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朗诵质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朗诵质量

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俞伏玉古人早就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认为,朗诵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特别注重小学生朗读的培养和形成。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对这方面作法做了一些尝试,获得显著收效。我深深体会到:朗诵的确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引导小学生阅读,最好的方式是朗诵。而在朗诵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诵。

一、在配乐中接触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一切教学,应该先从兴趣入手。小学朗读教学也是如此,不妨先把学生带入一种有趣味的氛围。如今,有了电教多媒体,利用这些先给学生兴趣。接着,教师和学生也参与配乐朗诵。教师先读,而后让那些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跃跃欲试的学生带头配乐朗诵。即便朗诵出错走调也没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朗诵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音乐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配乐反复朗诵,在音乐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小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与周围产生感情共鸣,进而激发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是需要配乐反复的朗诵。如教学《雨点》一文抓住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感悟雨点落进不同地方、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喜悦。然后,结合诗歌的韵律特点配了相适应的的音乐,让学生在朗诵的韵律和节奏上获得兴趣。在此基础上,又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诵方式,让学生配乐反复朗诵,使学生在反复配乐朗诵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到的不同的快乐,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诵兴趣。

总之,先以优美的旋律去感染学生,先以悦耳的声音去打动学生,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去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此有了朗读的信心和欲望。

二、在评价中朗诵,提高学生信心

在小学生已经有了朗读兴趣后,教师就必须鼓励其信心,否则朗诵教学将会半途而废。我在此时引学生继续在评价中鼓励朗诵。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朗诵教学也是这样,以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使一些跃跃欲试的学生首先参与朗诵。有朗诵还得有听众,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朗诵给家长听,然后请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朗诵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胆量,提高了信心,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在朗诵课上,还采取两人互评、小组为单位比赛等形式进行评价。

两人互评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给一张评价表,要求评出对方的朗诵成绩。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断断续续或不流利就酌情扣分,能在朗诵时表现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的就给加分。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小组为单位比赛以六人为一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诵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使他们表现得热闹非凡,激发了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许多老师以前没有发现的朗诵苗子都能积极的参与了,许多以前想朗诵而不敢朗诵的学生也能学着声情并茂的朗诵了。

三、在比较中朗诵,培养学生语感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文句内容是需要对比,才能搞懂其含义的。运用比较方式朗诵,能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加深理解的。我常把文中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朗诵进行比较。《猴子种果树》一课中,猴子种下桃树时,

乌鸦说:“你怎么种桃树呀,有句谚语说:‘杏四桃三’,桃子要三年才能成熟,你能等得及吗?”这句话,每个学生读有不同感受,于是我们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选出一个同学演猴子,其他同学演乌鸦。师:你准备怎么和猴子说这句话?一名学生很着急地读句子,老师马上点拨:“你可能是猴子的好朋友吧,这样替她着急。”还有不同的读法吗?一生读得很缓慢,不紧不慢,老师问:“你为什么不着急呢?”学生回答说:“可能乌鸦和猴子平时关系一般吧。”另一学生马上要求来读,而且读得阴阳怪气,冷嘲热讽,满脸不屑,问他为什么,他说:“乌鸦平时一定看不起猴子丢三拉四,做事又没有毅力,所以对他种果树根本不相信”。因为课文对乌鸦说的话没有加上形容词,学生对同一句话却读出了好几种语气,体会各不相同,在这样的比较朗读中,不仅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达意之准确的妙处。又如:我在《母亲的恩情》教学中,从古诗入手,学生质疑,前两句诗句由学生自学课文1~2段来释疑,教师点拨,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比较四种句子,紧扣语言文字:“一针针,一线线”,“夜深了”,“还在”等词,让学生渐渐理解母亲的辛苦,体会母亲的伟大。后两句诗句结合仔细阅读孟郊与母亲惜别一部分,体会母子情深,再借助探讨深究、细读推论、听中感悟、感情朗读、想像说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母子的伟大之爱。这样设计,就把对教材的线性梳理变成了立体式的整体架构,在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中,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了实效。

四、在想象中朗诵,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朗诵教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我在教学朗读句子“有的蝴蝶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时,我是这样引导的:这个蝴蝶谷到处是这样金灿灿的黄蝴蝶,几千只,几万只,几十万只,它们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像一片片黄云朵,把天都遮住了,孩子们,睁开眼睛,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把他们带入文本,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接着再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一种文本的提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描述去朗诵,去展开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