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广东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与应用实践

广东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与应用实践

宋雁,潘毅强

文章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改善提升乡村景观风貌及其设计水平,开展了广东省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设计工作。采用分类的建筑元素设计管控研究方法,从原型研究、元素提取、元素运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重点选取9地市80多个行政村考察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广府、客家、潮汕三类岭南文化背景下的特色乡村建筑元素进行原型研究、解析、挖掘、提炼,获得广府、客家、潮汕乡村建筑元素特征集成。为尽快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岭南特色乡村景观风貌新形象,引导广东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本着去繁从简彰显精髓、抽象概括易于推广的思路,提取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精髓形成设计导则,以简捷、易懂的符号化、图形化语言表达各类建筑元素的文化精神内涵。在导则指引下,开展了特定地区以现代乡村建筑风貌设计提升为目的的创新性应用。实践证明,乡村建筑是记得住乡愁的关键物质形态,是体现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建筑元素提炼设计导则与应用实践是提升乡村景观风貌设计档次、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元素提炼,乡村风貌设计,设计导则,岭南特色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和物质的丰富,更主要的是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扬。广东虽然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物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文化建设缺失,监管、引导、服务不到位,广东乡村建设短板突出,以广府、客家、潮汕文化特质为基础的岭南乡村建筑元素逐渐消逝,乡村建筑风格单调乏味、景观风貌黯然失色、岭南特色之美匮乏,已很难感受到令人留恋的乡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在乡村经济振兴基础上,更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广东古属“百越”之地,早在12-14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有悠久历史价值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景观风貌,这是重要的乡村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精粹,值得保护利用传承。其中,乡村建筑是乡村景观风貌最为重要的物质要素,是留住乡愁的关键物质形态和体现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建筑元素又是构成乡村建筑的基本单元。因而,以岭南乡村建筑元素提炼为抓手,编制特定文化流派的建筑元素固定搭配关系的设计导则,是引导乡村建筑设计方向、提升乡村建筑风貌设计水平、保护传承岭南乡村建筑文化、复苏丰富多彩的建筑特色、弘扬别具一格的乡土景观风情的有力措施。

2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研究

2.1概念解析与提炼的意义

概念的解析。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岭南乡村传统建筑记忆的简单

而具有标志性的岭南乡村建筑形态符号,它不是单一建筑体的单一符号,是集岭南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地域性乡村建筑符号标志,是岭南各地区的名片。岭南地区文化的多元化造就了岭南乡村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最为突出地表现于广府、客家、潮汕三类建筑文化中,建筑元素提炼设计导则即体现于这三个方面。

提炼的意义。乡村建筑元素形态符号是植入人们心中的强大文化原动力,提炼岭南乡村建筑元素就是提炼岭南乡村建筑之美,这不仅是样式风格色彩之美的有形文化遗产,更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隐喻和历史馈赠。因而,提炼形成的导则是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最美规则和引领范本,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导则在新建筑规划设计和旧建筑外立面改造中有序引导乡村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可以传承岭南文化精髓,合理控制乡村建筑群体设计风格的整体风貌协调,指导乡村规划和建筑设计,实现乡村建筑群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创造现代乡土景观风情。将传统乡村建筑元素与现代乡村建筑交融渗透可使现代乡村建筑设计得以提高和升华,恢复岭南特色乡村文化韵味,使广东在岭南文化复兴之路上建立文化自信,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

2.2乡村建筑元素提炼思路

岭南乡村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呈现样式、风格、色彩迥异的建筑形式,造就了乡村建筑元素多元化特征,因而,乡村建筑元素提炼应充分尊重各地自然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各地岭南乡村建筑形态特征考察和研究挖掘,探索不同文脉不同文化流派背景造就的不同风格乡村建筑元素精华的符号化表达,便于提炼后在全省各地乡村建筑设计与更新中推广运用。

岭南乡村建筑元素应以人为本、古朴精湛、返璞归真,符合人的直观视觉与心理美感需要,给人以视觉效果醒目的美观享受以及人文底蕴深厚的心灵愉悦体会。

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要便于再创造再设计,方便解构和拼贴,适于传统旧建筑修缮美化以及新建筑装饰。通过对岭南乡村场景空间建筑的重新构建,使新旧建筑在同一空间和谐共处达成共鸣,创造现代乡村建筑的古典文化魅力,体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协调,丰富岭南乡村建筑空间设计的层次和审美需求。

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以设计与艺术结合的手法,分别提炼广府、客家、潮汕文化流派的建筑元素,按照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从其立面、平面、空间格局、色彩、元素及装饰等方面分别拆解,提炼各类建筑元素的鲜明特征。重点提出样式、体量、尺度、色彩、材料的规定,按照山墙、屋脊、檐口、门窗等建筑部件以及平面、立面布局等方面提取乡村建筑元素直观特征。

2.3三大流派建筑元素提取

去繁从简,提取精髓。岭南乡村建筑的多元化流派造就出多种不同特色风格的乡村建筑,仅同一文化流派即有不同特点的建筑形式,因而,岭南乡村建筑元素提炼是一个系统纷繁浩大复杂的技术工作。以广府文化为例,仅广府民居就已类型众多,从平面形式看有竹筒屋、明字屋、三间两廊、大型天井院落式、庭院式、祠堂等(图1),立面特征以山墙为例

又分为镬耳墙、人字山墙,从屋脊看按设计风格分为博古脊、龙舟脊、平屋脊(图2),门窗又细分为趟栊门、木板门、满洲窗、漏花窗、瓷花窗等(图3),环境看又分天井庭院、院墙、栏杆、装饰等。如何在众多建筑结构部件佩饰中精简提炼出岭南文化元素精髓,是对各类文化建筑元素深入研究挖掘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岭南特色建筑元素提炼的目的一是通过对其推广和引导迅速改变乡村风貌特色,二是通过同系文化特征建筑元素的固定搭配关系设计彰显地域文化风貌,三是利于构件化工业化标准化范式化生产,便于产业化制作广泛应用迅速推广。因而,以有效解决农村建筑美观问题为核心,在提取岭南乡村建筑元素时应做“减法”,决定建筑单体乃至群体风格协调性并能迅速对视觉感官产生刺激的重要部件如墙面、山墙、屋顶(屋脊、屋檐)之上的元素便凸显出了“点睛”的作用。在此思路下,对“点睛”部件的建筑元素进行提取、简化、概括及抽象设计形成导则进而推广应用,经多方研究后已达成共识。

图1广府民居多样化的平面形式

分类提取,归纳集成。各类建筑形成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使得必须从各类不同文化的建筑元素分别入手,分类提取传统民居建筑元素精华。

广府建筑分布广泛(图4),与粤东粤北的客家建筑、潮汕建筑有很大区别。广府建筑适应气候炎热、风雨常至的环境,民居一般为防潮、防晒、通风、阴凉而设计成小天井大进深,布局紧凑的平面形式(图1)。广府乡村民居也有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吸取西方建筑精髓,体现兼容并蓄风格的建筑,如侨乡的异国风格碉楼。

图2广府民居山墙、屋脊形式

图3广府民居多样化的门窗形式

图4岭南文化区域分布示意图

客家建筑聚族而居,具有围和性、向心性、中轴性的特点,礼制宗族文化特征明显。客家建筑分为宗法礼制的厅堂系统和家庭生活的居住系统,其中“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和围垅屋被广泛认知(图5)。门楼、山墙、屋顶形式多样,外门具有防御功能,屋脊是建筑外观中造型最多样的部位,体现建筑的文化特色(图6)。

图5客家建筑多样化的平面形式

图6客家建筑门楼、山墙、屋脊、门元素示意

潮汕建筑吸收了中原古风及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了以北京四合院改进型的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式等建筑形式(图7),抗台风防地震,形式美观坚固耐用。潮汕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建筑序列格局与装饰工艺都可与皇宫媲美,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潮汕建筑重视装饰,装饰元素堪居岭南三大民系之首。屋面是重要的装饰部位,通过丰富的细节处理使简单的屋面变成建筑的最大亮点(图8)。潮汕民居细节精致、色彩丰富,窗户有精致的窗框

与窗套,也与岭南其他民居窗户有很大区别(图9)。

图7潮汕建筑多样化的平面形式

图8潮汕建筑装饰、屋面元素示意

图9潮汕建筑五行山墙(厝角头)、窗元素示意

3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设计导则

如前所述,“点睛”部件的建筑元素可细化为建筑屋顶、建筑墙面、建筑山墙、建筑门窗及图案装饰(栏杆)五个要素,对这五方面元素提出通用管控要求形成设计导则,可作为针对三类文化地区乡村规划建筑设计的一种区域性普适性导引规则,使得广东不同类型的乡村设计及建筑设计都有相应的导则指引,用以指导乡村未来的旧房改造与新房建设,塑造鲜明的乡村特色。导则为建筑元素在乡村规划的景观风貌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具体做法是:

选取各类文化区域典型乡村民居为研究对象,开展符合建筑构成逻辑的元素提炼,考虑文化固定搭配关系,在对屋脊、墙面、山墙、门窗等建筑典型构成部件元素研究解构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建筑元素的名称、形式、色彩、尺度、设计处理手法、单一或组合方式、构图、材料运用等固定搭配关系,规定彼此协调的基本设计要求。结合当下岭南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施工设计水平、农民认知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元素明确的设计要点、绘制清晰简洁的设计示意图谱系列,为建筑元素实施建立技术控制导引框架(图10)。

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固定搭配关系下建筑典型构成部件相似系列的更多可选方案,可选择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要素重点为建筑典型构成部件的装饰性要素,从价格、材质、形式等方面对其提出指导性建议,形成不同档次建筑典型构成部件的文化固定搭配的共同性协调性规定,为村民改造乡村建筑、提升村庄风貌环境提供多样的指导方案。分别提取了广府、客家、潮汕三类地区能突出反映当地建筑风格的点睛元素(山墙、屋脊、门、窗、栏杆)进行提炼简化和抽象化设计,依据经济成本由高到低的顺序,提出示范型、推广型、普通型的各类元素设计要点、适用范围、当前造价等信息,形成导则(表1-表3)。

导则充分考虑当前广东省农村的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现状水平,包括规划设计编制能力、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能力、村民的认知度、施工技术能力、资金投入等因素,着力于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入剖析和研究,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提炼和优化使导则成为村镇干部能看懂、乡村施工队能学会、村镇居民能喜欢的纲领性文件,做到从传统中来、到农村中去,易应用、易落地实施。

文化固定搭配

元素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

炼山墙

屋脊正立面

凹斗门正立面图

趟栊门

图10乡村建筑元素提炼系列图谱示意图

为便于乡村村民理解推广实施,对三大文化建筑元素归纳提炼便于记忆的口诀,如广府建筑五要素“镬耳墙、趟栊门、博古脊、漏花栏杆、满洲窗”、客家建筑五要素“五行山、凹肚门、漏花脊、纹饰栏杆、花格窗”以及潮汕建筑五要素“折线墙、凹肚门、漏花脊、厝头角、波纹檐”,通俗易懂,便于识别。将各类乡村建筑的岭南文化精髓寓于简洁的谚语中,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实施,引导乡村逐步走上乡村文化兴盛之路。4典型文化乡村建筑元素应用实践

构建“理想模型——实际运用”的实践操作程序。遵循导则,选取三种文化村落做实践场所,采用解构、拼贴、引借、残留、隐喻等现代城市设计技术创新手法,结合人文特色和生活理念,将概念化、抽象化元素结合地方文化需要和当地建筑材料对原有建筑进行重组改良与再设计,通过构建“理想模型——实际运用”的操作过程,将建筑元素的创新设计运用到当地现代乡村建筑上(图11-图14),保证传统文脉与现代建筑形式统一,以历史文脉延续为前提,充分凸显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创造符合当地村民现代生活居住的场所空间,实现乡村风貌的提升与再造,形成全新的独特个性的乡村景观风貌。

广府建筑理想模型客家建筑理想模型潮汕建筑理想模型

图11三大文化建筑理想模型建构图

图12广府建筑元素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乡村整治中的实际运用

图13客家建筑元素在广东省梅州蕉岭蓝坊镇传统风貌提升设计的实际运用

14潮汕建筑元素在广东省揭阳揭西县金和镇的实际运用探索建筑元素重构与建筑群体组合的乡村场景空间的整体协调。在乡村地域风貌设计中,具体地段的建筑设计并不能达到全方位管控的效果,但可以使某个地段的建筑群体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一致,控制同一语境下的建筑元素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景观环境提升效果。应用导则开展实践的目的是“以乡村景观风貌协调有序为目标,以全新的建筑元素注入完成乡村各建筑整体形态装饰设计,借助现代工艺植入手法达到现代乡村建筑浑然一体,提升现代乡村建筑创作艺术价值,使乡村各时期建筑在空间产生共鸣、和谐共处,在视觉效果方面达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融通的目的”。通过对岭南乡村场景空间建筑的重新构建,使新旧建筑在同一空间和谐共处达成共鸣,创造现代乡村建筑的古典文化魅力,体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协调,丰富岭南乡村建筑空间设计的层次和审美需求。

乡村风貌设计的具体实施就是导则的应用实践过程,以广东省梅州蕉岭蓝坊镇蓝坊村传统风貌提升设计为例,客家建筑元素在每个单体建筑上均得到具体实践应用,在建筑元素中,应用了客家建筑元素模式化的凹肚门、小披檐、人字山、平脊、花格窗、栏杆等的处理手法,并与现代设计手法结合,在建筑色彩中,以白、灰蓝为主色调,黑色为点缀,形成客家建筑洁净有对比的外观效果;在群体组合上,将传统建筑元素加入现代特色,以公共建筑为核心,运用导则很好地协调了公共建筑(村委会)与民居住宅的关系,展现出具有客家特色与时尚气息的现代客家村落建筑形象,改善了乡村的整体景观风貌和空间审美提升(图15、图16)。

图15运用客家乡村建筑元素和特征符号创造可视化的乡村改造实践场景

图16导则应用引导实践传统民居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图示

5结论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乡村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生产关系生活方式较从前大不一样,将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恢复传承,应避免仅仅恢复传统的符号外壳,应与当地实际生产方式和建筑的功能性相结合;避免大规模强行推广实施,应充分考虑农村建房权属因素,以鼓励政策给予村民更多选择权自主权逐步

推进实施。

建筑元素的提炼不是复古,而是便于传承、便于为广大农民接受、便于与当今农村住房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对广东省岭南特色乡村建筑元素提炼设计导则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当地村民对属地文化的认知,增加了传统建筑元素在新建建筑中的运用方式,新建示范民居改造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对传统建筑风貌的认可度,激发了广大村民对美好物质文化生活的向往。

但是,我们也看到广东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实践经验和方式方法与乡村建设先进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建筑元素的产业化标准化推进尚未启动,在资金、技术、材料、人工、建设时序等因素作用下,实际施工实践和设计导则还是有些差距,很多设计导则细节在施工中表现不甚理想。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改善成果,形成文化性、生态性、规范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完善成果,为广东乡村民居风貌的管控起良好地导控作用,为乡村振兴播撒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为乡村振兴战略而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务院2018.1.2).

[2]《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4.5).

[3]《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5.9.30).

[4]《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

[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住建2012]》.

[7]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8]《广东省村镇规划指引,》(GDPG-002).

[9]《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GDPG-010)

[10]《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

[11]《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委办[2017]55号).

[12]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13]陆元鼎.岭南人文·性格··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4]汤国华.岭南历史建筑测绘图选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6]陆琦.广府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7]潘莹.潮汕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8]潘安.客家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9]蔡海松.潮汕民居[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0]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客家民居[M].华南理工大学,2012.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广东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6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3]杜娟.特殊地段城市设计中建筑元素的提炼与应用.《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M].2009.

作者简介

宋雁,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技术总监

潘毅强,浙江卓创乡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