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需要千年规划尺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7月/25日/第014版
产经
刘滨谊:景观需要千年规划尺度
刘滨谊:景观需要千年规划尺度
刘滨谊
1978年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89年博士毕业。

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以及留美景观环境规划博士后。

现为同济大学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学科A岗责任教授,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建筑城规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系主任、教授、博导,美国佛吉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被誉为“中国景观建筑学的开拓者”。

与建筑不同,景观不是一蹴而就的,景观是有生命的,需要自然而然地生长,需要百年、千年的规划尺度。

尤其是景观规划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的规划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面实现
■本报记者李智更上海报道
一个经典的问路笑话。

发生在那个自古为海边渔村,春秋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的城市。

“劳驾,问一下南京路怎么走?”一个初来申城的“乡下人”满脸虔诚地问。

“买份地图不就都知道了?”一个眼皮都没抬的上海人(非卖地图小贩)答。

上海自1843年开阜以来,旧有东方文明与西方新文明历经沧桑蜕变的磨合混杂,百年风雨浓缩出的海派文化,注定要在这个城市人群身上留下印记:精明而计较,务实而琐碎、包容而排外、重法而轻情。

来自北方的刘滨谊1978年考入同济大学,进入了这个“听不懂”的城市。

“呕哑嘈杂难为听”的沪方言着实练就了他的听力,但也令他生出诸多“外乡人”之感。

在历经18年高校寒窗雪霜求学与教学科研奋斗之后,刘滨谊完成了由建筑系建筑、景观专业学子,到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一身的角色转变。

如今,有留学美国经历的刘滨谊已事业有成,初来沪城的外乡之感荡然无存,他融入了这个最初难以适应的城市。

不仅听懂了“呕哑嘲哳”的方言,而且体味出了吴侬软语的韵味,举止言谈间自然流露出海派文化浸濡的特质。

据同行讲,刘所表现出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务实风格,他们早就领教过了。

这与城市工作氛围有关,更与他的个性有关。

刘滨谊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景观规划设计学科博士,正值中国景观园林界蒸蒸日上之际,集教学、工程、行政于一身,岂能不忙?
他因认真而务实,因务实而忙碌,因忙碌而更务实。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中国建筑市场从没有像今天这般昌盛过。

房地产市场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繁荣过。

在这一建筑大潮中,景观规划设计作为行业更成为中国社会的急需,对于中国规划设计界,景观规划设计师从来没有这样稀缺过。

有景观的房子比无景观的房子卖得好,朝向景观的房子要比背对景观的房子卖得贵。

在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上,人所共知。

道桥景观、建筑景观、大地景观、景观房型、景观住宅,哪个有品位、讲质量的景观不需要人去规划、去设计?当今,中国建筑市场对景观规划设计师的需求数量大得惊人。

在上海市劳动保障局最新公布的10个新职业中,景观设计师位列其中。

景观设计师首次被作为一个新职业概念提出,引起了建筑设计规划领域的不小震动。

作为这一职业标准的主要编制者,对于景观职业的前景刘滨谊更是信心实足。

据中国景观建筑人才网负责人透露,刚毕业的初级设计师月薪在2000元~3000元,工作3年以上的设计师,月薪升至6000元,而具有8~10年以上工作经验、又有大型设计项目负责经验的,年薪则能突破30万元。

而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应用学科专业,要经过10~15年的实践才能塑造出一个知识技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师。

一个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不仅需通晓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园林工程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还要具有艺术学、人文心理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上海各类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早就把搜寻的目光投向了学校。

贴在同济大学广告栏中大字招募启事煞是抢眼。

刘滨谊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正值风华正茂时,身兼风景科学与旅游系系主任、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

案牍之劳形外,在过去的20多年中,伴随着近百项亲身经历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工程实践,他的《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等10部著作和200篇学术论文在实践中诞生。

他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更是实践开的花、理论结的果。

刘将其具体阐述为: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在刘滨谊看来,不论是集物境、情境、意境三境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刘曾对记者坦言自己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

据被他训过的学生向他“掏心”:尊敬的老师给他们留下了“一次次打击”。

以此标准衡量,刘滨谊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客观评价是: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

他的结论在国外同行“赞美”中找到了默契。

欧美同行来中国,看到那些巨额投资的雕塑、彻夜通明的灯光等硬质景观,以及移植大树造的软质景观不无惊叹:“你们中国可真富裕!”;当老外见知那些本该生长在家乡本土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园林景观时,更是很好地运用了西方幽默:“这是哪里冒出来的?”
正是基于这种价值观念,在大家都为赶路而匆忙浮躁的时候,治学严谨的刘滨谊对学生说:要理解景观这一行,首先要理解景观。

与建筑不同,景观不是一蹴而就的,景观是有生命的,需要自然而然地生长,需要百年、千年的规划尺度。

尤其是景观规划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的规划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面实现。

所以,“要想这辈子就见效果、就出名是很难的;学这行,若想成名,恐怕要等百年之后”。

据他身边的人讲:“刘老师要求学生非常严格。

他有时发脾气,是相当恐怖的。

”但他对事不对人,不记仇,发完脾气就没事了”。

刘也曾对记者坦言自己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

据被他训过的学生向他“掏心”:尊敬的老师给他们留下了“一次次打击”,从中的确提高不少。

从这一点看刘滨谊还是个可爱的人,至少学生能对他直抒胸臆。

至少在事情过后,他会对自己处世方式进行反思与修正。

在刘滨谊看来,景观规划设计学科并不神秘,更不同于高科技。

好学,但学好不易,学精更难。

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做规划、搞搞设计、画画图纸。

景观规划师既需要有城市规划师挥斥方遒的大手笔,也需要有建筑师精雕细刻的慢工细活,更需要艺术家的眼界和感觉。

刘滨谊说,景观规划设计师是一个平常而又特殊的职业。

要了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与硬科学、工程技术的关系;要掌握城市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技能;还要了解社会人文心理。

因为工作中还要和业主、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各种专业磨合碰撞,刘教导学生工作中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黄怒波曾对分别采访过他与刘滨谊的女记者说:“滨谊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授,他很有个性。


不了解刘滨谊的人,大都只看到他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而不知道他所热爱的景观学科在逆境中成长、跌跌撞撞的不顺畅,更没听懂他为建立景观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主张。

在中国建设界,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三大专业理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属于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

在国际上,这三个专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三位一体、互为补充、而又独立存在的。

而在中国,该学科在过去大半个世纪几乎是不被重视的。

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相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形成了已被中国社会认同的“景观”,但是,时至今日,在学术界,在专业名称的理解上,仍然主张各异,称呼有别,反映出对于该学科专业理解上的差异和观念转变上的不同。

“然而,纵观古今中外学科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学科专业根本问题上,在学科专业的基本定性上,的确需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求大同,存小异’,协调出一个统一的认识。

重要的不在称呼,关键是需要就专业现代核心:广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传统根基:园林营造、与近邻专业的关系:”
刘进行必要的铺垫论述后,终于说出了他的结论和其迫切期待的:尽快结束那些无谓的争执,建立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

黄怒波曾对分别采访过他与刘滨谊的女记者说:“滨谊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授,他很有个性。

他思路很开阔。

他很懂生活情趣。

他有很多爱好:绘画、旅游、摄影、登山、探险……”
令人遗憾的是,记者没有机会见证刘滨谊多姿多彩的另一面。

因他的务实、忙碌、个性,或其他种种缘由。

为此,这位记者笔下呈现的刘滨谊未免身形单薄、色彩单一、语言单调。

这,对于立体的被写人物刘滨谊本身来说,未免不是一种缺失。

这,对于一个徒留浓墨重彩无处涂抹的作者来说,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