,海潮却紧紧
追赶,到了坚实的岸上才退缩回去,本想观赏美丽迷人的浩瀚海洋,不想却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
海潮像一只猛兽,貌似温和可亲,实则阴险恐怖。
潮起潮落,有着固有的规律,诗人试图告诫世界,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必须遵守自然法则。
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得到自然的馈赠和恩泽。
结语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敏锐的视角诠释了她眼中的神奇自然世界。
她独辟蹊径,将她接触到的一切采撷入诗,将自然写出了新意。
大自然中的生灵万物,如日月星辰、虫鸟花草,在她的笔触之下皆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与丰富的情趣。
诗人将人文关怀发展到世间万物皆平等的生态思想。
她的自然主题诗歌让人们在感受真挚热烈的情感之时,也让人们体味到自然的恬静祥和而又不乏生机的纯净之美,让自然帮助人们平衡内心的喧嚣。
诗人用自然的力量涤荡精神世界,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参考文献:
[1] 刘守兰:《狄金森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 江枫:《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狄金森诗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
[3] 马丁:《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美国卷)之4:艾米莉·狄金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版。
[5] 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 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北京商务出版社,1994年版。
[7]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李丽敏,女,1979—,湖北潜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语言学,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